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目的 比较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和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两种经肛门术式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形态学及功能学变化.方法 自2009年3月开始,选择ODC接受手术的住院患者,根据不同手术途径分为PPH组(n=36)和STARR组(n=42),前瞻性行排粪造影、Longo评分、Wexner评分等评价,对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情况行追踪观察并对两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个人感觉及排粪造影检查、Longo评分、Wexner评分都较术前有好转,在直肠前突程度小于3.6 cm时,两组术中出血情况、影响生活时间上,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主观感觉、Longo评分、Wexner评分以及术后排粪造影均无明显区别(P>0.05),在直肠前突程度大于3.6 cm时,STARR组在Longo及Wexner评分优于PPH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相似(P>0.05).STARR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PPH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高于PPH组(P<0.05).STARR组术中切除宽度大于PPH组(P<0.05).PPH组在术后1周主观感觉明显比STARR组好(P<0.05).结论 PPH及STARR术都为治疗ODS的良好术式,PPH和STARR在直肠前突程度较小时(<3.6 cm)手术效果相似,但住院时间、花费费用较STARR少,因此较轻度的直肠前突可选择PPH术作为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金陵术治疗混合型顽固性便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000年2月至2011年6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共收治顽固性便秘患者614例,对其中符合混合型便秘诊断及手术指征的554例患者施行创新设计的金陵术治疗。通过收集术前临床基本情况、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胃肠生活质量评分、Wexner便秘评分和满意度3项指标来进行术后长期随访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全组未出现手术相关性死亡。围手术期出现排粪频次增多,24.5%的患者有短时排尿困难。其他并发症包括小肠梗阻(9.6%)、吻合15出血(8.1%)、吻合口瘘(3.1%)、性功能障碍(3.1%)和切口感染(3.1%),均经对症处理或保守治疗恢复。截至2011年8月,术后3、6、12和24个月的随访率分别为100%、88.8%、75.1%和56.3%。胃肠生活质量术前评分为(78.1±9.4)分,术后3个月暂时升高至(92.0±9.5)分,但随后分别在术后6个月[(48.4±14.1)分]、12个月[(21.0±4.3)分]和24个月[(20.0±3.4)分]的随访中显示持续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exher便秘评分由术前的(19.9±4.3)分降至术后3个月时的(8.4±2.1)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便秘评分的下降一直维持到术后24个月。患者对排粪频次的满意率,在术后3、6、12和24个月时,分别为78.1%、91.1%、94.2%和94.6%。结论金陵术为混合型顽固性便秘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安全而有效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比较分析用排粪造影法探讨便秘成因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排粪造影者276例资料和图像。结果:在便秘患者中总体阳性率为57.1%,其中功能出口性梗阻者占总体阳性中95.2%,而器质性出口梗阻为4.8%,女性患者以直肠前突多见,男性患者以直肠黏膜脱垂多见。结论:排粪造影对下消化道便秘成因的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指导临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PH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术临床疗效。方法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均通过体检和排粪造影确诊。采用排便梗阻症状评分以及Wwxner评分分别评估术前和术后症状,判断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后3个月,ODS评分从15.2±8.9(SD)分下降到5.4±0.5(SD)分,梗阻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PPH手术治疗出口阻塞性排便困难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下动态MR/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病因诊断的影响。方法对16例有不同程度排便困难,并已接受x线排粪造影检查证实为OOC的患者进行动态MR/排粪造影检查。动态图像采集采用正中矢状位兀.ESTA序列连续扫描,于第1d、第3d分别取仰卧位、仰卧位+膝髋屈曲,比较分析两种体位下MRI排粪造影诊断的结果。结果仰卧位MRI排粪造影,16例患者中,直肠前膨出6例、直肠脱垂与内套叠5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例、盆底疝3例、子宫后倾2例、膀胱膨出3例、子宫脱垂1例、会阴下降综合征4例;仰卧位+膝髋屈曲位MRI排粪造影,检测出直肠前膨出7例、直肠脱垂与内套叠9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例、盆底疝4例、子宫后倾2例、膀胱膨出3例、直肠下降1例、会阴下降综合征7例。比较两种体位下动态MR/排粪造影OOC病因诊断的结果,仰卧+膝髋屈位检查在直肠脱垂或套叠、会阴下降的诊断方面较单纯仰卧位具有一定的优势(P〈0.05)。结论动态MRI排粪造影能提供盆底组织器官的动静态形态影像,显示盆底结构的器质性和功能性异常;采用模拟背部垫高、膝髋屈位仰卧的模拟坐位可更真实反映出直肠脱垂或套叠、会阴下降等病理情况,提高MRI诊断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89年7月至1997年6月采用5种手术治疗31例直肠内套叠、直肠前突患者,其中2例伴有乙状结肠冗长,取得比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女28例,男3例.21~30岁,2例,31~40岁8例,41~50岁,15例,51~60岁6例.直肠内套叠19例,其中8例为直肠内套叠伴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伴乙状结肠冗长2例,单纯直肠前突12例.1.2 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结肠运输试验及排粪造影X线诊断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结肠运输试验及排粪造影应用价值及临床应用注意点。方法:对87例结肠运输试验。772例排粪造影结果小结及随机抽样40例进行联合造影。结果:结肠运输实验阳性率为42%,排粪造影阳性率为58.9%,联合造影阳性率为80%,显著高于单一造影。结论:结肠无力及功能性出口梗阻互为因果,两者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50例便秘患者作了排粪造影观察,结果表明,引起便秘的原因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功能性出口梗阻的疾病.以直肠前突(54%),会阴下降(34%)及直肠内套叠三种疾病最常见,而且功能性出口梗阻疾病往往是多种异常并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出口梗阻型便秘采用出口梗阻修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100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实施出口梗阻修正术。结果96%的患者排便时间短且通畅,出口梗阻型便秘获得明显改善,随访2个月至1年半无复发。结论该术式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钡餐加排粪造影检查是指先口服钡餐以显示全部小肠后,再行排粪造影的检查方法。作为基层医院,我院在传统的排粪造影上进行联合钡餐检查,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绝大多数顽固性便秘患者为混合型便秘。外科手术是在内科治疗失败后的最后手段。而单独为慢传输型便秘或单独为出口梗阻型便秘而设计的手术(结肠切除手术或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其疗效均不理想。旨在同时纠正结肠慢传输和出口梗阻的混合型便秘病理生理紊乱的创新手术技术——“金陵术”(即施行结肠次全切除以解除患者慢传输的病因、同时又行升结肠直肠后壁侧侧吻合纠正盆底解剖和功能的紊乱以解除出口梗阻的病因)至今已施行500余例.随访结果显示出其近、远期疗效均满意,且腹腔镜下的金陵术目前已与开腹手术效果没有差别。对于顽固性便秘并发的特发性巨结肠。金陵术尤为适宜。肠造口术被用于多种以便秘为特征的成人和儿童患者.但其对便秘患者的应用当前并无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肠瘘(以直肠吻合口瘘多见)是便秘外科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确诊.宜尽快施行近端回肠造口转流粪便。否则盆腔骶前的感染扩散可导致直肠吻合口挛缩狭窄。顺行结肠灌洗技术主要适应证是泻剂等保守治疗措施失败,且术前检查提示手术肯定无效、或患者无法接受(如儿童)而不能实施根治性手术者.虽然术后近期功能恢复较好,但远期并发症多,疗效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12.
