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参麦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2007年2月至2009年12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60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7 d.于患者入ICU时(治疗前)及治疗3 d、7 d检测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等生化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浆ALT、AST、BUN、Cr、LDH、CK及CK-MB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升高,3 d时对照组AST、Cr、LDH、CK升高明显[AST(196.06±10.16)U/L、Cr(142.26±10.38)μmol/L、LDH(295.21±50.34)U/L、CK(215.15±50.37)U/L3,与治疗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1.03±8.62)U/L、(101.18±7.78)μmol/L、(228.52±52.20)U/L、(165.13±46.36)U/L,均P<0.05];治疗组对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其中7 d时各指标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ALT(U/L):53.18±6.18比87.54±5.61,AST(U/L):55.31±6.05比106.83±9.35,BUN(mmol/L):6.04±1.66比10.01±1.86,Cr(μmol/L):79.55±6.91比138.35±9.49,LDH(U/L):126.68±45.19比178.29±65.20,CK(U/L):70.42±20.27比135.96±35.45,CK-MB(U/L):10.22±4.10比16.36±4.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参麦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肝、肾、心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循环中Tie2 mRNA含量是否与脓毒症全身病情变化存在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创伤患者,按是否为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13例)和非脓毒症组(19例).患者进入ICU当日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3、7 d采集肘静脉血检测白细胞总数(WB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含量;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中Tie2 mRNA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结果 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间ALT、AST、vWF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LT(U/L):53.30(199.58)比80.65(202.62),AST(U/L):316.53(49.90)比66.10(285.03),vWF:(272.47±114.61)%比(246.66±128.77)%,均P>0.05].脓毒症组WBC、BUN、Cr及血中Tie2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WBC(×109/L):18.26(21.82)比10.11(4.72),BUN(mmol/L):20.70(11.20)比7.70(5.45),Cr(μmol/L):252.00(364.55)比68.00(23.20),Tie2 mRNA:1.86±0.67比0.91±0.42,均P<0.01].所有患者APACHE Ⅱ评分与血Tie2 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32,P<0.01),其线形拟合方程为Y=12.66+4.922X(R2=0.283)vWF与Tie2 mRNA水平呈正相关(r=0.334,P<0.05),其线形拟合方程为Y=180.932+57.93X(R2=0.112).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循环中Tie2 mRNA水平能及时反映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和病情轻重,可作为一个相对敏感的病情预测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多发伤合并休克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90 例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参附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每组45 例.两组均采用多发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50 ml 静脉滴注,每12 h 1 次,连续5d.于入院即刻、治疗3d 、5d 取血3 ml,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 、IL-6 )水平;并观察两组重症监护病房(ICU )治疗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3 d TNF-α(ng/L)、IL-1(μg/L)、IL-6(ng/L )均较入院即刻明显升高,治疗5d 均较治疗3d 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3d 和5 d TNF-α、IL-1 、IL-6 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且以治疗5d 降低更显著(P<0.05 或P<0.01);治疗组ICU 治疗时间(d)、MODS 发生率、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ICU 治疗时间:6.01±1.73 比10.02±1.69,MODS 发生率:20% 比41%,病死率:12.8% 比30.0%,均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MODS 的发生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毒素清颗粒对克雷伯杆菌肺炎致老年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老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洛美沙星组和毒素清组各10只,模型组25只.