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 (HP)是一种生长于胃粘膜表面与粘液层之间的微需氧菌。自 1983年首次从胃粘膜中分离出HP以来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HP感染为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 ,治疗和复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及根除治疗是消化性溃疡治疗史上的一次革命。目前国内推荐二种治疗方案。①胶态铋剂 两种抗菌素。②铋剂 两种抗菌素。笔者自 1999年 6月以来临床观察了 12 8例采用洛赛克等三联治疗方案。结论是本方案对HP的根除率高 ,溃疡愈合率高 ,根除HP后抑酸治疗的必要性。1 对象和方法1.1 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2.
谢爱春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17(2):119-119
水果罐头、饮料是人们喜爱的常用食品 ,但同时如果或保存不妥 ,易受霉菌污染。我们在卫生检测中就常在一些桔肉罐装饮料中检出霉菌 ,引起饮用后的食物中毒 ,为此 ,我们对食品中毒菌的生长进行了实验性抑杀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样品来源 本站食卫科采集的商家市售桔肉类罐装饮料 ,共计 47份 ;虎红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均购于浙江省卫生防疫站 ;MQ— 5型霉菌培养箱等。1 1 2 含防腐剂培养基的制备 山梨酸培养基 :称取山梨酸1 0 g ,溶于 10 0ml 95 %无水乙醇 ,浓度为 10 0 0 0PPm ,待用。将熔化的虎…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形成关系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利用Hp感染的Wistar大鼠模型进行实验胃癌研究,观察Hp感染是否增加腺胃粘膜对致癌剂的敏感性,促进肿瘤形成。方法 2级,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45只)和对照组(45只)。实验组动物感染Hp后12周,将两组动物又随机人为3小组,即空白组、MNNG组和MNNG+NaCl组,各15只。空白组动物自由饮用蒸馏水,MNNG组动物饮用含MNNG100μg/ml的蒸馏水,MNNG+NaCl组动物除饮用水含MNNG100μg/ml的蒸馏水外,另外灌喂10%NaCl溶液1.5ml,2次/周;以上处理连续10个月,处理因素结束后2个月处死动物。比较各组动物腺胃粘膜病理组织学差异。结果 所有实验组动物至实验结束Hp检查均为阳性。在检验组中的MNNG+NaCl组有1只动物出现早期腺胃癌。实验组中的MNNG组和MNNG+NaCl组动物腺胃粘膜腺瘤样增生的发生率分别为40%、57.14%,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动物的6.67%、15.38%(P<0.05)。在实验组中的空白组、MNNG组和MNNG+NaCl组胃窦萎缩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66.67%、80%和85.71%,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动物的0%、20%和20.08%(P<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Hp感染可增加腺胃粘膜对致癌剂的敏感性,促进胃癌前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优化幽门螺杆菌体外培养条件.方法 通过幽门螺杆菌培养基处方及培养环境的对比,探索体外培养的实验综合条件.结果与结论用哥伦比亚培养基作为培养基础制成的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效果较好,用四通管把培养罐、手动负压泵、压力表和混合气体瓶连接起来,采用抽气-换气法可以有效保证Hp所需的气体环境,并且经济实惠.幽门螺杆菌在添加了混合抗生素和优质胎牛血清的哥伦比亚培养基培养效果优胜于其它选择性培养基,实验的用品及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能有效地防止杂菌和霉菌的滋生,为提高幽门螺杆菌体外培养率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质子泵抑制剂(PPI)波利特(雷贝拉唑肠溶衣片)、达克普隆(兰索拉唑胶囊)和Nexium对幽门螺杆菌(Hp)的抑制作用,初步解释近期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所显示的不同PPI用于Hp根除治疗所表现的明显效果差异现象。方法:使用Hp国际标准株NCTC11637、NCTC11639和国内分离菌株CAPMN62,应用平板掺入法测定三种PPI对Hp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波利特在体外对Hp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IC99为2.25mg/L),其次为达克普隆(MIC99为42.5mg/L),而Nexium抑菌作用不明显(MIC99为360mg/L)。结论:不同PPI对Hp的直接抑菌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其作用除本身化学结构的差异因素外,制剂中的其他复合成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亟待对体外抑菌效果与用于Hp感染治疗效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和相关幽门螺杆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含抗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体牛奶对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小鼠动物模型Hp的清除作用,为含抗Hp特异性抗体牛奶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组对感染Hp的小鼠模型每日经口喂饲含有抗Hp特异性抗体的牛奶0.5 ml进行治疗,治疗周期20 d,以生理盐水和普通牛奶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后取鼠胃进行尿素酶实验,组织学检查和胃组织的Hp定植细菌密度检测;统计分析用SPSS13.0软件完成。