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各类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应用、使用方法、禁忌、不良反应等,为心律失常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对本院2014年至2017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对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药理作用、使用禁忌、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总结探讨。结果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主要有奎尼丁、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莫雷西嗪等,各类药物的使用方法、禁忌、不良反应等均有差异,且根据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应当选用合适的药物。结论临床上,抗心律失常药有多种,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医嘱用药进行治疗,以防用药差错导致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虽然目前在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不同,作用机制有差异,不良反应较多,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增加了难度。现对北京市医疗机构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集的130例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ADR)  相似文献   

3.
概要讨论了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并对临床最常用的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作了简要介绍,对常见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2010年1月~2011年12月78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快速性心律失常和慢速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对胺碘酮疗效的影响.结果 本组显效36例,有效3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15%.结论治疗心律失常,选药原则主要遵循有效且简单,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学民 《吉林医学》2012,33(19):4100-4101
目的:通过数据证实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致心律失常和增加原有心律失常症状的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用药前后心律失常的比较。结果:有基础心律失常患者800例,用药后心律失常加重的是78例,发生率为9.7%,并且出现各种不同的加重现象。结论:抗心律失常药确实可以使部分有基础心律失常的患者用药后心律失常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80例老年人应用两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及毒性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观察,设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口服不同剂量的心律平、慢心律,发现心律平组病人的药物疗效及副作用与用药剂量相关,但不受年龄的影响;慢心律组的疗效与剂量有关,副作用与年龄相关。其结果是由于老年人肌肉组织减少,使抗心律失常药物及代谢产物分布容积下降,肝肾功能降低导致药物代谢及排泄减少,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药物副作用的敏感性增加,老年人常同时接受其它种类药物治疗,可通过药物相互作用,使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及药代动力学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安全性.方法 共收集120名合并高血脂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4组,根据配伍的药物分为抗心力衰竭药物组、钙通道阻滞药物组,抗高血压药物组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组,每组均与他汀类药物配伍,进行不同代表药物试验,观察、记录各组的药物代谢数据.结果 他汀类药物与抗心衰药物、钙通道阻滞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联合应用,相对较安全.与抗心律失常药物配伍使用易出现不良反应,应当避免.结论 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配伍使用时多为协同作用,可增加药效,但少数药物会出现药物动力学的相互影响,应适当减少药量并考虑对药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胺碘酮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而负性肌力作用轻,适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但老年人对心律失常药物耐受性差,加上常合并肝肾功能下降,代谢机能下降,以及常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因此用药须慎重。为探讨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1月~12月224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快速性心律失常和慢速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对胺碘酮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显效95例,占42.41%,有效87例,占38.84%,无效42例,占18.75%,总有效率81.25%。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169例,占92.86%,慢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23例,占54.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快速性心律失常合并血液动力学改变35例中,经电复律后应用胺碘酮治疗总有效31例,占88.57%,与无血液动力学改变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繁多,临床应用应遵循简单、有效的原则,慎重选择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以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胺碘酮具有Ⅰ、Ⅱ、Ⅲ、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特点,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确切,可降低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死率,特别是对器质性心脏病并发的或较难治的心律失常,其作用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其不良反应有肺损害、神经毒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皮肤色素沉着、心脏毒性等.其中较严重为使心脏Q-T间期延长导致的尖端扭转型室速,可使患者发生室颤而猝死,但目前该药对QT间期的影响存有争论.本病历通过观察口服胺碘酮治疗前后QT间期的变化,探讨其与不良反应的关系,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临床心和心律失常的多发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及思维程序进行阐述,提出了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药物选择;特别提出了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病人原因;医师方面的原因;联合用药问题和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小儿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辩证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几年,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小儿心律失常有增多趋势,其中大多数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而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不当可导致原有心律失常加重或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儿童各器官结构、功能尚处于不断发育完善之中,用药时需慎重,应辩证地应用,使其既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又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机体的损害。本文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矛盾统一观点,分析如何辩证地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3.
对心律失常病人的处理原则,首先是正确地作出诊断,并判断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其次是了解发生的原因与诱因.并非每种心律失常均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危及生命,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和疗效可因缺氧、电解质紊乱、心功能状态及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等因素而发生变化,故在治疗心律失常过程中,必须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及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因此老年人患病率较高,心律失常可影响血流动力学效应,引起心脏停搏危及生命,正确认识和处理心律失常具有主要临床意义,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为化学制剂.临床实践及动物实验均表明很多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一定致心律失常作用.临床用药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5.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妊娠期中的应用贵州电力医院(55002)姜吉煦综述贵州心血管病研究所(550002)蔡运昌审校在妊娠期,常常由于心律失常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危及母子,而必须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有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妊娠的头三个月可导致胎儿畸形,最近还认...  相似文献   

16.
心律平系Ic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特别对室上性心律失常。以往认为其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小,但随着该药临床的广泛应用,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一样,也可导致心律失常。本组观察病例均系我科住院病人,年龄50-70岁,计  相似文献   

17.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常为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临床上Ⅰ~Ⅳ类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治疗室性早搏的作用。但是,循证医学证实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致心律失常、心脏外毒副作用等不良反应,而不适合长期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是目前较常用的抗心律失常的中药。本研究对其抗心律失常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静脉胺碘酮在156例住院患者中的应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华  石青  李敏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220-220,223
目的:分析在住院患者静脉胺碘酮的应用,了解其治疗的现状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心内科156例患者,对基础疾病、心功能级别、用药方法及适应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胺碘酮主要应用于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的心律失常患者;最常用于心房颤动;不良反应少。结论:胺碘酮是应用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安全性好,但个体反应差异性大,按指南规范用药和因人而异酌情用药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室性早搏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它既可出现于某些生理情况,也可由多种心内外疾病所引起.西医在治疗室性早搏时,多应用美心律或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但这些药物也可出现致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笔者在临床中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8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随着我国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病率的增高,心律失常发病率亦增高。临床常见的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致心律失常作用,长期应用可增加病死率。因此,寻求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长期应用不增加死亡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国内外长期研究的重点。我院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8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