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血证论》中和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法为八法之一,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理肠胃之分。《血证论》中以和法为第一良法,运用于所有血证治疗之中,为治血证之总则,用于表里、营卫、脏腑、气血、阴阳不和的各种血证。临证治法有补气和血、补血和气、补阴和阳、补阳和阴、润燥和血、泻火和血、降气和血、化痰和血、泻水和血、化瘀和血十法。  相似文献   

2.
3.
总结了唐宗海《血证论》补血法在血证中的应用,唐宗海补血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强调血证多虚,二是重视气阴,用药多用寒凉,创立脾阴学说,对后世治疗血证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5.
《血证论》是一部论治血证的专著,为清末唐容川所著。作者唐宗海(字容川),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论述血证的病因病机和治法颇多创见。多年来,得到了中医临床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同时作者对血证的预后,也有独特的见解。下就其主要论述总结如下。1深究经旨,突破前人在气、血、水、火的相互关系方面,祖国医学有许多指导临床实践的论述。譬如朱丹溪“气有余,便是火”的论述;张志聪“血乃中焦之汁”的观点,说明了气、火同源和水、血同源的生发关系。但是水气之间,血火之间存在的生发关系,长期以来却被人们忽视。唐宗海…  相似文献   

6.
浅谈《血证论》治肺10法卢跃卿1)陈玉龙2)任小巧2)关键词唐容川血证论血证从肺论治《血证论》是清末名医唐容川论述血证证治的专著,其中从肺治血独到新颖,治肺法也随机而立。笔者将治肺法归纳为4类10法,介绍于下。1和法和法为治疗血证第一良法,唐氏尤为推...  相似文献   

7.
8.
9.
苗斌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612-612
《血证论》是我国最早的血证论治专著,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论点和治医经验,对血证护理提倡重视参四诊、列脉证、调情志、理起居饮食,形成独特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浅述《血证论》治血四法对中风脑出血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一部专书 ,为清末四川唐宗海所著 ,该书以《内经》为依据 ,围绕血证在中医基本理论及治疗方面作了不少阐述和探讨。书中许多观点 ,尤其是治血四法 ,对于今天在中风脑出血的中医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风脑出血总由素体阴阳失调 ,气血亏虚 ,加之情志、饮食、外邪等因素而诱发 ;使脏腑失司 ,气血逆乱所致本虚标实之候。本虚多因肝肾亏虚 ,气血不足 ;标实多为风、火、痰、瘀相因为患 :其基本病机是络破血溢 ,脑中瘀血。《血证论》“瘀血篇”指出 :“盖血初离经 ,清血也 ,鲜血也 ,然是离经之血 ,虽清血、鲜血 ,亦是…  相似文献   

11.
侯岁明 《河北中医》2002,24(1):54-56
《血证论》为清代蜀地名医唐容川为血证而厘之专本 ,综括 1 70余种血证 ,遴录治方 2 0 0有余 ,条分缕析 ,辨疑决惑 ,论证颇具慧识 ,用药尤多独到之处。其与血证 ,尤重脾胃 ,所列治血四术 ,法皆融贯治脾之旨。今据是编 ,述其涯略于次。1 论阴阳水火气血 ,扬治血以脾为主之旨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阴阳水火升降之枢要 ,故与血证关系密切。唐容川熟讠音此理 ,开宗明义 ,于篇端即以阴阳之说为纲 ,目出水火气血。认为“人之一身 ,不外阴阳 ,而阴阳二字 ,即是水火 ,水火二字 ,即是气血 ,水即化气 ,火即化血。”不但说明阴阳气血的关系 ,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血证的病情观察、情志、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探讨了《血证论》的护理方法,从而赞誉了《血证论》辨证施护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和法为中医传统治疗八法之一在《伤寒论》中,调和营卫,和解表里,和中健脾及补泻合施,寒热并用诸法均可归属和法范畴和法的应用原则应是补虚之中兼达其邪,常用于疾病初期的体虚感邪及疾病中后期的正邪相持或虚中夹实阶段。  相似文献   

14.
蔡林  张蜀  廖伯年  刘浩 《河南中医》2011,31(12):1376-1377
唐宗海治疗血证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其将止血列为第一法,提出对出血性疾病必须进行有效的止血,才能挽救生命;瘀血留于体内日久就会产生其他变证,为防他变,其将消瘀列为治血第二法;止血、消瘀后,要想有效防止血再潮动,完善治疗,必须用药安之,故宁血是治血第三法;以上三法可止血,但如因失血对机体造成的虚损状态不能得到有效纠正,仍可引起一系列病症,故补虚以扶正固本为治血第四法。  相似文献   

15.
唐宗海,字容川,清末著名医家,所著《血证论》是其论述血证的代表作。该书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的基础上,搏取众家之长,对血证阐述颇多创见,理法方药方面也非常严谨,许多观点对充实和发展祖国医学方面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于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论述颇多新见解,尤其是对于气血水火方面的论述更加精湛。笔者不揣法陋,就《血证论》中气血水火辨证关系探析如下。1.气血水火同源关系唐客川注重对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师于古而不泥于古”,即注重于中医基础理论中“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水火即济”,“…  相似文献   

16.
唐宗海,字容川,生于公元1862年,卒于公元1918年,清末民初四川彭县人,近代医学家.他主张中西医汇通,著有《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伤寒论浅注补正》《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本草问答》《血证论》等,合称《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其中《血证论》围绕血证在中医基本理论方面作了颇多阐发,许多观点对充实和发展传统医学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广丽  许华 《新中医》2007,39(10):71-72
《血证论》是清·唐容川所撰,其中提出血证用药宜忌,即:"汗吐攻和,为治杂病四大法,而失血之证,则有宜与不宜"。纵观全书,其遣方用药可归纳为四个原则:忌汗、禁吐、宜下慎下、主和。具体阐述如下。1忌汗失血之人,因肺之气阴两伤,导致卫气虚弱,卫外不固,易感外邪,不可以常规汗法解表。一则吐血既伤阴血又伤水津,发汗必更伤肺津;二则吐血之人,气最难敛,发汗解表药乃辛散疏泄之品,用后气更难敛,往往血随气溢而吐血不止;  相似文献   

18.
章亚成 《江苏中医药》2007,39(11):71-73
和血法为和法在治疗血证中的具体应用,为广义和法的一种,含理血法的各种特点,兼和法之精要,为治疗血证之要法.临床上,和血法适用于病证复杂者,当行血、破血、凉血、补血等单一治法难于奏效且可能产生副效应时,都可以使用和血法.和血法在治则上强调调和,治疗用药上强调平和,不峻不烈、不偏不倚、不急不缓,与其他治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代表方为桃红四物汤.使用和血法,应注意忌偏、忌急、忌重、忌呆.  相似文献   

19.
和法为中医传统治疗八法之一。在《伤寒论》中,调和营卫、和解表里、和中健脾及补泻合施、寒热并用诸法均可归属和法范畴。和法的应用原则应是补虚之中兼达其邪,常用于疾病初期的体虚感邪及疾病中后期的正邪相持或虚中夹实阶段。  相似文献   

20.
张广丽  许华 《中医杂志》2011,52(6):533-534
对《血证论》时复病的理论来源、病因病机、治疗用药进行探讨。阐明血证病机因时而变,瘀血为血证四时而发之根。治疗用药方面亦根据四时变化采取不同方药。血证四时辨证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指出了血证与各个脏腑的相关性,临床用药上根据各个季节各脏所主方药亦有所偏重,体现脏腑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