采用气管插管注入肺炎克雷伯杆菌制备肺炎致多器官损伤动物模型;观察器官生化指标变化、病理改变及死亡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显著增高;肺、心、肝功能障碍发生率70%~100%;肺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下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上升;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明显增高;肺、心、肝、肾、小肠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毒素清组死亡率下降(20%比60%),48 h时WBC、N明显降低[WBC(×109/L):7.70±1.88比16.13±3.35,N:0.36±0.06比0.56±0.06,均P<0.01];器官功能障碍数明显减少(11个比25个,P<0.05);PaO2(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上升(74.73±9.14比51.46±7.08),PaCO2(mm Hg)显著下降(44.20±4.01比61.20±9.21),CK、CK-MB、LDH、ALT、AST明显降低[CK(U/L):614.17±174.22比1 956.50±361.55,CK-MB(U/L):644.50±181.67比2 185.50±315.91,LDH(U/L):911.50±278.39比1 716.78±368.99,ALT(U/L):86.89±27.76比199.83±17.22,AST(U/L):296.13±107.30比422.50±142.12,均P<0.01];肺、心、肝、小肠病理损伤评分(分)显著下降(肺:6.00±0.76比9.00±0.00,心:3.25±1.49比7.20±1.55,肝:0.31±0.09比0.60±0.14,小肠:1.38±0.52比2.50±0.53,P<0.05或P<0.01).洛美沙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不及毒素清组.结论 毒素清颗粒对克雷伯杆菌肺炎老龄大鼠多器官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减少器官损伤的发生率,减轻器官损伤程度以及降低老龄大鼠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UTI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入院当日起静脉滴注UT1200 kU,8h 1次.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0d后测定颅内压(ICP),取血测定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血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6)含量.结果 UTI组治疗后ICP有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两组肝肾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且UTI组WBC(×109/L)、CRP(mg/L)、PCT (μg/L)、ALT(U/L)、AST(U/L) 、Cr(μmol/L)、BUN(mmol/L) 、TNF-α(μg/L)、IL-2(μg)、IL-6(μg/L)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WRC:12.3±4.5比15.9±6.3,CRP:46.12±11.47比64.24±18.31,PCT:4.51±1.27比10.51±4.27,ALT:47.26±8.23比60.94 ± 8.39,AST:42.67±7.63比68.51±10.17,Cr:79.62±15.36比102.36±16.82,BUN:6.35±2.36比8.39±1.67,TNF-α:93.6±31.5比195.8±23.9,IL-2:12.3 ±4.5比15.9±6.3,IL-6:52.36±12.46比69.34±26.13,均P<0.05);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1.88%比46.43%,9.38%比28.57%,均P<0.05).结论 UTI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机体对创伤侵袭的反应,从而较好地保护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减少SIRS及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孙春玲  韩辉 《临床荟萃》2013,(11):1220-1221
目的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肌酸激酶(CK)升高为肝脏损伤和非特异组织损伤(肌肉、脑等)的标记物,研究肝脏损伤和非特异组织损伤与主动脉夹层患者Stanford分型和住院期间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ALT、AST和CK水平与Stanford分型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LT和AST的水平与Stanford分型无关。A型患者CK水平(1 267.20±160.21)U/L明显高于和B型患者(167.23±30.32)U/L(P<0.05)。病死组患者ALT(56.32±12.24)U/L vs(28.34±9.74)U/L,AST(36.73±5.64)U/L vs(77.45±22.53)U/L和CK(1 134.30±433.53)U/L vs(864.23±110.45)U/L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1)。结论 Stanford A型夹层因损伤的范围广泛,比B型夹层更易发生组织损伤;在夹层患者出现肝脏等组织损伤预示较高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因子与校准品校准在血清酶检测中的差异。方法应用速率法,采用因子校准与校准品校准2种校准方式,对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等5种酶进行检测,室内定值质控血清批内各测20次,随机标本50份分别进行检测,在1 h内完成,对2种校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K、LDH、ALT、AST、GGT表现为因子校准结果明显低于校准品校准结果。室内定值质控血清因子校准均值分别为CK 191.4 U/L、LDH 178.5 U/L、ALT 29.0 U/L、AST 32.8 U/L、GGT50.6 U/L,校准品校准均值分别为CK 212.2 U/L、LDH 183.4 U/L、ALT 32.0 U/L、AST 35.4 U/L、GGT 55.9 U/L;随机标本检测因子校准均值分别为CK 110.6 U/L、LDH 208.1 U/L、ALT 80.3 U/L、AST 99.8 U/L、GGT84.1 U/L,校准品校准均值分别为CK 133.2 U/L、LDH 215.0 U/L、ALT 95.8 U/L、AST 115.6 U/L、GGT 94.8 U/L。