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生脉注射液治疗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38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为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观察两组病例治疗12h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评价48h死亡率。结果:治疗12h后血压上升、心率下降、血氧饱和度升高、尿量增多,CTnI和CKMB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h后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心源性休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提高了心源性休克救治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患者效果观察及对血氧饱和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纳入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血压、脉搏、无创血氧饱和度、尿量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1 h、2 h、3 h血压和无创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脉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 h、治疗2 h、治疗3 h尿量均显著多于同期对照组,且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2 h、治疗3 h尿量显著多于同组治疗1 h,且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3 h尿量显著多于同组治疗2 h,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和血液流变学水平,尤其适用于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参麦注射液用于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在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救治作用。方法将创伤性休克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治疗措施相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后静脉推注参麦注射液30ml,然后再用20ml加液体内静脉点滴每8小时1次,并监测血压、心率、尿量、无创血氧饱和度、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以及血清一氧化氧(NO)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实验组的血压从1h后明显高于对照组,0.5h后心率减慢幅度大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和血流速度改善程度更为明显,2h起尿量增加明显多于对照组,血清AST、LDH、ALT、NO与VEGF含量下降较对照组有显者性差异。结论参麦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创伤性休克的药物,可能从多个环节改善和逆转创伤性休克的进展,尤其适合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4.
参麦注射液在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在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救治作用。方法:将失血性休克早期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治疗措施相同(均给予常规抗休克治疗,包括吸氧、心电监护、纠酸、多巴胺升压、补充血容量、病因及对症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参麦注射液2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50ml中,静脉推注,每8h1次,并监测血压、心率、尿量、无创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的血压从1h后升高值大于对照组(P<0.05),2h后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心率减慢值0.5h后大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值0.5h后大于对照组(P<0.05),2h以后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尿量增加2h后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3h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失血性休克的药物,尤其适合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救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尿量、无44血氧饱和度、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血压、心率、尿量、无创血氧饱和度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逆转创伤性休克的进展,有积极的,l盘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伟华  李振兴  李聪 《新中医》2016,48(9):12-13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5天。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24h尿量、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24h尿量、MAP、心率均较前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患者24h尿量、MAP及心率,提高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3月收治的33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双水平正压通气组(BIPAP)和传统给氧组。观察分析二组患者治疗48小时后动脉血气,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等指标。结果48小时后,比较二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等。BIPAP组的动脉血气、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乐、气急、胸闷、肺部湿罗音等症状体征和生理参数指标改善比另一组更为明显。结论使用BIPAP治疗能迅速改善氧合,缓解呼吸困难避免了气管插管,是抢救急性肺水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4-2005年我院收治的未行PTCA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30人分成2组,每组各15例.全部病人经急诊溶栓术后对照组予补充血容量、纠正低氧、升压、纠治心律失常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发病后1~7 d加用生脉注射液,动态观察变化,并观察死亡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死亡率低,溶栓后1 d、3 d、7 d患者收缩血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脏指数、尿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有良好的疗效,且起效快.  相似文献   

9.
