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A膜组织中原癌基因c-myb mRNA水平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经胃镜取材,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组织中c-myb基因rn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c-myb mRNA在正常对照和反流性食管炎组食管a膜中呈低表达(1±0.13,1.207±0.1),在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组织中呈明显的高表达((1.389±0.1;364±0.12),且从正常食管黏膜→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myb mRNA的表达呈现渐进性增强.结论 c-myb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myb mRNA的表达水平可用作监测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早期发生及干预治疗措施实施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人Barrett食管(BE)、食管腺癌(EA)、进行MUC1、MUC6的检测,揭示上述2种因子在BE、E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经胃镜、病理确诊的BE患者50例,取其粘膜作为BE组,取胃镜活检或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的EA标本25例,作为EA组。分别取正常食管鳞状上皮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标本中MUC1、MUC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BE组MUC1的表达高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P<0.01),而低于EA组(P<0.01);BE组MUC6表达高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P<0.01),且高于EA组(P<0.01)。②MUC1蛋白的表达与EA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EA病理学分期呈正相关(P<0.05);MUC6蛋白的表达与EA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MUC1、MUC6的表达变化可能与BE、E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UC1、MUC6与EA的某些临床病理因素相关,监测这些指标可能为EA的诊疗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Barrett食管的诊断及其与食管腺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由英国心胸外科医生Barrett在1950年首次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BE的一般发生率为0.25%~3.90%,而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的发病率可高达10%~20%。BE最多见于白种人,黑人和亚洲人相对较少。BE与食管腺癌的发生率密切相关,是一种主要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因此,提高对BE的认识和诊断率是食管癌早期防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Ku70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u70和h TERT蛋白在10例正常胃黏膜、15例胃癌前病变黏膜和2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Ku70蛋白阳性表达定位于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的细胞核,胃癌前病变黏膜的细胞浆,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100%和80%;h TERT蛋白在正常胃黏膜几乎不表达,在胃癌前病变黏膜和胃癌组织中均定位于细胞浆,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100%和100%。胃癌组织中Ku70和h TERT蛋白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和胃癌前病变黏膜。Ku70和h TERT蛋白的表达显著相关。结论 Ku70和h TERT蛋白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5.
骨形成蛋白4在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组织中骨形成蛋白4(BMP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arrett食管无不典型增生组20例,低级别不典型增生组20例、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组20例及食管腺癌组25例组织中BMP4的表达。结果:在Barrett食管无不典型增生组、低级别不典型增生组、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组及食管腺癌组中BMP4阳性率分别为15.0%,30.0%,75.0%,76.0%。食管腺癌组及Barrett食管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组中BMP4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不典型增生组及低级别不典型增生组(P均<0.05)。结论:BMP4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Morson和Belcher等于1952年报道了首例起源于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的食管腺癌.1959年,Adler和Rodriguez进一步明确了BE与食管腺癌发生间的关系.自此,大量研究证实,食管腺癌可发生于BE上皮,支持由 BE到异型增生、原位癌、最后发展为浸润性腺癌的病理过程.目前的数据显示,BE患者食管腺癌发生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0~40倍,而在食管腺癌中,约50%来自BE[1].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细胞抗原(Hep)在Barrett食管(BE)、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Hep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10例)、反流性食管炎(12例)、BE(28例)、食管腺癌(5例)中的表达,同时观察Hep在轻度、中度、重度肠化生型BE中的阳性率.结果:Hep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0.0%,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阳性率为16.7%,在Barrett食管中的阳性率为39.2%,其中轻、中、重度肠化Barrett食管Hep阳性率分别为25%,60%,100%,伴有异型增生Barrett食管3例为阴性表达,在食管腺癌中阳性率为60%.结论:随着Barrett食管肠化生程度的加重,Hep阳性表达率增高,Hep有望成为BE上皮化生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食管腺癌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食管恶性肿瘤,大部分来自于Barrett食管上皮。Barrett食管就是正常的食管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替代,它经过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可逐渐转变为食管恶性肿瘤。患食管腺癌的危险性与Barrett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程度相关,近20几年食管腺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占食管癌的50%。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后死亡率和复发率仍然很高。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仅2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4(BMP4)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Barrett食管(BE)及早期食管腺癌(EA)中表达的意义?方法:132例Barrett食管(BE)标本回顾性分为无不典型增生(N)组(40例)?BE低度不典型增生(LGD)组(50例)?BE高度不典型增生(HGD)组(26例)及食管腺癌(EA)组(1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测定BMP4?CyclinD1水平?结果:BMP4和CyclinD1在4组中阳性率分别为15.0%?20.0%?50.0%?87.5%和12.5%?34.0%?61.5%?93.8%?BMP4和CyclinD1在4组的表达水平逐步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BMP4和CyclinD1可能参与Barrett食管恶性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Barrett食管     
