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的诊断要点及其与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8例有诊断疑难的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进行临床病史采集、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的共同特点是:(1)多发于年轻人,青年女性多见;(2)病人常先有发热随后出现淋巴结肿大;(3)病变城多灶性.主要由增生的组织细胞、浆样T细胞、免疫母细胞、小淋巴细胞组成,细胞有异型性,核分裂像易见;(4)细胞之间可见少量核碎片.但无明显坏死及中性粒细胞浸润;(5)免疫组化染色:病变区增牛组织细胞CD68阳性,淋巴细胞CD3、CD45RO阳性.结论 病变呈多灶性,以组织细胞为主的多种形态细胞的增生及散在的细胞间核碎片等组织学特点及对本病病史的详细了解,是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更好地认识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初步探讨其病因及病理过程。方法用病理学方法研究19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结果患者年龄4个月~65岁,其中小于15岁者占36.3%,大多数患者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镜下主要表现为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增生,部分组织细胞呈泡沫样或类上皮细胞样,少数病例可见免疫母细胞、前单核细胞和透明T细胞。大部分淋巴结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少数病例在坏死处有纤维母细胞增生。部分小血管壁可见纤维素样坏死。结论本病组织学表现复杂,作者认为形态学的差异与不同的致病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3.
儿童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6例儿童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减少5例,升高1例。病理特征:淋巴结碎片样坏死什不同程度淋巴细胞增生5例,淋巴细胞高度增生1例。结论:儿童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在临床上及组织学上易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淋巴瘤相混淆,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相似文献   

4.
吴东恩  符云 《中原医刊》2004,31(3):43-43
目的:研究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淋巴瘤的鉴别。方法:对16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进行分析。结果:病变淋巴结多位于头颈部,呈轻-中度肿大,男女之比为1:2.2,标本多见有凝固性坏死灶,伴以增生的组织细胞,但均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肉芽肿性改变。结论:根据组织形态、细胞成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治疗的11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进行分析。结果 本病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和粒细胞减少为特点,淋巴结活检是关键,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副皮质区的多处坏死,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具有典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应注意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6.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9例临床病理及彩超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改变、彩超改变。方法通过光镜观察分析9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并与彩超对比。结果9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中,无一例在淋巴结活检之前明确诊断,组织学上表现为大小不等散在的或融合的病灶,病变区以坏死为主伴散在核碎片,多种组织细胞增生,缺乏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含有多量核碎片坏死灶的形成是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主要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2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23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组织经常规制片、苏木精-伊红染色,镜下观察其病理特点,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以淋巴结灶性淡染坏死灶及其边缘增生的组织细胞、转化的淋巴细胞为主要镜下表现,但偶可坏死不明显,并出现大量转化淋巴细胞及显著核分裂象。结论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良性自限病变,但镜下形态极易与淋巴瘤等病变混淆,应严格把握诊断标准,避免漏诊或过度诊断。  相似文献   

