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方联合HARRT促进脾虚湿盛证型免疫重建不良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31例脾虚湿盛型免疫重建不良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自拟健脾祛湿中药(党参、白术、黄芪、山药、黄花倒水莲、十大功劳等)联合HAART为干预手段,并与31例单纯HAART作对照。分别记录两组病例的观察起点,治疗3个月的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检查肝功能ALT,评价健脾祛湿汤剂联合HAART疗法治疗免疫重建不良艾滋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两组在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没有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卡氏积分、ALT都没有差异;两组治疗前后组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没有差异(P 0.05),组内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有差异(P 0.05),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均增高。结论:健脾益气方联合HAART可以促进脾虚湿盛证型免疫重建不良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  相似文献   

2.
田丽  刘京 《陕西中医》2022,(8):1072-1074
目的:观察消疣汤联合西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和观察组(消疣汤联合西药治疗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阴道灌洗液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的症状体征积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体征积分、阴道灌洗液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疣汤联合西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疗效较好,且对机体免疫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复方芪术汤与HAART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治疗的60例艾滋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HAART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复方芪术汤联合HAART治疗,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2组的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4 T淋巴细胞、症状积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芪术汤与HAART联合治疗艾滋病,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相比于单一治疗,联合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更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太芪培元颗粒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HIV/AI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HAART治疗,观察组给予太芪培元颗粒联合HAART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免疫重建成功率及治疗前后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症状与体征评分、卡氏评分变化。结果:剔除试验过程中5例失访者、1例自行退出者,最终统计完成82例,其中对照组40例,观察组42例。免疫重建成功率:观察组为80.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45RA+、CD8+T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与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卡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芪培元颗粒联合HAART治疗能够增强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钦  赵景云  金玉才  段俊国 《中草药》2016,47(19):3469-3474
目的 观察长期服用扶正抗毒丸对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艾滋病(AIDS)患者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无症状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分为对照组(单纯HAART)和试验组(服用扶正抗毒丸满1年后,在扶正抗毒丸的基础上加入HAART);分别在治疗0、6、12个月对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和卡洛夫斯基积分(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监测CD4+、CD4+CD45RA+、CD8+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12个月时,计算患者免疫重建成功率。结果 试验组的免疫重建成功率(77.53%)、在治率(89%)均高于对照组(成功率58.97%和在治率78%),不良反应发生率(4%)、失访率(3%)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失访率12%);CD4+、CD4+CD45RA+T淋巴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CD8+T淋巴细胞计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症状体征总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卡洛夫斯基积分则显著升高(P0.001)。结论 无症状期HIV感染者在未行HAART前长期服用扶正抗毒丸可有效提高患者后期接受HAART时的免疫重建成功率及CD4+、CD4+CD45RA+、CD8+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68例HIV/AIDS患者中气虚质进行艾灸结合耳贴治疗,探讨艾灸、耳贴联合治疗作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HIV/AIDS气虚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在HAART治疗基础上加上艾灸、耳穴治疗,对照组仅给予HAART治疗。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气虚质转化分、症状体征积分、卡诺夫斯基积分、WHO-HIV生存质量表以及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艾灸结合耳贴治疗后6个月,2组的气虚质转化分、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积分、生存质量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治疗2组患者的CD_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增加,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AART基础上运用艾灸结合耳贴疗法,对提高患者的CD_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并不优于单纯HAART治疗,但对调节体质、症状改善及提高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单纯HAART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陈黄汤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继发高乳酸血症HIV/AIDS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及血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HAART继发高乳酸血症HIV/AID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碳酸氢钠治疗,观察组口服陈黄汤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血乳酸及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和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水平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黄汤可有效改善HAART继发高乳酸血症HIV/AIDS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血乳酸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药益艾康胶囊联合抗病毒药物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河南省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HIV/ AIDS患者47例作为观察对象,给予益艾康胶囊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连续观察3年.观察患者体重、症状体征积分、生存质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 联合治疗方案能增加患者体质量(P<0.01);减少症状体征积分(P<0.01);提高生存质量(卡诺夫斯基积分)(P<0.01);提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P<0.01).结论 益艾康胶囊联合抗病毒药物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CD4+计数,延缓疾病的发展,从而达到带毒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联合HAART疗法治疗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HIV/AI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HIV/AIDS患者63例,随机分成3组.中药组20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中西医结合组22例,采用中医辨证联合HAART疗法治疗;西药组21例,单用HAART疗法治疗.记录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及CD4细胞计数、HIV-RNA载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CD4细胞计数、HIV-RNA载量及卡洛夫斯基积分明显好转,与治疗前及中药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CD4细胞计数、卡洛夫斯基积分治疗后好转,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RNA载量较前上升.治疗后3组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均有好转,但3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联合HAART疗法较单纯中药或单纯HAART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HIV-RNA载量,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免疫2号方对艾滋病高效逆转录抗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艾滋病HAART治疗1年以上,免疫重建不全患者2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6例)和治疗组(127例),最终完成随访233例,其中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7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每次6.2g,每天2次)联合HAART治疗[齐多夫定(AZT)300mg+拉米夫定(3TC)150mg+奈韦拉平(NVP)200mg,每日2次];治疗组在HAART治疗基础上+免疫2号方(每次6.2g,每日2次)。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细胞绝对计数、免疫重建有效率、症状体征积分及症状体征改善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为34.48%,对照组为21.3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CD4+细胞绝对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CD4+绝对计数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各项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甚至消失,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乏力、肌肉关节痛、皮肤瘙痒、气短等症状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2号方能够提高患者CD4+细胞绝对计数,提高免疫重建有效率,改善部分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囊腺型增生性功血11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针灸与西药治疗子宫内膜囊腺型增生性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子宫内膜囊腺型增生性功血患者随机分成针灸治疗组110例和西药对照组120例.针灸组采用针灸疗法,主穴为百会、关元、合谷、三阴交等,对照组采用口服安宫黄体酮等常规西药治疗.结果:两组间的愈显率、总有效率、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囊腺型增生性功血疗效显著且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贝尔麻痹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证实针灸治疗贝尔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4个中心共480例患者纳入研究,439例完成整个研究过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组)和治疗组(基础加针灸组、针灸组).基础组治疗用强的松、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及地巴唑,针灸组治疗用毫针刺加灸,基础加针灸组则二者结合.共治疗4周.采用症状体征、House-Bfackmann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个中心完成情况良好,4个中心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研究方案执行较好.3个组分组均衡,基线状况良好,可比性强(P>0.05);3个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针灸组疗效最好(P<0.05,P<0.01).轻度面瘫和急性期面瘫疗效优于重度面瘫和非急性期面瘫(P<0.01).比较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量表分级和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FDIP),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治疗贝尔麻痹临床疗效肯定,其效果优于基础对照组和基础加针灸组.  相似文献   

