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较稳定的指尖血糖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血糖结果.方法:选择2008-06/2009-01内分泌科37例住院患者,在指尖血糖监测示血糖相对平稳后佩戴雷兰动态血糖(DGMS).应用DGMS分析软件了解患者有无低血糖(<3.9 mmol/L)、高血糖(>11.1 mmol/L)、血糖漂移最大幅度.结果:血糖波动系数≤1.5组共9例,其中发生低血糖6例,高血糖2例,血糖漂移最大幅度为(6.82±1.85) mmol/L;>1.5组共28例,其中发生低血糖15例,高血糖25例,血糖漂移最大幅度为(10.9±3.22) mmol/L.两组比较,低血糖发生比例相近(P>0.05),发生高血糖及血糖漂移最大幅度在血糖波动系数>1.5组明显增多(均P<0.01),两组血糖漂移幅度最大患者均合并低血糖.结论:指尖血糖较好的患者仍须DGMS监测注意低血糖;高血糖和血糖漂移在血糖波动系数>1.5时显著增多;血糖漂移幅度越大越应注意有无低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60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72h的血糖监测。结果CGMS所测的血糖与血浆血糖值及指端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0,r=0.89,P值均<0.01)。24小时平均血糖值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87,P<0.01)。患者1天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中、晚餐后1~2h,尤其是早餐后2h最高。上午6时~11时是血糖高峰最集中(64.5%)的时间段,而在凌晨1时~6时出现血糖低谷值占59.5%,尤其是凌晨3时最低。空腹血糖>7.8mmol/L及餐后血糖>11.1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60(18~100)%和92(38~100)%。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与血糖动态波动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治疗前后行72h动态血糖监测,并测定CRP,分析血糖与CRP的关系.结果 患者治疗后,血糖均有明显改善,空腹血糖全部达标,血糖达标时间从(35.37±5.70)h增加为(66.20±4.71)h,最高血糖从(15.14±1.08)mmol/L下降为(10.77±1.50)mmol/L,平均血糖从(11.38±1.56)mmol/L下降为(7.63±0.77)mmol/L;同时治疗后血清CRP低于治疗前.结论 通过研究血清CRP与2型糖尿病疗效的关系,为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分析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血糖变化特点。方法分别对21例一级亲属患有糖尿病的单纯性肥胖患者及正常非肥胖者进行OGTT、CGM、Hb A1c检测,分析并比较2组OGTT结果、Hb A1c水平及动态血糖监测各项参数,包括MBG、SDBG、MAGE、LAGE等。结果 21例肥胖患者的平均Hb A1c水平与正常体重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GTT结果显示,肥胖患者中有5例(23.8%)存在空腹血糖受损(IFG)(FBG≥5.6 mmol/L且7.0 mmol/L),5例(23.8%)存在糖耐量减低(IGT)(2 h BG≥7.8 mmol/L且11.1 mmol/L),没有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动态血糖监测(CGM)结果显示,肥胖组MBG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SDBG、MAGE与LAGE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CGMS检测到7例(33.3%)血糖最大值≥11.1 mmol/L,5例(23.8%)餐后2 h血糖≥11.1 mmol/L,3例(14.3%)出现了低血糖(3.0 mmol/L)。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能够较传统方法(如OGTT和Hb A1c)检测到更多的血糖异常,尤其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肥胖患者,可通过CGMS尽早发现异常的血糖及血糖波动情况,并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查糖尿病亲属中糖耐量正常者1d内血糖水平漂移变化过程。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50例糖尿病亲属的糖耐量正常者进行连续72±7小时血糖监测。结果平均血糖值5.3±0.5mmol/L;1d内血糖的峰、谷值分别为7.8±1.4mmol/L、3.9±0.7mmol/L;血糖漂移>7.8mmol/L占64%;血糖漂移<2.8mmol/L占22%。血糖漂移于2.8~7.8mmol/L的时间比例达99%。结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较为详细地认识糖尿病亲属糖耐量正常者的血糖漂移变化,及时发现无症状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并对探讨糖尿病诊断的分割点及血糖控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细节及波动趋势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32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h动态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波动系数分为≤2.0组和〉2.0组,记录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24h平均血糖、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最大血糖漂移幅度、平均血糖漂移幅度及漂移次数、血糖波动系数、不同血糖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对比评价两组患者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的特点。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血糖水平波动的幅度和频率,血糖波动系数〉2.0组较≤2.0组发生高血糖及血糖漂移≥11,1mmol/L的时间及幅度明显增多(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有助于详细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变化趋势及特征,血糖波动是预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强化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中青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评价。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均联合胰岛素泵和动态血糖监测调整胰岛素用量开展治疗,观察组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波动值、低血糖与高血糖事件发生次数、胰岛素用量、治疗前后各时点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的FPG、2h PG分别为(5.4±0.9)mmol/L、(6.9±1.6)mmol/L,(5.6±0.8)mmol/L、(6.9±1.1)mmol/L均低于治疗前(P0.05),餐后2 h胰岛素(30.9±5.2)μIU/m L、(29.1±5.6)μIU/m L,空腹C肽水平(0.8±0.2)mmol/L,(0.8±0.1)mmol/L,餐后2 h C肽水平(1.9±0.3)mmol/L,(2.0±0.5)mmol/L及Homa-β功能指数(4.6±0.7)、(4.9±0.9)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餐后2 h胰岛素(30.9±5.2)mmol/L,观察组血糖波动值(5.3±1.5)mmol/L,血糖达标时间(4.4±1.4)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强化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治疗,使其在更短时间内更加有效平稳地控制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翁云云  厉佳  王璐 《中国妇幼保健》2023,(23):4564-4567