Rectal prolapse is a relatively common, benign condition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usually results in resolution of the problem. Persistent rectal prolapse with chronic constipation suggests more serious underlying pathologic condition that may be challenging to diagnose. We present a case of severe recurrent rectal prolapse with chronic constipation in a 13-year-old boy. Using video defecography, an unusual radiographic modality in children, a functional sigmoid obstruction was observed that was not found on more routine imaging studies. Laparoscopic sigmoidectomy provided an excellent outcome in this patient who previously had a lifestyle-limiting, chronic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3.
余刚 《腹部外科》2011,24(3):160-161
目的 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CC)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诊治的7例混合型便秘的手术资料.其中5例采用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病人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STC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10例,结肠大部分旷置、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8例,结肠旷置、回肠直肠吻合术4例,结肠旷置、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对慢性混合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采用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的9例慢性混合性便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便秘症状缓解,无肛门失禁,近期内无便秘复发。部分病人术后出现直肠刺激症状,尚能耐受。结论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是治疗慢性混合性便秘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盆腔多重造影对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患者手术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结肠传输实验筛选,经盆腔多重造影诊断慢传输型便秘伴有出口梗阻的患者48例,针对不同的病因实施外科手术.术后1个月行盆腔多重造影,分别测量术前和术后的肛直角、会阴位置、盆底腹膜位置和膀胱位置,观察脏器相互位置改变及排粪梗阻解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48例患者根据术前的盆腔多重造影检查结果分别施行直肠前突修补术、直肠黏膜部分切除加固定术和子宫悬吊术等手术,术后全部获得6~58(平均19)个月的随访,46例(95.8%)患者术后排粪频率平均1.9次/d.影像学测量结果:肛直角变化(度):术前力排相和差值分别为128.09±13.82和11.14±12.58,术后则分别为180.26±9.98和20.01±13.11(P<0.05) 会阴位置变化(cm):术前力排相和差值分别为-2.05±0.83和2.23±0.78,术后则分别为-0.50±1.13和2.18±1.04(P<0.05) 盆底腹膜位置(cm):术前力排相和差值分别为4.91±1.32和1.32±0.89,术后则分别为2.62±2.53和3.28±0.68(P<0.05) 膀胱位置(cm):有泌尿系症状者术前力排相和差值分别为3.92±2.51和1.39±1.27,术后则分别为2.15±1.55和1.98±1.54(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盆腔多重造影对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患者的手术疗效能提供客观的分析依据和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外科感染患者细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外科感染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年1月至201 1年12月外科感染患者送检标本的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结果 3257份临床标本共分离菌株3829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2.4%(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37.6%(以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检出率呈升高趋势.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呈多药耐药性;所有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100%),但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1.9%~7.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45.6% ~61.5%;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呈波动表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较高(21.1% ~55.8%),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阳性球菌.结论 我院外科临床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分离细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改良Block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型便秘63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郭震 《腹部外科》2011,24(3):162-163
目的 探讨改良Block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型便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6月采用改良Block修补术治疗的63例直肠前突型便秘病人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病人经改良Block修补术治疗后痊愈34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改良Block修补术是治疗直肠前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