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剖成年女尸发现其肝的形态畸形,肝脏大小及位置无异常.肝的上面由镰状韧带分为大的右叶和小的左叶,肝的(?)借H沟分为右叶、左叶、方叶和尾状叶。在肝右叶膈面有三条凹陷的沟(附表)和三条隆起的嵴,沟中部较深,两端逐渐浅表,与肝表面延续。嵴亦呈中间高,向两端延续。这些沟和嵴与镰状韧带平行呈纵向走行,且相互平  相似文献   

2.
肝脏的畸形较为罕见[1 ] ,国内外报道亦不多 ,本例肝脏畸形是我室在 2 0 0 2年制作教学标本时偶然发现的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畸形肝脏描述 标本为一具 70岁左右的男尸 ,身长16 6 cm ,体质营养状况一般。解剖发现该男尸肝脏质地、色泽均无异常 ,较一般肝脏小 ,除了左、右叶外 ,尚有一游离叶位于脾脏上方。肝左叶为薄片状 ,呈一微向上凸的弧形 ,呈桥状连接于肝右叶和游离叶之间。肝左、右叶之间相距 19.8mm ,借结缔组织相连 (图 1)。胆囊位于肝右叶左端 ,肝右叶左端为一垂直缘 ,胆囊贴其左缘垂直上行 ,至右叶上面高度急转向后移…  相似文献   

3.
正古代的医学家认为肝和胆的关系十分紧密,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故而人们常用"肝胆相照"这个成语来形容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紧密,互相真诚相待、荣辱与共。这是中医的观点,那么从西医的角度又该如何解释"肝胆相照"的医学意义呢?本文将从解剖、生理、疾病这3个方面试着去浅析这个成语所蕴含的医学原理。一、解剖肝的上面隆凸称膈面,膈面借镰状韧带将肝脏分为左右两部,即左叶和右叶。肝的下面凹凸不平,称为脏面,与腹腔器官相邻。脏面的中部有H形的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左侧纵沟的前部有肝圆韧带,右侧纵沟的前部容纳胆囊,后部紧  相似文献   

4.
肝镰状韧带及其游离缘内的脐静脉索(又称肝圆韧带)因解刮生理特点,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肝镰状韧带可用于修补上消化道穿孔,总胆管缺损及肝左外叶切除后肝断面:对肝胆手术具有向导显露作用:可作止血带用于脾部分切除术。脐静脉插管在新生儿主要用于输血,在成人应用于经脐静脉、门静脉、胆管造影;门静脉高压时经脐静脉门腔静脉分流;门静脉动脉化等。现分述如下: 脐静脉索脐静脉索(Umbilicoportal)因含有脐静脉遗迹而得名,它自脐至肝门。Braastad解剖40具男尸发现脐静脉在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发现胆囊变异,现报道如下:肝的膈面正常。前下缘未见胆囊切迹。脏面右纵沟前半部分无胆囊窝,左纵沟正常。肝圆韧带裂左侧15cm处,有与之平行的副肝裂。胆囊底部位于肝圆韧带左侧,底部憩室埋入肝左叶肝圆韧带裂与副肝裂之间。胆囊颈、...  相似文献   

6.
一例罕见的肝脏畸形,在肝右叶上面自后经上至前有一条长的切迹,把肝右叶分成左右两部分,并就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例罕见的肝脏畸形,在肝右叶上面自后经上至前有一条长的切迹。把肝右叶分成左右两部分,并就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大体解剖中发现先天性胆囊缺如伴胃冠状静脉异常,国内文献未见记述。为积累解剖资料,提供临床工作者参考,特将解剖所见1例报告于下。解剖所见本例为一常规福尔马林固定并经有色橡胶注射的女尸,年约70余岁。解剖前,腹壁未见手术疤痕;肝脏大小和色泽正常。于肝前缘、见脐切迹向膈面深入约6.5cm,分歧成“Y”形,并见肝镰状韧带沿分歧处向膈  相似文献   

9.
显露肝内胆管和取出肝内胆管结石是十分棘手的问题.有人利用"采煤"和肝内外胆管敞开的方法,取得一定的成效.笔者复习了有关肝内胆管的解剖,发现右前叶胆管距肝脏表面较近,因此在一次胆道手术中有意识地以探针探查右侧胆管,发现右前叶胆管下段支距胆囊窝仅0.6cm,在胆管有扩张的情况下显露更为容易.经胆囊床切开右前叶  相似文献   