目的 探讨中等强度抗阻运动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接受产前随访的GDM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1例。观察组采用阻力运动干预,对照组采用有氧运动干预。观察指标为血糖水平、胰岛素使用、妊娠结局及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8.53±0.75)mmol/L、三餐后2 h平均血糖(12.64±2.44)mmol/L;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8.46±0.82)mmol/L、三餐后2 h平均血糖(12.77±3.17)mmol/L。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及三餐后2 h平均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1,-0.274,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6.65±0.34)mmol/L、三餐后2 h平均血糖(8.47±1.11)mmol/L;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5.39±0.46)mmol/L、三餐后2 h平均血糖(6.36±0.88)mmol/L。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 h平均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减少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炎性反应,提高复明效果.方法 79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其中39例合并糖尿病(糖尿病组),40例未合并糖尿病(对照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仪(DGMS)监测围手术期(手术前后72 h)血糖.结果 DGMS显示糖尿病组白内障术后3d内血糖最大漂移为(6.62±0.25)mmol/L,而对照组血糖最大漂移为(2.04±0.13)mmol/L,两组术后1h、晚餐前、晚睡前及术后第1天晨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第1天炎性反应、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眼科围手术期血糖波动明显,DGMS对围手术期血糖监测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前后动态血糖变化。方法20例新诊断T2DM患者在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分别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3d监测其血糖变化。结果本组患者经2周强化治疗后,能迅速获得理想血糖控制。20例患者治疗前后24h总体血糖达标(餐后2h内小于10mmol/L,其余时间段血糖小于7.0mmol/L)时间分别为(7.5±3.1)h与(14.9±2.3)h,24h平均血糖值为(10.3±2.1)mmol/L与(6.4±1.5)mmol/L,血糖最高值明显下降为(17.5±2.5)mmol/L与(10.3±1.8)mmol/L,上述各参数与治疗前后三餐餐后血糖变化均有明显差异(均p<0.01)。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不仅平均血糖明显下降,而且24h总体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延长,血糖漂移幅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实施临床血糖监测的过程中快速血糖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收治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共包括在本院接受血糖检验的患者105例。基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分为四组。所有患者均运用生化分析仪和快速血糖仪这两种方法实施血糖监测,对比分析其血糖检测结果与检测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在血糖检测结果的比较上,快速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糖检测所需时间的比较上,快速血糖仪明显短于生化分析仪,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快速血糖仪所需要的检测时间明显较短,且具有操作简单、体积小与方便快捷等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在血糖检验中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的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次实验对象选取为到本院治疗疾病的患者92例,全部患者于入院时、治疗后均利用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分别进行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检测,对比检验结果。结果: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在检测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浓度时,结果一致,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在血糖检验中均可获得较准确的结果,两种检验方式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各具优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检验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血糖仪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老年糖尿病患者104例,其接受治疗的时间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根据其血糖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运用血糖仪监测的5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给予常规血糖仪监测的52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管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监测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监测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对血糖管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管理的过程中血糖仪监测的运用,可以将其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控制在更加合理的范围内,提高了患者对血糖管理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在血糖检验中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的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次实验对象选取为到本院治疗疾病的患者92例,全部患者于入院时、治疗后均利用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分别进行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检测,对比检验结果。结果: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在检测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浓度时,结果一致,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在血糖检验中均可获得较准确的结果,两种检验方式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各具优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检验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众多型号的POCT血糖仪中寻找与生化分析仪法相关性好的POCT血糖仪用来新生儿血糖的过筛和动态监测。方法模拟新生儿血液(高红细胞压积)检测:取高、中、低三种不同血糖浓度的成人患者样本各30人次,取静脉血用肝素抗凝,同一人次取3份。第一份用6个品牌8种型号血糖仪分别进行检测;第二份模仿新生血液、离心后吸去部分血浆,调红细胞压积至60%再用8款血糖仪分别进行检测;第三份用生化分析仪己糖激酶法检测。新生儿血液实例检测:取40例总胆红素正常新生儿和20例总胆红素升高的新生儿分别用强生稳步ONE Touch SureStep血糖仪检测毛细血管血糖,同时用生化分析仪(葡萄糖氧化酶法、己糖激酶法)检测静脉血的血糖。结果模拟新生儿血液的检测中:8款POCT血糖仪中,使用葡萄糖氧化酶光化学法原理的强生稳步ONE Touch Sure Step和罗氏ACCU-CHEK Active(机外进样)正常压积组A组和高红细胞压积组B组,高、中、低浓度血糖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与生化仪己糖激酶法有很好的相关性(r>0.95)。