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4岁,2014年1月29日下午因"咽痛3 d伴呼吸困难2 d"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伴咽部异物感,进食疼痛明显,无发热,无声嘶,无明显呼吸困难,无咳嗽,患者自行服用"头孢"(具体不详)未见明显好转,次日患者咽痛加重,伴呼吸不畅,仍未至医院就诊。2014年1月29日下午13时左右来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3岁.主因发热、流涕、咳嗽6d,伴面部皮疹4d于2003年9月9日入院.患者缘于入院前6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流涕、咳嗽,无咳痰.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患者女,30岁。主因停经46d,阴道流血伴下腹坠痛3d,于2010年8月12日入我院。患者停经40d于北京京顺门诊部查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3d前无诱因出现阴道少量流血,伴下腹坠胀,无肉样组织物排出,无恶  相似文献   

4.
无子女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虹  黄菊英  胡慧英 《江西医药》2008,43(7):763-764
目的探讨无子女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分析我科42例无子女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干预效果。结果42例中否认患者在1d内接受患病事实,孤独患者3d内孤独感减轻,焦虑患者2d内焦虑症状减轻。结论对无子女异位妊娠患者在给予正确及时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李勇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105-3106
1 病历资料 患者,女,45岁.以"发热18 d,皮肤黄染7 d"为主诉入院.该患者入院前20 d无明显诱因发热,多见于每日下午,最高体温39℃,无寒战,未治疗.  相似文献   

6.
哈蚧大补丸治疗氯氮平所致遗尿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例患者中男8例,女10例,年龄21~60岁(平均39±10岁)。精神分裂症13例,情感性精神病3例,气功偏差伴精神障碍2例。出现遗尿时氯氮平口服量100~650mg/d,平均315±170mg/d,出现遗尿症的时间4~48d(平均20±12d)。 患者入院后开始使用氯氮平。18例患者中既往无遗尿症史,无泌尿系统功能性及器质性疾病史,治疗过程中无泌尿系统感染史。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72岁,"纳差、乏力、发热10d,反应迟钝4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d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乏力、发热、食欲减退,4d前出现反应迟钝,无呕吐、头痛、咳嗽、腹痛、腹泻等症状,大小便正常。入院查体:T38℃P94次/minR21  相似文献   

8.
李霞 《中国医药》2011,6(7):792-792
患者男,64岁,既往体健,因"呃逆3 d"于2010年4月2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3 d前登山时突然出现呃逆症状,无胸闷、胸痛、腹痛等不适症状,因呃逆持续不止,遂去当地医院做针灸理疗,治疗2 d无好转.  相似文献   

9.
刘贵秋  张传山  商国强 《天津医药》2008,36(2):105-105,I0001
1病例报告患者男,23岁。因右下腹疼痛伴发热1d,于2006年7月26日入院。患者1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逐渐加重,患者既往无类似症状发作,身体健康。查体:体温38℃,心肺未见异常;右下腹压痛,以麦氏点为甚,无反跳痛及  相似文献   

10.
牛占丛  段国辰  何春年 《河北医药》2012,34(19):3034-3035
患者,男,40岁,已婚。主因间断咳嗽10个月,加重7d入院。患者于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黄白色黏痰,不伴发热、无咯血及痰中带血,无胸闷气短、胸痛等不适,对症治疗好转。此后患者偶有咳嗽、咳少许白色黏痰,无其他不适,未行诊治。7d前患者咳嗽有所加重,仍咳少许白色黏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两周内内的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3例),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以治疗第28天CSS和ADL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28d后治疗组、对照组CS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AD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整体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9例)和对照组(94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14、28 d对患者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治疗第14、28天,研究组患者FMA、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苏舒曼 《现代医药卫生》2013,(20):3059-3060
目的 观察早期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遵循脑卒中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肢体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最大限度地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预防脑卒中后抑郁(PSD)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治疗和心理护理,治疗8周后,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效果评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预防可减少PSD的发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护理对ICU转出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由我院神经外科ICU治疗后转出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ADL)、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认知功能采用简明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出现的肺部感染、重度压疮等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前MMSE、GCS、ADL评分均少于护理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MMSE、GCS、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后肺部感染率、重度压疮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肺部感染率、重度压疮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系统康复护理患者认知、运动、神经功能恢复优于护理前,MMSE、GCS、ADL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肺部感染、重度压疮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8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以治疗第21天NIHSS和ADL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1d后治疗组、对照组NIHS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AD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是一种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7.
肖胜  肖劲松  匡良洪 《中国医药》2012,7(11):1379-1381
目的 观察伴有言语障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防性应用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对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伴有言语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危险因素控制、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观察组加用盐酸氟西汀分散片20 mg/次,1次/d,晨服,基本疗程为3个月.卒中起病后7d内、90d,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MS)评价运动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10项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40例中,l例死亡(肺炎),2例退出,有效例数37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2例失访,有效例数为38例.卒中后90 d,观察组上、下肢FMMS评分分别为(30±22)、(24±8)分,高于对照组的(16±17)、(19±8)分;上、下肢FMMS增加分数分别为(24±20)、(12±5)分,高于对照组的(12±15)、(10±4)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后90 d,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4)分比(11±4)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56±10)分比(5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预防性应用抗抑郁药氟西汀分散片可以促进伴有言语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提高总体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静脉给药,剂量为30mg,2次/d,共14d,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能力(ADL)、APACHEⅡ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结果在治疗7d后,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就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其中ESS和ADL有显著升高(P〈0·01,P〈0·05),APACHEⅡ和CRP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的ESS和APACHEⅡ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在治疗14d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才较治疗前出现显著差异,而同期治疗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所有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和13常生活能力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DS各因子评分、NIHSS和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俨〈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急性脑卒中后患者疗效显著,有效地减少或消除了患者的抑郁情绪,增强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要照顾者的护理培训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对脑卒中主要照顾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培训和指导,对照组按神内科常规护理指导。结果实施护理培训后观察组主要照顾者护理知识考核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测定变化:两组干预前比较,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培训结束3月后两组评分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要照顾者的护理培训,可提高脑卒中照顾者护理技能,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连续的护理,促进脑卒中患者疾病的康复,提高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