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脑水平裂-小脑脑桥裂入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经小脑水平裂-小脑脑桥裂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小脑水平裂-小脑脑桥裂人路治疗的17例三叉神经痛病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顺利分开小脑水平裂外侧部和小脑脑桥裂上肢,均发现有责任血管压迫,术后立即止痛15例,2例疼痛分别于术后第2、3天完全消失.术后1例出现口唇疱疹,1例患侧面部轻微麻木.结论 经小脑水平裂-小脑脑桥裂入路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避免传统的枕下乙状窦后人路三叉神经感觉根人脑桥处显露不良的缺陷,减少听力下降、面瘫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小脑脑桥裂手术入路治疗面肌痉挛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小脑脑桥裂入路全程减压治疗123例面肌痉挛病例的临床资料。术中打开小脑脑桥裂上、下支,探查责任血管,行个体化减压。结果123例均发现责任血管压迫。术后痉挛立即消失112例,明显减轻11例。115例随访10~45个月,痉挛未完全消失仅1例;听力下降1例;术后脑脊液漏致颅内严重感染1例,遗留双侧视力下降和对侧听力下降;轻、中度复发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小脑脑桥裂上、下支入路,有利于全程显露面神经,特别是面神经出脑干区,有利于责任血管的探查、减压及减轻面、听神经的牵拉,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小脑水平裂-小脑桥脑裂入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小脑水平裂-小脑桥脑裂入路治疗的连续133例三叉神经痛病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可顺利或较顺利的分开小脑水平裂外侧部和小脑桥脑裂上支,岩静脉均得到妥善处理,128例有明确责任血管压迫,5例可疑血管压迫,均行个体化围套式减压,术后立即止痛129例,术后3~5天止痛3例,1例疼痛减轻约50%。无死亡,1例听力下降,1例面部轻瘫,11例出现口唇疱疹,8例患侧面部轻微麻木。1例(0.75%)术后10个月复发。结论经小脑水平裂——小脑桥脑裂入路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避免传统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感觉根入桥脑处显露不良的缺陷,提高有效率,减少听力下降、面瘫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1对象与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12月解放军150医院神经外科治疗面肌痉挛123例,其中男56例,女67例;年龄28-75岁,病程6个月-17年,平均4.6年;病变位于左侧58例,右侧65例。病人均在全麻下经小脑脑桥裂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术[1]。2结果术后痉挛完全消失112例,痉挛明显减轻11例。大部分病人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2—3d后症状均得到改善。1例脑脊液漏导致颅内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无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内镜辅助下经小脑脑桥裂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HFS,内镜辅助下经小脑脑桥裂上、下支入路行个体化MVD治疗的349例患者,对术后患者行1a以上的随访观察及统计。结果 349例患者术中均发现有责任血管压迫。随访分析统计,349例患者治愈311例,好转1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94.3%。术后复发者8例,复发率2.3%。术后无死亡病例,出现面神经麻痹31例(8.9%),听力下降15例(4.3%),吞咽困难7例(2.0%),术后脑脊液漏致颅内严重感染1例(0.3%),经治疗后治愈或者好转。结论内镜辅助下小脑脑桥裂上、下支入路面神经MVD,有利于探查责任血管的位置,减轻面神经及听神经的牵拉,从而有助于提高总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附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手术经验。均在磁共振检查后行微血管减压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MRI及术中均见面神经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6例,椎动脉1例;三叉神经责任血管为椎动脉4例,小脑上动脉3例。行微血管减压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均立即消失;面肌痉挛术后立即消失5例,术后3个月内完全消失2例。结论术前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指导手术;微血管减压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1-03—2014-10采用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43例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三叉神经痛2例,右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40例。结果术后症状完全消失35例(81.40%)(左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34例),症状明显减轻5例(11.63%)(右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4例),无明显缓解3例(6.98%)(左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2例),有效治愈率93.02%;1例左侧三叉神经痛术后出现面部麻木及嘴角疱疹,面肌痉挛术后听力下降或轻度面瘫2例,无死亡病例,给予临床治疗后可自行痊愈;术后复发2例(面肌痉挛)。结论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的有效安全方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从2003年11月到2007年1月本组施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的110例三叉神经痛病例.结果 110例患者中,术中发现有血管压迫者107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105例(95.4%),4例明显减轻,部分缓解1例.平均随访35个月,复发1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好,安全可靠,对神经的损伤小,应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2-10—2013-12收治的2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全麻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经电话及预约随访2~16个月,21例患者中术后疼痛立即消失17例,术后2周内疼痛缓解2例,疼痛明显减轻2例,能够耐受疼痛,总缓解率90.5%,总有效率100%。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小脑脑桥角区的解剖结构,为三叉神经痛与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6例成人头颅湿标本,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对小脑脑桥角区行显微解剖研究.结果 (1)上界为上项线中点下2 cm,下界为枕骨大孔上缘1 cm,内侧界距枕窦缘3 cm,外侧界为乳突基底内侧0.5 cm的骨窗中心恰与面听神经垂直对应,是微血管减压的最佳骨窗.(2)脑池段三叉神经与面听神经最宽距离平均为(11.19±0.12)mm.(3)岩静脉距离面听神经平均为(10.05±0.11)mm.结论 该区手术骨窗中心位置可行最佳选择.利用岩静脉与面听神经的间隙行微血管减压术无需切断岩静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cconlprcssion,MVD)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7例65岁以上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并与同时期65岁以下患者相比较。结果本组27例患者术后25例疼痛完全消失.2例疼痛减轻.