新生儿血液实例检测中:强生稳步血糖仪与生化仪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己糖激酶法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CT血糖仪葡萄糖氧化酶光化学法抗高红细胞压积的影响优于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法、葡萄糖脱氢酶电极法,使用葡萄糖氧化酶光化学法原理的POCT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葡萄糖氧化酶法、己糖激酶法检测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适合于新生儿血糖过筛和动态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的血糖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便携式血糖仪检测,对比患者快速血糖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血糖检测结果。结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高于快速血糖仪检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静脉血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高于快速血糖仪检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快速血糖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检测血糖上优势更为突出,且快速血糖仪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多,在检测血糖上还无法取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因此,临床在检测患者血糖时,一定要进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以提高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本社区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接诊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h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分别记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观察两组检测结果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h血糖水平。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h血糖水平分别为(8.92±1.83)mmol/L和(12.10±2.54)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h血糖水平分别为(9.25±1.74)mmol/L和(12.32±2.28)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基本一致,但是快速血糖仪操作更加简单方便,便于携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便携式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仪血糖检测的对比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所收录的50例内科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血糖浓度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为血糖值≤4.2mmol/L的患者,观察组为血糖值>4.2mmol/L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后的精密数据对比情况。结果:在经过血糖仪检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精密数据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其结果未产生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采用便携式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仪对患者进行血糖检测,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不会产生较大的差异,而且都能够在允许范围内,对于临床检测均具有较高的使用性,但便携式血糖仪更易被普及和使用,因此对于患者的血糖监测,可选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葡萄糖耐量试验在空腹血糖正常高脂血症患者早期诊断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秦皇岛市第四医院体检确诊的100例空腹血糖正常的单纯高脂血症患者,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后测定受检者2 h血糖(2hPG),分析葡萄糖耐量降低(IGT)及糖尿病检出情况,并比较正常组、IGT组及糖尿病组患者FPG、2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OGTT检出IGT 37例(37%),糖尿病27例(27%);IGT组及糖尿病组2hPG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P<0.01);三组TG、TC、LDL-C均高于正常值,糖尿病组TG、TC、LDL-C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而IGT组TG、TC、LDL-C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ALT及AST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GTT试验可早期诊断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脂血症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Data from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 systems may help improve overall daily glycemia; however, the accuracy of CGM during exercise remains questionabl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ingle group experimental study was to compare CGM-estimated values to venous plasma glucose (VPG) and capillary plasma glucose (CPG) during steady-state exercise. Twelve recreationally active females without diabetes (aged 21.8 ± 2.4 years), from Central Washington University completed the study. CGM is used by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howeve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first validate the use of this device during exercise for anyone. Data were collected between November 2009 and April 2010. Participants performed two identical 45-min steady-state cycling trials (~60% Pmax) on non-consecutive days. Glucose concentrations (CGM-estimated, VPG, and CPG values) were measured every 5 min. Two carbohydrate gel supplements along with 360 mL of water were consumed 15 min into exercise. A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was used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and a Bland-Altman analysis determined error between the three glucose measurement method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GM system overestimated mean VPG (mean absolute difference 17.4 mg/dL (0.97 mmol/L)) and mean CPG (mean absolute difference 15.5 mg/dL (0.86 mmol/L)). Bland-Altman analysis displayed wide limits of agreement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44.3 mg/dL (2.46 mmol/L) (VPG compared with CGM) and 41.2 mg/dL (2.29 mmol/L) (CPG compared with CGM). Results from the current study support that data from CGM did not meet accuracy standards from the 15197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