结果治疗后,含抗Hp抗体牛奶组尿素酶实验6例阳性,9例阴性;Hp细菌培养9例Hp完全根除,6例部分根除,胃组织Hp的定植密度为103-5CFU/g胃组织;与生理盐水组和普通牛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抗Hp特异性抗体的牛奶能够对部分感染Hp的小鼠模型完全根除Hp感染,对不根除Hp感染者,也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远志提取物体外杀精子效果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精子低渗肿胀(HOS)实验结合改良伊红染色法观察中草药远志粗提物体外杀精活性及机制。方法:HOS实验结合伊红-姬姆萨(EG)染色(HOS-EG)判断精子膜完整性,将精子分为A(HOS+-EG-)、B(HOS-EG-)、C(HOS+-EG+)、D(HOS-EG+)4型。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CD)检测精子DNA碎片。制备远志粗提物,并判断其体外杀精子活性。壬苯醇醚-9(N-9)作为标准参照物,生理盐水为对照组。结果:远志粗提物浓度为50.0mg/ml和20.0mg/ml时体外20s内即可完全杀灭精子(与精液1:1混合)。对照组、远志粗提物组及N-9组精子DNA碎片比例各组比较无差异。对照组A、B、C和D型精子百分比分别为(69.0±8.3)%、(3.4±0.5)%、(10.2±1.7)%和(17.4±2.1)%。远志粗提物组及N-9组精子膜完整性全部被破坏,无A型和B型精子,C型精子较对照组明显减少,D型精子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1)。精子复活实验显示远志粗提物组和N-9组均无活动精子恢复。结论:HOS-EG实验可以同时判断一条精子头膜或尾膜损伤。远志粗提物在体外通过破坏精子膜使精子快速失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药漱口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护理指导.方法 78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中药漱口加三联疗法,对照组予以三联疗法.2组在服药期间同时给予护理指导.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90%总有效率为%,对照组治愈率为39%,总有效率为72%(P<0.05).结论 中药漱口加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效果显著,也是一种疗程短、安全、高效,更为经济方便的根除方案.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旨在应用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中医药联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增加Hp补救治疗的根除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西药的副作用。方法 (1)西药方案:克拉霉素0.5 g.Bid.po,奥美拉唑0.04g.qd.po,14d/疗程;(2)中药方案:黄芪15 g,白术10g,白芍10g,茯苓10 g,丹参10 g,黄芩10g,枳实10g,陈皮10g,半夏6 g,黄连3g,甘草6g,1剂/d,共14d。105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5例,治疗组给予西药方案联合中药方案治疗,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方案治疗。结果应用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中医药联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研究结果显示联合中医药治疗能增加H.p补救治疗的根除率,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中医药联合疗法不仅能获得较高的H.p根除率,改善临床症状也有良好作用,且药物的副反应明显减少,患者依从性增加,使难治性Hp感染的根除有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不同型别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提高Hp根除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抗体,将Hp分为Ⅰ型和Ⅱ型。取胃粘膜组织进行Hp细菌培养;采用Kirby-baner药敏纸片法对培养出的Hp进行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及左氧氟沙星敏感性检测。结果Ⅰ型Hp感染组中,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Ⅱ型Hp感染组(P0.05);Ⅰ型Hp在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组中的感染率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Ⅰ型Hp对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Ⅱ型Hp(P0.05);Ⅰ型与Ⅱ型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都比较高,分别为82.9%和77.8%(P0.01),但2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Ⅰ型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致病因子,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尤其是甲硝唑具有耐药性。Ⅱ型Hp感染少见,且只对甲硝唑耐药明显。根据Hp分型来选择有效药物,有助于临床根除Hp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的临床现状.方法 检索并分析本院2009年含PPI的三联和四联HP根除治疗方案和根除率等资料.结果 共有416例患者入选,总根除率为76.0%;男女根除率分别为77.8%和74.7%(P>0.05);三联和四联方案根除率分别为72.1%和78.9%(P>0.05).