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梗塞溶栓治疗试验(TIMI)表明,rt-PA静脉内给药同链激酶静脉内给药相比,梗塞区供血冠脉的初始再通率较高。因此,rt-PA在美国已成为首选溶栓剂。当前静脉溶栓治疗的最高再通率是75%。肝素静脉内早期应用和联合溶栓治疗都未能突破此限度。这大概由于以下几个因素所致:血管壁内斑块出血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复杂化;血小板不断沉积于血栓使血栓不易溶解;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过程包括①粥样硬化斑隐袭性加重,②粥样硬化斑突然破裂,③冠脉血栓形成,④自发性纤维蛋白溶解,⑤再次血栓形成,和⑥冠脉痉挛或内皮功能障碍。AMI后连续冠脉造影证明,梗塞区供血冠脉阻塞率,在症状开始后4h内为87%,12~24h后为65%(自发性纤溶),2周后则降至21%。研究对象为顺序的308例AMI(男260,女48),平均年龄56±10岁。于症状开始后平均1.8±0.9h静脉滴注链激酶1.5万U(lh滴完),平均于7日(6~8日)后作冠脉造影。对照组为顺序的302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男232、女70例,平均年龄55岁,均作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冠脉内注入乙酰胆碱可引起无粥样硬化的动脉舒张而使粥样硬化的动脉收缩,向梗塞区供血的狭窄冠脉(IRSA)和向非梗塞区供血的狭窄冠脉(NIRSA)的反应,直到目前尚无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32例左主干以外冠脉高度狭窄患者,分两组。A组在试验前25~725天曾发作心梗,平均59(46~74)岁的16(男14、女2)例。B组在试验前无心梗但有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平均58(35~68)岁的16(男13、女3)例。均经心电图、~(201)铊心脏闪烁扫描仪和/或运动试验证实。在停用一般药物72小时,停用硝酸甘油等抗心绞痛药6小时后进行试验。在早晨空腹时进行冠脉造影,1分钟后在冠脉内注入乙酰胆碱,先从20μg开始,每隔5分钟逐渐增至100μg(左冠脉)或50μg(右冠脉)时,冠脉全部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塞(AMI)时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活性增加,而纤溶活性降低。本文研究 AMI 患者接受重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后72小时梗塞供血区冠脉的畅通和基础 PAI 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象为连续125例 AMI 病人;年龄≤72岁;胸痛持续≥30分钟而<4小时;无左束枝传导阻滞、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抗凝禁忌证。6小时静脉给予 rt-PA 120mg。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心肌梗塞后左室扩张颇为常见,发生迅速(梗塞后2周)且可自限。作者采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法追踪观察左室容量,评价透壁梗塞后左室扩张的时程以及溶栓的影响。方法:平均59(39~78)岁的36(男34、女2)例急性透壁心肌梗塞存活的病人中:17例为前壁梗塞,19例为下壁梗塞;35例存活出院。经紧急诊断性心导管术后试行溶栓,其标准为:年龄≤78岁,心绞痛持续≥30分钟,新的 ST 段抬高及有关导联相继出现 Q 波,住院三天内血清酶增高。症状开始至插管造影和溶栓治疗的时间<7小时。24例冠状动脉内注入链激酶242000±27000u,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LMI)静脉溶栓后冠状动脉的解剖特点及其演变。方法100例AMI病人应用尿激酶和链激酶溶栓后”分钟行早期的冠状动脉造影(CAG)。3~4周后再次行晚期的CAG。结果100例AMI溶栓成功60例,失败40例,再通率%%。CAG提示有残留血栓的84例(84%),其中有40例(48%)为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溶栓再通病人经3~4周后再次CAG发现,8例狭窄加重,10例狭窄减轻。结论AMI是由突然冠状动脉血栓性闭塞所致并可用溶栓剂或机械的方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溶栓通常不能使血栓完全溶解,使用PTCA已被建议为改善严重残留狭窄病变的重要疗法。  相似文献   

7.
作者按前瞻性方式采用三项不难取得的非介入性指标预报梗塞区供血冠脉通畅与否。对象为80例首次急性心梗患者,均经溶栓治疗。这三项指标阳性的标准为:(1)溶栓治疗开始后早期(≤12小时)CK活性达到峰值;(2)ST段抬高幅度减少≥50%;(3)溶栓治疗的头90分钟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冠脉造影表明,溶栓治疗的头90分钟内63例(77%)再灌注达到TIMI II/III级。各项指标分别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和阴性预期值;第一项指标依次为84%、  相似文献   

8.
该文报道308例AMI用大剂量链激酶静脉溶栓后的冠脉造影结果,并与作者以往报道的30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造影所见进行比较。方法本组接受溶栓治疗系患者出现持续性、典型缺血性胸痛0.5~4(平均1.8)小时内,经硝酸甘油或硝苯啶舌下含服无效,或有新出现的ST段抬高及对应性改变。而年龄>70岁、严重高血压病史(血压>26.6/  相似文献   

