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解剖型记忆聚合器(anatomic distal radius Nitinol memory connector,DRMC)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记忆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三维建模及有限元方法,分析计算DRMC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时在骨折断面及周围所产生的应力并构建记忆应力场。结果:桡骨远端DRMC持骨支产生轴向持骨力为14.66MPa,持骨支最大主应力值为40~70MPa,最小主应力值为3~7MPa,而加压支应力值相对较大,为20~40MPa。结论:DRMC在骨折线周围的应力分布合理,轴向持骨力有利于早期骨折稳定,加压支纵向加压及记忆效应的存在,可将被固定的废用段转化为生长段,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解剖型记忆聚合器(anatomicdistalradiusNi-tinolmemoryconnector,DRMC)的记忆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记忆生物力学基础。方法20根湿桡骨尸体标本分别制作桡骨远端骨折模型,以DRMC及普通钢板(commonplate,CP)固定,采用生物力学测试及电测方法进行测试。结果DRMC环抱支产生的最大轴向环抱力为:12.82MPa,DRMC组与CP组相比,虽然屈服载荷相近,但是应变值明显小于CP组;CP组的屈服扭矩高于DRMC组(P<0.05),前者为(1.8±1.3)N·m后者为(1.4±1.1)N·m,两者之比为11.3,比较接近。结论DRMC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记忆生物力学特性是:轴向环抱持骨有利于稳定,纵向加压及记忆效应的存在,可显著降低应力遮挡率,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桡骨远端解剖型记忆聚合器(anatomicdistalradiusmemorycompressionconnector,DRMC)三维模型的构建并进行三维有限元计算及分析,探讨相关的记忆生物力学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7.0,建立DRMC三维模型。结果:所构建DRMC三维模型,客观反映DRMC的真实形态及生物力学行为,同时与桡骨远端三维模型有较高的帖服。结论:DRMC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可以为DRMC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力学行为以及DRMC相关力学基础研究提供精确模型。  相似文献   

4.
桡骨远端解剖型记忆聚合器的记忆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 研究桡骨远端解剖型记忆聚合器(anatomic distal radius Ni-tinol memory connector,DRMC)的记忆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记忆生物力学基础。方法 20根湿桡骨尸体标本分别制作桡骨远端骨折模型,以DRMC及普通钢板(common plate,CP)固定,采用生物力学测试及电测方法进行测试。结果 DRMC环抱支产生的最大轴向环抱力为:12.82MPa,DRMC组与CP组相比,虽然屈服载荷相近,但是应变值明显小于CP组;CP组的屈服扭矩高于DRMC组(P<0.05),前者为(1.8&;#177;1.3)N&;#183;m后者为(1.4&;#177;1.1)N&;#183;m,两者之比为1:1.3,比较接近。结论 DRMC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记忆生物力学特性是:轴向环抱持骨有利于稳定,纵向加压及记忆效应的存在,可显著降低应力遮挡率,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桡骨远端解剖型记忆聚合器(anatomic distal radius memory compression connector,DRMC)三维模型的构建并进行三维有限元计算及分析,探讨相关的记忆生物力学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7.0,建立DRMC三维模型。结果:所构建DRMC三维模型,客观反映DRMC的真实形态及生物力学行为,同时与桡骨远端三维模型有较高的帖服。结论:DRMC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可以为DRMC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力学行为以及DRMC相关力学基础研究提供精确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求桡骨远端解剖型镍钛记忆合金接骨器(anatomic inferior extremity of radius Ni-tinol memory connector, AIER-NTMC)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虚功原理及莫尔方法,计算AIER-NTMC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时在骨折断面及周围所产生的应力并构建应力场,结果:桡骨远端AIER-NTMC环抱支受力环抱支端点处理位称δ之间的关系。当接骨器产生8%的弹性变形时,由几何条件δ=4.17mm,P=24N,产生的压强为2.00-2.67MPa,结论LAIER-NTMC在骨折线周围的应力分布合理,轴向持骨有利早期骨期骨折端的固定,加压支纵向加压可明显降低骨折线吸收后的应力遮挡等。  相似文献   

7.
王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1):2689-2689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保守和手术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乐亭县医院2003—2008年收治的11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情况并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患者治疗恢复情况。结果随访成功的87例,优良疗效66例,优良率75。9%。结论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基层医院。根据分型选好方法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及疗效.方法:共收治42例桡骨远端骨折.按Fernandez分类,I型骨折是关节外干骺端的折弯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和石膏夹板外固定.Ⅱ型骨折是关节内骨折,采用掌侧或背侧支撑钢板内固定术.Ⅲ型骨折是由于压缩性损伤所引起的关节骨折和干骺端嵌插.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术后经过平均13个月的随访,I型20例骨折的手及腕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Ⅱ型13例腕关节伸屈达正常侧的83%,手的握力恢复至正常侧的80%,无创伤性腕关节炎发生.Ⅲ型9例腕关节伸屈达正常侧的71%,手的握力恢复至正常侧的69%,有1例创伤性腕关节炎发生.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根据其分型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是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的.  相似文献   

