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拟通过探讨骨科手术患者自体成分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为该技术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喻茂文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5):731-733,73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到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拟实施手术治疗且术中需要输血的颅脑外伤患者,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自体回输,不足时异体输血)和对照组(异体输血),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及3 d的凝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联合冰冻血浆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择期接受脊柱手术且符合输血标准的14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47例在手术过程中接受同种异体输血;B组48例给予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C组47例给予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对三组患者术中和术后输血量,术前和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电解等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引流、术中输血和术后输血量均以A组最高,在术后引流量和术后输血量方面C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三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均显著降低,且B组和C组在Hb含量方面均显著低于A组( P<0.05);术后B组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A、C两组( P <0.05),A组血小板(PL T )最高,B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延长;术后 A组血浆钾和钙下降显著,且低于其他两组(P <0.05),B组氯离子升高显著(P <0.05),术后B和C组pH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联合冰冻血浆对脊柱手术患者电解质影响小,可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异体输血并降低术后输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无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异常或未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药物的择期脊柱手术患者(ASAⅡ~Ⅲ),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W组,5000 U/kg,n=18)和生理盐水组(C组,n=18);分别于注射前(T0)、注射后1 h(T1)、注射后2 h(T2)、注射后3 h(T3)抽出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血小板1 min,5 min和最大聚集率(PAG1、PAG5、PAGM),并记录两组手术出血量.[结果]注射乌司他丁组后1h,W组APTT,PT较注射前明显延长(P<0.05),用药后2h,TT较注射前明显延长(P<0.05),用药后3h,APTT,P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注射后1h,APTT显著性延长(P<0.01),用药后2h,PT显著性延长(P<0.05),用药后3h,APTT,P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射前后及组间比较PA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5000 U/kg乌司他丁可改善脊柱手术患者术中患者的凝血状态,减少术中微血栓综合征,预防术中术后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体和异体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体输血(治疗组)与异体输血(对照组)手术患者各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回输前两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5),回输后各项指标有明显回升(P<0.05),但仍低于手术前(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血前较手术前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P<0.05),回输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都恢复正常(P>0.05),而对照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 自体输血可保证血流动力学的基本稳定,虽然凝血功能较手术前有一定减退,但回输后基本保持正常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2):2617-2619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回输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择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112例,将患者按病案号尾数奇偶性分为两组,奇数为观察组57例,偶数为对照组55例。观察组用血液回收机在术中进行血液回收回输,患者术中血细胞比容(Hct)〈30%时输自体血;对照组当血细胞比容(Hct)〈30%时输库存血。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色素Hb和血球压积Hct对照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量、输库血量、失血量、及代血浆用量的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色素Hb和血球压积Hct以及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61,1.26,0.25,0.31;P〉0.05),而术中自体血回输量、输库血量及代血浆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68,7.18,1.92,3.29;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收回输技术可减少或不用库存血,既解决了节约用血,又减少了输血后并发症,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是脊柱手术中安全用血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存式联合自体回收式输血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预存式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感染率、血常规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时间(TT)]及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及NK)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感染率2.17%(1/46),与对照组8.70%(4/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4,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2h及24h的Hb、Hct、PLT、FIB、PT、APTT及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对照组输血后24h及72h的CD3+、CD4+、CD4+/CD8+及NK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24h的CD3+、CD4+、CD4+/CD8+及NK显著下降(P<0.05),72h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CD3+、CD4+、CD4+/CD8+及NK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存式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安全有效,且对免疫功能无明显抑制,优于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8.