用常规止痛药治疗症状得到控制。对照组术后疼痛全部消失,但术后低颅压症状年龄轻者表现突出.且持续时间长。结论结合现代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用MVD可治愈或缓解老年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2.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3例,术中发现小脑上动脉压迫22例,小脑下前动脉压迫5例,小脑后下动脉压迫1例,静脉压迫5例;三叉神经根受动脉压迫扭曲或有明显压迹者24例,神经与动脉接触但无扭曲、压迹4例。28例动脉压迫者术后疼痛均消失,但2例三叉神经根仅与动脉接触而无明显压迹和扭曲者术后疼痛复发;5例静脉压迫者仅3例疼痛消失,2例疼痛减轻。提出神经根受压的部位在本病的发病中不是决定因素,关键是神经根受压的程度。静脉压迫和动脉仅与三叉神经根接触而无压迹、扭曲者显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远不如三叉神经根明显受压者显著,应同时行感觉根切断术,以提高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125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 术前对12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充分准备手术所需要的器械、物品,术中密切配合手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术后及时回访病人.结果 125例微血管减压术的病人中,121例术后疼痛消失,4例疼痛改善不明显,后经射频治疗疼痛消失,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心理护理、周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神经内镜辅助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3个月-1年的随访结果。结果神经内镜可以更广泛清晰地显示桥小脑角区间隙I内的解剖结构。29例患者手术后即刻疼痛均完全缓解,余2例也在出院时和出院后完全缓解;7例并发面部麻木,3个月后均完全消失;3例出现唇周疱疹;无死亡。结论运用神经内镜辅助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可以消除锁孔入路桥小脑角区显微手术的外科解剖死角,有助于正确地判断责任血管以及置人Teflon棉,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中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悬吊法在微血管减压术中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评价。方法5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悬吊法进行治疗。结果5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50例(92.59%)疼痛消失,3例(5.56%)明显缓解,有效率98.15%,术后1例疼痛未见缓解,二次手术,未见微血管压迫,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悬吊法的应用是对传统的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改进,可以减少术后复发的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手术中,观察岩静脉形态特点及其对手术显露的影响,分析岩静脉的处理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经小脑水平裂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94例,回顾性分析其岩静脉的主干及属支情况、进入岩上窦的位置、术中电凝切断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94例患者中,岩静脉主干有1~3支者分别占22.3%(21例)、62.8%(59例)、14.9%(14例),静脉属支有1~5支者分别占4.3%(4例)、21.3%(20例)、64.9%(61例)、7.4%(7例)、2.1%(2例).责任血管明确者83例(88.3%),可疑11例(11.7%),其中岩静脉为责任血管者6例(6.4%).术中岩静脉完全保留者58例(61.7%),主干切断者4例(4.3%),属支切断者32例(34%).术后出现小脑梗死1例(岩静脉属支切断者),经治疗后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缺损;小脑出血1例(切断岩静脉主干者),行后颅窝减压术后残留头晕、走路不稳等症状.结论 经小脑水平裂入路是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较理想的手术入路.多数情况下术中不必切断岩静脉,必要时可以切断主干或部分属支,但切断后极少数患者会发生小脑梗死或出血.  相似文献   

17.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面神经根解剖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地 探讨小脑脑桥角面神经根解剖变异与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关系及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221例面肌痉挛病例中,10例(0.82%)术中探查发现面神经根存在解剖变异,面神经根出脑干区距离听神经根进脑干区均大于10mm.均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其中4例术中采用责任动脉悬吊法.结果 9例患者术后面肌痉挛立即消失,1例患者术后痉挛减轻但未消失,随访5个月时完全消失.所有患者随访2-96个月,平均26.8个月,复发1例,治愈率90%.术后并发症包括:中度面瘫2例,1例随访期间恢复正常,1例轻度恢复;展神经麻痹致复视3例,2例随访期间恢复正常,1例仅随访3个月,有好转;患侧听力丧失1例,随访21个月未恢复.结论 小脑脑桥角面神经出脑干区异位至距离听神经进脑干区大于10mm者罕见,动脉性血管压迫仍然是此类患者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可获良效,但术后发生面瘫、展神经麻痹、听力障碍的概率升高.应用责任动脉悬吊法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疼痛变化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采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修订版(FPS-R)对13例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人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观察微血管减压术后疼痛变化状况,采用系统性疼痛护理缓解病人不适感。结果 13例术后疼痛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后FPS-R评分法显示完全无痛8例,有点痛2例,轻微疼痛2例,疼痛明显1例。结论针对三叉神经痛术后疼痛程度不同实行个性化护理,可有效缓解病人疼痛不适感,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病例资料,均表现为同侧三叉神经痛,经MRI扫描发现桥小脑角占位。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其中22例同期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26例,近全切除8例,病理确诊均为胆脂瘤。术后疼痛全部消失,面部麻木3例,短暂呛咳1例,无术后出血、急性脑积水、死亡等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6~90个月,无疼痛复发及占位复发。结论桥小脑角胆脂瘤多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MRI扫描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手术切除病变可使多数病例疼痛消失,对于同时存在血管压迫的病例,可配合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84例中80例术中发现责任血管压迫,4例无血管压迫而仅见蛛网膜粘连。术后疼痛消失76例,减轻6例,无效2例。术后随访6~62个月,未见一例复发。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不良13例,脑脊液耳漏1例,面部感觉麻木3例,面瘫2例,听力下降2例,耳鸣3例,颅内感染2例,无死亡及致残患者。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可靠方法。对桥小脑角区局部解剖的熟悉,规范娴熟的手术操作,积极应用监测技术,神经内镜的辅助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