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囊肿切除加枕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枕大池蛛网膜囊肿的疗效。方法:对枕大池蛛网膜囊肿行囊肿切除术加枕大池-腹膜分流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2-3周枕大池明显缩小,12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枕大池及脑室系统大小正常,无囊肿复发,症状逐渐消失,结论:囊肿切除加枕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枕大池蛛网膜囊肿,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无复发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颅内蛛网膜囊肿平扫和脑池造影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认识颅内蛛网膜囊肿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颅内蛛网膜囊肿的CT平扫和6例脑池造影CT扫描资料。结果 颅内蛛网膜囊肿CT特征如下:1.颅内蛛网囊肿好发于外侧裂池、枕大池、大脑阗球凸面积和桥小脑角池;2.囊肿可呈多边形(13/34)、类圆形(19/34)和半圆形(2/34),边缘清晰;3.囊肿呈水样密度,CT值1.6 ̄17.0Hu,增强扫描不强化;4.后颅凹和大脑阗球间裂蛛网膜囊肿常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枕大池正常大小,分析枕大池增大的原因和病变。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最近正常头颅CT病例123例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枕大池发生位置位于小脑后方中部;形态93.50%呈梯形,2.43%为三角形,4.07%无枕大池显现;大小平均上边径8.83mm,底边径13.59mm,高径9.47mm,平均面积106.15mm,以90%病例为正常标准值,则上边径上限为13mm,底边径上限为17mm,高径上限为13mm。结论:(1)枕大池形态绝大多数呈梯形;(2)当上宽径和高径大于13mm时可认为是大枕大池;(3)大枕大池应与枕大池蛛网膜囊肿、小脑后叶梗塞和Dandi-Worke畸形鉴别。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10年来我院收治的巨型枕大池30例临床经验,巨型枕大池主要依靠头颅CT及MRI检查才能被发现。症状轻或无症状者保守治疗,症状重伴颅高压,脑积水,可行后颅窝开颅探查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病因及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松年 《华夏医学》2005,18(3):434-435
我院神经外科于1998-2003年收治3例术前诊断为枕大池蛛网膜囊肿.而术中确诊是巨大枕大池的患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枕大池蛛网膜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蛛网膜内的良性病变,囊内充满脑脊液.由Brright在1831年首次报道,枕大池蛛网膜囊肿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以往的治疗以开颅手术囊肿壁切除为主.自2000年至2006年间我们对21例患者实施了囊肿-腹腔分流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 1986年有CT诊断至今 ,共收治枕大池蛛网膜囊肿8例 ,手术治疗 8例 9次 ,术后死亡 2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7~ 5 9岁 ,病程半月至 2年 ;入院前有误诊史 4例 ,其中 1例巨大枕大池蛛网膜囊肿误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达 1年半 ,直到出现明显小脑共济运动失调才经影像学确诊。  临床表现 :病史中头痛头晕 6例 ,恶心呕吐 2例 ,双眼视力下降 1例 ,右上肢震颤 1例 ,左上下肢无力 1例 ,癫痫发作 1例 ;神经系统查体阴性者 4例 ,小脑共济运动失调 3例 ,双侧眼震 1例 ,右上肢震颤 1例 ,左侧面部浅…  相似文献   

8.
