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超声及CT影像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腹膜后脂肪肉瘤5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CT影像学特点。结果超声定位准确率60%,诊断准确率60%;CT定位准确率60%,诊断准确率80%。结论超声对于确定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大小、形态和毗邻关系有很大价值,结合CT能进一步了解肿瘤的性质并为鉴别诊断提供帮助,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CT表现的多样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资料。【结果】因组织病理亚型的不同,脂肪肉瘤的CT表现差异颇大,6例以脂肪性密度为主,3例以囊液性密度为主,6例以实质性密度为主,6例为混合性密度。【结论】肿瘤内不同组织学成分的比例、分布及混合方式的差异,是造成其CT表现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缺乏成熟脂肪成分的肉瘤难以与其他组织肉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诊断(附17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病理特点与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和4例复发共17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亚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17例中发生于肾周间隙7例,其他部位10例。肿瘤最大径最大为28cm,5~10cm3例,10~20cm8例,〉20cm6例。高分化脂肪肉瘤2例,黏液性2例,多形性1例,去分化3例,混合性10例。结论 CT对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脂肪肉瘤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脂肪肉瘤的认识水平。方法分析2008年7月至2014年2月由广西医科大第一、第四附属医院诊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脂肪肉瘤病例28例,联系临床资料、病理结果,总结脂肪肉瘤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结果 28例脂肪肉瘤,CT检查肿瘤内脂肪成分的总检出率为71%(20/28,71%),其中硬化型、粘液型脂肪肉瘤CT检查肿瘤内脂肪成分的检出率较低(分别为:0/2,0%;5/10,50%)。粘液型脂肪肉瘤CT平扫均可见CT值0-20HU的"粘液成分"(10/10,100%)。CT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内测量区、周围正常组织均有延迟强化趋势(总体P0.05,且各期两两比较P0.05),但肿瘤内测量区的强化更明显;单独分析粘液型脂肪肉瘤,有延迟强化趋势(总体P0.05),各期两两比较,平扫与动脉期CT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扫与静脉期、动脉期与静脉期CT值之间均有差异(均P0.05)。结论部分亚型脂肪肉瘤CT检查脂肪成分少见,一些粘液型脂肪肉瘤平扫表现为良性囊肿,动态增强扫描延迟强化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张定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5):3421-3424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平扫和增强资料,12例均行CT平扫,7例加作增强。分析不同组织类型脂肪肉瘤的CT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与病理对照,脂肪瘤样脂肪肉瘤(LLS)1例。硬化性脂肪肉瘤(SLS)1例,黏液样脂肪肉瘤(MLS)1例,圆细胞性脂肪肉瘤(RCLS)1例,去分化脂肪肉瘤(DDLS)1例,混合成分7例。CT图像上,LLS表现为脂肪密度肿块,不均质,有分隔;MLS平扫表现为均匀的水样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可见网状、片状或岛状强化;RCLS表现为无脂肪的软组织肿块,与其他类型的软组织肿瘤难以鉴别;DDLS表现为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常伴有分化良好的脂肪瘤样组织。结论:不同组织学亚型的脂肪内瘤其CT表现有所不同,CT表现的差异取决于病变内不同组织学亚型的比例、分布及混合的方式。本组中,腹膜后脂肪肉瘤多以混合形式存在,了解这些CT表现特点有助于脂肪内瘤的术前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CT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共26个间质瘤,发生部位依次为胃16例、小肠5例、食管1例、肠系膜2例,结肠及直肠2例.2例为多发,1例发生在胃和小肠,另1例发生在小肠和乙状结肠;良性12例(46%),恶性9例(34%),交界性5例(19%),肿瘤直径2~l3cm,平均6.5cm.≤5cm者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呈均匀强化;>5cm者,多为不规则分叶状,边界欠清,密度不均,病灶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胃部间质瘤可见黏膜溃疡形成,肿块内伴发点状钙化2例,伴有远处转移4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GIST诊断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和/或胃镜病理证实的胃癌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贲门胃底癌13例,胃体癌20例,胃窦癌25例,全胃癌2例。早期胃癌7例,进展期胃癌53例。CT表现主要有胃壁增厚、胃壁肿块、周围结构受侵及远处转移等。结论多层螺旋CT显示病变清晰,对胃癌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肾动脉狭窄(RA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0例临床怀疑RAS的患者行肾动脉MSCTA,所有横断面图像行薄层后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包括电大密度投影、遮盖容积重建、多平面重组及仿真内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肾动脉MSCTA图像。110例患者中MSCTA显示肾动脉正常的83例(共262条),肾动脉狭窄27例(共29条)。结论肾动脉MSCTA合理的成像及综合的图像分析能清楚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狭窄部位、程度及周围解剖关系作出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茂胜  郑纯彬  李凤 《重庆医学》2012,41(8):797-79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十二指肠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5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腺癌MSCT资料、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以肠壁增厚为主;6例以肿块为主。C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CT增强扫描,早期呈轻至中度强化,静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则强化不明显。结论 MSCT有助于十二指肠腺癌的定位、定性诊断,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的评估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胆管癌是肝胆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诊断困难,预后差.随着多层螺旋CT,尤其是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胆管癌的诊断率得到极大提高.作者分析了郑州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经多层螺旋CT诊断的胆管癌3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142例经手术证实为机械性肠梗阻的病例资料,分别计算腹部立卧位X线片(X线CR)和16层螺旋CT对肠梗阻定性、定位、程度及病因的诊断符合率(准确率),并行率的统计学比较。