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敌意与冠心病行为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不良健康行为在敌意个体的聚集性。方法 在心血管疾病防治区的两个工厂选取年龄18~60岁的男性职工共1010人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结果 随Cook-Medley所调查的敌意分值的增高伴有体重指数的增加,吸烟量和饮酒量的增加(P〈0.01),从同事中获得的社会支持低,敌意高分组受教育年限少,其他慢性疾患的伴发率高(P〈0.05),随着敌意分值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341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可能伴有的危险因素进行询问和检测。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病变者214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病变者127例。两组的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TC/HDL-C)、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b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2)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病变者其病变积分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依次排列为hs-CRP、Lp(a)、TC/HDL-C、Fbg、高脂血症史、TC、LDL-C和甘油三酯(r=0.338、0.250、0.241、0.207、0.167、0.147、0.140和0.139)。(3)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与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结果依次为hs-CRP、TC/HDL-C、Lp(a)、Fbg、LDL-C、高脂血症史,其ROC曲线下面积比分别是0.810、0.669、0.626、0.625、0.619和0.618。结论 高脂血症史是冠心病发生的预告信号,脂质检查项目中对冠心病的预测作用以TC/HDL-C和Lp(a)为优;提示当前冠状动脉炎性损伤以hs-CRP为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飞行员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2-2011年在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医学中心进行健康检查鉴定的飞行员40人.均为男性,年龄在38~60岁,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30人确诊为冠心病,10人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结果 ①将40名飞行员分为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冠脉硬化组较冠心病组年轻(P<0.05),体重指数(BMI)冠脉硬化组和冠心病组均>24,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脂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rG)、空腹血糖以及危险因素数目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②30名冠心病飞行员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1支病变组(17人),2支病变组(9人)和3支病变组(4人),LDL-C水平在3支病变组明显升高(P<0.05),BMI、收缩压、舒张压、HDL-C、TG、空腹血糖以及危险因素数目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飞行员冠心病严重程度与年龄、BMI、LDL-C有关,与危险因素数目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伴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CAS)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1339例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住院期间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CAS发生率为11.8%(158/1339).CAS组年龄、既往患脑卒中的比率高于非C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2).CAS的发生率随冠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x2=37.482,P<0.01).冠脉左主干病变的患者其CAS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变(x2=38.9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年龄、脑卒中史、冠脉左主干病变和多支病变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伴发CAS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年龄增加和脑卒中病史是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诊断试验,探讨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于2008年10月- 2009年12月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812例患者,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确诊冠心病662例,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年龄、高血压(HT)、糖尿病(DM)、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结果表明,这5个危险因素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为95.47%( 632/662),特异性为64.00% (96/150),阳性预测值为92.13%(632/686),阴性预测值为76.19%(96/126).结论 男性、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低HDL-C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联合应用对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郭纯  谭超超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2):1609-16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其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9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根据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2例)和对照组(非冠心病组92例),利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ys C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将患者按血清Cys C水平<0.67 mg/L、≥0.67 mg/L、≥0.89 mg/L和>1.00 mg/L分为四组,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明确血清Cys C水平与冠心病及冠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血清Cys C水平的升高,冠心病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分增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ys C是C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与CAD病变程度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取血清Cys C水平0.79 mg/L为临界值,预测的CAD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6.60%和82.60%.结论 Cys C是预测CAD发生的有价值的临床指标,血清Cys C水平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随着血清Cys C水平升高,冠心病患者病情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TaqIB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分析方法 对238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203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受试者中CETP-TaqIB等位基因B1、B2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9.4%(262/441)和40.6%(179/441).