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某煤业集团煤工尘肺患者发病特点,为预防和控制煤工尘肺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某煤业集团公司从1963-2012年经重庆市尘肺病诊断机构诊断的300名尘肺病患者,分析不同诊断年代和工种在潜伏期、接尘年龄、诊断年龄及晋期时间上的变化趋势.结果 某煤业集团公司煤工尘肺患者300人,其中1期119人,2期129人,3期52人;平均晋期时间为9.7年,平均潜伏期为27.4年,平均接尘年龄为26.5岁,平均诊断年龄为53.9岁,工种主要以采煤和掘进为主.研究发现随着诊断年代的推移,诊断年龄、潜伏期均呈明显增长趋势,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种间的平均诊断年龄、平均潜伏期、平均接尘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的平均晋期时间为9.7年,1期晋升为2期的患者129人,平均晋期时间为9.2年,2期晋升为3期的患者52人,平均晋期时间为10.8年.结论 该煤业集团接尘工人的潜伏期和诊断年龄均有延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的流行状况及发病特点并提出尘肺结核的防治策略.方法 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淮北矿业集团1963年1月-2009年12月确诊的1019例尘肺合并肺结核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发病率为17.93%;(2)煤工尘肺合并结核与尘肺期别呈正相关,随着尘肺期别增加,结核合并率亦增加;(3)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后使尘肺晋期率显著升高,平均晋期时间显著缩短,随着尘肺期别的增加,尘肺结核合并率、病死率升高,尘肺结核合并率随入矿年代的增加而降低;(4)影响煤工尘肺结核的因素有尘肺期别、工种、接尘工龄、入矿年代等.结论 煤工尘肺易并发肺结核,肺结核是导致尘肺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尘肺合并结核后使病情进展很快,病死率高,因此应加强尘肺结核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煤矿企业尘肺病未来发病趋势。方法以铁法煤业集团所属8个煤矿所有接尘时间1 a的矿工为调查对象,根据接尘矿工尘肺病年平均发病率和同地区男性居民年龄别预期寿命,预测迄今未患尘肺病矿工在预期寿命内可能发病的人数。结果共调查尘肺患者236人,未患尘肺矿工15 918人,迄今仍存活的未患煤工尘肺矿工有15 390人,预测将有77人罹患尘肺;其中1958—1968年开始接尘的煤矿工人占多数,约41人,发病率为4.9%。按工种计,掘进工可能有66人罹患尘肺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未来20年内煤矿工人尘肺病新发病例约67人。结论铁法煤业集团接尘矿工未来仍有人罹患尘肺病,但随时间推移有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某煤炭集团公司1957至2007年尘肺病患病情况及粉尘监测情况.方法 收集该集团公司1957至2007年确认的尘肺病资料及1995至2003年的粉尘监测资料,对尘肺病发病年龄、发病工龄及并发肺结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集团呼吸性粉尘平均浓度为5.8 mg/m3,是国家标准的5.8倍;1957争2007年50年间累计诊断肺病10 201例,其中,I期尘肺患者7797人,占76.4%,现患尘肺5300例;累积死亡4901例,病死率为48.04%.尘肺并发肺结核率为14.58%.不同年代入矿的工人的发病工龄和发病年龄有随年代延长缩短的趋势.结论 该集团公司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严重超标,尘肺并发肺结核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某矿不同工种工人尘肺病例的分布特点,为确定控制尘肺病发生、发展的重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编制"调查表",调查统计114例尘肺患者的工种,按调查内容逐一填写调查表。对此114例尘肺病例的病期构成、发病年龄、发病工龄的分布及尘肺病的发展程度(晋期年限及晋期率、病死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纯掘进工在总例数和不同病期的构成比最高;平均尘肺病发病工龄最短,分别为22.9年;平均发病年龄最小,为47.6岁;晋期率最高,为38.55%;死亡年龄最小。结论该矿掘进工作面是综合防尘的重中之重,纯掘进工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四川省境内县及县以上有粉尘作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自建国至1986年底全省累积尘肺48277例,现患36684例,死亡11593例,现患率6.44%,病死率24.01%,肺结核合并率15.59%。尘肺平均发病工龄18.20年,平均死亡年龄58.25岁。