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3 8岁男性 ,直升机飞行员 ,飞行 2 0 0 0小时。 1 4年前因剧烈运动后感心前区不适。即查心电图示轻度 T波改变 ,T 、 、av F、V2~V6相似文献   

2.
作者选择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研究其住院期间心电图病理性Q波动态变化及肌钙蛋白Ⅰ与心脏事件之间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86例急性心肌梗死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男 66例 ,女 2 0例 ,年龄 43~81岁。梗死部位 :前壁 5 6例 (包括前间壁、广泛前壁 ) ,存活 48例 ,死亡 8例 ;下壁心肌梗死 30例(包括右室壁、正后壁 )存活 2 4例 ,6例死亡。血清肌钙蛋白测定采用美国贝克ACCESS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 ,正常参考值 <0 0 1ng/L。计算每份 1 8导联心电图 ,病理性Q波数目、宽度、幅度。结果见表 1。表 1 异常 Q波…  相似文献   

3.
心得安试验对中青年β受体高敏综合征的诊断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β受体高敏综合征多以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心前区不适而就诊 ,结合心电图有 ST- T改变 ,很容易考虑有心肌缺血性疾病 ,为此我们对中青年女性 β受体高敏综合征 30例进行心得安试验 ,观察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年龄 2 2~ 4 8岁 ,平均 35 .2岁。临床表现 :心悸、胸闷 30例 ,心前区疼痛、心前不适 2 3例 ,乏力、头晕、失眠 10例。 ECG检查 :ST在 、 、av F下移≥ 0 .0 5 m v 15例 ,ST在 、 、av F、V5、V6 下移≥ 0 .0 5 mv2 6例 ,T波低平或倒置 10例。经临床 X线、UCG、心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4.
早期复极综合征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复极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我院自 1994- 0 7~2 0 0 1- 0 2住院患者中有 12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0例 ,女 12例 ,年龄 2 5~ 48岁。 4例有胸闷、气短症状 ,发病无明确诱因及固定的时间 ,8例无任何症状。常规ECG:HR70~ 85次 / min,平均心率 78次 / min。V3、V4导联 ST段弓背向下抬高者 3例 , 、 、av F导联 ST段弓背向下抬高者 4例。 、V2 、V5 导联 ST段弓背向下抬高者 1例 ,V3~V5 导联 ST段弓背向下抬高者 4例。其中有 5例患者 QRS波与 ST段连接处可见明显的胚…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非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及其对应的相关疾病,探讨非梗死性异常Q波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60例心电图均存在异常Q波的患者,在排除心肌梗死诊断后,分析与其基础疾病的关系,并分析异常Q波在不同导联上的分布情况,结果:一些疾病如心肌病,肺心病,某些心律失常合并存在的非梗死性异常Q波多呈定位分布,且以单一部位多见,单一部位出现异常Q波者又以Ⅱ、Ⅲ、avF及V1-V3导联最常见,结论:除心肌梗死外尚有很多疾患可出现异常Q波为特征的心电图表现,临床上勿将此类患者误诊为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电图上Ⅲ导联异常Q波与超声定位诊断心肌梗死的对应关系.方法 观察临床与超声确诊的27例心肌梗死心电图Ⅲ导联Q波形态、大小等特征及其与声像图的对应关系.结果 24例下壁心肌梗死与单独存在的Ⅲ导联Q波有对应关系.结论 单独存在的Ⅲ导联异常Q波与超声定位的下壁心肌梗死具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V5/、V6/导联对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安 《临床荟萃》2001,16(17):780-780
在临床工作中 ,发现经临床、X线及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左心室肥大而常规心电图检出阳性率并不高。现就我院 10 0例经临床体检 ,X线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左心室肥大患者加做V5/ (V5导联下一肋间 )和 V6 / (V6 导联下一肋间 )导联 ,与常规导联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作对比分析 ,以探讨其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敏感性。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 0例来源于本院 1996~ 1999年门诊及住院患者。男 6 0例 ,女 40例。年龄在 18~ 70岁 ,平均年龄 5 0岁。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 6 4例 ,冠心病 2 4例 ,心肌病 8例 ,先天性心脏病 4例。全部患者均经病…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54岁,因胸骨后疼痛2小时伴气急、出汗来院就诊,BP 135/90mmHg,心率86次/分,心电图见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V1导联室性早搏呈QR型,V2、V3、Ⅱ导联呈QS型,Ⅱ、Ⅲ、aVF、V1~5ST段导联抬高0.1~0.5mV,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胸导联T波异常高耸,V3达2.2mV,肢体导联QRS电压低下.室性早搏波形显现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图形(见图1).收住院后查心电图见Ⅱ、Ⅲ、aVF、V1~5导联异常Q波和QS型,V1导联呈qR型,Ⅰ、Ⅱ、aVR、aVL、V5、V6导联QRS终末波粗钝,其中Ⅱ、V1~3导联图形与图1室性早搏图形相似(见图2).血心肌酶谱升高,诊断为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经过治疗,患者病情好转.查心电图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消失,Ⅱ、Ⅲ、aVF、V1~4导联呈QS型.T波振幅下降,ST段尚未明显回降(见图3),数周后患者自感良好,要求出院,继续门诊随访.  相似文献   

