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春雷  崔树森  何娜  朱本清 《天津医药》2008,36(12):981-982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手部肌腱的损伤越来越多,一期肌腱修复及伴有复合组织损伤修复都存在着粘连形成、再次断裂、指关节强直等问题[1]。早期活动无疑是预防粘连的方法,但早期活动存在危险性,过度肌肉收缩引起修复肌腱断裂及间隙扩大,而屈肌腱Ⅱ区损伤由于解剖结构特殊,所以此区修复术后极易发生粘连,影响手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分析屈肌腱Ⅱ区损伤术后早期进行特殊的屈指练习预防粘连是否  相似文献   

2.
屈肌腱粘连松解术11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屈肌腱粘连松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对115例屈肌腱粘连患者进行屈肌腱松解手术。其中男72例,女43例,平均37.9岁;切割伤55例,肌腱撕裂伤31例,断指再植20例,肌腱移植9例。肌腱修复术后6个月以上行屈肌腱粘连松解术,术后辅助康复锻炼。结果所有病例随访3~6个月,评价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TAM),优良率81.74%。结论屈肌腱粘连松解术是解决肌腱粘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正>手指屈肌腱损伤在手外科中极为常见。对于肌腱Ⅱ区的指深、浅屈肌腱的损伤,常规修复后均易发生肌腱粘连,严重影响手的功能[1]。2008年以来,笔者所在科对68例108指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手部屈肌腱、腱鞘损伤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0年5月~2002年4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指屈肌腱、腱鞘损伤病人30例共55指。结果 术后获随访的28例48指中,优22指,良18指,可4指,差3指,极差1指,优良率83.3%,取得较为理想效果。结论 利用显微技术对手部屈肌腱、腱鞘损伤进行修复,可以减少粘连,有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正>手指关节的活动依靠的是肌腱。肌腱断裂后,相应的关节失去活动功能,而肌腱外伤或修复术后,常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形成肌腱粘连。肌腱粘连将手指的功能性恢复将大打折扣,同时标志着肌腱修复的失败[1]。特别是手指屈肌腱,由于结构复杂,其修复术后,粘连发生率高且疗效差。国内外针对手指屈肌腱术后的修复及功能性康复一直都有研究,但是却没有一套合适的康复标准或药物的出现,能够避免修复术后的肌腱粘连,再加上,近  相似文献   

6.
<正>屈肌腱断裂是手外伤中常见损伤之一,肌腱缝合后,在早期愈合过程中,肌腱粘连直接影响肌腱的滑动,而导致手指功能障碍。屈肌腱断裂修复后所发生的粘连是手外科面临的问题,早已被临床重视积极寻求解决方法。我院自1994年以来应用津下套圈法修复肌腱38例52指,取得较好的疗  相似文献   

7.
手指屈肌腱损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指屈肌腱损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方法及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急诊收治145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治疗状况,根据屈肌腱Verdan分区及各区的解剖特点,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修复手指深浅屈肌腱。结果本组145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按TAM标准,优良率达82.06%。结论急诊显微外科修复方法对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效果满意,手指屈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手部屈肌腱损伤术后粘连的防治,是手外科近几年来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我科于1998年以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津下健哉套圈缝合法一期修复手部屈肌腱断裂30例54指(不含断指断掌),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经半年以上随访,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手部屈肌腱损伤在临床很常见,但屈指肌腱损伤修复后并非都令人满意的功能恢复,术后缝合断裂或粘连形成,关节僵硬在一些病例中仍有发生。临床报道肌腱修复的病例有4%-10%会发生断裂,10%左右会发生粘连,而且有半数患者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指间关节僵硬,由此引起的功能丧失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Ⅱ区屈肌腱损伤术后功能较差的原因,采用“保护固定装置”早期行康复锻炼,防止肌腱粘连,从而达到功能最大的恢复。方法:采用改良Kessler法修复损伤肌腱,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保护固定装置”行外固定进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结果:20例患者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按TAM系统评定,优良率达90%,且8周后均基本能恢复原来工作。结论:早期活动“保护固定装置”在Ⅱ区屈肌腱损伤复术后不仅有效地防止了肌腱的沾  相似文献   