全省尘肺主要分布在重庆、内江等煤矿、冶金工业集中的市(地)和行业;种类以煤工尘肺和矽肺为主,占总病例的97.36%,期别以Ⅰ、Ⅱ期为主,占89.67%,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70,80年代。历年发展动态呈波浪式逐年增长的趋势。应用灰色模型预测,我省今后10年,预计每年可发生2000例,至2000年累计病例约达76000例。调查结果还显示了尘肺发病年龄、发病工龄、病程和死亡年龄均随年代推移而有所延长,然而我省尘肺发病情况仍很严重,今后尘肺病的防治任务十分繁重。本次调查为制订我省尘肺病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白立新 《职业与健康》2011,27(11):1237-1239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区尘肺病发病现状,为制定尘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北京市职业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和Excell对2006年5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确诊的84例尘肺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区累积诊断的84例尘肺病,均为晚发性尘肺。尘肺病人以公交、运输系统最多,占总数的71.43%;其次为水利环境系统,占13.10%。尘肺病主要为石棉肺(71.43%),矽肺次之(17.86%)。平均发病工龄23.84 a,平均发病年龄69.99岁。随接尘工龄增加、年龄增大,尘肺病例增多。随诊断年份的推迟尘肺病例逐年增加,晋期病例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脱离粉尘11~30 a发病的最多。结论提示该区还会有晚发尘肺病例出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脱尘20~30 a的接尘老职工人数的减少,尘肺病例会逐年减少,应重点关注接尘老职工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8.
957例煤工尘肺死亡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尘肺病患者的死亡规律,为尘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64-1999年间某煤矿企业957例煤工尘肺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①1995-1999年间死亡的尘肺病人数是1964-1969年的14.1倍, 近期该企业尘肺患者仍处于死亡高峰期。②死因构成中列前4位的是尘肺、肺结核、慢性肺心病、肺癌,构成比分别为21.9%、20.3%、19.5%、8.9%;不同期别尘肺死亡病例中,死亡原因的构成比顺序有所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尘肺死因构成顺序发生了变化,肿瘤、脑血管意外的构成比由20世纪60年代的6.6%、3.3%上升到90年代后期的13.3%、11.8%。③尘肺病人寿命呈明显延长趋势,由1969年的48.3岁延长至1999年的71.4岁,平均每5年延长约4岁。④尘肺死亡病例中肺结核合并率为25.8%,不同期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尘肺期别升高肺结核合并率上升,Ⅲ期尘肺死亡病例中60.5%合并有肺结核。尘肺合并结核患者的病程平均为(7.6±5.7)年,显著短于单纯尘肺患者的平均病程(11.7±6.9) 年(P<0.01);尘肺合并结核患者平均死亡年龄为(58.9±9.7)岁,显著小于单纯尘肺患者(65.1±9.4)年(P<0.01)。⑤尘肺死亡病例的发病潜伏期为31.5年。[结论]尘肺患者寿命显著延长,但尘肺及其并发症仍严重威胁尘肺患者的生命, 防治并发症是提高尘肺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煤矿工人尘肺发病特征 ,为有效防治尘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历史研究方法和灰色系统预测法对某煤矿企业尘肺发病特征进行分析 ,并预测其发病趋势。结果  (1)Ⅰ期尘肺平均发病工龄和发病年龄分别为 19 9年和 5 1 4岁 ,且随年代的推移而呈明显延长趋势。 (2 )近 4 0年间 ,尘肺Ⅰ期→Ⅱ期、Ⅱ期→Ⅲ期的晋期率分别为 13 6 %和 11 2 % ;晋期时间分别为 8 3年和 8 1年 ;随着时间后移 ,晋期率逐步下降 ,晋期时间明显延长。 (3)尘肺肺结核合并率为 12 5 % ,且随着尘肺期别的递增而上升 ;死亡尘肺病例中肺结核合并率明显高于现患病例 (P <0 0 1)。 (4 )尘肺患者的死因构成顺序是 :尘肺 (2 0 0 % )、肺结核(18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7 9% )、肺癌 (9 0 % )等。 (5 )预计 2 0 0 1~ 2 0 2 0年间每年约新增尘肺 2 8例 ,到2 0 2 0年该企业累计尘肺将达到 2 85 4例 ,年平均增减速度为 - 1 7%。结论 该煤矿企业尘肺发病呈下降趋势 ,但尘肺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任务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10.
