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院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混浊、非吸收性玻璃体出血、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眼内异物、眼内炎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殊时段(凌晨0点至凌晨5点)对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患者进行循环体位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的102例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在特殊时段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特殊时段进行循环体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有效体位依从性、出院6个月后视网膜复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有效体位数为4.3±0.6,对照组患者有效体位数为1.9±0.8,实验组患者术后有效体位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为96.1%,对照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为49.1%,实验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特殊时段对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患者进行循环体位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有效体位依从性及视网膜复位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收集60例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体位训练、健康宣教;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加强体位的特殊护理。结果本组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过程顺利,对护理工作满意。结论加强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4.
蔡虹  蔡福云 《现代保健》2009,(30):51-53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对9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施行精心护理,包括日常护理、术前术后常规护理、严密病情观察、积极做好对症治疗和出院指导,以及贯穿始终的心理护理。结果经过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本组98例患者疾病认知度、血糖控制良好率、心理承受能力和遵医行为均明显提高,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顺利康复的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研究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预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122例甲状腺病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实验组追加进行心理护理、体位适应训练、术中变化体位等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甲状腺手术体位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不适症状明显发生率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病变手术患者在术前进行心理护理、体位适应训练、术中变化体位等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减少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使得护理效果达到极佳,并且有利术后康复,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施行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硅油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60例68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训练俯卧位,术后指导患者保持俯卧体位5~7d,密切观察术眼情况,出现并发症及时处理,做好相关的出院指导。结果60例中视力提高者(≥0.05)48只眼,占70%,保持术前视力者14只眼,占21%,术后视力下降者6只眼,占9%。结论细致的心理疏导,充分的术前准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精心的体位护理,悉心的照顾,采取有效预防便秘的措施,术眼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正确的出院指导,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用于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在总结实验所需资料的基础上,随机抽取在本院的视网膜脱离术后被动体位60例患者参与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平分为A组、B组.A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B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结果数据.结果:B组护理满意度93.33%,A组护理满意度73.33%.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B组舒适度93.33%:A组舒适度达到60.00%.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非常的明显,存在明显的统计学价值.结论:对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患者进行一系列有效的基础治疗,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促使后期工作操作顺利执行,同时改善相关诊断指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李胜  夏建平  刘新 《现代保健》2014,(23):36-38
目的:分析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积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试验组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体切割术。两组患者术后采用相同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眼压情况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恢复及眼压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大量出血、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反复更换显微器械的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积血具有与传统手术相同的临床效果,可以恢复患者视力,平稳眼压,但具有较少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患者手术以及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9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术前注射雷珠单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后视力水平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视力水平,改善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穴位按摩排气操对患者术后排气及干预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需要进行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进行术后护理常规的基础上于术后6~8小时开始在护士指导下,按照统一的穴位按摩排气操活动计划,分阶段进行锻炼,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舒适度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结果:干预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术前舒适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患者舒适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按摩排气操促进下腹部术后患者早期排气,缓解腹胀,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独眼患者接受玻璃体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本院眼科33例33眼接受玻璃体手术的独眼患者,手术操作包括玻璃体切割、眼内注气,注硅油等;术前对独眼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特殊姿势训练以及对疾病的宣传教育;术后采取灵活体位,对术后并发症给予及时处理.结果 患者均能顺利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对护理表示满意.结论 围手术期有效护理可以促进接受玻璃体手术的独眼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anibizumab(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辅助玻璃体切割术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眼科2013年5月—2016年2月诊治的PDR合并NVG的53例患者(53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8例(28只眼)在玻璃体切割术前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作为观察组,25例(25只眼)只行玻璃体切割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且切割术中新生血管出血的次数、器械交换次数和电凝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及纤维血管残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两组轻度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个月,观察组CRT显著低于对照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一周两组眼压较术前显著升高,对照组变化尤为显著,术后一个月两组眼压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玻璃体腔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合并NVG,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次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BCVA水平,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104例133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65眼与对照组52例68眼,观察组给予患眼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眼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随访2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眼随访期内视力改善率及黄斑水肿发生率、两组患眼补光凝后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角膜水肿、玻璃体出血、眼压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3.08%、4.62%、3.08%,对照组分别为13.24%、16.18%、16.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20、4.716、6.466,均P<0.05)。患眼补光凝后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观察组0,对照组2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2,P<0.05)。随访期内视力改善率和黄斑水肿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78.46%、13.85%,对照组分别为58.82%、32.3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32、6.368,均P<0.05)。结论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疗效确切,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随访期视力改善效果好、黄斑水肿发生率低,补光凝后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吕珍香  陈玲利 《现代保健》2009,(23):128-128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的体位护理方法。方法对试验组的病例,实施术前体位训练、术中体位扶助、术后体位指导等积极的体位护理措施,从穿刺准备时间、穿刺一次成功率、穿刺前后患者心率增快率、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术后头痛的发生率5个方面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总结体位护理在椎管内麻醉中的作用。结果试验组病例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护士在掌握椎管内麻醉体位知识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积极的体位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麻醉效果,达到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接触全视网膜镜下行重度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与传统接触式视网膜透镜相比较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8月期间的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连续病例临床资料,对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玻璃体视网膜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1月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在位率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有49例(62眼)患者进行了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手术中的处理包括玻璃体切除、增殖膜剥除、视网膜激光光凝、眼内电凝、视网膜复位、气液交换、注气/注油等操作。其中15例(19眼)手术在传统接触式视网膜透镜下进行,34例(43眼)手术是在非接触全视网膜镜下进行。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6.3±23.5)min、(54.6±15.1)min,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分别为36.8%、16.3%,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提高的比例分别为68.4%、93.0%,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非接触全视网膜镜提供广角的接近全部视网膜的宽广视野,图像立体感强,明显提高了手术中对增殖膜的处理、周边玻璃体视网膜的操作、气液交换的效率,减少医源性裂孔的形成;手术不需要缝合金属环和反复调整更换透镜,缩短了手术时间,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切割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严重PDR单眼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各38例.观察组于术前在玻璃体腔内注射0.05mL康柏西普,再施行玻璃体切割术;参照组则单纯采取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23G玻璃体切割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确有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循证护理对改善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6例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干预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功能改善情况,采用低视力生活质量量表(CLVQOL)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视功能改善程度进行评估;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视功能均有改善,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低视力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护理前均有改善,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低视力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视功能,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玻璃体手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玻璃体手术治疗,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展开分组,对照组75例展开常规护理,实验组75例实施护理干预,对比出院后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并发症.结果:干预前,两组各维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各维度都明显改善(P<0.05),而且实验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1/75),对照组13.33%(10/75),(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出院患者遵医行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玻璃体切除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患者实施前馈控制护理结合心理疏导干预,探讨该护理方式对配合度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2022年1—12月收治的90例玻璃体切除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患者开展研究,循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前馈控制护理结合心理疏导。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并对两组手术配合度、术后恢复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配合度、治疗效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玻璃体切除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患者实施前馈控制护理结合心理疏导干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梅娟 《药物与人》2014,(12):136-137
目的:探讨视网膜裂孔源性玻璃体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了自发性玻璃体出血病例12眼,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基本护理、术前检查、用药和术后的体位护理、并发症处理及进行出院指导等系统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激光或手术治疗后,通过系统的护理措施12眼均无出血复发,裂孔封闭,视力均好于或等于术前. 结论:孔源性玻璃体出血是玻璃体积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系统护理对疾病的顺利治愈及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及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