枕大池蛛网膜囊肿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枕大池蛛网膜囊肿是发病率较低的疾病,但随着影像学设备和医学技术的进展,临床上的发现逐渐增多,与其相关的临床研究也有所增多.现就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 枕大池扩大成形术。结果:9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患中男4例,女5例,年龄18-47岁,均经MRI检查确诊。术后近期肌力的恢复明显优于感觉的恢复。3-6个月复查的病例中,感觉恢复的速度好于肌力,可达正常或接近正常。6-24个月MRI复查的8例中,5例空洞变细如线,3例空洞消失,但脊髓形态仍细于正常1/5-1/4。结论:此术式损伤小,效果较好,要求:小脑扁桃体切实复位,四脑室正中孔开放,枕大池蛛网膜下腔扩大,枕肌缝合逐层严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与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症状性枕大池蛛网膜囊肿的疗效。方法:选取症状性枕大池蛛网膜囊肿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囊肿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术前,观察与对照两组患者术后的囊肿体积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囊肿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与囊肿腹腔分流术均能够有效减小症状性枕大池蛛网膜囊肿体积,但是神经内镜的症状缓解率高,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循环通路上囊肿导致梗阻性脑积水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由脑脊液循环通路上囊肿所致的梗阻性脑积水的内镜手术方法和技术要点.方法 对30例脑脊液循环通路上囊肿所致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术前术后均行磁共振脑脊液电影成像检查,并行内镜手术治疗.其中包括脑室内囊肿11例(侧脑室囊肿7例,第四脑室囊肿4例),鞍上池囊肿4例,四叠体池囊肿1例,Dandy-Walker畸形6例,后颅窝蛛网膜囊肿8例.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脑脊液循环动力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善,行三脑室底造瘘术的患者造瘘口均有脑脊液通过.有9例脑室内囊肿,4例鞍上池囊肿,1例四叠体池囊肿,4例后颅窝囊肿术后缩小.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随访期间无囊肿扩大及造瘘口堵塞病例.结论 脑脊液循环通路上囊肿所致的梗阻性脑积水是神经内镜手术的最佳适应证.除了部分切除囊肿,还需行三脑窜底造瘘重建脑脊液循环,提高脑组织顺应性.术前应根据Cine MRI和同位素脑池显像结果综合分析其脑脊液循环动力学变化及脑脊液的吸收情况,确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47例梗阻性与交通性脑积水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CT图像显示第三脑室、双侧脑室扩大而第四脑室正常或不显示为导水管狭窄的征像;四脑室亦明显扩大而蛛网膜下腔消失或极度狭窄为第四脑室正中孔闭锁的特征;脑室系统均匀扩大且蛛网膜下腔增宽时为交通性脑积水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断层扫描(CT)联合诊断脑裂畸形的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3例脑裂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和MRI检查,分析CT、MRI的影像学特征及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33例脑裂畸形患者中,裂隙42个,单侧裂隙24例,双侧裂隙9例;融合型15例,分离型16例,左侧融合型、右侧分离型2例;CT和MRI示大脑半球的横行裂隙,边缘衬有灰质,侧脑室扩大30例,脑室无明显扩大3例;侧脑室呈局限性幕状突起29例;31例伴有脑部发育异常,透明隔缺如18例,灰质异位15例,胼胝体发育异常5例,蛛网膜囊肿3例,多小脑回畸形1例,巨脑回畸形1例。结论CT和MRI均能清晰显示脑裂畸形的影像学特征,对于较为隐匿的脑裂畸形CT容易漏诊,联合MRI诊断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蛛网膜囊肿(IAC)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4月间收治的72例IAC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其中46例行CT蛛网膜下腔脑池造影(CTC)检查,观察其临床症状及分析影像学检查,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并进行随访。结果 72例患者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IAC,其中45例手术治疗,27例非手术治疗;46例行CTC检查显示:交通性蛛网膜囊肿(CIAC)13例,非交通性蛛网膜囊肿(NCIAC)33例。45例术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头痛症状及癫痫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囊肿大小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结论 颅脑CT平扫及CTC对于IAC的诊断及手术适应证选择有重要意义。