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底我国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人数已达到近10.3万人,患病率的年增长率达到52.9%。预计全国将有300万人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2.
吴兴波  柯嘉儿  鲁欢  陈刚毅  罗月中 《新中医》2017,49(12):119-122
目的:观察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及各证型、兼证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中医四诊对2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辨证,统计患者中医本证、兼证的分布情况,分析透析时间、原发病及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其他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兼证以血瘀证、湿热证最多,其他兼证依次为湿浊证水气证风动证。从各中医证型来看,脾肾气虚证多兼湿浊证,肝肾阴虚证多兼血瘀证,脾肾阳虚证多兼湿浊证,气阴两虚证多兼血瘀证。透析年龄≤36月的患者均以脾肾气虚证为主,透析年龄36月的患者均以脾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慢性肾炎及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为主,高血压病及梗阻性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多囊性肾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及肝肾阴虚证为主。肝肾阴虚证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高于脾肾阳虚证患者(P0.05)。风动证患者PTH水平高于水气证患者(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阳虚为主,标实以血瘀、湿热、湿浊为主,虚实夹杂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的相关性,为MHD患者的中医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3月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MHD患者106例,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证候演变规律。方法对1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内进行了中医辨证论治。结果搭桥术后气虚痰瘀仍是基本病机,术后易出现痰浊壅肺、胃肠症状。结论冠脉搭桥术前后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可为防治并发症、提高成功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陈盼  许陵冬  陈继红 《河南中医》2019,39(5):735-73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非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方法:对100例老年CKD非透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统计,归纳中医证候特点,分析不同证型与年龄、CKD分期的关系,并归纳兼证分布情况。结果:老年CKD证型分布:脾肾气虚证32例(32%),肝肾阴虚证10例(10%),脾肾阳虚证33例(33%),气阴两虚证20例(20%),阴阳两虚证5例(占5%)。年龄:60~69岁以脾肾气虚证多见,70岁以上以脾肾阳虚证多见。老年CKD2-4期患者本证以脾肾气虚证多见,CKD5期患者本证以脾肾阳虚证多见。老年CKD患者兼证以湿浊证、瘀血证为多见。结论:老年CKD患者中脾肾阳虚证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兼证以湿浊证、瘀血证多见,且瘀血证与其他兼证同时出现。老年慢性肾脏病单纯本虚证少见,本虚标实证多见,治疗当以固护脾肾之阳为重,同时还需加用活血和络泄浊之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舒心饮改善气阴两虚型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的疗效。方法将胸痹患者1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与对照组(67例)。治疗组予舒心饮治疗,对照组予生脉饮治疗,疗程共4周。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胸闷、头晕、失眠、心悸等中医证候均获得改善,治疗组对胸闷和失眠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较经典益气养阴药物生脉饮而言,舒心饮能够更好地改善胸痹患者胸闷和失眠中医证候;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并分析相关因素,为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并发症的中医药防治打下理论基础。方法:2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中医四诊观察作出中医证型诊断。观察患者中医正虚证、邪实证分布情况及透析病程、原发病和理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以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证最为常见,邪实以风动、血瘀最为常见,中医本虚证型和病程存在相关性(P〈0.05),肝肾阴虚型的Hb,HCT明显高于其他4证型(P〈0.05),阴阳两虚型的血清钙及KT/V明显低于其他4型,脾肾阳虚型的血清磷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但其病机复杂多变,证候虚实夹杂贯穿于病程始终。中医辨证应紧紧围绕"本虚为纲,标实为目"的原则,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四诊合参,并注意病机的转化,随证立法,为进一步的相关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对糖尿病肾病(DN)终末期透析前后的中医辨证分型变化及微炎症指标与辨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更好指导中医临床治疗。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肾病科2014年1月~2016年3月终末期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例(DN组),男34例,女12例,年龄53.19±17.41岁。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流变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5年6月~1997年1月,我们对122%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发现糖尿病中医证型与之有一定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为Ⅱ型患者,无酮症、酸中毒、感染,无其他内分泌疾患,无血液病病史,能积极配合观察者。2 临床资料122例患者中门诊50例,住院72例;男66例,女56例;年龄38~77岁,平均52.8岁;糖尿病病程1~21年,平均10.6年;合并肾病21例,冠心病38例,脑血栓14例,高脂血症59例,外周神经病变11例,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对尿毒症患者中医证候转化的影响,为中医药干预改善透析患者预后提供初步依据。方法对164例MHD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调查,自拟中医辨证量表每月对患者进行一次中医辨证以及全血细胞分析及透析治疗前后的生化检测,取与纳入及随访终点(随访至12个月或死亡)最近一次的中医辨证结果及实验室检查作为观察内容,对患者中医证候演变情况与随访期内的临床指标以及预后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接受MHD治疗后,部分年轻患者转向无虚损证表现,而大多数MHD患者仍呈现"本虚标实"特点。新进入MHD治疗的患者中发生证候转变的比例较高,其中呈现从脾肾阳虚向其他证型转化的患者死亡率降低;长期MHD患者中肝肾阴虚证所占比例较高,肝肾阴虚证向阴阳两虚证转化的死亡率增高。不同虚损证患者在预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态方面存在差异(P<0.05),肝肾阴虚证患者优于脾肾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患者(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进入MHD后中医证候的演变伴随着预后发生变化,主动采取适当的中医药干预对提高MHD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益。  相似文献   

12.
