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切除术中肝血流阻断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切除术中肝血流阻断方法的评价周信达,程树群(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上海200032)肝血流阻断是肝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主要方法,选择一种合适的肝血流阻断方法,既可达到无血切肝,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肝热缺血操作,是肝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近20年来,随...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叶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10例患者均予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行肝叶切除。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肝衰竭并发症。结论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肝叶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术式,尤其是肝硬化患者,有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增病例超过100万人,死亡人数占全部肿瘤死亡人数的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1].而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区,发病人数居首位,年死亡数多达33万人左右,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占据第二位[2],且发病隐匿,进展迅速,治疗难度大,生存期较短,发病率在我国一直处于上升的势态.  相似文献   

4.
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肝切除仍被认为是肝脏原发和继发肿瘤的最佳治疗手段,而减少和控制出血则是降低肝切除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关键。肝血流控制方法种类繁多,只有在肝切除中合理、正确、灵活并个体化地运用这些血流控制方法,才能达到减少和控制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在合并肝硬化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肝段切除手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方法的更佳选择。方法总结分析合并肝硬化原发性肝癌32例,观察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对手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及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切除肝癌,18例肝门部血流阻断(Pringle法)下的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其中1例死亡;而14例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无上述情况出现,术后肝功能及腹腔血性引流及康复情况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肝硬化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只要注意术前肝功能状况,确定合理的入肝血流阻断及手术方案,手术仍为安全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半肝血流阻断行肝叶切除术3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介绍了一种简便的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应用于临床施行肝叶切除术33例,认为半肝血流阻断保留了对侧半肝的正常血供,术后肝功能损害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特别适用于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变的病人。此技术操作简便,安全,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7.
半肝血流阻断行肝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肝切除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进行改进,预防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方法对37例行肝切除患者采用肝门解剖半肝血流阻断技术。结果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肝功能不全,无手术死亡。结论肝门解剖半肝血流阻断方法,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防止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半肝血流阻断肝肿瘤切除术58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肝癌病人80%以上合并有肝硬化,常规第一肝门阻断肝切除肝缺血、肝功能损害重。我院自1994年至1998年5年间,采用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58例,避免了上述缺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行盱切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6例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的临床疗效。左半肝切除6例,左肝外侧叶切除17例,右半肝切除4例,右肝多肝段联合切除6例,肝段或不规则肝段切除13例。区域性肝血流阻断的方式包括导尿管束扎法18例,肠钳夹压法22例,经肝后隧道绕肝带束扎提拉法6例。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术中输血3例,平均出血量210mL;术后并发膈下感染1例,胆瘘2例.胸腔积液2例,切口感染3例。结论:区域性肝血流阻断下进行肝切除是一种简便、安全且有效的方法,能有效控制术中肝脏出血,减轻术后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肝切除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进行改进,预防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方法对37例行肝切除患者采用肝门解剖半肝血流阻断技术。结果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肝功能不全,无手术死亡。结论肝门解剖半肝血流阻断方法,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防止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客观指标观察与评价半肝血流阻断术在肝叶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经肝实质途径和经肝的板途径行半肝血流阻断,观测术前后半肝血流阻断组(半肝组)与全肝血流阻断组(全肝组)AKBR及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 阻断复流后,AKBR全肝组显著低于半肝组(P<0.05),且复流后AKBR回升慢于半肝组;全肝组合并肝硬变复流时AKBR较未合并肝硬变者下降更明显,半肝组两者变化不明显;全肝组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较高于半肝组。结论 肝叶切除术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术简便、安全,特别适用于HCC合并肝硬变病人。  相似文献   

12.
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的腹腔镜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技术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1年3月至2007年3月间,240例Child A、B级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LC成功224例,中转开腹16例。中转原因:结石嵌顿,Calot三角粘连10例;术中出血,镜下止血困难4例;术中发现胆道变异2例。LC手术时间40.3±12.5min,术中出血60.8±19.5 ml,术中无损伤;术后出血2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2例。无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术后住院日5.2±2.0 d。结论对于Child A、B级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3.
在肝实质占位病变中肝硬变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1年10月至1996年3月中山医院肝肿瘤科因肝实质占位病变(肝占位)行手术切除的230例患者进行分析,以了解肝硬变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肝硬变在肝占位病例中对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性为85.2%,特异性为96.3%,阳性预测值为98.7%。分析结果提示:肝硬变可作为肝占位时诊断肝细胞癌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单纯胆囊结石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10例行断流术并结合治疗胆囊结石组(3例同期手术),5例分期手术,2例并中西利胆排石)与7例单纯断流术组近期肝功能改善率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消除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远期肝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单纯断流术组,分别为71.4%和14.3%(P<0.05),再出血率小于单纯断流术组(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行断流术结合治疗胆囊结石的预后较单纯断流术好,并且只要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同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采用损失控制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手术治疗6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患者无一例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14例,其中切口液化4例、肺部感染1例、胸腔积液3例及中度腹水6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手术治疗,按照损失控制和加速外科原则,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以减少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肝癌肝切除术后使用结构甘油三酯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肝癌肝部分切除患者49例,进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n=25)术后第一天开始肠外营养(PN),按照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 ESPEN)推荐标准,采用结构甘油三酯(STG)配制“全合一”3L袋营养液,同时补足葡萄糖、维生素、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病例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62例合并肝硬化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 62例中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54例,胆囊次全切除术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均为腹壁戳孔活动性出血。住院天数5~12d,平均6~7d。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ChildA级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患者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硬变状态下胆石发生的机理。方法 (1)采用四氯化碳藻胃的方法建立豚鼠的肝硬变模型,观察豚鼠的胆石形成情况,扫描电镜观察胆结石的细微结构,用薄层色谱扫描的方法定量测定胆汁酸的含量。(2)对716例肝硬变合并胆囊结石病人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豚鼠中肝硬变组的胆石发生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5.0%和慢性肝损害组的37.5%,肝硬变组总结合胆汁酸含量及G/T比值均较对照组降低。临床资料显示肝硬变病人胆石发生率为15.1%,肝硬变代偿期胆石发生率为9.7%,失代偿期胆石发生率为15.7%。胆石以胆囊内为多,占98.2%。结论 肝硬变病人胆石发生率升高,且随肝功能的降低,成石率升高,肝硬变状态下胆石发生率升高与胆汁中结合胆汁酸含量下降,G/T比值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hild-Pgh分级和吲哚氰绿(ICG)15分钟潴留率(ICGR15)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经开腹手术和消融手术治疗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hildPugh分级与ICGR15水平分组,总结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开腹手术治疗组105例,全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非创伤性临床指标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6年期间29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先以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无创性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肝硬化病程、病前感染、食管静脉曲张程度、R-C征、脾厚、脾静脉宽度、门静脉宽度、门静脉血流速度、血小板、Bun、胆固醇、凝血酶原时间与出血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脾厚、门静脉宽度、腹水征、血小板、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无创性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无创性危险因素是脾厚、门静脉宽度、腹水征、血小板、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