9.
1 病历简介女 ,5 6岁。以发热、胸痛来诊。心电图检查为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 yocardial infarction,AMI) ,收入心内科。动态观察心电图未见 Q波形成 ;连续 3天检查心肌酶无升高 ,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积液 ,除外 AMI。诊断 :急性心包炎。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肢体导联低电压 ,ST段 、 、 、a VL、a VF、V2 ~ V6 上抬 0 .0 5~ 0 .5 m V,ST段 a VR下移 0 .15 m V。 T 、 、 、a VL、a VF、V3~ V6 倒置 ,Ta VR、V1 ~ V2 直立 (见图 1)。图 1 患者心电图结果2 讨论AMI诊断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ST段抬高 ,ST段抬高也是急…  相似文献   

10.
急性 Q波心肌梗死经溶栓治疗后出现 ST段再度抬高者 ,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值得临床重视。现就我科自 1998- 0 8~2 0 0 1- 0 5收治的急性 Q波心肌梗死 19例中 ,经溶栓治疗后出现ST段再度抬高 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6 2岁± 9岁 ,合并高血压者 4例 ,糖尿病 1例 ,吸烟史 5例 ,有冠心病家族史者 1例。 6例患者均行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证实为 Q波心肌梗死、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 4例 ,前间壁 2例 ,入院时心功能 Kiup 级 5例 , 级 1例。所有病例均无溶栓禁忌 ,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溶栓 ,发病至溶…  相似文献   

11.
对早期复极综合征合并心内膜下心肌梗死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35岁.因持续性心前区疼痛1.5 h半大汗,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而来我院就诊,当时立即查心电图示:各导联均见P波,Ⅱ、Ⅲ、avF、V1~V6 ST段压低0.1~0.4 mV,6 h后急查心肌三酶,结果示:CK 1 030 U/L,LDH 397 U/L,CK-MB 113 U/L,AST 132.4 IU/L.心电图有动态变化,故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急性下壁及广泛前壁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第3天复查心电图时发现V2~V5导联T波高耸直立,特别是V2、V3导联T波高达2.0 mV,在V3~V5导联均可见到J波.以后多次复查心电图,V2~V5导联高耸T波无动态变化,此时查心肌三酶正常,故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ERS).  相似文献   