13.
王曙辉  崔星  冯军 《中国针灸》2007,27(12):901-903
目的:观察温电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各30例。针药组采用温电针治疗,穴取膻中、石门、关元、中脘、阳陵泉等为主,配合口服西药吡啶斯的明(每日总量90~240 mg)、强的松(每日总量30~60 mg);药物组单纯口服西药吡啶斯的明(每日总量240~480 mg)、强的松(每日总量60~100 mg)。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药物组的70.0%(P<0.01);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4均有显著下降(P<0.01),但针药组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温电针配合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显著,其可能机制之一是调节IL-4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使机体异常的免疫应答过程得到纠正,最终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手十二井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朝坚  李金香  刘智  娄必丹 《中国针灸》2007,27(12):889-891
目的:探寻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的最佳方法。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刺络组、西药组各40例。刺络组采用手十二井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熏洗,西药组采用口服利尿药,分别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刺络组总有效率为85.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0.0%,刺络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2组治疗前后水肿症状积分比较,刺络组压之凹陷、皮肤湿冷、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总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刺络组肢体瘫软、气短乏力、舌质暗淡、总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手十二井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马胜  刘学禹 《中国针灸》2007,27(7):506-508
目的:探寻治疗慢性喉炎的有效疗法。方法:将90例慢性喉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隔药饼灸,穴取扶突、人迎、水突等,配合涌泉穴隔药饼灸;对照组口服黄氏响声丸。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疗效,并将两组辨证分型、病理分型以及疗效与病程的关系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从辨证分型比较,阴虚肺燥型、痰热蕴结型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肺脾气虚型两组疗效相当;从病理分型组间比较看,慢性单纯性喉炎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肥厚性喉炎、萎缩性喉炎疗效两组相当。结论:针刺加隔药饼灸治疗慢性喉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风湿仙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温补与清补相结合、阴阳双补,佐以活血化痰解毒的原则配伍成风湿仙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53例,并与用消炎痛治疗的53例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率54.7%,总有效率92.4%,对照组分别为26.4%和66.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程度除关节疼痛个数外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甲襞微循环和出现贫血患者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改善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均较正常组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SOD、LP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趋于正常(P<0.05或P<0.01),且治疗组LPO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除极少数有轻微的消化道症状外,无其它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较多的不良反应。说明风湿仙丹对RA有显著疗效,不仅能控制RA的症状,而且能改善其病理损害并阻止其发展,且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宣雅波  郭静  王麟鹏  吴希 《中国针灸》2007,27(12):886-888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在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作用特点。方法:将原发性失眠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24例,采用针刺调神法,穴取百会、神庭、神门等为主;药物组22例,采用口服艾司唑仑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3%,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2.7%,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艾司唑仑在延长睡眠时间方面优于针刺治疗,而针刺在改善睡眠障碍和提高日间功能状态方面优于艾司唑仑(P<0.05)。结论: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优势在于改善睡眠障碍和提高日间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陈建华  李亚新  刘影 《中国针灸》2007,27(12):907-909
目的:观察早期针灸介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手术和西药(甘露醇、胞二磷胆碱、头孢他啶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48小时~1周、病情稳定以后,在痰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穴位针刺治疗,主穴取内关、曲池、外关、合谷、臂臑、肩髃、风市、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冲等。采用简式Fugl-Meyer(FMA)积分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同组治疗前后比较,FMA评分均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FMA评分提高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P<0.01)。结论:早期针灸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杨氏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杨氏贴棉灸与激素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差异。方法:6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杨氏贴棉灸方法治疗,对照组用醋酸去炎松尿素软膏涂抹,治疗1周后开始观察疗效,持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间比较,经统计学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杨氏  相似文献   

20.
隔姜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隔姜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肿瘤患者化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协作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隔姜灸组用隔姜灸,穴取大椎、膈俞、脾俞等;中药组口服参花片、强力升白片。观察2组病人白细胞减少情况、消化道反应情况以及化疗药物副作用情况。结果:隔姜灸组113例,中药组108例。10天后疗效:隔姜灸组治愈率为84·1%,有效率为66·4%;中药组分别为35·2%、33·3%。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15天随访2组均能维持疗效。2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临床症状,但隔姜灸组优于中药组。安全性指标检验表明,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反而对化疗所致的心、肺、肾功能的损伤有一定的改善。结论:隔姜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疗效可靠并优于口服中成药,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