冠心病组B1B1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39.9%(95/238)比29.6%(60/203),JP<0.05],而B1B2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44.1%(105/238)比53.7%(109/203),P<0.05].B1B1基因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载脂蛋白(apo)A I水平显著低于B282基因型[(1.19±0.36)mmol/L比(1.38±0.39)mmol/L,(1.17±0.33)g/L比(1.30±0.31)g,L,P<0.05].在5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中,B1纯合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等位基因B2携带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 显示B1B1基因型作为独立危险因素未达到有统计学意义(P=0.147).结论 CETP-TaqIB基因多态性可影响脂蛋白水平,B1B1基因型与低HDL-C、低apo A I水平有密切关系.CETP-TaqIB基因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但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未能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冠心病患者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530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计算出non-HDL-C的含量(non-HDL-C=TC-HDL-C)。结果:①冠脉造影阳性组血清non-HDL-C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并且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血清non-HDL-C水平也增高。②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冠造阳性和阴性、1支病变与多支病变的比较中non-HDL-C的OR值分别是OR=1.032(95%C I1.011-1.049)和OR=1.007(95%C I1.002-1.012),略强于LDL-C;③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程度与脂质成份的逐步回归显示,non-HDL-C是年龄小于55岁的男性患者组中最主要的相关因素。结论:血清non-HDL-C是一项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的,且优于LDL-C的指标,特别在年龄小于55岁的男性患者中。这将对临床降non-HDL-C治疗时,选择合适人群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国人群携带载脂蛋白E的HDL-C(APOE-HDL-C)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队列研究中参加2002年或2007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随访至2013年12月31日的研究对象5 417人(排除基线有心血管病者)。检测研究对象基线APOE-HDL-C和总HDL-C水平。计算APO...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危险因子在女性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32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196例(男性冠心病组),女132例(女性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各种冠心病危险因子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尿酸水平等进行比较;对所有患者随访1~3年,观察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并对女性冠心病组发生心力衰竭者与未发生心力衰竭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女性冠心病组三酰甘油、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冠心病组(P<0.05)。随访l~3年,女性冠心病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冠心病组[27.27%(36/132)比16.84%( 33/196)],女性冠心病组发生心力衰竭者血尿酸水平为(368.85±78.60)μmol/L,未发生心力衰竭者血尿酸水平为(336.63±69.65)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危险因子是女性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的重要推动因素,而血尿酸是其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通过对血尿酸等进行早期监测并采取干预措施,减缓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疾病家族史对急性冠心病事件(MCE)及缺血性心脏病(IHD)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剔除基线时患有恶性肿瘤、心脏病及脑卒中的个体,纳入485 784人进行分析。统计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研究人群随访M=7.2年,随访期间新发MCE 3 934例,IHD 24 537例。与无家族史者相比,有家族史者发生MCE及IHD的风险均较高,HR值(95% CI)分别为1.41(1.19~1.65)和1.25(1.18~1.33)。与双亲型家族史相比,同胞型家族史与早发MCE的关联更强(HR=2.97,95% CI:1.80~4.88);超重/肥胖者中家族史与MCE、IHD的关联更强;吸烟者中家族史与MCE的关联更强。结论 有家族史者发生MCE及IHD的风险较高。结果提示应鼓励个体根据疾病家族史信息,及早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和相关基础疾病的治疗管理。  相似文献   

1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the preval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as examined in 152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65 men, 87 women) aged 35–54 years and in 105 randomly selected control subjects (46 men, 59 wome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efined by symptoms and ECG abnormalities, was 1.2 times higher in male and 3.4 times higher in female diabetic patients than in the controls. I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cluding diabetes, age, body mass index, triglycerides, HDL-cholesterol, non-HDL-cholesterol and hypertension) diabetes showed an independent,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women, whereas hypertension was independently related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men.Corresponding author.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数量关系,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按照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和ACC/AHA冠状动脉病变A、B、C分型进行数量评估。结果①冠心病组P选择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80.6ng/L±60.5ng/Lvs.145.3ng/L±21.7ng/L,P<0.05);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P选择素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191.4ng/L±63.7ng/Lvs.141.3ng/L±17.9ng/L,P<0.01);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P选择素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190.1ng/L±64.2ng/Lvs.157.2ng/L±43.4ng/L,P<0.05)。