王敏 《光明中医》2016,(5):726-728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行尿毒症血液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和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和肾功能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83%(4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4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增强生活质量,改善肾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中药洗浴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中药洗浴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皮肤瘙痒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洗浴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皮肤瘙痒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7,(6):481-484
目的 :探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中医证型的特点及演变规律,为中医药防治膝骨性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49例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证候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证型特点。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前以气滞血瘀证(60例,40.3%)最为常见,气虚血瘀证27例(18.1%),脾虚湿瘀证24例(16.1%),肾虚血瘀证23例(15.4%),气血亏虚证15例(10.1%);术后以气虚血瘀证(54例,36.2%)最为常见,肾虚血瘀证28例(18.8%),气滞血瘀证20例(13.4%),脾虚湿瘀证24例(16.1%),气血亏虚证23例(15.4%);术前和术后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统计,肾虚血瘀证的年龄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前以气滞血瘀证(标实)为主,术后以气虚血瘀证(本虚标实)为主,总体上术后较术前有从实转虚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从血透前到血液透析稳定阶段动态演变的规律。方法:收集60例新发的准备接受血透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透前,透析后1、2、3、6个月5个点进行中医证型辨证。结果:血透前后相比,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型均以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为主,且比例逐渐增高(P0.05);透析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水湿证、湿浊证、湿热证在透析后1~2个月出现明显减少(P0.05),而血瘀证则在透析后6个月出现明显减少(P0.05)。结论:透析前后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型变化不大,血透可以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同时减少兼夹实证。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判别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及探讨介入治疗对中医证型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71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热证等证型.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以血瘀证53例(74.6%)、气虚证46例(64.8%)、痰浊证28例(39.4%)最为常见,气滞证12例(16.9%),寒凝证12例(16.9%);介入后1周亦以血瘀证47例(66.2%)、气虚证39例(54.9%)、痰浊证23例(32.4%)最为常见,气滞证2例(2.8%),寒凝证1例(1.4%);介入后1个月则以气虚证47例(85.4%)、血瘀证40例(72.7%)、痰浊证31例(56.4%)最为常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介入术后1个月与介入术后1周比较,气虚证及痰浊证加重;介入术后1周与介入术前比较,气滞证及寒凝证减轻.结论 介入治疗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标实症状,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提示我们应充分关注介入治疗后继续治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沈学香  魏星  董中毅 《新中医》2020,52(14):92-95
目的:观察老年阑尾炎术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治与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老年阑尾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补液、补充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等西医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与护理,即中药口服、中药散剂穴位贴敷及耳穴压豆、穴位按压。分别观察2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满意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阑尾炎术后给予中医辨证施治与护理干预,个体化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中医外治在结直肠癌手术前后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结直肠癌的中医辨证分型,为当前的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意义。方法: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将接受非神经性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Ca7n AchR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及常规西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中医外治法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78.13%高于对照组的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气时间(191.32±8.56)min、全流饮食恢复时间(1 783.28±11.32)min及住院时间(18.37±1.25)d均少于对照组的(213.53±9.45)min、(1 943.66±12.56)min、(20.43±1.3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5.00%、再入院率12.50%,均低于对照组的53.13%、34.38%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结直肠癌患者中医外治,能提高患者手术疗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中药对肾病的疗效。方法68例肾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活血药。测定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的变化,分别与30名健康儿童作比较。结果肾病患儿SOD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组(P<0.01),而LPO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组(P<0.01)。治疗4周后治疗组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LPO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益肾活血药对抗过氧化损伤、防治肾病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前后中医证候学变化。方法收集肾移植术后未见排斥反应和并发症的患者54例,研究其术前1天到术后28天期间的中医证候学特点。结果肾移植术后证候总频率呈逐步递减趋势。阴阳两虚、水湿、血瘀、湿热证频率呈递减趋势;肝肾阴虚、脾肾气虚证频率呈递增趋势;痰热、湿浊证频率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各证候术后积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减少。结论肾移植早期的治疗原则应以治疗标实为主,以活血、清热、化湿浊痰饮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