IAC的绝对手术适应证为有明确临床症状的NCIAC,IAC的相对手术适应证为临床症状加重或复查CT囊肿增大的CIA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核磁共振(MRI)检查对胎儿脑室孔闭塞(Dandy-Walker)综合征检出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Dandy-Walker综合征的22例胎儿的资料,比较产前超声和MRI对Dandy-Walker综合征的检出诊断率,并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产前MRI检查对Dandy-Walker综合征和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检出正确诊断率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P<0.05);超声诊断Dandy-Walker综合征中10例均表现为小脑蚓部完全缺失,小脑半球呈现分开外展状态,第四脑室和后颅窝池相同并扩张,且两者相通。4例小脑下蚓部缺失或发育不良,侧冠状切面上可见蚓部缺失,两半球分开,小脑延髓池增宽。MRI诊断Dandy-Walker综合征中有6例出现小脑蚓部完全缺失,14例表现为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可见小脑半球分离,小脑延髓池与第四脑室相通,小脑延髓池及第四脑室增宽,后颅窝扩大,及天幕及窦汇抬高,幕上脑积水。其中MRI诊断合并胼胝体发育不良8例和透明隔缺如4例。结论MRI产前诊断Dandy-walker综合征优势更为明显,可更为清晰地显示胎儿小脑发育结构和生长情况,在超声检查基础上采用MRI进行补充检查,可进一步提高产前Dandy-walker综合征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颅内蛛网膜囊肿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方法:对伴有颅内压增高和(或)神经系统症状者手术显微镜下行囊肿壁切除,对全切有困难的应行囊肿与脑室或脑池之间的交通或囊肿-脑池及腹腔分流术。结果;术后随访5年32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其中囊肿消失14例,明显缩小12例,6例部分缩小。结论:对小儿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囊壁全切除或充分打通与外界的交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巨脑回畸形伴发病变的类型是否一致。方法:收集本院2004-2012年16例维吾尔族巨脑回畸形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伴发病变类型,通过所得资料与汉族患者文献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维吾尔族16例患者中4例伴发交通性脑积水,3例伴发脑裂畸形,3例伴发脑白质营养不良,2例伴发Dandy-Walker畸形,1例伴发胼胝体发育不全、透明隔缺如,1例伴发有灰质移位,3例伴发蛛网膜囊肿,6例未见明确伴发畸形。结论: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巨脑回畸形伴发病变的类型是不一致的,灰质异位,汉族患者文献报道可达50%,而维吾尔族患者仅占6%;16例维吾尔族巨脑回患者中伴发脑白质营养不良3例,伴发蛛网膜囊肿者3例,其他文献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8.
结合文献对本院2006年5月至2009年11月经头颅MRI诊断为丹迪-沃克综合征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该病临床特点以运动发育迟缓和小脑体征多见,5例中3例伴有小脑体征.多在儿童期发病.头颅影像学检查表现为第四脑室扩大,小脑蚓部体积变小或缺如.MRI是诊断丹迪-沃克综合征的最佳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颅内血肿的影像学特征及个体化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根据CT/MRI上血肿部位与囊肿的关系,分为2种影像学类型:囊内血肿型(囊内型)、硬膜下血肿型(硬膜下型),综合考虑影像学特征(包括影像类型、囊肿大小、中线移位程度)及年龄、临床表现等因素,制定个体化外科治疗策略,并评价疗效。结果 13例中,囊内型7例,硬膜下型6例,均采取个体化手术治疗,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无感染、急性颅内出血以及死亡等并发症。除1例囊内型于术后10月出现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外,余均未出现血肿复发。术后随访3月~8年,7例囊内型术后5例发现囊肿不同程度缩小(其中消失2例、缩小>50%2例、缩小>20%1例),另2例无变化;6例硬膜下型术后2例囊肿缩小>50%,另4例囊肿无变化。结论综合评估血肿与囊肿间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影像学类型、囊肿大小、中线移位程度等),结合患儿年龄、临床表现等因素,有助于个体化选择小儿中颅底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颅内血肿的外科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用乳胶囊制成脑积水和脑室囊虫病的模型,行Isovist造影CT扫描。结果:造影剂浓度(V/V)0.5%~1%时,CT值65.1~128.3Hu,造影效果良好,浓度过小,对比度不足,效果不佳,浓度过高,将有较多伪影,可淹没或掩盖病变。以0.5%~1%Isovist脑室造影CT扫描44例,43例得到明确诊断,造影效果良好,其中交通性脑积水2例,室间孔粘连1例,导水管狭窄2例,正中孔粘连5例,脑室囊虫病3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为100%。1例注入造影剂后距扫描时间过短,造影剂尚未扩散到病变部位而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