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围神经损伤的早期、无创及准确诊断一直是放射医生所要解决的难题。常规MRI检查只能显示粗大周围神经干的大体解剖形态,而难以显示神经的细微结构。近年来,随着MRI软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MR功能成像已成功应用于外周神经损伤中,在检测神经损伤修复及再生中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早期及直观检测神经损伤部位、判断损伤程度、评价修复可能性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夏爽  祁吉 《放射学实践》2006,21(11):1094-1098
面神经是颅神经中容易瘫痪的神经,其在颞骨内走行纡曲、血供比较脆弱,因而容易受损伤。引起面瘫最常见的病变为Bell瘫,约占80%,虽然可自愈,但10%的病变易复发,4%~10%的病变为不可逆的。早期的诊断(面神经发生轴突退变之前)对于恢复面神经功能十分重要。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  相似文献   

3.
秦玲娣  许建荣   《放射学实践》2010,25(2):234-235
Wernicke脑病(Wernicke Encephalopathy,WE)是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脑和脊髓充血、水肿、组织变性,对周围神经更为显著,如四肢神经、膈神经、颅神经及迷走神经终末较易受累,病程早期往往以周围神经及颅神经损害为临床表现,重者可出现昏迷。Wernicke脑病常继发于易致维生素B1缺乏的疾病如慢性酒精中毒、胃癌、妊娠剧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稳态的三维高分辨扩散加权成像序列(3DDW-SSFP)在颅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志愿者行3DDW-SSFP序列和常规MRI扫描,将获得的3DDW-SSFP序列原始图像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薄层MIP、多曲面重组(MPR)等后处理,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观察并参照格氏解剖学图谱评价后处理影像,评价内容包括颅神经显示情况、影像质量。结果3DDW-SSFP序列能够产生信号均匀且对比良好的颅神经影像,除嗅神经以外的所有颅神经颅内段,头、面、颈部所有颅神经颅外段主要分支均能清晰显示。结论3DDW-SSFP序列能够准确清楚地显示颅神经主干及分支,对于颅面部颅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周围神经成像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冷冻消融术是利用低温对病变组织进行破坏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随着冷冻消融术广泛应用于各种良恶性肿瘤的治疗,人们开始关注冷冻消融所致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变。本文总结了周围神经冷冻损伤及修复的机制、临床应用及影像学观察的相关研究进展,发现冷冻消融可对周围神经造成损伤,而这种损伤是可以不同程度恢复的,但修复程度受冷冻条件的影响。通过影像学观察周围神经的术中冷冻情况及术后神经影像学改变可以评估神经的损伤修复情况。  相似文献   

6.
生长相关蛋白是一种与神经轴突生长相关的磷酸蛋白,富含于生长或再生过程中的神经元轴突及生长锥中,切断或挤压周围神经后,神经元加速生成相关蛋白的全程及转运,当神经再生完成或神经发育成熟后,这种合成开始下调,因此,神经系统中生长相关蛋白消长的变化可作为判定周围神经损伤程度及再生速度的一项客观指标,可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类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神经支配靶组织产生的神经营养多肽,是维持神经元生存、促进轴突生长的重要因素。周围神经移植可促进损伤神经元轴突再生,使其成为治疗脊髓损伤及促进脊髓再生研究的候选之一。嗅鞘细胞表现出类似于星形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的双重特性,可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具有促进脊髓损伤后的髓鞘重塑、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8.
灼性神经痛约占周围神经伤的3%。在火器性周围神经伤中,发生率较高。本组133例火器性周围神经伤,发生灼性神经痛者11例,占8.3%。现将11例灼性神经痛的机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讨论。 资料分析 一、发病情况 本组灼性神经痛多发生于正中神经或坐骨神经损伤后。其中发生于正中神经伤者6例,坐骨神经伤者3例,正中神经、  相似文献   

9.
周围神经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多以营养代谢性疾病并发症、机械损伤、药毒物中毒、缺血缺氧、免疫相关性等为周围神经疾病发病原因。其治疗包括补充神经营养、改善神经血管微循环、抗氧化及中医药治疗等。  相似文献   