Barrett 食管(BE)是指食管内衬柱状上皮的病理改变。1950年由 Barrett首先描述,随着纤维内镜的广泛开展,时 BE 本质的认识渐趋完善。近来认为 BE是癌前病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一、病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鼻咽癌组织中Pokemon、Ku70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Pokemon、Ku70在47例鼻咽癌(鼻咽癌组)、20例鼻息肉(鼻息肉组)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与TNM分期、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 (1)Pokemon在鼻咽癌组及鼻息肉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1%(32/47)、25.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3,P<0.05).不同分型的鼻咽癌组织中,角化性鳞状细胞癌组与非角化癌组Pokemo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5).不同TNM的鼻咽癌组织中,Ⅰ期+Ⅱ期组、Ⅲ期+Ⅳ期组Pokemo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0%、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组Pokemo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8,P<0.05).⑵Ku70在鼻咽癌组及鼻息肉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29/47)、30.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65,P<0.05).不同分型的鼻咽癌组织中,角化性鳞状细胞癌组与非角化癌组Ku7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6,P> 0.05).不同TNM分期的鼻咽癌组织中,Ⅰ期+Ⅱ期组、Ⅲ期+Ⅳ期组Ku7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40,P> 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组Ku7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5,P<0.05).结论 提示Pokemon及Ku70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okemon与Ku70可能成为判定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Ku70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卵巢、100例卵巢浆液性肿瘤(卵巢浆液性爱腺瘤30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20例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50例)组织中Ku70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Ku70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卵巢浆液性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在交界性和恶性卵巢浆液性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囊腺瘤(P<0.01),卵巢癌组织分化程度越差Ku70的阳性率越高,表达强度亦越强,与肿瘤的临床分期、腹水、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0.05).结论 Ku70的异常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肿瘤恶变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期别乳腺癌组织中DNA依赖蛋白激酶(DNA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DNA-PK)的两个调节亚单位Ku70、Ku80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Ⅰ~Ⅳ期乳腺癌组织各30例中的Ku70、Ku80的表达情况.结果Ku70、Ku80在Ⅰ期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在Ⅱ期中的表达有降低趋势(与Ⅰ期比较P〈0.01,与Ⅲ期比较P〉0.05,与Ⅳ期比较P〈0.01),在Ⅲ、Ⅳ期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Ⅰ期乳腺癌(P〈0.01;P〈0.01).结论Ku70、Ku80在不同阶段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是随着乳腺癌的分期变化而变化,从早期、中期到晚期呈逐渐降低趋势,可能与乳腺癌的分期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Ku70与人肺腺癌耐药的相关性,观察调控Ku70表达能否逆转人肺腺癌耐药细胞系(A549/DDP)的耐药性。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比较Ku70在人肺腺癌亲代细胞(A549)与耐药细胞系(A549/DDP)的表达水平。转染靶向Ku70基因siRNA(si-Ku70)的A549/DDP细胞作为实验组,转染非特异性siRNA(si-Scramble)的A549/DDP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同时设空白组(A549/DDP细胞)。加药组在转染后48 h给予顺铂。应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在顺铂作用下的生存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化程度。结果:Ku70 mRNA和蛋白在A549/DDP细胞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亲代A549细胞(P<0.01);靶向Ku70的siRNA(si-Ku70)明显下调A549/DDP细胞的Ku7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在不同浓度顺铂作用24 h后,实验组细胞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6 mg/L顺铂作用24 h后,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活化程度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Ku70在人耐药肺腺癌细胞呈现高表达,提示Ku70参与肺腺癌耐药的形成;靶向Ku70siRNA导入人肺腺癌耐药细胞可特异性下调Ku70的表达,促进肺腺癌耐药细胞凋亡,逆转其耐药性,Ku70可能成为逆转肺癌耐药的一个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碱基切除修复途径(base excision repair,BER)关键因子PARP1在Ku70缺失的条件下是否参加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的修复。