9.
41例AMI患者在溶栓过程中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冠状动脉内溶栓14例,静脉溶栓27例。对冠脉再通与否进行了冠脉造影TIMI血流与临床指标的对比研究,临床四项指标为: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胸痛缓解,升高的ST段回降、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及CK峰值的提前,旨在探讨临床指标评价血管再通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单项临床指标、两项、三项指标的不同组合及四项指标与血管再通与否的关系。结果表明:两项指标或以上评定血管再通的敏感性为96.9%,特异性87.5%,准确性95.1%。结论:临床无创指标评定血管再通与否是简便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时间与溶栓后梗塞面积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时间与溶栓后梗塞面积的关系赵进军叶旭晨李为民陈波王岚峰杨志杰郭晖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目的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缩小梗塞面积,这需要有效的溶栓药物,合适的剂量,但更重要的是选择治疗时机。实验研究证实冠状动脉(冠脉)闭塞超过2...  相似文献   

1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3):174-177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再通过对急性期预后的影响。课题组于1993年5月至1995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组溶栓治疗患者1138例,采用临床指标判断血管再通的标准。1138例中,再通者757例(66.5%),未通者381例(33.5%)。血管再通组与未通组比较,4周病死率分别为3.4%和21.8%(P〈0.001);各种严重并发症前组显著低于后组(P〈0.01-0.001)。Co  相似文献   

1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3):178-182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梗塞相关冠瘃动脉再通过长期预后的影响。自1991年7月至1995年1月按本课题研究方案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急性期生存出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血管再通按临床再通标准判定。本课题组36所医院共随诊了1267例,其中再通组843例,平均随诊16.0±10.4个月,未组424例,平均随诊19.2±12.2个月。以死亡作为终点或随诊截止于1995年3月底。血管再通组不通组相比(1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评估急性心梗症状出现后迟至8小时应用重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相似文献   

14.
15.
动物试验证明,冠脉再灌注常伴有室性心律失常。但临床上,心肌梗塞(MI)开始后的心律失常中有些可能是缺血心肌电不稳定的表现,而不是再灌注的结果。急性心肌梗塞(AMI)57例,于症状开始后4小时内静脉滴注链激酶。溶栓后共21例(37%)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其中加速性心室自身节律13例、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15例,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西奈山-纽约大学再灌注试验以左室喷血分数为主要观察终点,并以连续冠(状动)脉造影前瞻性究研评估下列次要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rt-PA静脉溶栓与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238例AMI患者中,130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108例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观察30天.结果 溶栓组中梗塞相关动脉(IRA)临床评价再通者102例,再通率78.5%:直接冠脉支架组术后IRA血流达Ⅱ-Ⅲ达100%.随访1个月,溶栓组和直接冠脉支架组病死率分别为4.3%和0.9%P>0.05);再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5%和0.9%(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6%和1.9%(P<0.05);溶栓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2.3±8.0,直接支架组为63.3±9.2(P<0.05).结论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AMI与rt-PA静脉溶栓治疗相比具有较高的IRA的再通率和良好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通常发生的心肌梗塞,是在冠状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病的.然而,近年来由于冠脉造影的普及,无冠脉狭窄而显示正常冠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报告日益增多,有的报告在1%以下,亦有的报告为11%,差异虽悬殊,但并非罕见.Erlebacher 等认为其特点: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男性为33.8岁,女性为29.6岁以年轻人多见;梗塞前很少有心绞痛病史,多数发病突然;无冠脉危险因素(Coronary risk factors)及吸烟史;愈后良好;在女性有的报告认为与妊娠、产后及口服避孕药有关.Arnett 等认为,常见的原因如下:①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有误;②由于血红蛋白异常和冠脉血流量低下所致心肌缺氧;③冠脉造影上的误差;④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49岁。有时活动后心前区闷痛,持续10min左右。平时常规心电图正常,85%极量级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阴性。93年4月19日23时55分行走出现心前区绞窄样疼痛,伴大汗,持续20min就诊。查体BP15.0/11.0kpa,A_2=P_2。心电图(附图)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20.
1994年12月~1995年12月用尿激酶行冠状动脉内溶栓(PTCR)10例.血管再通为8/10,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同时PTCR较静脉溶栓适应证拓宽;在直接造影观察下,若PTCR疗效不满意可立即采取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进一步治疗;PTCR使完全闭塞血管的再现,又为进一步PTCA标明了导引钢丝的推进途径;在冠状动脉造影下直观血栓溶解状态,可决定溶栓、抗凝药物的及时恰当使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本疗法确有用药剂量小、并发症少、血管再通率高、为进一步治疗打下基础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