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慢性移植肾病(cAN)已成为移植肾远期失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CAN多发生于肾移植数月后,其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研究已广泛展开.本文就CAN发病机制研究现状予以综述,有利于更好理解本病发病机制以及开展临床CAN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2.
马帅军  李智斌 《器官移植》2010,1(5):314-316,320
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jection,CR)是移植肾晚期失功的重要原因。1992年,在第4届Alexis Carrel移植器官慢性排斥反应和动脉硬化讨论会上,传统的移植肾CR被定义为慢性移植物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CAN表现为移植肾进行性功能减退,最终需恢复透析或再次移植。因此,熟悉CAN的相关因素和发病机制,掌握其诊断原则,  相似文献   

3.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CNI)、霉酚酸类药物和类固醇的联合用药是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标准方案[1]。是因为基于CNI的免疫抑制方案对预防排斥反应、提高短期移植肾存活率及移植物功能有确定疗效[2]。然而,CNI的使用会增加肾毒性,这是导致慢性移植物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3],也是导致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原因之一[4]。我们报道病例为CNI肾毒性致移植肾损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随着肾移植手术方式成熟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部分初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失功的致敏患者因身体状况及经济原因允许,要求再次肾移植术。本文回顾分析本院自1999年2月至2003年8月对18例致敏患者行再次肾移植的术前处理,手术方式及术后抗排斥治疗情况。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8例患者均为初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失功的致敏患者,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23~62岁,平均41.3岁。移植肾失功原因分别为移植肾慢性排斥12例,慢性移植肾肾炎3例,移植肾血栓形成2例,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再次肾移植距初次肾移植术间隔时间:<1年3例,1~3年6例,3~5年5例,>5年4…  相似文献   

5.
肾脏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救治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手段,慢性移植物肾病是移植肾后期失功的重要原因,导致慢性移植物肾病(CAN)的原因除免疫因素外还涉及众多非免疫因素.本文就慢性移植物肾病的诊断、相关危险因素及新的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肾移植后移植肾的近期存活率显著提高,但是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发生率仍然较高.造成肾移植后远期移植肾失功的原因尚不明确.目前,因血肌酐浓度缓慢升高而致失功的受者往往未行肾活组织检查(活检),而对行肾活检的受者的诊断也常被含糊地归纳为慢性排斥反应或慢性移植肾肾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肾移植发展迅速,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移植肾的1年存活率大大提高,但远期存活率仍较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是移植肾远期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CAN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一旦发展到晚期,则移植肾纤维化难以避免。目前诊断CAN的金标准是肾活检,要早期发现CAN,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就是程序性肾活检,但这种定期的创伤性检查患者往往难以接受,也不便于动态监测,并且肾活检的病理结果受活检取材数量与部位的影响,难以标准化,不利于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比较他克莫司和霉酚酸酯对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FK506)和霉酚酸酯(MMF)对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大鼠移植肾组织中趋化因子FKN以及受体CX3CR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 SD大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肾移植后制作慢性移植肾肾病模型.实验分为4组,每组均有24只.假手术组:只游离左肾血管和结扎右肾;对照组:受者为CAN对照;FK506组:受者为CAN,使用FK506 0.15 mg·kg-1·d-1;MMF组:受者为cAN,使用MMF 20 mg·kg-1·d-1.除假手术组外,每组受者术后均先使用环孢素A(CsA)10 mg·kg-1·d-1×10 d以渡过肾移植急性排斥期,然后予相应干预措施.分别于术后4、8及12周时处死受者,每组各时点处死的受者均为8只.光镜下检测移植肾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移植肾组织中FKN和CX3CR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术后4周时移植肾问质小血管内膜开始增厚,肾小球开始出现硬化表现.8周时上述变化更为显著,12周时移植肾50%以上的肾小球出现硬化以及肾小管萎缩、间质明显纤维化等改变.FK506组出现CAN病理改变的时间较对照组早,且病变程度相对较重.MMF组出现明显CAN病理改变的时间较对照组晚,且病变程度相对较轻.FKN和CX3CR1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肾小管间质,部分见于间质血管,偶见于.肾小球壁层细胞.术后各时点的移植肾标本中,对照组FKN和CX3CR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FK506组均高于对照组;而MMF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FKN和CX3CR1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可能与CAN中肾小管损伤、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密切相关.MMF可能通过下调FKN和CX3CR1的表达对CAN的进展具有延缓作用;而FK506可能通过上调FKN和C2X3CR1的表达来促进CAN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他克莫司在移植肾慢性排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可以使移植肾功能渐进性减退 ,最终导致移植物失功。目前除积极预防、治疗与慢性排斥反应有关的危险因素 ,如急性排斥反应、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巨细胞病毒感染外 ,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慢性排斥反应的药物阻止或延缓肾功能恶化。我院 1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间 ,有 2 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 ,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移植肾慢性排斥 ,经用他克莫司(FK5 0 6)替换环孢素A(CsA)治疗 ,旨在改善移植肾功能 ,延缓肾功能恶化的时间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免疫抑制剂使用方案 :1999年 5月至 2 0 0 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川芎嗪(TMP)联合丹参延缓肾移植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进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Fisher 344大鼠和Lewis大鼠分别作为肾移植的供、受者进行原位肾移植,并建立CAN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受鼠分为5组:环孢素A(CsA)组(A组),TMP+ CsA组(B组)、丹参+ CsA组(C组)、TMP+丹参+CsA组(D组)及空白对照组(E组,术使用任何药物).分别于术后2、4、6、8和12周,处死每组5只受鼠,取移植肾进行移植肾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移植肾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 术后空白对照组受鼠的存活时间均未超过2周.A组于术后4周时最早出现CAN病理改变,B组和C组出现CAN病理改变的时间较A组晚,D组出现CAN病理改变的时间最晚,且病理改变程度最轻.术后各组Banff评分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相同时间点,A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和P<0.0 1),D组明显低于与B组和C组(P<0.05),而B组与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各组TGFβ1表达强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相同时间点,A组TGF-β1表达强度最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D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与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TGF-β1 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及组间差异与TGF-β表达强度的情况相一致.结论 TMP或丹参均具有通过下调TGF-β1 的表达延缓肾移植大鼠CAN进程的作用,当两者联合应用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是肾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移植肾慢性失功的重要危险冈素。据报道,20世纪80年代初。肾移植术后高血压的发生率为48%;自从环孢素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肾移植治疗以来,高血压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其发生率上升至50%~70%,有报道为75%~80%;仅应用环孢素的。肾移植受者约90%发生高血压。因此,加强对肾移植后高血压的防治,对提高人、肾存活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慢性移植肾病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免疫抑制药物的发展,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基本上都可以得到控制,但慢性移植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慢性移植肾病既往被称为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nal allograft rejection),1992年第四次Alexis carrel移植器官慢性排斥反应和动脉硬化讨论会将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定义为慢性移植肾病,它是导致移植。肾晚期功能丧失的最主要原因。本文就慢性移植肾病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经过近70年的发展,肾移植已成为所有器官移植手术里最成熟,也是成功率最高的手术,但肾移植相关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反应、慢性移植肾失功、移植肾纤维化、免疫抑制治疗与感染等仍是影响肾移植受者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层出不穷.同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与肾移植相关的研究也是一个新的热点.本...  相似文献   

