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天后立位耐力、运动能力和加速度耐力降低均与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变化关系密切[1,2 ].重力生理学研究中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评价对于明确航天微重力环境所致的人体生理功能影响机理的认识很关键.  相似文献   

2.
有氧、无氧耐力训练对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有氧、无氧耐力训练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提供健全、合理体育锻炼方案的理论依据,我们将41名健康男性青年,随机分为有氧耐力组和无氧耐力组,进行连续8周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4周末、训练8周末进行5min短程心率变异性(HRV)频域、时域法分析。结果显示,与训练前比较,有氧耐力组迷走神经活动增强(HF、HFnu、RMSSD、PNN50,P值均〈0.05),交感神经活动里减弱趋势(LFnu),自主神经平衡表现为趋向迷走神经占优势(LF/HF)。HRV增大;无氧耐力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相对较稳定。本研究表明,有氧、无氧耐力训练对自主神经调节能力的影响取决于训练的负荷强度,与有氧训练相似,严格控制的适当强度的无氧耐力训练也可能有利于增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心率变异性作为判断心脏自主神经状态的无创性指标常被用来定量分析自主神经的功能状态,其时域及频域降低与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乃至心源性猝死等有关。人类的岛叶是控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介导的心血管调节最重要的皮层区域,多数学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岛叶病变会导致心血管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因此岛叶与心脏功能之间的联系倍受重视。  相似文献   

4.
高原或运动等生理性低氧或/和临床心血管、呼吸及代谢等疾病病理性缺氧均可改变机体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从而导致心率变异性(HRV)变化。HRV对机体功能状态评定、多种疾病的诊断、预后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本综述简要介绍近年来有关低氧与HRV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健康人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方法及其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心率变异(HRV)分析及标准心血管自主神经检查,比较健康志愿者餐前、餐后自主神经功能。结果:(1)健康志愿者餐后心率高于餐前。但餐前、餐后标准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无显著性差异。(2)HRV分析发现,健康志愿者餐后与餐前比较,交感成分增强(p<0.05),交感-副交感比例增加(p<0.05),而副交感成分减弱(p<0.01)。结论:进餐联合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可能有助于反映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HRV分析比标准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低体温与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体表物理降温法逐步降低直肠温度,直肠温度变化范围为19-37 ℃。分别记录不同直肠温度下大鼠动态心电和血压信号。应用心率变异性和血压变异性分析系统评价低体温对心率变异性和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结果: 心率变异分析表明,直肠温度下降到29 ℃以下,R-R间期均延长(P<0.01),提示心率明显降低;当直肠温度下降到19-21 ℃时,心率变异归一化低频功率降低(P<0.05)和归一化高频功率增加(P<0.05),而且自主神经的平衡向心迷走神经张力增强的方向发生了转移(P<0.05)。血压变异性分析表明,体温下降到31℃时与呼吸有关的归一化高频功率开始增加(P<0.01);直肠温度下降到29 ℃以下(除27 ℃外),与呼吸有关的归一化高频功率增加(P<0.05或P<0.01),同时自主神经的平衡也发生了改变(P<0.05)。结论: 随着体温的降低,心血管迷走神经活性增加,自主神经的平衡向迷走神经张力增强的方向转移。低体温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敏感于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心率变异性蕴藏了大量有关心血管调节的信息,可作为定量反映自主神经功能及其对心血管的调控作用和反映心脏活动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主要研究了几种常用的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方法:本论文应用多分辨率分析方法对HRV信号进行6尺度分解,计算小波系数的能量及其在各频段的分布,对cd3-cd6频段的能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充血性心衰患者各频段能量均值比正常人都要低,能量分别主要集中在高频段和低频段的偏低频部分,且两组的能量差异更为明显,与频域分析结果相比更为精确。结论:要得到带有普遍规律的实验结果,需要对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不断地改进和优化,并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心率变异性非线性信息处理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心率变异性是无创检测心脏自主神经及体液调节功能的一种手段,是近年来心电信号处理领域的一个前沿研究热点。本对它的研究现状,尤其是非线性处理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心血管反射检测自主神经的功能状态;根据自主神经功能评价结果,进一步分析自主神经受累程度与食管动力、反流性食管炎的程度及反流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①GERD患者中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者达59.5%,尤以副交感神经受累为著;②GERD患者中自主神经功能正常组反流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异常组(P<0.05),自主神经受累的程度与反流症状积分呈显著的正相关(r=0.54,P<0.05);③GERD患者中自主神经异常组食管远端有效收缩率及传导速度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GERD患者存在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而且自主神经功能状态与食管远端的清除能力和反流症状有关,提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GERD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率变异性是无创检测心脏自主神经及体液调节功能的一种手段,是近年来心电信号处理领域的一个前沿研究热点。本文对它的研究现状,尤其是非线性处理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率变异性分析作为一种间接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分析方法,具有无创性,敏感度高和可定量的优点,日益受到临床医学的重视,本文概述了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方法和医学应用,并评价和展望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率变异性分析作为一种间接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分析方法 ,具有无创性、敏感度高和可定量的优点 ,日益受到临床医学的重视。本文概述了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方法和医学应用 ,并评价和展望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郑华  徐影  李艳  张薇 《医用生物力学》2004,19(3):173-175