P选择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呈Spearman正相关(rs=0.349,P=0.003);与A、B、C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Spearman正相关(rs=0.358,P=0.002);与Gensini法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391,P=0.001)。结论①细胞黏附分子P选择素水平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数量的影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程度和数量呈正相关。②P选择素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安徽省合肥市知识分子人群冠心病(CHD)的患病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为冠心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合肥市4726名35岁以上知识分子进行冠心病患病情况调查。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的冠心病患病率,同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共检出冠心病患者265例,患病率为5.6%;其中男性为5.1%,女性为6.9%,女性高于男性(χ2=6.126,P<0.05);男女性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男性χ2=149.056,P<0.001;女性χ2=111.099,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OR=3.627,95%CI=2.905~4.529,P=0.000)、性别(OR=0.692,95%CI=0.501~0.955,P=0.025)、冠心病家族史(OR=2.347,95%CI=1.656~3.327,P=0.000)、高血压(OR=1.537,95%CI=1.144~2.064,P=0.004)、腰臀比(OR=1.463,95%CI=1.091~1.961,P=0.011)、食盐摄入(OR=1.236,95%CI=1.009~1.516,P=0.041)。结论合肥市知识分子人群冠心病患病率较高,应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进行干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病毒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120例入住心内科的冠心病患者,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详细记录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冠心病患者发生病毒感染的为病例组,选取有病毒感染未发生冠心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病毒感染发生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120例冠心病患者中有100例冠心病患者发生病毒感染,占83.3%;病毒感染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空腹血糖(FBG)分别为(1.4±0.5)mmol/L、(3.5±2.3)mmol/L、(2.3±0.3)mmol/L、(5.6±0.7)mmol/L、(9.4±3.2)mmol/L,未发生组分别为(0.9±0.3) mmol/L、(5.3±3.0)mmol/L、(1.7±0.4) mmol/L、(4.7±0.6)mmol/L、(6.4±4.2)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是病毒感染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是病毒感染患者发生冠心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病毒感染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血清LDL-C及HDL-C水平的异常可以进一步促进病毒感染患者冠心病的发生,临床工作中,对于该类患者要严格控制其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arterylesions,CAL)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89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189例川崎病患儿中合并冠状动脉损害44例(23.3%)。川崎病发热持续时间﹥10d、起病后丙种球蛋白开始治疗时间﹥10d、使用皮质激素、心电图异常、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40mg/L、血小板计数增高、血沉加快、血清白蛋白及血钠降低可作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χ2=3.89~12.68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病后丙种球蛋白开始使用时间﹥10d、心电图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增高、血清白蛋白及血钠降低与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独立相关(P﹤0.05)。结论起病后丙种球蛋白开始治疗时间﹥10d、心电图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增高、血清白蛋白及血钠降低是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川崎病发热持续时间﹥10d、C反应蛋白、血沉加快、使用皮质激素可增加冠状动脉损害的风险,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检测在冠心病预防、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例冠心病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5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5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65例(SAP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Hcy及Cys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MI组、UAP组、SAP组血清Hcy及Cys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cy:(22.35±8.18)、(16.54±7.56)、(14.52±6.38)μmol/L比(9.35±3.23)μmol/L;CysC:(1.32±0.27)、(1.88±0.66)、(1.19±0.46)mg/L比(0.80±0.3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22.35±8.18)μmol/L比(16.54±7.56)、(14.52±6.3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cy及CysC水平与冠心病关系密切,且Hcy水平随着冠心病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检测Hcy及CysC对冠心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心病基因检测与冠心病是否有关联性,以及关联程度如何。方法选取120例住院患者,其中60例为冠心病人,60例为非冠心病人。年龄40—65岁。冠心病为观察A组,非冠心病为对照B组,记录性别、年龄、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并均抽血行冠心病基因检测。A组选1人和B组选1人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配对,共形成60对。开始进行1: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以及冠心病基因检测与冠心病均有关联性。其中冠心病基因检测与冠心病的关联程度低于其他3个因素。结论冠心病基因检测与冠心病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危重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管理经验。方法共分析164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危重冠心病患者151例,占92.05%。均具备重要危险因素≥2条,或者具备次要危险因素≥3条。结果全组共搭动脉桥144支,静脉桥353支,同期行室壁瘤切除11例,瓣膜置换5例,瓣膜成形5例,室间隔穿孔修补术1例。围术期发生低心排2例、呼吸衰竭1例、肾功能不全1例,脑梗死1例。死亡2例,死亡率1.22%。结论搭桥手术治疗危重冠心病患者效果满意。周密的术前准备、术中充分恢复心肌血运及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