11.
伸指肌腱损伤临床经常遇到,传统治疗方法是粗线吻合肌腱,术后石膏固定3—4周,结果肌腱粘连,往往需要再次腱松解术,效果亦不十分理想。随着屈肌腱修复方法的改进及其愈合机制研究进展、伸肌腱修复方法及粘连的防治,也逐渐被重视。我们自1989年以来,采用伸指肌腱损伤显微技术缝合及有控制性早期功能活动,治疗15列21条肌腱,收到良好效果。1 手术及早期活动方法:①手术在局麻下进行,上臂缚止血带。以无创伤技术找到损伤伸  相似文献   

12.
30例指屈肌腱损伤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0例指屈肌腱损伤行无创修复后,第二天开始早期控制下的功能锻炼,指导病人在石膏固定下被动屈曲,主动伸直指间关节,配合理疗。随访半年以上,26例优18例,良8例,全部为优良。指出早期康复治疗是预防肌腱粘连的重要措施,应允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肌腱术后的早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红花注射液预防肌腱粘连的疗效。方法 60例屈指肌腱损伤患者,随机分成红花注射液组和迪康生物膜组,肌腱吻合术后分别应用红花注射液喷涂和生物膜包裹预防肌腱粘连。观察术后4周和8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及屈指肌腱肌力的变化。结果 60例患者创口均I期愈合,术后4周红花注射液组肌腱总主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8周肌腱总主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指抓屈力量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可应用于预防屈指肌腱损伤术后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14.
肌腱外科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肌腱粘连问题。特别是陈旧性屈指肌腱损伤后的修复就更加困难,用人工肌腱的目的在于以建立假腱鞘防止粘连,为Ⅰ期自体肌腱移植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临床资料 一、性别与年龄:本组4例男性3例、女性1例。6个手指屈腱损伤。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33岁。 二、肌腱损伤的原因:电锯伤2例,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技术加埋管一期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疗效。方法应用微创技术加埋管,术中、术后注入玻璃酸钠一期修复Ⅱ区指屈肌腱92例152指,术后早期行主、被动活动。结果疗效优者102指,良者35指,优良率90.1%。结论新鲜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应用微创技术加埋管注入玻璃酸钠一期修复,早期行主、被动活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手部肌健Ⅱ区损伤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屈肌腱Ⅱ区损伤96例。结果 按TAM系统评定功能,总优良率77.1%。结论 手部屈肌腱Ⅱ区损伤后,显微手术修复技术和术后康复是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外伤后Ⅱ区屈肌腱粘连松解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分析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收治27例Ⅱ区32条屈肌腱粘连的手术病例资料。通过手术及医师指导下的功能锻炼,8周时间完成治疗过程。结果优18例,良7例,差2例。结论肌腱粘连松解术要注意手术时机及切口的选择,术中肌腱松解一定彻底,要注意掌板的损伤及挛缩,防止骨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18.
前臂逆行岛状筋膜瓣治疗指屈肌腱损伤的术后护理146医院外二科(山东临沂276003)张丽张青云张颖为防止和治疗手指屈指肌腱损伤后粘连,我院骨科自1989年3月开始应用前臂逆行岛状筋膜移植重建屈肌腱鞘管并结合显微外科技术缝合肌腱、术后早期功能练习等综合...  相似文献   

19.
8字缝合法修复伸指肌腱损伤8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伸指肌腱与屈指肌腱损伤的修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通常对断裂的伸指肌腱采用肌腱、皮肤分制缝合的方法修复,术后肌腱内留有线结,可加重疤痕的形成和肌腱的粘连。我们从1997年3月开始,采用8字缝合法修复伸指肌腱损伤85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手屈肌腱修复术后开始被动锻练,防治肌腱粘连的疗效。方法本组收治52例78条手部肌腱断裂,其中男38例,女14例;年龄16—64岁,平均30.9岁;左手17例,右手35例;肌腱损伤部位在第Ⅱ区35条,第Ⅲ区11条,第Ⅳ区19条,第V区13条。其中拇指7条,食指29条,中指25条,环指14条,小指3条。受伤原因:切割伤42例,挤压伤8例,碾轧伤2例。受伤距手术时间1—8h。结果52例均随访5个月,采用TAM评定标准,52例78条肌腱,优67条,良11条。结论手屈肌腱修复后就进行患指被动屈伸,对防治肌腱粘连及恢复手关节的功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