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介绍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经验。方法:10例先天性巨结肠均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方法为在直肠齿状线上0.5cm处游离直肠粘膜达腹膜返折后切断肌鞘1周,后壁肌鞘“V”形切除,游离拖出近端正常结肠与肛缘二层吻合。结果:10例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根治的患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反应轻,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适宜治疗3岁以内的短段型、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较经腹切口巨结肠根治术简单、安全,且达到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2.
经肛门Soave一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忠刚  段光琦  李庆丰  高增贺 《广东医学》2004,25(11):1279-1279
先天性巨结肠 (hirschsprung’sdis ease,HD)是儿童常见的消化道畸形 ,我院自 2 0 0 2年 8月至 2 0 0 3年 9月对 10例先天性巨结肠施行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 ,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0例 ,其中男8例 ,女 2例 ,年龄 32d~ 18个月。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4.
5.
先天性巨结(Hirsehsprung’s disease,HD)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我科近年来共收治年龄在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HD38例,全部实施经肛门拖出根治术(Duhamel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2002年以来采用经肛门Soave Ⅰ期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52例,现就其手术方法、疗效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肛门I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42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常规括肛并随访1年以上。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0min(60-150min),术中切除结肠16-45cm,出血平均约50ml。术后1例发生小肠结肠炎,4例肛门糜烂。随访1年大便次数为每天1-3次,2例患儿有间断性便秘,无经常污粪。结论经肛门Soave I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安全有效、创伤小。  相似文献   

8.
黄锦连 《右江医学》2011,39(4):528-529
<正>先天性巨结肠又称为无神经节细胞症[1],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神经节细胞缺如、肠管持续痉挛造成不完全性肠梗阻,粪便淤滞于近端结肠内,使近端结肠代偿性扩张、肥厚、肠壁水肿,失去正常功能。发病率约为1∶5000,以男性多见,男∶女为4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婴幼儿期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拖出术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婴幼儿期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方法,并对手术方法进行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对22例已证实的磨擦生儿婴幼儿期先天性常见型、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行Ⅰ期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方法为在直肠后壁齿状线上1cm,前壁齿状线上2cm环行切开直肠黏膜,向近端游离达腹膜返折后切开直肠浆肌层及腹膜,牵出病变肠段并切除之。正常结肠与肛门处切缘吻合。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无术中、术后短期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问130min(120—150min),平均出血5—20ml,术后随访1—6个月均无排便不良,排便次数2—4次/天。结论:该术式对新生儿婴幼儿期先天性巨结肠常见型、短段型的治疗效果满意,且手术不开腹经肛门拖出并切除病变肠管,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切口隐蔽,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家属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肛门I期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单纯经肛门环形切开齿状线上方直肠粘膜、处理结肠系膜,拖出病变肠管并予以切除,经肛门I期吻合的方法,治疗新生儿巨结肠18例。并通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盆腔污染、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肛门狭窄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病死率、肛门控便能力、病理符合率等9项指标与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比较,测定、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中盆腔无污染,术后肠蠕动恢复快,无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病理符合率基本相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肛门I期巨结肠根治术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一种全新术式;应用该术式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操作相对简捷,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儿控便能力相对良好,患儿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1.
