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172例经心导管检查或手术证实有VSD、ASD、PDA及5例误诊者的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2DCFI)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2DCFI是诊断VSD、ASD、PDA的敏感方法,并能迅速显示心内分流的方向、位置及分流束宽度,在VSD及ASD的分型与手术对照上有较高的符合率,通过测量分流束宽度可作半定量诊断。同时分析漏诊及误诊原因,总结2DCFI在LVRAC、PDA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指出多个切面及节段性探查可避免漏诊,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清晰显示心脏解剖结构及追踪异常彩色血流起源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肺血管阻力(PVR)是评价室间隔缺损(VSD)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重要参数。超声测量PVR目前尚无确定的方法。本文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PWDE)测量16例VSD患者的VSD分流压差和肺动脉瓣返流压差,分别计算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舒张压(PADP),进而计算肺动脉平均压(PAMP)。二维超声结合PWDE测量VSD分流量和主动脉血流量(Qs)计算肺动脉血流量(Qp)。根据超声测量的  相似文献   

3.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dopplcr echocardiography,以下简称DE)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探测心脏和大血管中血流动力学的一种新兴非侵入性检查技术。80年代以来,DE技术有了极为迅速的发展,从早期的连续波式多普勒发展到脉冲式多普勒、高脉冲重复频率式多普勒、多点选通式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多普勒仪器也从早期的单一多普勒超声仪发  相似文献   

4.
超声心动图在儿科急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非侵入性心脏检查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超声心动图经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已由M 型、二维超声心动图(2-DE),二维多普勒实时超声心动图发展到80年代创制的彩色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2-DCFI),加上对比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可做到定位、定时、定量地了解心脏精确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及左右心功能等方面的资料。由于这种技术具有非创伤性,安全、简便、准确、可在床侧进行并重复使用等优点,故在儿科急症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一项重要的监测手段,其主要功用有以下两个方面。监测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超声心动图可在床侧对危重患儿进行心功能和血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经二维脉冲多普勒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室间隔缺损并经手术证实、资料完整的53例,以讨论超声心动图诊断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和结果 一、临床资料 本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4~15岁,平均9.5岁。使用EUB—40型脉冲多普勒显像仪及ACUSON128XP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探头频率3.5兆赫,患儿平卧或左侧卧位,进行二维常规  相似文献   

6.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研究室是中国较早开展儿童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单位之一。1977年开展儿童心脏超声诊断。1983年引进二维超声心动图仪(Varian3000),开展心脏二维超声诊断。1986年开展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检查。1996年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声学定量(AQ)技术在儿童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2000年,引进HP/Sonos5500超声心动图仪和Tom tec/Echoview三维工作站,在国内较早开展经胸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3DE)和多普勒组织显像(DTI)技术的应用研究,同期开展儿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诊断。2004年,引进Ph ilips/Sonos7500超声心动图仪,在国内率先开展实时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诊断技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2007年引进iE33超声心动图仪和Ph ilips/Q lab三维工作站,进一步开展实时动态三维超声诊断方案和三维定量等研究。2008年,引进GE便携式超声心动图仪,开展了大量的急诊和床旁的儿童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价,同年引进GE/V ivid7超声心动图仪,对斑点追踪技术(STI)进行应用研究。心脏超声诊断研究室自建立至今,始终...  相似文献   

7.
随着出生缺陷筛查工作的开展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进展,新生儿期室间隔缺损(VSD)的检出已占先天性心脏病首位,但部分VSD有自然闭合的倾向。为使临床医生了解VSD自然闭合的规律,更好地缓解家属的紧张情绪,对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筛查,检出不伴其他复杂畸形的VSD新生儿86例,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自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所有新生儿18568例,由固定儿科医师每日体检,对有心脏杂音、青紫气促、喂养困难者,由固定1名B超医师做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共检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78例。…  相似文献   

8.
901713 二维伪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附55例报告)/林其珊…∥新生儿科杂志。-1990,5(3)。-97~99 男31例,女24例,单一缺损17例(30.9%),二个以上联合缺损及复杂畸形38例(61.1%),其中青紫型先心病24例。室间隔缺损(VSD)本组22处,单一VSD仅9例,13处与其它心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膀胱横纹肌肉瘤与膀胱炎性增生性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膀胱增生性病变进行诊断,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二维超声观察增生性病变的位置、大小、外形、表面、内部回声、与膀胱肌层的关系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增生性病变的血流分布情况,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30例中,11例为膀胱横纹肌肉瘤.11例为炎性增生性结节,8例为不均匀性膀胱壁增厚;其中1例增生性结节误诊为横纹肌肉瘤。膀胱横纹肌肉瘤与炎性增生性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有各自的特点。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膀胱横纹肌肉瘤与膀胱炎性增生性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室间隔缺损(VSD)是小儿时期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活产的0.15~0.25%,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25%。为了探索无创伤性方法诊断VSD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本文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FM)诊断的VSD与手术结果及心导管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籍以进一步提高无创伤性诊断VSD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三维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新兴的三维超声心动图 (3DE)技术因具有任意剖切、立体三维显示及模拟手术观察等功能 ,已能为心血管疾病诊断提供病理解剖、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等方面的时空信息 ,从而开辟了先天性心脏病 (CHD)诊断的新视野[1] ,而先天性心脏病间隔缺损始终是 3DE研究最为活跃的课题之一。本文就 3DE在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诊断中的进展综述如下。1 解剖形态学诊断虽然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 (2DE)结合彩色多普勒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先天性心脏病间隔缺损以及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但是随着微创心外科和心内介入性治疗的发展 ,具有立体三维显示等特…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小儿腹股沟斜疝,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疝囊、肠管、网膜及与之相连腹腔内的肠管、网膜的性质、血流变化,并与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对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疝囊内容物为稀少血流时说明疝囊内容物可能坏死、部分穿孔,应手术治疗。少血流的患者可进行复位后留诊观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诊断腹股沟斜疝嵌顿,并指导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我院自1984年以来94例经手术证实的室间隔缺损(VSD)病人二维超声和右心导管检查结果,二维超声检出率为97.9%,右心导管检出率91.4%,其中31例小型VSD(φ≤0.5cm)二维超声检出率93.3%,右心导管检出率67.7%,二维超声对VSD的检出率高于右心导臂。本组二维超声对VSD大小的测值与手术对照两者相关良好,r=0.77,P<0.01。二维超声对VSD的定位与手术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作者认为,对单纯VSD病人二维超声检查方法优于右心导管检查。  相似文献   