方法针对人类Ku70构建编码shRNA序列的重组表达载体并转染细胞,建立Ku70蛋白表达沉默的细胞株。以高效的DNA双链断裂诱导剂刺孢霉素calicheamycin诱导DSB形成,在Ku70沉默或联合PARP1抑制剂条件下,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DSB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及Western blot检测H2AX的磷酸化状态。根据与染色质相互作用的差别,分段提取细胞蛋白组分,Western blot检测PARP1在各组分的分布变化。结果细胞Ku70蛋白水平在Ku70 shRNA干扰后显著下调。Ku70沉默和PARP1抑制剂明显降低细胞在calicheamycin处理后的存活率(P<0.01),两者有明显协同效应。在Ku70沉默的细胞诱导DSB后,PARP1主要分布在与染色质紧密结合的组分。结论在Ku70缺陷时,PARP1可与染色质结合,且抑制其功能影响细胞生存,说明PARP1可能参与了不依赖于Ku的DNA双链断裂修复的替代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靶向Ku70基因的RNA干扰(RNAi)表达载体并进行RNAi效果鉴定。方法设计3个针对Ku70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Hela细胞系。在转染24、48、72 h后,通过免疫印迹分析检测Ku70蛋白的表达量。把RNAi效果最显著的siRNA设计成短发夹RNA(short-hairpin RNA,shRNA),克隆入pSi-lencerTM 4.1-CMV hygro载体,转染Hela细胞系并筛选稳转细胞株,在mRNA和蛋白水平,评估Ku70 siRNA的干扰效果。结果 siRNA转染Hela细胞24、48 h后,Ku70蛋白的表达没有显著变化,但在72 h后,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在具有稳定表达siRNA的稳转细胞株中,Ku70基因的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都受到了非常明显的抑制。结论成功构建靶向Ku70基因RNAi载体,并筛选出效能最优序列,为进一步研究Ku70基因的表达与宫颈癌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nhanced radiosensitivity of U-251 cells induced by sodium butyrate(NaB)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s.Increased radiosensitivity of U251 cells was examined by clonogenic cell survival assays.The expression of Ku70 mRNA and protein was detected by using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respectively.γ-H2AX foci were measur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ionizing irradiation alone or combined with NaB treat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ell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both D0 and Dq values were decreased(D0:1.43 Gy vs.1.76 Gy;Dq:1.22 Gy vs.2.05 Gy) after the combined treatment as compared with irradiation alone,and sensitivity enhancing ratio(SER) reached 1.23.The average number of γ-H2AX foci per cell receiving the combined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Ku70 mRNA and protein were suppressed by NaB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It was concluded that enhanced radiosensitivity induced by NaB involves an inhibited expression of Ku70 and an increase in γ-H2AX foci,which suggests decreased ability in DSB repair.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血糖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Ku70和Bax的表达变化,探讨Ku70和Bax在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血糖正常全脑缺血再灌注(NCI)组和糖尿病全脑缺血再灌注(DCI)组。DCI组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联合改良的Pulsineli 4血管阻断(4-VO)法制作糖尿病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NCI组不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其余处理同DCI组;SO组仅暴露血管。分别在缺血再灌注1、6、24和48h应用光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CA1区Ku70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1区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NCI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结构破坏,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密度与SO组比较均减少(P<0.05);DCI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损伤加重,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密度较NCI组降低(P<0.05)。NCI组1h和6h时间点Ku70表达较SO组增强(P<0.05),24h和48h表达较SO组降低(P<0.05);DCI组各时间点Ku70表达均较NCI组降低(P<0.05)。NCI组各时间点Bax表达均较SO组增强(P<0.05),DCI组各时间点Bax表达均较NCI组增强(P<0.05)。结论糖尿病可加重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进一步加重Ku70低表达和Bax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反流致大鼠Barrett's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及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发生过程中局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8 wk龄雄性SD大鼠65只,通过手术建立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模型组,分别于术后1,4,8,12,16,20 wk随机取若干动物食管全长,制成纵切面石蜡切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iNOS免疫组化染色,在光镜下观察食管黏膜病变及iNOS染色结果.另设无反流对照组(10只).结果: ①对照组未见病变;模型组术后引发反流性食管炎,食管下段黏膜炎症和增生的程度随观察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并有部分发展为BE和起源于BE的EAC.BE、EAC最早分别出现于术后第8周和第12 周,在以后的各时间点两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到术后20 wk达86.6%和53.3%.②对照组iNOS阴性.模型组术后1,4,8,12,16,20 wk食管下段黏膜iNOS表达率分别为: 0,0,50%,80%,100%,100%,阳性染色位于上皮下的巨噬细胞.BE,EAC均见于iNOS阳性者.结论: 反流致BE及EAC过程中局部iNOS产生的过量一氧化氮具有重要的病理作用,可能参与致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