12.
早期复极综合征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复极综合征并非少见 ,1991~ 2 0 0 1年诊治 6 0例 ,其中 9例被短期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41~ 5 2岁 ,平均 44岁。既往 6例无胸部不适 ,3例偶有心悸、胸闷。就诊时胸部刺痛 1例 ,闷痛 3例 ,憋痛 5例。持续时间 30分~ 8小时 ,含服硝酸甘油均无效。心电图示 ST段均有凹面向上的抬高 ,其中 V1~ 4导联抬高3例 ,幅度 0 .4~ 0 .5 m V;V4~ 6抬高 6例 ,幅度 0 .2~ 0 .5 m V,伴有 、 、a VF导联抬高 2例 ,幅度 0 .2~ 0 .3m V。心前导联T波高耸 8例。 9例均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6例行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女 ,5 0岁。因持续胸骨后疼痛伴大汗 2 h入院。查体 :急性病容 ,BP16 0 / 10 0 mm Hg,双肺闻及散在湿罗音 ,HR80次 / min,律齐。入院当时心电图示 :P波规律出现 ,HR86次 / min, 、av L呈 q R型 ,V1 - V3呈 QS型 ,ST 、av L、V3- V5倒置 ,V1 、V2 直立 ,经心电图和血清酶学证实为急性高侧壁、前间壁心肌梗死。于入院后 1h30 min再次做心电图时可见仅 V3导联中 QRS图形与振幅呈渐变的周期性交替 ,宽度不变 ,无 ST- T段交替 ,其余各导联未见此种变化 ,误为干扰 (日本光电 6 5 11心电图机 )。因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需多次…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下狭窄18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下狭窄 (IHSS)心电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6~ 2 0 0 0年收治的 18例高血压IHSS患者的资料。结果 :心电图显示V1,aVR导联T波直立 ;Ⅰ ,Ⅱ ,Ⅲ ,aVL ,aVF ,V3 ~V6导联T波倒置 0 4~ 1 0mV。 8例ST段呈凸面下移 0 0 5~ 0 2mV。 14例胸导联V3 ~V6R波之和 >6 5mV ,8例有Q波 (多见Ⅱ ,Ⅲ ,aVF ,aVL导联 ) ,仅 3例有室性早搏。结论 :V1,aVRT波直立 ,V3 ~V6T波深倒置及R波之和 >6 5mV ,对高血压IHSS临床初诊及筛选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时各导联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全胸导联心电图检查(包括右胸导联V7~V9)。结果除急性下壁、下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外,其中V1导联ST段抬高≥0.1 mV;22例I、aVL、V5、V6导联q波消失;40例V3R~V6R ST段抬高≥0.1 mV。结论全胸导联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简便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1本病例心电图特点入院时心电图有典型SⅠ、SaVL加深>1.5mm,Ⅲ异常Q波,即SⅠQⅢ图型。入院后2周的心电图表现逐渐出现TⅢ倒置,即TⅢ图型,胸前导联V1~4,R增高、ST段下移和T波深倒置,SⅠ、SaVL变浅,QⅢ消失并且出现小r。2应考虑的疾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本例心电图Ⅲ异常Q波应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鉴别,但该患者吸气后Ⅲ异常Q波变小、aVF异常Q波消失,Ⅱ无Q波;同时本例心电图V1~V3R波增高和T波倒置需与正后壁心肌梗死鉴别,后者V7~V9Q波大于R波的1/2,并且心肌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应明显增高,超声心动图显示局部室壁运动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征。方法对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25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有异常改变,其中以胸前导联巨大倒置T波虽常见,且具有TV4〉TV5〉TV3特征,大多伴有ST段下移和左胸导联高电压,这些心电图改变主要导联为V4、V5。但心电轴和QT间期均正常,未见异常Q波。结论对左胸导联原因不明T波倒置的患者要特别注意V4、V5导联心电图改变,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对有特征性心电图改变的患者,即使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心尖肥厚,也应密切随访、观察。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心电图Ⅲ导联QRS波群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7例,均行心电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心电图Ⅲ导联QRS波群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97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58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37例(63.79%),微血管性心绞痛4例(6.90%),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1.7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6例(27.59%);非冠心病39例。97例患者行心电图检查Ⅲ导联Q波28例,q波15例,无Q/q波15例;Ⅲ导联Q波诊断冠心病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48.28%、79.49%、60.82%、77.78%)均高于Ⅲ导联q波(22.41%、25.64%、23.71%、4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Ⅲ导联QRS波群对冠心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冠状动脉血管闭塞而心电图表现为异常Q波的发生部位、表现形式及与病变血管的关系。方法对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闭塞且心电图有异常Q波的患者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36例异常Q波发生的部位为下壁24例,高侧壁8例,前间壁4例;心电图表现为典型Q波12例(33.33%),不典型Q波24例(66.67%);病变血管狭窄均超过90%。结论典型或不典型的异常Q波提示1支或多支血管的严重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壁瘤(LVA)的诊断价值。方法以186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心电图技术和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诊断LVA的敏感度进行比较。结果 186例AMI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诊断为室壁瘤21例,占11.29%。21例LVA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最多见的异常室壁为前壁及左室心尖部15例,其次侧壁4例、下壁2例。敏感度为100%。②心电图检查以病理性Q波和V1~5多个导联ST段抬高(V1~V3≥0.2 mv;V4~V6≥0.1 mv),肢体导联(AVR除外)ST段持续抬高≥0.1 mV一个月以上为标准。诊断21例LVA患者中,前壁及心尖部占12例、侧壁4例、下壁2例,漏诊3例。诊断敏感度为85.7%。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尖LVA的诊断应是首选,而心电图对AMI后LVA的初步诊断亦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