曾海  郭道群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087-1088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病例均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首次60ml静脉注射,后予5ml/h维持泵入;24h为1疗程,一般观察1-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休克症状的变化及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血压、心率、尿量的改善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改善休克的相关症状、指标,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们经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对照观察研究,人院后均要求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尿量等。应用常规的内科综合治疗,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镇痛、抗凝、营养心肌及抗心律失常等药物,并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于溶栓后即刻给予生脉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AP、HR、尿量、CI、PCWP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回阳、固脱逐水法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合并心原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回阳、固脱逐水中药汤剂,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48 h,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及尿量,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3.3%、70.0%,对照组分别为73.3%、2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0 min、1 h、3 h、6 h、12 h、24 h及48 h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心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 h、6 h、12 h、24 h及48 h尿量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增多(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回阳、固脱逐水法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升高血压、降低心率、增加尿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生脉、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小剂量组加用生脉60ml/日.参附50ml/日;大剂量组加用生脉200ml/日,参附100ml/日,静脉滴注治疗。目标:①平均动脉压(MAP)≥65mmHg;②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0.70;③尿量≥0.5ml/min。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血乳酸、液体复苏总量、血管活性药物总量、受损器官数目、维持血压稳定总时间及病死率和APACHEⅡ、Marshall评分情况。结果治疗12h后,小剂量治疗组与治疗前、大剂量治疗组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治疗后组间相比,血压升高,心率下降。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升高,尿量增多,血乳酸水平下降,尤其在改善血压、心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总时间方面,大剂量治疗组短于小剂量治疗组,且液体复苏总量、血管活性药应用总剂量大剂量治疗组少于小剂量治疗组。治疗48h后,大剂量治疗组治疗前后Mara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治疗后组间Mara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维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治疗组可在更短的时间内纠正休克和组织缺氧状态,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用药时间,降低病死率,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无痛胃镜检查对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的影响,最终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 76例拟行胃镜检查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予以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后进行胃镜检查,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检查操作,观察记录2组患者在检查中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情况,记录检查反应以及成功率,比较2组检查之后患者感受。结果研究组检查中所出现的恶心呕吐、躁动、流涎以及咳嗽等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检查后不舒适感以及难以忍受感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均<0.05);且研究组愿意再次行胃镜检查患者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与检查前相比,研究组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舒张压降低不明显(P>0.05);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心率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心率则明显上升(P<0.05)。2组血氧饱和度检查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检查的操作时间、检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行无痛胃镜检查更为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无不舒适感,检查成功率,有利于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症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4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感染性休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首次50 mL静注,后予10 mL/h维持泵入。结果:治疗24 h后,在改善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乳酸水平、尿量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在改善休克症状、加强脏器功能保护上,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可以减少去甲肾上腺素持久或大量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黄芪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作用时间和安全性.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黄芪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黄芪组加用黄芪注射液静滴.统计比较患者入科时的基本情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短期内(治疗前、0.5h、1h、2h、6h)心率、血压情况及2周后心率、血压、心功能、死亡率.同时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及2周后左室收缩功能,包括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射血分数(EF)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黄芪组血压、心率及心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姚钧  张茜利  宣娟娟  蔡仿 《新中医》2021,53(17):94-97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在重症监护室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按随机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开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组织灌注指标、血乳酸水平;比较2组死亡率与用药安全性。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下降(P0.05),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 O_2)、尿量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较低(P0.05),CVP、MAP、Scv O_2、尿量均较高(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6 h、12 h、24 h、72 h血乳酸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6 h、12 h、24 h、72 h比较,治疗组同期血乳酸水平均较低(P0.05)。治疗组治疗7 d病死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适和过敏情况。结论:生脉注射液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效果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高玉萍  牟亚琳 《陕西中医》2012,33(2):149-151
目的:探讨在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中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所有患者接诊后均立即开放静脉通道、面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补充血容量、多巴胺升压以及病因及对症治疗等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休克治疗基础上予参附注射液。结果:治疗组血压升高、心率减慢、血氧饱和度升高和尿量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失血性休克不仅能提高心脏功能、回升血压和改善微循环,而且能使这些功能稳定在一定水平,有利于休克的纠正,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的液体管理策略对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结果分析。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就诊的86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42例对照组和44例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给予患者循环治疗及容量支持等,观察组采用早期导向治疗持续进行液体复苏,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等)来决定输液速度。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以及入院后7 h尿量,EICU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CVP、MAP、SvO2、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治疗前后相比,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第7 h尿量高于对照组,E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病死率观察组6.81%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GDT休克患者的见效快,恢复时间短,能有效预防患者病情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重综合征发展,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西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辩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率和尿量等均明显优于治疗前,而研究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 TNI)和心肌钙调蛋白(CaM)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增强患者心脏泵功能的机制。方法将16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急诊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生脉组,常规治疗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急诊常规用药处理,生脉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60 m L静滴。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肌相关蛋白及其基因表达情况及心脏泵功能、尿量、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治疗7 d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生脉组血清c TNI和c TNI mRNA、CaM和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mRNA水平及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均明显降低(P均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缩小,左心室最大上升/下降速率(±LV dp/dtmax)、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舒张压(DBP)和脉压差(PP)增大(P均0.05),尿量和心脏指数(CI)明显增加(P均0.05)。生脉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室间隔穿孔、心律失常和急性肾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增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脏泵功能,机制可能与其下调c TNI和CaM、纠正异常开放的钙通道、避免心肌细胞"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