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血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2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亚低温治疗组患于人院或急诊手术后即行亚低温治疗,持续3~5d,并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患则行常规治疗。均于入院后第l、3、5、7天分别检测血糖浓度,观察其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预后关系。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明显升高,亚低温组血糖水平较常规组同一时期显下降,死亡率亦明显下降。结论 亚低温可能通过缓解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糖下降,减轻颅脑损伤患糖代谢紊乱,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低温脑保护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12-2013-12收治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观察统计2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相关指标改善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相关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残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脑保护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低位去大骨瓣术联合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51例;A组采用常规去骨瓣术治疗,B组采用超低位去大骨瓣术治疗,C组采用超低位去大骨瓣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比3组术后患侧大脑中动脉PI指数、JSO_2、Jlac水平变化及疗效。结果 C组术后第5、10 d的患侧大脑中动脉PI指数低于A、B组(P0.05);C组术后第5、10 d的JSO_2水平高于A、B组,Jlac水平低于A、B组(P0.05);C组疗效优于A、B组(P0.05)。结论 超低位去大骨瓣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保护脑组织,减轻颅脑损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选择性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男性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男性患者60例,平均分为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常温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颈部选择性亚低温治疗.治疗后1、3、5 d分别取静脉血检测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3bRR)、红细胞C3b受体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结果 治疗后5 d亚低温组CR1和RC3bRR均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而RICR明显低于常温组(P<0.05).亚低温治疗后5 d CR1和RC3bRR明显高于治疗后1和3 d(P<0.05),而RICR明显低于治疗后1和3 d(P<0.05).结论 选择性亚低温治疗后可明显提高急性颅脑损伤男性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免疫功能水平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顷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动态检测54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及常规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变化,对病人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亚低温治疗组的血清胃泌素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51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规治疗组182例和亚低温治疗组69例.亚低温治疗组均在受伤后24 h内行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与常温治疗组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显著提高,病死率显著降低,预后改善显著,且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特重型颅脑外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能显著降低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死残率.  相似文献   

7.
动态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动态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动态亚低温组(A组)、亚低温短时程组(B组)及常温治疗组(C组),比较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A组有效率为84.48,死亡率为8.62%;B组有效率为67.24,死亡率为15.51%:C组有效率为48.27,死亡率为36.20%;3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并发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个体化差异采取亚低温动态化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并发症不会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其脑脊液A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10-2011-10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其脑脊液Aβ水平的影响.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良好的占4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 (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植物生存和死亡的病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脑脊液Aβ水平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治疗后5d、7d脑脊液Aβ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脑脊液Aβ水平则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其治疗后3d、5d、7d脑脊液Aβ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且观察组治疗后3d、5d、7d脑脊液A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5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人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治疗和亚低温治疗,并对其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治疗组26例中,痊愈6例,死亡20例,治愈率23.1%; 亚低温治疗组28例中,痊愈15例,死亡13例,治愈率53.6%; 两组相较,其治愈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54例颅脑损伤患者在进行其它治疗的同时给予亚低温治疗和亚低温护理,并与54例非亚低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治疗3个月后采用COS标准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合理的亚低温疗法配合适当的临床护理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组与常温治疗组的预后来证实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GCS≤8分),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6例)和常温治疗组(40例).常温治疗组患者应用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止血、抑制胃酸分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合并应用冰毯实行亚低温治疗(患者躺在冰毯垫上,通过体表散热使中心体温和脑温降至所需温度,通常为32~34℃,并根据病情需要维持3~14 d).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预后优于常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5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肺病人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治疗和亚低温治疗,并对其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治疗组26例中,痊愈6例,死亡20例,治愈率23.1%;亚低温治疗组28例中,痊愈15例,死亡13例,治愈率53.6%;两组相较,其治愈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局部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颅内压、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颅内压水平在亚低温治疗后第1天、3天、7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期间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月,治疗组的预后良好及中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经验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亚低温与常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人被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与常温治疗组进行治疗。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亚低温治疗除对弥漫性轴索损伤者无明显疗效外,对GCS≤5分者,原发性脑干损伤者均有显著的效果。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控制伤后早期的高糖血症。根据颅脑损伤的具体情况来设定亚低温治疗时间。对于GCS≤5分者,伤后6h内行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高压氧和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和亚低温治疗组及对照组,将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按FMA运动功能评价,2组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经治疗6个月后2组有显著性差异。2组GOS评定,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高压氧和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高压氧和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重型颅脑损伤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和亚低温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将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按FMA运动功能评价,2组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经治疗6个月后2组有显著性差异.2组GOS评定,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应用高压氧和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和常温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比较.方法 对本院ICU收治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对照组,在治疗后3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的病死率及恢复良好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亚低温治疗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来证实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10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选取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1并分为亚低温治疗组50例和常温治疗组50例,分别于伤后早期(2~6 h)及伤后不同时间(1 d、3 d、5 d、7 d、10 d)采血,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比较其在伤后不同时期的血清S-100B蛋白含量.结果 正常体检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证实,正常人血清S-100B蛋白含量与年龄、性别无关.亚低温治疗组、常温治疗组患者伤后血清S-100B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1 d、3 d、5 d、7 d、10 d时亚低温治疗组血清S-100B含量明显低于常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100B蛋白在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巾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生化指标.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亚低温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12—2011-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计分≤8分)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与纳洛酮进行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病死率20.0%,与对照组的31.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第7、21天,治疗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GOS评定,治疗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患者亚低温与纳洛酮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降低病死率,有效改善患者的GCS评分,加快恢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轻度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方法 选取自2008年2月至2012年9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急诊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1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A组,n=35),给予常规治疗;轻度低温治疗组(B组,n=36),给予常规治疗加轻度低温(33~34℃)治疗,持续时间2~14d;依达拉奉治疗组(C组,n=36),给予常规治疗加依达拉奉30 mg/次,2次/d,连用14d;轻度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D组,n=36),给予常规治疗加轻度低温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记录4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 h、72 h颅内压(ICP)及检测血糖值.治疗后3个月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疗效. 结果 入院后24 h、72 h时B组、C组平均ICP、血糖值均明显低于A组,D组均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疗效良好(GOS评分4~5分)率明显优于B组、C组及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应用轻度低温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轻度低温或依达拉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