目的 通过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测定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状况。方法 用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 ,对 2 0例健康者 ,77例CRF患者 (其中 30例氮质血症 ,4 7例尿毒症 )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CRF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测定结果为 :SDNN 85 .2 8± 19.96 ,SDANN 75 .5 5± 2 2 .4 7,r-MSSD19.2 2± 11.82 ,PNN50 6 .7± 14 .79,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健康者 (P <0 .0 1)。氮质血症期与尿毒症期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差别。结论 通过HRV时域分析发现 ,CRF患者有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紊乱。CRF氮质血症期患者已出现HRV下降 ,提示CRF患者早期就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测量21例健康汉族自愿者少量、中量饮酒前后自主神经功能、血压、共济运动及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以探讨急性少量、中量饮酒对健康汉族人群共济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饮酒后心率明显增加.自主神经总功率明显降低;少量饮酒对卧位副交感神经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中量饮酒对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少量饮酒后站立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卧位的舒张压明显降低;中量饮酒后两种体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少量饮酒后有部分受试者出现共济失调,中量饮酒后共济失调程度加重;自主神经功能、血压及共济运动的变化程度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无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少量、中量饮酒能引起部分受试者出现共济失调,并能抑制自主神经功能.影响心血管的调节能力,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抑制作用进一步加强,这些均不利于机体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已成为无创检测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一种手段。传统的频域分析,主要是计算HRV信号各频段功率,以及识别各频段的峰值频率,无论是采用经典谱估计还是AR模型都是以假设HRV信号近似平稳为前提的。这种假设在短程分析中可以基本满足,但在长程分析中,HRV信号的非平稳性便凸现出来。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率变异性动态分析方法,它不但可以获得传统的频域指标,而且可以获得它们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值,称为短时功率,短时LF/HF比,特别是后者,可以动态评估自主神经活动的平衡情况。最后将这种分析方法应用到阿托品药物实验中,跟踪分析了阿托品对自主神经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心血管变异性的数学模型,探讨变异性频谱的主要频率成分机理.方法建立了包含血流动力学和自主神经系统,尤其考虑了心血管中枢整合的闭环控制数学模型.结果成功地模拟了心血管变异性频谱中的三个主要频率峰.高频峰的频率是呼吸频率与心率之比,低频和极低频可能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心率的非可加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心血管变异性的数学模型,探讨变异性频谱的主要频率成分机理。方法:建立了包含血流动力学和自主神经系统,尤其考虑了心血管中枢整合的闭环控制数学模型。结果:成功地模拟了心血管变异性频谱中的三个主要频率峰。高频峰的频率是呼吸频率与心率之比,低频和极低频可能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心率的非可加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痛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方法糖尿痛心脏痛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接受依帕司他50mg,每日3次治疗,服用4周,运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在服用依帕司他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明确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疗效。结果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治疗4周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自主神经症状明显好转。结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9.
实验性颈淋巴引流障碍对大鼠心血管调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阻断颈部淋巴引流大鼠的心血管系统整体调节功能变化进行无创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心率变异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心率变异性指窦性心率的波动变化程度.其发生的主要机制是心脏节律直接受心交感和心述走神经的双重调节并相互制约.传统的心率变异性分析包括时域方法和频城方法,二类指标密切相关,非线性分析方法属近年来兴起的"新方法",目的在于描述RR间期的动态变化特征.心率变异性可用来预测心脏性猝死、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的活动性、均衡性有关的病理状态,因而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必须建立一种标准的测量分析方法,才能使心率变异性成为临床常规监测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