两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通过对定值质控血清及随机标本所测酶结果的分析,认为酶活性检测因子校准有较大的系统误差,校准品校准能更好地反映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因子与校准品校准在血清酶检测中的差异。方法应用速率法,采用因子校准与校准品校准2种校准方式,对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等5种酶进行检测,室内定值质控血清批内各测20次,随机标本50份分别进行检测,在1h内完成,对2种校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K、LDH、ALT、AST、GGT表现为因子校准结果明显低于校准品校准结果。室内定值质控血清因子校准均值分别为CK191.4U/L、LDH178.5U/L、ALT29.0U/L、AST32.8U/L、GGT50.6U/L,校准品校准均值分别为CK212.2U/L、LDH183.4U/L、ALT32.0U/L、AST35.4U/L、GGT55.9U/L;随机标本检测因子校准均值分别为CK110.6U/L、LDH208.1U/L、ALT80.3U/L、AST99.8U/L、GGT84.1U/L,校准品校准均值分别为CK133.2U/L、LDH215.0U/L、ALT95.8U/L、AST115.6U/L、GGT94.8U/L。两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01)。结论通过对定值质控血清及随机标本所测酶结果的分析,认为酶活性因子校准有较大的系统误差,校准品校准能更好地反应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疏血通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河北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血通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按照脓毒性休克指南推荐的方法进行积极的液体复苏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疏血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静滴),每日1次,共用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量、乳酸(Lac)、尿素氮(BUN)、肌酐(Cr)、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指数(CI)。记录两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的总用量和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尿量、Lac、BUN、Cr、AST、ALT、LVEF、C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尿量、LVEF、CI均较治疗前增加,Lac、BUN、Cr、AST、AL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以疏血通组变化更显著〔尿量(mL/h):112.1±39.8比73.3±28.5,LVEF:0.49±0.15比0.44±0.14,CI(mL·s-1·m-2):66.2±5.7比54.2±6.2,Lac(mmol/L):3.83±1.65比4.72±2.25,BUN(mmol/L):7.1±2.7比9.3±3.5,Cr(μmol/L):73.9±16.2比95.7±15.8,AST(U/L):39.8±9.5比45.8±12.7,ALT(U/L):34.3±9.7比41.7±11.3,均P<0.05〕。疏血通组各种血管活性药物的总用量均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多巴胺(mg):993.1±261.7比1340.9±356.4,多巴酚丁胺(mg):776.2±281.0比1049.2±364.3,去甲肾上腺素(mg):56.4±34.6比107.6±51.3,均P<0.05〕;疏血通组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40.0%(16/40)比60.0%(24/40),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以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微循环灌注,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新沂市铁路医院收治的62例AMI患者作为AMI组,根据病变血管支数不同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和多支血管病变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磷酸肌酸底物法检测两组血清肌酸激酶(CK),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乳酸底物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采用天冬氨酸底物法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采用免疫定量分析法测定NT-proBN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两组受检者及AMI组中不同病变血管支数各组上述指标水平;对AMI组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以上各指标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CK、CK-MB、LDH、AST、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K(U/L):473.51±68.71比83.05±9.37,CK-MB(U/L):79.51±8.06比17.81±4.96,LDH(μmol·s~(-1)·L~(-1)):5.89±0.43比2.26±0.18,AST(U/L):78.74±9.56比16.58±4.13,NT-proBNP(ng/L):1 534.18±93.75比63.15±7.94,D-二聚体(mg/L):2.61±0.39比0.41±0.08〕;多支血管病变组CK、CK-MB、LDH、AST、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CK(U/L):523.62±71.85比431.78±47.23,CK-MB(U/L):89.63±11.05比71.26±8.33,LDH(μmol·s~(-1)·L~(-1)):6.79±0.56比4.91±0.38,AST(U/L):87.92±10.36比71.21±8.75,NT-proBNP(ng/L):1 724.56±94.82比1 309.24±61.85,D-二聚体(mg/L):3.01±0.42比2.35±0.29〕;预后不良组CK、CK-MB、LDH、AST、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CK(U/L):592.41±73.47比368.64±45.84,CK-MB(U/L):96.75±12.46比65.09±7.91,LDH(μmol·s~(-1)·L~(-1)):6.96±0.54比4.65±0.32,AST(U/L):97.85±11.08比60.14±8.63,NT-proBNP(ng/L):1 959.82±98.35比1 140.18±61.73,D-二聚体(mg/L):3.22±0.48比2.07±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K、CK-MB、LDH、AST、NT-proBNP、D-二聚体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1、0.516、1.714、0.607、2.158、0.547,P值分别为0.006、0.012、0.000、0.003、0.000、0.009)。