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乙型肝病毒性肝炎临床症状,体征,血清和化指标等多种因素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以双盲法,由临床医师和病理医中自进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分期诊断,在同一临床病理诊断的基础上以其症状,体征,血清生化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乙型肝炎仍断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66.6%,肝炎患者临床体征与肝组织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理改变程度。结论: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中,将仍断和病理诊断结合起来,有助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3.
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中尚有许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需要深入研究 ,乙型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乙型肝炎 )的中医病名是其中之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医诊断学的特色。全国著名老中医赵锡武曾说 :“有病始有证 ,而证必附于病 ,若舍病谈证 ,则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1 ]”最早的中医学巨著《内经》据统计已著录病名 3 0 0余种。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经典专著。全书以病名篇 ,以病统证 ,其中《伤寒论》涉及外感热病 40多个病名 ,《金匮要略》涉及内、外、妇各科 70多个病名。隋·巢元方编著的《诸病源候论》对疾病名称的记载更为广…  相似文献   

4.
孟践  郑善玉 《吉林医学》1990,11(4):215-216
本文对6例妊娠晚期并发急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所娩出的7例胎儿。进行了有无宫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经临床、实验室、尸检和和胎儿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提示,胎儿在母体内已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探讨其机制,与妊娠晚期并发重症乙型肝炎、肝脏功能衰竭、凝血机制严重障碍等因素导致胎盘血管漏,使母体血直接进入胎儿血循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不同临床类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TNF活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TNF-α在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及重症肝炎病人血清内毒素水平与TNF-α活性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不同临床类型的肝炎病人84例,正常对照组16例,比较各型病人血清TNF-α活性,且对血清内毒素水平与TNF-α活性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TNF-α活性水平在各组间总的差别有显著性(P<0.01),呈现出重型肝炎>CH(重)>CH(中)>CH(轻)>肝硬化>AH;且重型肝炎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均P<0.01),其它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慢性乙肝(重度)合并G-杆菌感染者的TNF-α活性与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r=0.9111,P>0.05),结论:TNF-α可能参与了重症肝炎的发生,内毒素通过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的TNF-α,促进肝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凯西莱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作用,观察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168例住院慢性乙肝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采用凯西莱0.2g加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1次/d,对照组50例采用还原型谷胱苷肽(阿托莫兰)1.2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1次/d,两组疗程均为1月,比较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 两组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89.8%),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好转,两组病人间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应用凯西莱治疗,外源性巯基物质可以作为自由基清除剂保护肝脏细胞,改善肝脏功能,减轻乙肝病毒对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8.
李雪慧  唐翠玲 《包头医学》2012,36(2):105-106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乙肝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减轻乙肝病人的经济负担,促使其早日康复.结论:通过对乙肝病人的正确护理,使患者能正确认识乙肝,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舌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舌质可辨五脏之虚实,察舌苔可观六淫之深浅."观察舌象是中医诊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与手段,本文就1989年至2004年5月乙型病毒性肝炎舌象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显示目前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0.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是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半年以上,病毒没有得到彻底清除,体内乙肝病毒潜伏或引起肝炎发病.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有明确的急性乙肝演变而来;半年前有过急性黄疸型或无黄疸型肝炎发作病史,治疗或自愈不彻底,留下祸根潜伏下来,半年后,或多年后,再次发病.也因婴幼儿时期感染了乙肝病毒,当时由于免疫功能尚不健全和完善,不能将病毒清除,病毒潜伏于肝脏,经过长期的免疫耐受期的沉寂后,大约到了青壮年期,便开始发病.首次发病很象急性肝炎,有的首次发病就巳经是肝硬化了.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在我国,病毒性肝炎高度流行,其中又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危害较大。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感染与发病机制,及进行药物与疫苗研究的必要工具,目前病毒性肝炎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集中于病毒在动物体内的感染特性及发病规律方面。本文仅就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尤其乙型、丙型肝炎树鼩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建模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血清学标志阴性的慢性肝炎患者病理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CH  Xu XY  Tian GS  Wang QH  Zeng Z  Xu JH  Wang T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6):1836-1839