结果腹部X线CR对肠梗阻定性诊断、梗阻原因诊断、梗阻部位诊断、梗阻程度诊断符合率均显著小于16层螺旋CT(P<0.05);患者舒适度、图像清晰度均显著小于16层螺旋CT(P<0.05),而操作难度却显著高于16层螺旋CT(P<0.01)。结论 16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定性、定位、程度、病因等方面有较高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腹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腹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术前均行常规平扫与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记录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结果,比较常规平扫与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腹部肿瘤位置、侵袭范围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60例腹部肿瘤患者,经最大密度投影与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显示,52例肿瘤内部血管走行杂乱、粗细不均,50例肿瘤周围动静脉受压推移。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肿瘤定位、肿瘤侵袭范围准确率高于常规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肿瘤通过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可明确肿瘤位置及侵袭范围,是一种快速、无创而准确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多时相薄层扫描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helical CT,MSCT)多时相薄层扫描对微小肝癌(microhepatic cellular carcinoma,M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已确诊为肝功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38例定期行MSCT多时相薄层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0~25s,门静脉期5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CT在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的 CT表现.结果 8例脂肪肉瘤瘤体均表现为混杂密度 ,增强扫描瘤体呈不均匀强化 ,对瘤体 CT值的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结论 CT是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有效的检查方法 ,定位诊断正确率 100%.对其病理类型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但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价值,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23年3月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确诊的2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资料。结果 1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位于右侧胸膜,8例病变位于左侧胸膜,2例双侧胸膜发病。14例胸膜呈环绕状增厚(厚度1.4~5 cm);9例患者胸膜增厚呈肿块、多发结节样(厚度0.4~6 cm),2例胸膜单发肿块样增厚(厚度分别为3、4 cm)。14例患侧胸廓体积缩小,13例心包结节样受累,13例叶间胸膜受累,11例纵隔胸膜受累,4例胸膜增厚合并斑点状、条状钙斑,3例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发生胸壁肋骨受侵,1例肺内结节样转移,1例合并肝脏转移,17例有不等量的胸腔积液合并肺组织不张。MS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低密度或者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增厚的胸膜呈轻度-明显强化,较大病变内可见液化坏死、囊变不强化。结论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MSCT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对该疾病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肺泡灌洗或纤维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病人的MSCT资料,分析肺部病变的形态、密度及分布情况。结果本组双肺弥漫性斑片状或磨玻璃样病变者7例,病灶与正常肺组织间分界清楚,呈地图样分布者5例。在磨玻璃影中可见弥漫性分布的网格状影,呈"铺路石征"者4例;在斑片状阴影者中见支气管充气征者4例。同一病例中可同时有上述几种改变。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有特征性的MSCT表现,MSCT对肺泡蛋白沉积症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上颌骨埋伏牙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咬合片不能清楚定位上颌骨埋伏牙的17例患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获得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断层图像。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完整清晰地显示埋伏牙的形态、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全方位地展示埋伏牙,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和病理的相关性,总结其CT特点,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23例,结合病理,回顾性分析CT征象.结果:各病理类型脂肪肉瘤的CT表现特点:脂肪瘤样脂肪肉瘤(LLS)表现为巨型脂肪密度肿块,有网状分隔和实性结节,分隔和结节轻度强化.硬化型脂肪肉瘤(SLS)多为无脂肪成分的混杂密度肿块,可见钙化,增强延迟后实性部分强化更明显.黏液型脂肪肉瘤(MLS)多为液性密度肿块,增强后假包膜明显强化.圆形细胞肉瘤(RCLS)和多形性脂肪肉瘤(PLS)均为肌肉样密度肿块,圆形细胞型中央有大片低密度坏死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多形性肿瘤密度均匀,境界清楚,多为均匀强化.去分化型脂肪肉瘤(DDLS)为脂肪密度与软组织密度混杂肿块,两种密度分界清楚.混合型脂肪肉瘤为肿块内有上述类型脂肪肉瘤组织表现.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成分复杂,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脂肪肉瘤在不同病理分化阶段有不同CT表现,认识其CT表现特点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腹膜后脂肪肉瘤为腹膜后常见肿瘤之一,有关本病CT影像诊断及鉴别国内报告不多。本文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分析其CT表现以便提高本病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对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3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MSCT容积扫描,薄层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并进行诊断分型,并与临床手术结果分型对照。结果 36例中,SchatzkerⅠ型6例(17%),Ⅱ型12例(33%),Ⅲ型7例(19%),Ⅳ型5例(14%),Ⅴ型4例(11%),Ⅵ型2例(6%)。CT横断轴位分型诊断准确率为78%(28/36),MPR技术分型诊断准确率为100%(36/36),VR技术分型诊断准确率为64%(23/36)。结论 MSCT后处理重组技术能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准确Schatzker分型,MPR技术准确率最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