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Combined Lumb Plex and Sciatic Nerve)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此类患者麻醉提供参考。方法接受单侧全髋或股骨头置换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对照组)和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实验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成功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组间在麻醉成功率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麻醉,较腰硬联合麻醉更为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就诊于江西省高安市中医院的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采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试验组(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每组30例.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股骨颈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则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进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比较两组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并记录麻醉后5min患者生命体征.结果 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慢于对照组(P<0.05),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运动神经阻滞同样时间慢于对照组(P<0.05),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5 min时,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定位实施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老年股骨头手术患者,能更有效的确保麻醉效果,减少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危重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57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且合并症较多的老年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麻醉组(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全身麻醉组(C组)。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5、30、60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30min内,B、C组患者收缩压明显降低,需要行升压处理,A组血压维持基础水平,无明显变化;B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尿潴留10例,腰背痛5例;C组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4例,A组未见发生。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镇痛时间较长,是危重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较好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在急诊膝关节以下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小腿、足部或膝关节外伤拟行清创缝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行患侧股神经和胭窝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定位穿刺,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定位。在穿刺点注入1.5%利多卡因,30min内每5min观察一次阻滞的效果。记录局麻药物起效时间,观察阻滞效果、镇痛维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声组局部麻醉药的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短,超声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比传统阻滞方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行常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阻滞起效与维持的时间,并记录比较麻醉后5 min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后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4.86±3.0)、(12.5±2.1) min,而对照组为(5.21±1.0)、(4.4±0.8) min,但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详细结果见表1(P〈0.05);麻醉后5 min时,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32.8±10.5)、(74.5±6.4) min,而对照组为(95.6±8.7)、(61.4±4.6) min,心率亦快于对照组,详细结果见表2(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不仅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而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需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解剖定位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试验组行超声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麻醉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3.53%(P<0.05);试验组麻醉药物剂量少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较好,起效快,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叶利 《医疗装备》2020,(6):106-107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与传统盲探式阻滞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德兴市人民医院接受臂丛神经阻滞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盲探式麻醉,试验组于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下实施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阻滞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相较于传统盲探式阻滞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可缩短操作时间,延长镇痛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采取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价值。方法纳入100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于2017年5月—2019年6月在我院开展研究。依据病历单双号随机抽取50例麻醉选择常规外周神经阻滞(对照组),另外50例借助超声引导实施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试验组),评估两组麻醉效果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起效、痛觉阻滞及首次下床时长相较于对照组更短;试验组术中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及术后动脉血氧含量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及平衡功能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采取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联合区域阻滞和硬膜外神经阻滞在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麻醉效果。方法:选自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12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硬膜外麻醉,研究组60例超声引导联合区域阻滞和硬膜外神经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阻滞时间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33%比对照组高,且研究组阻滞维持时间(344.84±34.41)min、阻滞起效时间(20.36±3.68)min、运动阻滞维持时间(355.06±33.81)min均比对照组短(P 0.05)。结论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行超声引导联合区域阻滞和硬膜外神经阻滞可有效的对患者产生麻痹作用,减少阻滞时间,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高位臂丛神经阻滞方式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5月安庆市立医院行神经阻滞麻醉下锁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高位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期间生命体征变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结果在锁骨外侧缘、锁骨中点、锁骨内侧缘区域,观察组痛觉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体镇痛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10 min(T1)、麻醉60 min(T2)、手术结束(T3)时,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3 h的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生皮下血肿1例;对照组发生皮下血肿2例,Hornor综合征1例。结论相比高位臂丛神经阻滞,锁骨手术采用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更好,镇痛起效快,镇痛时间长,心率血压波动小,并发症更少,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0.375%、0.5%左布比卡因用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单侧下肢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以0.375%(A组)和0.5%(B组)左布比卡因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观察患者阻滞后30分钟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阻滞维持时间、术中患者自觉症状。结果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B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长于A组,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且患者满意率高于A组。结论 0.5%左布比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时比0.375%左布比卡因作用更为完善,持续时间更长,对于下肢深部手术和术后镇痛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外科择期手术患者70例,时间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之间,根据入院单双号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予以臂丛神经肌间沟阻滞的35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麻醉效果的差异性进行总结。结果:对比两组手术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完成神经阻滞时间、运动神经完全阻滞时间和感觉神经完善阻滞时间,研究组优于参照组,2组间相比较,P 0.05。结论: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获取显著的效果,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采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麻醉后2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中效果显著,有利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手术麻醉特点,评价B超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患者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患者120例,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基础上进行对照组、观察组随机法分组麻醉,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蛛网膜下腔阻滞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比较2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认知功能评分、疼痛评分。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结果:组间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总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组间术后1d、3d、7dMMSE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术后6h、12h、24h、72h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研究应用腰硬联合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行下肢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麻醉方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验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临床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术中血压和心率与对照组变化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总阻滞时间以及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 腰硬联合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具有显著作用,在麻醉应用中占有关键性地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纳入60例在我院接受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间入院治疗,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常规全麻,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给予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设定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探究。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阻滞持续时间以及麻醉起效时间均要更低,(p 0.05)。结论:临床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麻醉起效快,阻滞持续时间短,患者恢复快,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超声定位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下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下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利多卡因用量、麻醉阻滞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和追加止痛药用量,比较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心率(HR)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栓弹力图、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利多卡因用量、麻醉阻滞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及追加止痛药用量明均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7、23.483、12.785、16.600,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30 min及麻醉结束后DBP、SBP、HR、凝血综合指数(CI)、反应时间(R值)、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麻醉后30 min相比,两组麻醉结束后α角明显升高(t=6.564、5.783,P<0.05);观察组麻醉结束后血凝块力学强度(G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开展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体表解剖定位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定位方法,分别对两组病例麻醉情况与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但其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麻醉药物应用剂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并且麻醉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超声引导下开展臂丛神经阻滞不仅能够明显改善麻醉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减少麻醉药物应用剂量,并且可以积极提高麻醉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腰丛复合坐骨神经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与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收治的90例接受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麻醉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乙组的麻醉效果明显高于甲组,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进行对比,实践证明,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甲组,各项数据对比后具有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采用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其安全性比较高,术中和术后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