10.
手部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的一个主要部分,它应该包括臂丛及其分布到上肢的所有神经支,因此讨论手部神经损伤时,应从周围神经的有关问题讨论起,并结合手外科的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以周围神经受累最多,脊髓次之,而颅神经受累较少见.临床遇到糖尿病并发外展神经麻痹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神经桥接材料与周围神经修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围神经损伤的长段缺损需要神经移植修复。自体神经移植一直被认为是桥接周围神经缺损最好的方法,但其来源有限,且存在供区并发症。 最近研究表明,神经移植可以通过不同的桥接材料来完成。这些周围神经桥接体,作为一种调节和改变神经再生的细胞和分子环境的载体,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急症颅骨损伤可分为脑颅和面颅的损伤、脑颅损伤大多发生在恶性交通及工伤事故所致的颅骨开放性骨折。这种病人伤势较重,多伴有颅底骨折,严重时可损害脑组织。遇到这种病人必须要在临床医生的陪同下,需要我们放射技士紧密配合,迅速摄片。多年来我们对急性颅面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稳态的三维高分辨扩散加权成像序列(3D DW-SSFP)在颅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志愿者行3D DW-SSFP序列和常规MRI扫描,将获得的3D DW-SSFP序列原始图像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薄层MIP、多曲面重组(MPR)等后处理,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观察并参照格氏解剖学图谱评价后处理影像,评价内容包括颅神经显示情况、影像质量.结果 3D DW-SSFP序列能够产生信号均匀且对比良好的颅神经影像,除嗅神经以外的所有颅神经颅内段,头、面、颈部所有颅神经颅外段主要分支均能清晰显示.结论 3D DW-SSFP序列能够准确清楚地显示颅神经主干及分支,对于颅面部颅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周围神经成像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1976年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中,有不少脊柱骨折伤员,受伤当时手脚都能动,但在救出后送往医院途中,双下肢发生瘫痪,大小便失控,留下终生痛苦。原因不是别的,乃是抢救、搬运过程中脊髓和神经受到二次损伤。在平常的意外事故中,类似的悲剧亦时有发生。脊柱是人体的“大梁”,椎管内有功能重要却又十分娇嫩的脊髓和神经。脊柱骨折后,椎管内的脊髓和神经失去保护,受到错位椎骨或碎骨片的压迫而造成功能障碍,即引起不同程度的瘫痪。如果这种损伤仅局限于脊髓或神经出血、水肿,其运动、感觉障碍为暂时性的,将来可能恢复;但要是脊髓神经细胞受到横…  相似文献   

16.
周围神经损伤及损伤后导致的神经缺损 ,是临床常见的致残性疾病。据Nable等 (1998)报告 ,周围神经损伤占创伤住院患者的 2 .8% ,年龄为 (34.6±1.1)岁 ,且 83%为男性。在我国工业和交通业迅猛发展的同时 ,周围神经损伤特别是高位神经损伤也增加了 ,臂丛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等更是多见。我国每年新增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达 6 0万~ 90万例 ,其中需要通过神经移植修复的约 30万~ 4 5万例。周围神经损伤直接损害了社会劳动力资源 ,给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造成经济与伦理负担。另一方面 ,对这种损伤的治疗又是临床外科与神经科学领域长期…  相似文献   

17.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最早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其生物效应主要是调控其效应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化,也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保护其效应神经元的存活和再生。笔者采用神经切割伤模型,对NGF在神经损伤早期表达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运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rhIL-1β)对神经损伤后的变性再生过程进行干预,观察rhIL-1β作用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早期NGF表达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研究IL-1β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各种损伤因素造成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相应支配区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对于如何精确判断周围神经损伤的部位及程度,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磁共振成像技术因其较高的组织分辨率、无辐射、可重复操作等优势,其在临床各个领域都有较普遍的应用。随着神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 MRN)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完善,MRI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探讨周围神经病变的因素以及MRI各种成像技术在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骨科创伤疾病中,周围神经伤非常多见,占平时伤的3%~5%,战时伤的5%~10%。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显微外科手术修复。本书由国内著名骨科、显微外科专家——一解放军总医院朱盛修教授主编,结合了国内外有关周围神经损伤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周围神经伤的致伤机制和修复技术,包括周围神经的应用解剖、生物力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损伤分类、临床表现、专科检查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修复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以及周围神经嵌压症、臂丛神经损伤、上肢神经伤、下肢神经伤、医源性神经伤、前臂缺血性神经伤、周围神经痛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物损伤周围神经并存留体内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异物损伤周围神经并存留体内40例,其中男,35例,女5例,平均年龄23.4岁。根据异物与神经的解剖位置关系和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神经探查、修复、松解术,取出异物。结果:40例中随访32例,优23例,良6例,可3例。结论:异物损伤周围神经并存留体内诱治要点为正确判断神经与异物的位置关系,择期行神经探查修复、异物取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