经肛门结肠拖出结合腹部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肛门结肠拖出结合腹部小切口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经肛门结肠拖出结合腹部小切口治疗 2 7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历资料。结果  2 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有 3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 ,1例发生切口裂开 ,治疗后好转 ,其余病人均顺利恢复。全部病例随访 2~ 12个月 ,每日排便 3~ 5次 ,无便秘复发、无污粪、无肛门狭窄。结论 该手术方法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肛门I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过程、疗效及短期随访。方法:自2004年经该术式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6例,均经钡剂灌肠和肛门直肠黏膜活检诊断为普通型巨结肠。结果:6例切除结肠18~39 cm,均于术后2~4 d开始进食;术后1个月随访,每日排便5~8次,6个月随访,每日排便1~3次,无污粪。结论:经肛门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用经肛门SoaveⅠ期脱出根治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过程、疗效及随访,探讨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脱出非开腹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1年2月至2005年2月应用经肛门SoaveⅠ期脱出根治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39例。年龄6个月至3岁,平均年龄1.92岁,均经钡剂灌肠、直肠测压和病理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随访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结果经肛门直接脱出38例,由于痉挛段位于结肠肝区腹腔镜辅助下脱出1例;直接拖出痉挛段最长60 cm,至横结肠;平均切除结肠58 cm,最长75 cm;平均手术时间107 min;均于术后2~4 d进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3 d,患儿术后1个月随访时排便2~4次/d,半年时排便1~3次/d,无粪污,无吻合口狭窄。结论对于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特别是痉挛段位于脾区及脾区以远的,非开腹根治术是可行的和安全的。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特别是洗肠是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非开腹根治术的基础,而彻底切除痉挛段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基因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不同肠段的表达。方法 分别取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病变段和正常段平滑肌组织,经处理后提取总RNA,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目的基因和看家基因片段,观察病变段和正常段的nNOS基因的表达,并与看家基因(GAPDH)在病变段和正常段的表达作对比。结果 8例l患者正常段nNOS和GAPDH均有明显的表达,病变段GAPDH亦有明显的表达而nNOS均无表达。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病变段抑制性神经递质一氧化氮(N0)减少的原因可能是nNOS的mRNA的减少或缺如,并进一步引起病变段运动障碍和巨结肠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研究体外膜肺氧合在婴幼儿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婴幼儿心脏病患者8例,2013年2月至今收治的婴幼儿心脏病患者8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和是否应用ECM O辅助治疗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既往收治的8例患者不应用 ECM O支持,而试验组近期收治的8例患者应用EC M O支持,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率、IC U呼吸机使用时间、IC U停留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结果:试验组在ECMO支持下治疗的总有效为87.50%,对照组在非ECMO支持下治疗的总有效为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幼儿心脏病患者术后应用 ECM O支持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整体过程安全可靠,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适应症选择、体外循环管理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对36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缺损行缝合、修补、成形、疏通等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残余分流2例,发生III0房室传导阻滞2例。除1例F4患儿死于术后低心排,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畸形应在婴幼儿时期予以矫治,精细的手术操作、良好的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灌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婴儿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住院的29例年龄小于6个月小婴儿K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婴儿KD中非典型病例发病率高,心脏受累较普遍,平均确诊时间长,误诊率高。结论年龄小于6个月小婴儿发热持续5d以上,同时有系统组织炎症的实验室指标而不能用其它疾病解释时应警惕KD。  相似文献   

18.
孙艳  吴秋慧  陈永田 《河北医学》2005,11(3):267-268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4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8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14岁至40岁,无神经节细胞段在乙状结肠远端和直肠2例;直肠6例。1例作永久性结肠造瘘,6例作Ikeda法手术,另1例作改良Swenson法手术。结果:仅1例术后切口感染,7例根治手术者术后排例功能优。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一期根治手术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04例,男136例,女68例。年龄23h~12m(5.3±3.8)m。新生儿58例,1~3m 54例,3~6m 45例;体重1.5~13.5(6.2±2.2)kg,小于3 kg 10例,3.1~4 kg 23例,4.1~5 kg 32例,5.1~10 kg 134例,大于10 kg 5例。其中:法洛四联症(TOF)107例,合并肺动脉闭锁(PA)15例;大动脉转位(TGA)38例;完全性房室隔缺损(TECD)21例;主动脉弓中断(IAA)16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12例;永存动脉干(PTA)10例。全组均一期根治,急诊手术67例,择期手术137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中度低温(26℃~28℃)110例,深低温(16℃~18℃)停循环67例,深低温低流量[50m l/(kg.m in)]27例。结果本组早期(术后30 d)死亡15例(7.3%)。死亡原因:1例TGA主动脉吻合口出血,另1例右冠状动脉损伤,余均为严重低心排和/或肾功能衰竭。术后主要并发症:低心排和/或肾功能不全、低钙血症、低氧血症、肺不张、感染。189例存活者随访2~72个月:死亡1例,为心内型TAPVC患儿,术后1年因呼吸道感染在其他医院治疗过程中死亡,死因不详;右心功能不全1例,为Ⅰ型PTA患儿,出院后6m出现肝大、腹水,对症治疗一周后症状明显改善;余患儿心功能Ⅰ级168例、Ⅱ级19例。结论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呼吸循环不稳定和/或重度低氧血症者,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术前不利因素的积极纠治和精心的手术设计,为手术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相关意外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2004年4月2008年10月本中心实施CPB心内矫治手术1800例。结果CPB期间发生意外事件6例(发生率为0.33%):国产鼓泡肺氧合功能不良1例,进口膜肺中空纤维膜堵塞1例,冠状动脉内气栓1例、动脉管道气栓2例,静脉插管滑脱1例,经及时有效处理无致死病例。结论婴幼儿CPB环节多、风险大,强化团队合作、职责分明及应急预案能有效降低CPB意外的发生率,正确处理是减少后遗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