10.
观测了100例成人肝表面的沟、裂、切迹和突起。肝副裂和肝桥分别在21例和26例肝上见有。静脉韧带裂为一较深的裂,容有静脉韧带和小网膜起始部。腔静脉沟可分3型,其中腔静脉管占6%。肝门右切迹出现率为82%,深面为肝右后叶下段鞘系。肝下缘有1~4个切迹。尾状叶弓状切迹和腔静脉后突分别在55例和69例肝上见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MRI动态增强扫描,探讨肝镰状韧带旁假性病灶的解剖特征及形成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上腹部MRI扫描资料,筛除肝脏手术?肝脏病变以及肝外影响肝脏血流动力学的病变?MRI扫描序列包括T1WI正反相位双回波序列,T2WI脂肪抑制序列及应用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AVA)动态增强序列?结果:24例(22.9%)肝镰状韧带旁假性病灶,MRI动态增强表现为局限性信号减低,其中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分别为10例?24例及6例?24例中仅3例反相位图像上镰状韧带旁肝实质信号降低,其余21例(87.5%)正反相位信号未见变化?结论:肝镰状韧带旁假性病灶仅少数部分由于局灶性脂肪沉积所致,大部分可能与肝脏异常引流静脉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 患者女性,53岁。右上腹肿块4月就诊,BUS提示肝右叶巨大海绵状血瘤入院,入院时一般情况好,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腹围增大,右上腹隆起,扪及20×15×15cm~3大小肿块,质韧,有压缩感,随呼吸上下移动,轻压痛,下极圆纯,上极位肋弓内,界不清。脾不大,无腹水,下肢不浮。入院后常规术前准备,择期剖腹手术,术中见肿瘤巨大。涉及肝脏Ⅳ、Ⅴ、Ⅵ、Ⅶ、Ⅷ段,胆囊萎陷状,附于肿瘤下方,左外叶代偿增大,决定施右三叶肝切除术,并经腹阻断全肝血流。分离肝周韧带,完全离断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左右三角韧带,左右冠状韧带,肝胃韧带及肝肾韧带,分离出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探讨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的暴露途径,为右三肝叶和肝左外叶切除提供解剖学基础。②方法 取30例成人肝标本,以肝镰状韧带和左纵沟所在的平面为中心,向两侧行平行连续性切面以观测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及其分支情况。③结果 矢状部、囊部的左右侧和角部的左右侧在肝膈面的对应点三维坐标(单位均为cm)分别为(0.65、4.64、4.35),(-0.45、4.72、4.40),(0.55、6.65、3.76),(-0.45、6.67、3.70);在肝脏面对应点三维坐标分别为(0.66、4.50、2.74),(-0.45、4.54、2.40),(0.50、6,51、2.76),(-0.51、6.54、2.70)。④结论 在肝脏面左纵沟右0.5cm处做切口较易暴露处理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的右侧分支;在肝的膈面镰状韧带左0.7cm处做切口可以较为容易地结扎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的左侧分支,从而避免损伤矢状部主干。  相似文献   

14.
肝胆创伤     
肝脏是人体腹腔内最大的器官,重约1500公克,位居右季肋部之全部,上腹部之大部及左季肋部之一部。 它由前缘的肝镰状韧带(falciform li-gament)延伸至上面横走的肝冠状韧带至两侧三角韧带与腹壁固定。它的血液供应有不同两种来源,一是肝动脉的供应百分之三十的血流量和百分之五十的氧气量;另一是门静脉供应百分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判读46例肝实质、肝血池SPECT断层显像的体会,分析了肝脏SPECT图像中六个正常结构的特点,包括肾脏压迹、门静脉及分枝、下腔静脉、镰状韧带、肝静脉、胆囊窝,其中肝内、外血管结构在肝实质断层和肝血池断层上有良好对应关系。作者认为,肝血池断层显像对于识别肝实质影像上正常血管影像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 1 临床资料患者张某某,女,33岁,以右上腹包块伴腹胀一年余为主诉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右上腹稍有隆起,腹壁静脉充盈怒放,于右腹可触及质地坚实的随肝脏活动的约6×6cm 包块。“B 超”探查报告:肝右叶增大且质地不均伴轻度硬化表现,肝右叶下缘有6×6cm 的球形肿块与肝右叶紧密相连,与胆囊无关,肝功检查各项结果均属正常值。手术探查所见:肿块位于肝右叶下缘,胆囊外侧。包膜呈灰色,质地坚硬。包膜内摘除肿瘤,形如球状,大小同“B”超探查结果相近。病理报告:  相似文献   

17.
肝副叶(accessory lobe of the liver ,ALL)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解剖变异,属于肝脏先天发育异常的一种[1] ,是肝脏多叶畸形中多余的肝叶因膈肌纤维束过份压迫肝或肝包膜异常伸入肝实质所致,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一般较小,多呈半圆形或卵圆形,好发于肝右叶的后面或膈面,可疝入肺底,易误诊为肺肿瘤而手术[2].ALL常位于胆囊、脾脏、胰腺、脐、肾上腺周围的腹腔内,或腹腔韧带、网膜、腹膜的表面,位于胸腔内的肝副叶极为罕见[3-4].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测胎儿脐静脉的分支,探讨脐静脉血入肝及经静脉导管的流量。方法选择62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正常胎儿肝脏,解剖显露脐静脉各分支,洲其压扁管径,并换算成各管腔的截面积;记录脐静脉各肝叶分支数及分支类型。结果胎儿脐静脉入肝分支的截面积和大于静脉导管的截面积,两者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入肝在叶分支之截面积和占整个入肝分支截面积的69%。入肝左叶、方叶和尾状叶分支,数的分别为3支、3支和1.3支。结论胎儿脐静脉血大部分经肝脏至下腔静脉,只有一小部分经静脉导管。经肝脏的脐静脉血有2/3以上经肝左叶。  相似文献   

19.
采用30%普鲁士蓝氯仿溶液间接注射法,研究了40例带膈肌小儿肝脏的淋巴管。将肝表面分为13区,各区浅淋巴管均经韧带、膈肌或胆囊壁离肝。星状浅淋巴管主要分布于膈面的左、右中间区和脏面的大部区域,与小血管伴行,穿入肝实质。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23岁,因腹部包块7天于1980年9月22日入院。依据临床资料,考虑肝肿瘤可能性大,于1980年10月15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发现:包块位于肝左外叶,与大网膜、腹前壁稍有粘连,分离粘连后,见包块占据几乎整个肝左外叶,约15×15×10cm~3,呈圆形,色灰白,实质性。肝右叶及左内叶无病灶。胃、肠、胰、脾均正常,盆底及腹膜后均无包块。在包块前缘切取组织,切面呈鱼肉状,送冰冻病检,报告为肝癌。行肝左外叶切除,肝切口距镰状韧带1cm距肝瘤边缘2cm。切除后以镰状韧带缝合包盖肝断面,放置烟卷引流。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伤口一期愈合。病理报告:肝左叶巨块型低分化肝细胞性肝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