结论 AMI患者心肌酶谱、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均有明显异常,且各指标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在AMI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确切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陈梅  赵莉莉  王丽玉 《护理研究》2007,21(15):1329-1330
护士长是护理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指挥者、管理者。护士长在医院护理管理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医院护理质量的关键在护士长的素质与管理能力。护士长的职业素质对护理工作必将产生直接影响。我们对三级医院102名护士对护士长期望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调查对象为三级医院102名护理人员,年龄22岁~52岁,平均30.16岁。其中中专52名,大专25名,本科25名。高级职称14名,中级职称42名,初级职称46名。在被调查者工作年限16年24人,占总人数23.52%;工作年限11年48人,占总人数47.06%;工作年限6年15人,占总…  相似文献   

13.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28例,结果疗效与常规治疗的28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头部围针结合体针在偏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90例患者分为头部围针体针结合康复组(实验组),焦氏头针体针结合康复组(对照组1),及康复组(对照组2)。判定标准为上田敏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头部围针组还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治疗前后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实验组ADL及下肢功能的恢复优于其他两组,上肢功能恢复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治疗前后抑郁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部围针是有效的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吴丽丽  黄丽华   《护理与康复》2017,16(9):919-923+927
目的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系统的急性脑卒中护理质量指标,为我国急性脑卒中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制定严密的文献检索策略,采用美国霍普金斯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方法评定检索到的文献质量,在借鉴国内外有关急性脑卒中护理质量指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定急性脑卒中护理质量指标37条,利用专家小组讨论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指标重要性、公式合理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构建了一套包括17个指标在内的急性脑卒中护理质量指标。2轮专家咨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是92.00%和95.24%,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4和0.85,2轮专家咨询后各项指标重要性的变异系数为0.09~0.23,计算公式合理性变异系数为0.08~0.21,收集资料方法可行性变异系数为0.10~0.24,均小于0.3。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急性脑卒中护理质量指标科学性强,可为我国急性脑卒中管理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胡桂梅 《护理研究》2005,19(12):1110-1110
供应室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 ,其消毒灭菌效果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全 ,因此 ,做好消毒灭菌的监测管理 ,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尤为重要[1] 。1 树立质量第一观念  供应室是给临床、医技科室提供无菌医疗器材的单位 ,所供应的各种医疗用品直接用于病人 ,必须达到无菌、无热源的标准。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全员性参与全流程控制质量的观念 ,发挥内在监控作用 ,使供应的每件医疗用品达到指定的标准。2 实施全方位质量监测  按照供应室质量标准化要求 ,制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各班护士职责、各类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
多发性硬化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磁共振检查在监测多发性硬化的病程进展和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出现的磁共振新技术如磁共振波谱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磁化传递成像等为早期显示病灶和判断病理类型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近年来MRI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