14.
Nankivell等[1]描述了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自然病程,强调了环孢素A(CsA)肾毒性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环孢素(CyA)在临床器官移植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世界范围内的治疗效果。慕尼黑移植中心总结了自1982年至1991年对1000多例肾移植受者使用环孢素治疗的经验。 1982年到1990年肾脏移植后第一年: 移植肾失功原因的分析从1982年至1991年,共做了1432例尸体肾移植,移植后第一年内的总失功率为20.5%,对每年的移植肾失功率的分析表明为一回归曲线。移植肾失功的原因有四种:①技术因素;②免疫因素;③移植肾功能未恢复;④病人死亡。在过去的十年中,因技术因素致移  相似文献   

16.
近期移植肾失功再移植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3年1月至1994年10月为206例慢性肾炎晚期尿毒症病人进行尸体肾肾移植术,其中3例病人早期移植肾功,经正确的临床判断,及时摘除失功肾并行再移植获得成功。术后随访半年1例,1年以上2例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及并发症,移植肾功能正常。本文对早期失功的原因,再移植时机,手术方法及术手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总结因慢性移植肾失功而行移植肾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经过,进一步探讨这类手术的安全性和适应证。方法:以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3~72(36.6±13.5)岁,以上患者发生慢性移植肾失功的时间为术后11~91(35.8±24.6)个月,转入血液透析的时间为3~33(10.4±6.2)个月。76例患者均实施了移植肾切除手术,移植肾切除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0(35~18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0(200~2 600)ml,平均输血量300(400~2 400)ml,其中67例进行了自体血液回收后输血。术后平均引流量250(20~1 100)ml,平均住院时间11(5~23)d。术后主要并发症:切口血肿8例,切口感染10例,消化道出血7例,心衰7例,肺部感染5例,肾上腺危象2例,下肢跛行2例。死亡4例。多数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含量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慢性移植肾失功后的移植肾切除手术为高风险手术,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同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积极适时地切除已经完全失功了的移植肾,有助于改善患者身体素质,避免免疫抑制的不良反应,同时有利于减轻患者本人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是导致远期移植肾功能丧失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逐步减少直至停用环孢素A(CsA),并加用或改用霉酚酸酯(MMF)可显著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免疫抑制剂对慢性移植肾肾病(CAN)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通路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采用SD大鼠到Wistar大鼠的强化CAN模型,然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行处理)、环孢素A组(给予环孢素A 6 mg·kg-1·d-1)、他克莫司组(给予他克莫司0.15 mg·kg-1·d-1)、霉酚酸酯组(给予霉酚酸酯20 mg·kg-1·d-1)和西罗莫司组(给予西罗莫司0.8mg·kg-1·d-1).分别于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观察移植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肾组织中TGF-β1、Smad2和Smad7蛋白及其基因的表达.结果 术后各组均呈现CAN的病理改变,环孢素A组和他克莫司组的病变程度较对照组重,而霉酚酸酯组和西罗莫司组的病变轻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段,环孢素A组和他克莫司组TGF-β1和Smad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Smad7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霉酚酸酯组和西罗莫司组TGF-β1和Smad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mad7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发生CAN时,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可上调TGF-β1的表达,影响TGF-β1/Smads通路,加重其病理损害,而霉酚酸酯和西罗莫司的作用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失功近期再移植的手术原则及治疗于立新马俊杰白喜文徐健付绍杰邓文锋作者单位:510515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肾移植科我院于1993年1月至1997年1月对14例早期移植肾失功近期再移植者进行了取肾、植肾、组织和免疫学的基础及临床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