8.
贺海燕  张淼  李燕  孙琪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1):823-824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淋巴瘤的鉴别。方法对32例HNL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7例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2例中,2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半数有发热,1例有皮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血细胞沉降率增快。形态特征为在活跃的反应性增生的背景下,出现程度不同的凝固性坏死,伴有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细胞内外见不等量碎片。病变区及周围有免疫母细胞及浆样单核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坏死灶及边缘CD68、CD3、CD45RO呈片块状( )。CD20在滤泡生发中心,少数散在淋巴细胞阳性。结论HNL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特殊表现,女性多见,临床病理特征复杂,易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54例HNL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成年人以女性多见,青少年则以男性为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淋巴结肿大和长时间的不规则发热,少数患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密切关系。病理形态学上表现为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地图样淋巴结坏死,坏死组织旁可见吞噬核碎片的新月形组织细胞和浆样单核细胞以及成片增生的T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组织细胞CD68和MPO、浆样单核细胞CD68和CD10以及活化的小淋巴细胞和免疫母细胞CD3和CD45RO阳性,CD20、CD79α等B细胞标记呈阴性表达。结论:HNL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组织形态学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异型,易与其他良恶性疾病相混淆,准确认识其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的特点,有利于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检测Kikuchi 淋巴结炎(KF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CD20、CD45RO、CD57、CD68、CD8和多克隆抗体髓过氧化物酶(MPO)对42例KFD活检标本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淋巴结受损区域由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浆样单核细胞、小淋巴细胞及核碎片组成。所有病例均出现组织细胞,绝大多数组织细胞共同表达MPO/CD68。免疫母细胞、浆样单核细胞在增生期容易观察到。T细胞呈灶状阳性, 而NK及B细胞呈散在阳性。所有病例中性粒细胞很少或缺乏。结论免疫组化分析可以作为鉴别诊断KFD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Kikuchi淋巴结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在检测Kikuchi淋巴结炎(KFD)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CD20、CD45RO、CD57、CD68、CD8和多克隆抗体髓过氧化物酶(MPO)对42例KFD活检标本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淋巴结受损区域由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浆样单核细胞、小淋巴细胞及核碎片组成。所有病例均出现组织细胞。绝大多数组织细胞共同表达MPO/CD68。免疫母细胞、浆样单核细胞在增生期容易观察到。T细胞呈灶状阳性,而NK及B细胞呈散在阳性。所有病例中性粒细胞很少或缺乏。结论 免疫组化分析可以作为鉴别诊断KFD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2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上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病理特征为淋巴结广泛凝固性坏死和组织细胞增生。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具有典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但应注意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13.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改变、临床诊断体会。结果:10例患者临床特点包括:发病以青年女性为主,以淋巴结肿大和发热最常见;少数病例与结缔组织病伴发;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改变为被膜及皮质浅层多灶性坏死,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具有较典型的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改变,临床上易与淋巴瘤、淋巴结结核相混淆,并有与其他疾病伴存现象,该病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4.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俊萍  孟庆义 《河北医学》2001,7(3):276-279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 (necrotizinghyperplasticlymphadenopathy ,HNL)亦称坏死性淋巴结炎 ,Kikuchi病 ,是近 2 0年来才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一种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性疾病 ,临床以长期发热、颈部痛性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特征。病理组织学以淋巴结内广泛凝固性坏死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 ,无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点[1] 。本病由日本病理学家菊池于 1972年首先报道 ,称它为伴有吞噬核碎片的灶性组织细胞增生的淋巴结炎。国外以日本报道最多 ,国内自 1980年以坏死性淋巴结炎报道后已引起临床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HNL的临床资料,应用光镜观察其形态改变。结果病变淋巴结多位于颈部,呈轻、中度肿大(<3cm),男女之比为119,活检标本多破碎(22/32),形态特征为细胞碎片、增生的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构成大小不一凝固性坏死灶,无中性粒细胞。结论根据组织形态、细胞成分,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8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上以淋巴结肿大、发热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病理特征为淋巴结广泛凝固性坏死、组织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现象。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个自限性淋巴结病变,在临床上及组织学上易与淋巴瘤相混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资料。方法对自199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19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9例患者血常规白细胞下降13例,6例在正常范围内,5例见到异形淋巴细胞,胸片或肺cT检查未发现纵膈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质地中等,淋巴结被膜完整,病变主要位于副皮质区,表现为淋巴细胞坏死,多数坏死细胞核破裂,部分核固缩、核溶解,但保留细胞轮廓,呈灶性坏死,坏死灶周围小血管增生,内皮细胞肿胀,免疫组化CD68和MP0阳性组织细胞成簇聚集,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混合增生。结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征性,且组织学改变复杂,应仔细询问病史和进行自身抗体及病理切片检查,注意鉴别诊断,采取“排除法”,避免误诊及不恰当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对8例HNL病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8例HNL主要症状为发热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组织学上表现为大小不等散在或融合的病灶,病变区以坏死为主伴散在核碎片,多种形态组织细胞增生,缺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组织细胞表达CD68,部分散在的小淋巴细胞及增生免疫母细胞CD3、CD45RO标记大多成阳性。结论:HNL多见于青年女性,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性病变,临床病理特征复杂,易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6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上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病理特征为淋巴结广泛凝固性坏死和组织细胞增生。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个自限性淋巴结病变,在临床上及组织学上易与淋巴瘤相混淆,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相似文献   

20.
黄小杏  吴秋良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283-4284
目的:对86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对86例从病理上确诊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例,结合临床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分析与观察。结果:78例坏死从皮质区开始呈三角形向下延伸;坏死灶内明显的核碎片及淋巴细胞凋亡见于所有的病例;淋巴结内出现片状或灶状形态多样的组织细胞增生。40例病灶区免疫组化标记LCA、Mac387及CD3均为阳性表达。结论:本病病理形态以淋巴结灶性坏死及组织细胞反应为特征,免疫组化标记Mac387及CD3阳性表达,对本病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