商惠珍 《职业与健康》2005,21(5):677-678
目的探讨钢铁企业晚发尘肺的发病特点。方法就某钢铁公司1950~1999年的177例晚发尘肺病人的晚发年限与接尘工龄、发病年龄、工种等进行分析。结果该钢铁企业尘肺的发病在1980年以后主要表现为脱尘后发病,晚发尘肺病人随晚发年限的延长,接尘工龄缩短,发病年龄延长。结论钢铁企业尘肺的表现向晚发尘肺过渡的主要原因与现场粉尘的治理和近年来职工健康监护的加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Stable coal radicals (SCRs) were detected by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spectroscopy in the lung tissue of autopsied coal miners. The SCR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in the lung tissues from 98 coal miners with and without (a)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CWP), (b) cancer, and (c) a history of cigarette smoking. Concentrations of SCRs were also determined in the lungs of nonminer controls. The SCR concentration was related to longer mining tenure, CWP disease severity, lung cancer, and cigarette smoking. 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SCRs in the lung tissues of miners with 30 ± 1.4 y of coal mining exposure was 5.3 ± 1.3 × 1017 spins/g versus controls who had a nondetectable level (< 1015 spins/g). An increase in disease severity was accompanied by a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SCR concentration. A SCR concentration of 4.8 ± 0.7 × 1017 spins/g was found for simple CWP (with moderate coal macules) versus 7.8 ± 4.6 spins/g lung tissue for complicated CWP (with progressive massive fibrosis). Significantly higher (i.e., 10 × 1017) concentrations of SCR in the coal miners' lung tissues were associated with an exposure history in the anthracite regions of northeastern Pennsylvania. These results indicate a possible role for SCRs in the disease process. Furthermore, ESR appears to be an adequate methodology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coal dust retained in the lung and for distinguishing exposures to anthracite and/or bituminous coal.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矿井及选煤厂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现状,并对其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材料类别、工作流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标准确定本次现状调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点、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结果矿井及选煤厂的24个化学物质检测点合格率100.0%,24个粉尘检测点合格率79.2%,91个噪声工作场所噪声测量结果合格率87.9%;井下采掘工序受检的20个工种煤尘,选煤厂受检的6个工种煤尘CTWA合格率分别为30.0%、83.3%;9个工种噪声作业工人个体噪声测量结果合格率为66.7%;35个工种8 h等效声级噪声计算结果合格率为71.4%。结论大部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但因井下作业工艺条件和工作环境的限制,煤尘浓度要控制在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范围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本矿井及选煤厂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为井下开采单元的采掘、运输工序及选煤单元原煤准备和产品外运工序的煤尘和噪声,建议加强除尘或防尘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强化通风,加强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减轻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3.
14.
15.
Coal Miners' Pneumoconios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目的了解极簿煤层煤矿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并探讨其与煤工尘肺X射线影像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5家煤矿井下、地面作业岗位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确诊的672例煤工尘肺病例的X射线胸片进行影像表现的统计分析。结果采煤、掘进、地面卸煤(岩石)岗位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最低5.9%,最高58.4%,平均含量大于10%。极薄煤层煤矿工人工作场所接触的粉尘应为煤矽混合尘,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最低1.05 mg/m3,最高16.04 mg/m3。所测定的104份煤矿井下、地面工作场所粉尘样品浓度平均值均超过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限值。672份煤工尘肺X射线胸片表现形态为圆形小阴影的病例占90.18%。以圆形小阴影为主的X线胸片中q型占71.12%,p型25.41%r,型3.47%。Ш期煤工尘肺均表现为大阴影。Ⅰ期煤工尘肺小阴影主要分布于中下肺区的占67.33%;Ⅱ期煤工尘肺小阴影主要分布于上中下肺区的95.80%。Ш期煤工尘肺大阴影主要分布于上肺区和上中肺区。结论自贡市煤矿工人接触的粉尘为煤矽混合尘,煤工尘肺病患者X线影像形态大小以q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