自体血液回输对脊柱手术病人血常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脊柱前路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对血常规的影响 ,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脊柱前路手术患者 4 5例分为两组 ,Ⅰ组 :自体血液回输组 (n =2 7) ,Ⅱ组 :非自体血液回输组 (n =18)。对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第1天、第 7天的血常规进行观测。结果 :两组术后血常规变化规律一致 ;分别比较术前、术后第 1天、第 7天两组间血常规 ,均无显著性差异。组内白细胞 (WBC)计数、中性粒细胞含量 (neut% )在术后有一过性显著增高 (自体血液回输组为P <0 .0 1,异体血输入组为P <0 .0 5 ) ,术后第 7天两组均恢复正常 (P >0 .0 5 )。红细胞 (RBC)计数、血红蛋白含量 (Hgb)、红细胞比积 (Hct)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 (P <0 .0 5 )。未发现应用自体血液回输出现并发症。结论 :自体血液回输仅对血小板有破坏、清除 ,对其他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中应用血液回收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00-01/2008-06应用血液回收的9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每例患者回收红细胞悬液350~10 000 ml,平均每例回收(580±235)ml,共回收463 215 ml。手术主要为:关节置换手术334例,脊柱手术226例,心脏手术124例,大血管手术98例。结论:术中血液回收是方便、安全、有效的自体输血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外孕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收技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58例手术中均使用国产2000型血液回收机回收术中自体血,机器采用负压吸引法,将患者腹腔内的积血吸入贮血器内,通过和一定的抗凝剂混合后,浓缩的红细胞则进入储血袋内,直接回输给患者。结果:58例患者共计回收自体血39 678 ml,平均每例回收自体血684 ml,减少了异体血的用量。手术过程顺利,5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宫外孕术中采用回收式自体血技术为患者及时的提供新鲜血液,避免了大量异体血输入,确保了输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拟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150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麻醉诱导前,观察组患者注射右美托咪定,术中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20min,对照组患者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麻醉诱导前15min(T0)、麻醉诱导后5min(T1)、手术开始后45min(T2)、气管拔出时(T3)患者HR、MAP值,于麻醉诱导前30min(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2d(t2)测定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UREA)、肌酐(Cr)、胱抑素(CysC)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用量、尿量及低血压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T1时HR较T0时降低,且低于对照组,MAP较T0时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2、T3时HR、MAP较T0时升高,且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t2时血清AST、ALT、UREA及t1时Cr水平较t0时低,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较对照组少,尿量较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顺式阿曲库铵用量、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使用右美托咪定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有利于保护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踝阵挛试验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脊髓功能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9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患者 ,在唤醒试验减浅麻醉时进行踝阵挛试验 ,并与唤醒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 :4 9例患者中 ,4 5例双侧引出踝阵挛 ,1例单侧引出 ,3例双侧均未引出踝阵挛。而所有受试者唤醒试验的结果均为阳性 ,术后亦无脊髓损伤。因此在本观察中 ,踝阵挛试验无真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4例假阳性结果 (8.16 % )。踝阵挛出现的时间明显早于唤醒试验 (P <0 .0 0 1)。结论 :踝阵挛试验对脊柱侧凸矫形术中脊髓功能的监测具有应用价值 ,且出现较早、简单易行 ,应作为常规监测 ,甚至可取代唤醒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1例有凝血功能障碍的脓毒症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疗程7 d。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结果治疗7 d后,治疗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明显好转,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血回输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时对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自体血回输,Ⅱ组输注异体血.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并测定全麻诱导插管前(T1)、诱导结束后30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患者血清cTnⅠ、CK-MB的水平.[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异体血输注量增多;Ⅱ组在T3、T4时点cTnⅠ、CK-MB水平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血回输能减少异体血的输注,使心肌酶的水平下降,有利于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5.
影响脊柱转移癌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脊柱转移癌脊髓功能恢复的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脊柱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162例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有不同程度缓解;肌力明显改善127例(78.40%).无改善35例(21.60%);162例患者排便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影响脊柱转移癌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因素主要是病程长短,脊髓受压迫程度,转移病灶数量.患者体质情况,康复治疗初次的时间、质量及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6.
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用于脊柱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在脊柱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72例拟在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硝普钠组,n=36)与对照组(n=36)。所有患者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1、丙泊酚2mg.kg-1、芬太尼2μg.kg-1和采用预注给药的阿曲库铵进行气管内插管,以异氟醚或氨氟醚、阿曲库铵和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组在手术进入椎体前3~5min由输液泵输入0.01%硝普钠,控制速度使收缩压维持于60~80mmHg的范围。记录两组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术后1h血红蛋白与术前血红蛋白等。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手术类型、晶体液、胶体液输入量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术后1h血红蛋白与术前比较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脊柱手术中采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效果安全、可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对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晚期生命质量的影响,以及手术是否能延长此类患者的生存时间.方法 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临床确诊的转移性脊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是/否接受手术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分别于确诊时,治疗后第1、3、6、9个月,应用FACT-G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eneral)癌症患者生命质量评价量表进行5次生命质量测评并记录每位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以及生命质量的变化情况来评价脊柱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共纳入312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其中手术组147例,非手术组165例.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67,P=0.075).在9个月内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方面,手术组患者在生理、情感、功能以及总体状况方面的得分均高于非手术组.结论 手术治疗能显著提高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但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脊髓某一处受损后导致相应的感觉与运动平面神经功能障碍,常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代谢、体温调节等神经功能的改变甚至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是膀胱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其引起的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更成为患者晚期死亡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