目的了解血清学标志阴性的慢性肝炎患者病理与临床特征。方法对62例血清学标志阴性反复肝功能异常的肝炎患者进行血清肝炎病毒学检测、肝穿刺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查,对其中乙肝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结果62例患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53.2%,慢性肝炎轻度的符合率较高为69.1%。62例患者肝组织免疫组化检查示28例(45.2%)HBsAg和/或HBcAg阳性,可确诊为乙型肝炎。28例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均有炎症病变,其中G1最高占13例(46.4%),其次G2占10例(35.7%),G4最少占2例(7.1%);肝纤维化分期S0占12例(42.9%),S1占7例(25%),S4最少占1例(3.6%)。28例患者中10例(35.7%)检测血清HBVDNA阳性,平均(3.3±2.2)×10^3拷贝/ml,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各组之间血清HBVDNA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乙肝患者和非乙肝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学标志阴性HBV感染仍是我国原因不明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且多为慢性肝炎,HBVDNA仍低水平复制,临床表现轻,炎症分级和纤维化程度较轻,但仍可发展为肝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病理及抗病毒疗效的特点,探讨二者之间的异同。方法将98例HBV-GN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52例)与HBeAg阴性组(46例),并对其临床、病理及抗病毒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HBeAg阳性组患者肾病发病年龄,男性患者所占的比例、肝硬化患者所占的比例均低于HBe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拉米夫定为主的48周治疗方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硬化、Child-Pugh积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尿比例,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清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疗程结束后到门诊随访24周时发现,两组24 h尿蛋白,ALT及HBVDNA水平,血肌酐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乙型肝炎病毒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的发生率为25.0%,高于HBeAg阴性组的6.5%(P〈0.05)。两组共有2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4.49%,其中HBeAg阳性组有4例(7.69%)、HBeAg阴性组有20例(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eAg阳性HBV-GN与HBeAg阴性HBV-GN相关因素中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了解两者的异同,有助于提高HBV-GN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万春阁 《医学动物防制》2012,(10):1127-1129
目的了解安康市汉阴县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评价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及GAVI项目实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县抽取1~59岁人群306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清HBsAg、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安康市汉阴县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4.9%,抗-HBs阳性率为57.2%,抗-HBc阳性率为32.7%,HBV感染率为50.7%。免疫组HBV感染率显著低于未免疫组和免疫史不详组,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免疫组和免疫史不详组。HBV感染率15~59岁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5~14岁组高于1~4岁组。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降低乙肝感染率,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控乙肝发病。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Viral hepatitis is a major global health problem affecting millions of people worldwide.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seroprevalence of hepatitis C and hepatitis B in Saudi adults undertaking premarital screening voluntarily.MethodologyThis observational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at King Khaled General Hospital, Al Majmaah, Saudi Arabia, for a period of 3 years (October 1, 2016 to September 30, 2019). The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B and hepatitis C infections was calculated using Microsoft Excel and the hematological data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SPSS software. A total of 3755 premarital Saudi adults who voluntarily participated in the premarital screening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Subjects were screened for hepatitis C virus (HCV) and hepatitis B virus (HBV). The demographic and epidemiological parameters included patient age, sex, nationality, and seropositivity for HBV and/or HCV.ResultsOf the 3755 subjects, eight (0.242%) and 12 (0.364%) subjects were positive for HCV and