14.
近来,多普勒超声研究提示正常新生儿在舒张期有右十左分流,有时同时伴有左→右的分流。该文采用彩色血流显像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来分析心房间分流,以明确:(1)正常新生儿在产后卵圆孔未闭的发生率;(2)正常新生儿和持续胎儿循环(PFC)患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很高,它包含了几乎所有的先心病及其并发症。由于新生儿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可不典型,易与其它疾病混淆,往往造成临床诊断上的困难。以往由于缺乏适当的诊断方法,不少新生儿在生前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处理,病死率比较高。七十年代以来,在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声学造影、连续和脉冲多普勒、彩色多普勒等方法,不仅可以清楚显示出心脏和大血管的解剖结构,还可以观察到血流的方向、流速及血流的分布情况等,并可通过各种计算方法测算出其心功能,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均可据此迅速得到正确诊断和及时的处理。此种无痛无创性的检查方法是十分适于新生儿的,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并二尖瓣返流(MR)的病因及预后。方法:应用HP-500或2000型超声心动图常规探查,明确有无VSD。确诊后应用二维超声、脉冲多普勒叠加彩色血液多切面探查二尖瓣口有无异常返流信号。结果:1787例单纯VSD患儿中233例并MR,其中82.0%有以复呼吸道感染,且感染次数越多,MR程度越重;9.9%VSD患儿二尖瓣存在先天性发育异常;SVD越大,重度MR者越多;手术者MR消失率(78.3%)较非手术者(37.4%)明显提高(P<0.001)。结论:反复感染、瓣膜先天性病变、大的左向右分流与VSD和并发MR密切相关;适时关闭VSD或修补瓣膜可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价值。方法应用7~11MHz高频探头对临床疑为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50例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幽门的形态结构并分别测量幽门肌层的厚度、长度、幽门管腔内径及肥厚幽门肌层的彩色血流速度和多普勒频谱。结果50例临床疑为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患儿,超声测量的各径线均达到了幽门肥厚的诊断标准,且随患儿年龄增大,肥厚更明显;肥厚幽门肌层彩色多普勒的最大血流速度均大于25cm/s,最高达45cm/s,阻力指数(RI)均大于0.57,最高达0.77。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准确率达到100%,通过测量彩色血流速度及RI可以用来估计梗阻的轻重程度;简便易行,是诊断此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儿左心室假腱索引起心杂音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Nishimura 等首先报道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和M 型超声心动图(MME)在活体上作出左心室假腱索(LVFT)的诊断,并证实LVFT 可引起乐音性心杂音及心律失常.我们自1986年以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2-DCDE)对体检中发现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儿睾丸畸胎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0例临床疑诊为睾丸肿瘤的患儿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10例同时进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果1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提示为睾丸畸胎瘤,其中4例为良性畸胎瘤,超声显示其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少;6例为恶性畸胎瘤,超声显示其边界不清,未见明显包膜,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较丰富。CT提示9例为睾丸畸胎瘤,1例未能明确诊断。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睾丸畸胎瘤的诊断较CT检查有更多的影像学特点及优势,是诊断小儿睾丸畸胎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室间隔缺损(VSD)自然闭合的因素。方法于1993-01—2006-01采用彩色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或实时三维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潍坊市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372例单纯VSD患儿进行多切面观察,充分显示VSD部位、游离缘,测量缺损大小、穿隔血流宽度、肺动脉收缩压(Pp)和双室内径等,并查X线胸片及体检。每3~6个月随访1次,最长随访时间8年。结果75例VSD自然闭合,确诊年龄(11.7±5.1)个月,闭合年龄(26.2±11.6)个月。6个月至3岁组闭合率最高(72.0%),后依次为<6个月组(13.3%),~6岁组(12.1%),~7岁组(2.7%);闭合组62例收缩期杂音消失,13例变为Ⅰ或Ⅱ级局限的收缩期杂音;闭合组均为小中型VSD,大型VSD无一例闭合,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闭合组和未闭合组VSD直径分别为(8.7±3.6)mm、(13.7±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发VSD闭合率高于多发VSD(P<0.01);膜周部VSD闭合62例,肌部VSD闭合13例,干下型无闭合病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肌部VSD闭合率高于膜周部(P<0.01);超声心动图(UCG)显示VSD游离缘不规整回声弱者闭合率显著高于游离缘规整回声强者(P<0.01);闭合组和未闭合组Pp分别为(27.2±11.7)mmHg(1mmHg=0.133kPa)、(39.2±12.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越高,自然闭合率越低,>50mmHg无闭合病例;闭合组左室舒张末径(LVEDD)、右室舒张末径(RVEDD)、心胸比率(C/T值)显著低于未闭合组(P均<0.01)。结论VSD患儿年龄,缺损大小、类型、数目、形态,Pp,心室大小是影响VSD自然闭合的因素。VSD游离缘回声弱且不规整形态可作为缺损有自然闭合趋势的重要标志。Pp监测对判定漏诊的多发VSD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