对10d疗程中阿莫西林(A)、克拉霉素(C)、左氧氟沙星(L)和铋剂(B)分别为同一品牌的52例PAC、61例PACB、72例PLC和46例PLCB分析显示:PAC根除率(73.1%)与PLC(75.0%)相当(P>0.05);PACB根除率(86.9%)比PLCB(73.9%)和PAC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CB根除率与年龄相关(R=0.336,P<0.05),PLCB中年龄小于平均年龄54.2岁的19例患者根除率为89.5%.结论 目前临床HP根除率并不十分理想;PAC与PLC方案根除率相当;PACB根除率比PAC稍高;年龄<54.2岁的患者用PLCB方案可能能获得较高的根除率;四联疗法应作为HP根除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利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杆菌(Hp)毒素相关蛋白(CagA)、尿素酶(UreC)及热休克蛋白(Hsp60)抗体,并与胃黏膜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改良的Giemsa染色技术进行客观分析评价。方法对42例因上消化道不适就诊的儿童患者留取血清,深低温冻存同时作蛋白芯片检测和胃黏膜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改良的Giemsa染色检测。结果经χ2检验,蛋白芯片检测CagA,UreC,Hsp60抗体与胃黏膜活检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联合检测的结果对比P>0.05;儿童CagA 型菌感染仅占21.4%。结论蛋白芯片技术与胃黏膜活检标本联合检测相比,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蛋白芯片技术能对Hp菌株感染分型及现症感染鉴定,具有快速,准确,检测指标多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检测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细胞毒实验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致病机制作进一步研究。方法62株临床分离的幽门螺杆菌,43株的肉汤培养滤液(0.22um微孔滤膜)作用于体外培养的Vero细胞,能使其产生胞浆空泡样变。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空泡数目逐渐增多,体积逐渐增大,4天后细胞逐渐死亡。据此将HP分为有空泡毒作用的HP(Toxin+)及没有空泡毒作用的HP(Toxin-)。二类HP肉汤培养滤液的尿素酶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HP的这种空泡毒作用不同于已知的HP的致病因素,而是一种新近发现的致病因素。HP相关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炎患者,HP(Toxin+)分别占其HP感染总数78.26%、84.38%、42.86%。结论HP相关消化性溃疡与HP(Toxin+)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西药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1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远期复发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结果治疗组90例患者治愈49例、有效38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90例患者治愈37例、有效39例、总有效率84.4%,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治疗组经4周治疗后、1年后、2年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3.3%、4.4%、7.7%,对照组分别为11.1%、16.7%、25.6%,治疗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优于仅使用西药治疗,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降低远期溃疡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耐药问题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对Hp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泰莱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多种常用抗幽门螺杆菌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和E—test药敏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克拉霉素的药敏和耐药性。结果MIC范围:甲硝唑0.64-〉32μg/ml,阿莫西林0.032—2.4μg/ml,四环素〈0.016,1.2μg/ml,克拉霉素〈0.016—1.0μg/ml。耐药情况:耐药率(E—test法)分别为甲硝唑60.0%,阿莫西林11.7%四环素0.0%,克拉霉素0.0%。结论泰莱地区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有较高耐药性,对阿莫西林有一定耐药,而对四环素、克拉霉素未发现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 对2005年在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检查发现胃息肉,并接受胃窦部取材进行HP检测的患者的一般情况、息肉的镜下表现、病理特点及其HP感染情况进行收集、整理.结果 在95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胃息肉患者中,炎性息肉76例(80.0%),增生性息肉19例(20.O%);共有32例(33.7%)存在HP感染,其中炎性息肉患者和增生性息肉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38.2%(29例)和15.8%(3例).结论 HP感染与胃炎性息肉的形成有关,对胃息肉患者进行HP的检查和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