9.
桡骨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力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介绍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并探讨其相关的生物力学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和构建理想的桡骨模型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湿桡骨标本1根行CT成像得到桡骨每层横截面图像,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5.6建立桡骨三维模型,采用三维十结点四面体实体单元进行网格划分及计算。结果所构建桡骨三维模型,共划分为76089个结点、49111个单元,客观反映桡骨真实解剖形态及生物力学行为,同时与CT切片图相对比以判断其精确性。结论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可以为桡骨正常力学行为以及骨折后内固定的力学基础研究提供精确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选择方法。方法对12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根据不同选择不同治疗。结果经过平均11个月随访,骨折均正常愈合。结论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方法治疗,所得结果均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求桡骨远端解剖型镍钛记忆合金接骨器(anatomicinferiorextremityofradiusNi-tinolmemoryconnector,AIER-NTMC)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虚功原理及莫尔方法,计算AIER-NTMC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时在骨折断面及周围所产生的应力并构建应力场。结果桡骨远端AIER-NTMC环抱支受力和环抱支端点处位移δ之间的关系:当接骨器产生8%的弹性变形时,由几何条件δ=4.17mm,P=24N,产生的压强为2.00~2.67MPa。结论AIER-NTMC在骨折线周围的应力分布合理,轴向持骨有利早期骨折端的固定,加压支纵向加压可明显降低骨折线吸收后的应力遮挡率。  相似文献   

12.
背景: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是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世界各国已开发了十几种口腔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但是这些系统的功能仍不够完善,且价格昂贵,只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目的:在研究国产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连接体的受力分析,对后牙固定桥进行优化设计.方法:建立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计不同的连接体类型,在垂直载荷作用下,比较不同条件下连接体的受力情况.结果与结论:不同外形连接体受力情况不同,带有圆弧过渡面的连接体受力小于无过渡面的连接体,圆弧半径与连接体面积匹配时方能减小连接体受力.提示应该将连接体设计为带有圆弧过渡面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肱骨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记忆生物力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肱骨不同载荷加载下应力分布,探讨其相关的记忆生物力学意义。方法:选择湿肱骨标本行CT成像,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5.6建立肱骨三维模型以及天鹅记忆加压接骨器(shapememoryconector,SMC)固定模型,同时进行相应力学分析。结果:当纵向加压的压力P=300N时,Z方向的正应力为-4.0~-4.5MPa,断面区域的压应力为0~0.2MPa。结论:SMC固定肱骨后三维有限元的分析,可以为肱骨骨折后内固定的力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有多种钢板治疗跟骨骨折,但究竟哪种效果更好,目前尚无定论. 目的:在跟骨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加载3种类型的钢板,观察比较应力、应变及移位等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在踝关节中立位和背伸20°位建立跟骨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使用跟骨Ⅰ型、Ⅱ型、Ⅲ型3种形状钢板对骨折进行固定,加载后计算内固定物自身的应力分布、骨骼的应力分布及骨折块间的移位程度. 结果与结论:①两种体位骨折模型3种固定方式下的钢板应力分布都不均匀,钢板前部应力水平均高于后部,Ⅰ型钢板的应力分布相对比较均匀.②两种体位骨折模型3种固定方式下跟骨的应力最大值均在跟骨前部,而正常跟骨最大应力值在跟结节处,Ⅰ型钢板固定跟骨骨折后骨骼的最大应力值均小于Ⅱ型、Ⅲ型钢板.③两种体位骨折模型3种固定方式下均发生了骨折块间的位移,其位移趋势是一致的.结果显示,与Ⅱ型、Ⅲ型钢板固定相比较,跟骨Ⅰ型钢板固定后所承受应力更小,且应力分布更均匀,较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弓齿形状记忆合金接骨器三维模型的构建并进行三维有限元计算及分析,探讨相关的记忆生物力学意义。方法: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5.6,通过对接骨器结构拆分,分别将各部分建模后,生成体积从而建立三维模型。结果:所构建三维模型,逼真反映弓齿形状记忆合金接骨器的真实形态及生物力学行为,可以进行相应的力学运算。结论: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可以为治疗复杂性骨盆髋臼骨折的力学行为以及相关力学基础研究提供精确模型。  相似文献   

16.
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进行骨与关节的生物力学分析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关于肱骨远端的有限元分析较少,且所建模型粗糙,方法繁琐。目的:建立肱骨远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及应变特征。方法:通过对正常成年男性肘关节的多排螺旋CT扫描,获得连续断层图片,导入Mimics医学建模软件生成实体模型后,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0.0,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赋值生成有限元模型。约束边界条件,模拟肱骨远端轴向受力,得出肱骨远端有限元模型上的应力分布与应变结果。结果与结论:建立的肱骨远端有限元模型总单元数为6292,总节点数为10232。肱骨远端在轴向载荷状态下的应力集中主要位于内、外侧柱区域。提示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精确度高,符合肱骨远端的临床特点,较好地模拟了肱骨远端的生物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肱骨远端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进行骨与关节的生物力学分析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关于肱骨远端的有限元分析较少,且所建模型粗糙,方法繁琐.目的:建立肱骨远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及应变特征. 方法:通过对正常成年男性肘关节的多排螺旋CT扫描,获得连续断层图片,导入Mimics医学建模软件生成实体模型后,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10.0,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赋值生成有限元模型.约束边界条件,模拟肱骨远端轴向受力,得出肱骨远端有限元模型上的应力分布与应变结果.结果与结论:建立的肱骨远端有限元模型总单元数为6 292,总节点数为10 232.肱骨远端在轴向载荷状态下的应力集中主要位于内、外侧柱区域.提示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精确度高,符合肱骨远端的临床特点,较好地模拟了肱骨远端的生物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手指延长器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撑开复位固定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手指延长器的可调控逐步撑开复位固定方法,部分结合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102例.按AO/ASIF分型:A3型6l例,C2型27例,C3型14例。治疗方法中单纯撑开复位固定76例,加用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26例。结果 102例行此法治疗中,3例改行切开复位植骨加钢板内固定。余99例中。解剖复位57例,功能复位32例,接近功能复位10例;关节功能恢复优73例。良18例,可8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手指延长器的可调控撑开复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是一种操作简单、固定确实、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