HBV, respectively. Among the 12 HBV-positive subjects, nine (75%) subjects were men, and three (25%) subjects were women. However, among the eight HCV-positive subjects, five (62.5%) subjects were men, and three (37.5%) subjects were women.ConclusionThis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HBV infection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HCV infection among the Saudi adult population of Al Mjamaah. In addition, both HBV and HCV were less prevalent in women than in men in the study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5年7月间176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妊娠结局。结果: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早产22.2%,新生儿窒息17.1%,产后出血15.9%,肝内胆汁瘀积症(ICP)9.7%。结论: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容易引起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及IC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上海市金山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危险因素,我们以65例HBsAg阳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130例,均为HBV血清学阴性的患者。单因素分析发现HBV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乙肝家族史、口腔诊疗史、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乙肝家族史(OR=1.91)、无乙肝疫苗接种史(OR=0.49)和口腔诊疗史(OR=2.06)是HB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和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宣教,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规范口腔诊所诊疗行为是降低本地区乙肝感染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Dou YL  Ni AP  Han JH  Sun JY  Yu RR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3):2348-2351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IgG)的检测及内标、外标两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的比对,更好地了解人体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经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COBAS AMPLICOR定量PCR(内标法)检测不到乙肝病毒DNA(HBV-DNA)、用Abbott AxSYM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面抗体(抗-HBs)阴性、e抗原(HBeAg)阳性(HBeAg>4 S/CO)、抗-HBe阴性、抗-HBcIgG阳性的42例血清,再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HBV-PCR外标法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Light Cycler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结果 42例ALT/AST正常,HBeAg阳性(HBeAg>4 S/CO以上),HBeAg的平均值42.26 S/CO.COBAS AMPLICOR定量PCR(内标法)未检测到HBV-DNA(<300拷贝/ml)的血清;用Light Cycler定量PCR仪(外标法)检测HBV-DNA,有7例为阳性,7例HBV-DNA的平均含量3.1×105拷贝/ml,,阳性率17%.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并不说明体内病毒复制一定活跃.经治疗后,病毒复制下降,部分患者e抗原仍阳性,e抗原何时消失有待进一步研究.血清学标志与HBV复制状态存在不一致性,兼顾内、外标两种PCR方法检测HBV-DNA更客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对乙肝病毒( HBV)阻断母婴传播,探讨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10例确诊为HBV携带者的产妇按照自愿原则均分为2组,观察组孕28周注射HBIG,对照组不注射,比较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 HBsAg)的阳性检出率,以及所有新生儿经过6个月的治疗乙肝表面抗体( HBsAb)的检出率。结果:经过阻断治疗,观察组患者所产新生儿的HBsAg阳性检出率为9.09%,对照组患者所产新生儿的HBsAg阳性检出率为3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新生儿中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HBsAb检出率为64.55%,明显优于出生1个月的22.72%(P〈0.01),并且在治疗期间孕妇及新生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HBIG在阻断HBV在母婴之间的传播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并且在安全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Zhao KK  Wang Q  Miao XH  Xu WS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5):2509-2513
目的 探讨在不同程度肝损伤的DHBV感染麻鸭外周血中能否检测出DHBVcccDNA.方法 选择持续感染DHBV的2月龄上海麻鸭24只随机分均分为4组,分别以(1)A组:D-氨基半乳糖(D-GalN)2.2 g/kg+脂多糖(LPS)100 μg/kg;(2)B组:D-GalN+LPS+10 ml/kg的CCl4灌胃2次;(3)C组:D-GalN+LPS+15 ml/kg的CCl4灌胃2次;(4)NC组:生理盐水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在处理后0、24、36和48 h进行血清ALT、DHBV载量和DHBV cccDNA检测,最后处死动物取肝组织评价肝损伤程度,并检测肝组织中的总DHBV DNA和DHBV cccDNA.结果 NC组鸭肝脏无明显病理改变,A组、B组和C组鸭则分别出现点状坏死至大片肝坏死的肝损伤,3组之间的肝损伤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在处理后48 h分别有1只和4只鸭死亡.NC组和A组各检测时点血清中均未检测到DHBV cccDNA;B组和C组在处理后36 h分别有2只和3只鸭血清中检测到DHBV cccDNA,含量在(0.32~1.72)×104拷贝/ml之间,在处理后48 h两组各有1只鸭血清中仍可以检测出DHBV cccDNA.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中DHBVcccDNA的检出率与肝损伤程度评分有关(P=0.0029),而与血清DHBV载量、ALT水平以及肝组织中的总HBV DNA和DHBV cccDNA 含量无关.结论 在肝组织发生严重损伤时,血清中可以出现DHBV cccDNA,血清中DHBV cccDNA的检出与肝组织损伤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