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房颤复律及维持窦律的药物主要是离子通道阻滞剂,按其作用的特点分为三类:ⅠA类:奎尼丁、丙吡胺、普鲁卡因胺;ⅠC类:氟卡尼、普罗帕酮、莫雷西嗪;Ⅲ类:多非利特、索他洛尔、伊布利特、可达龙、决奈达龙.  相似文献   

2.
罗心平 《云南医药》1992,13(3):142-145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从临床和心律失常的分类讲可分为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和抗缓慢心律失常药物。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近代又按细胞电生理作用分为Ⅰ至Ⅱ类(即Amsdorf的六类分类法),分为:第Ⅰ类,抑制钠离子通透性为主的膜抑制性药物,以奎尼丁和普鲁卡因酰胺为代表,也包括N—乙酰普鲁卡因酰胺、双异丙吡胺、安他唑啉、心律平、常咯啉、缓脉灵、茚丙胺、美卡胺、氟卡胺、氯卡胺等;第Ⅱ类,缩短动作电位和QT间期的膜抑制性药物,以利多卡因和苯妥英钠为代表,也包括慢心律、室安卡因、氨甲酰苯唑(卡马西平);第Ⅲ类,β阻滞剂。以心得安为代表的各种β阻滞剂;第Ⅳ类,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和阻断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药物,以乙胺碘呋酮和溴苄胺为代表,也包括硫酸苄甲胍和β阻滞剂中的甲磺胺心啶;第Ⅴ类,钙通道阻滞剂。以异搏定为代表,也包括心可定、硫氮唑酮、利多氟嗪等;第Ⅶ类,洋地黄类药物。另Vaughan Williams又将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分为四类(即VW改进分类法):Ⅰ类为抑制钠离子内流药物,又分为Ia类,以奎尼丁和普鲁卡因酰胺为代表,有延长动作电位和QT间期的作用;Ib类,以利多卡因和苯英妥钠为代表,有缩短动作电位和QT间期的作用;Ic类,以英卡胺和氟胺卡为代表,无影响动作电位和QT间期的作用。近年来对此类药物的应用积累了不少经验、临床研究较广泛。Ⅰ类为β阻滞剂。Ⅱ类为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和阻断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制剂,以乙胺碘呋酮和溴苄胺为代表。Ⅶ类为钙通道阻滞剂。VW改进分类法不包括强心甙,与Amsdorf的分类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室性心律失常患儿血清脑型利钠肽(BNP)、超敏C 反应蛋白(hs鄄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 年4 月至2018 年3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室性心律失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胺碘酮组和索他洛尔组各45 例,两组患儿分别给予胺碘酮和索他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BNP 和hs-CRP 水平,心电图PR 间期和QT 间期,复律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胺碘酮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郾89%,与索他洛尔组的84郾44%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胺碘酮组血清BNP、hs鄄CRP 水平低于索他洛尔组(P<0.05),心电图PR 间期、QT 间期与索他洛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律时间短于索他洛尔组(P<0.05)。胺碘酮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索他洛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室性心律失常患儿均有一定治疗效果,其中胺碘酮更能有效改善患儿血清BNP 和hs鄄CRP 水平,促进心律恢复。  相似文献   

4.
美西律结构类似利多卡因,具有抗惊厥和局部麻醉作用,列为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据证明,本品对慢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类似普鲁卡因胺、奎尼丁或丙吡胺。 100例频发性、高级别室性心律失常患者,Holter监测48小时,室早每小时348±411次,成对室早每小时352±480对,非阵发性室速每24小时39±107阵。曾用过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普萘洛尔或氯卡胺,因不能耐受,或治疗量无效或禁忌而停药。美西律,静滴负荷量400mg(每分钟10mg),继以维持量每分钟1mg(0.5~1.5mg)共24~48小时;口服起始量150~200mg每6~8小时1次,极量300mg每6小时1次。随访17个月(2日至84个月)。随访期有39%病例需联合用药;美西律维持量每日平均782±189mg。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PubMed、Embase等数据库,纳入相关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Jadads质量评价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符合标准的研究,结果显示,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与对照组相比,除Q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心功能疗效,抗心律失常疗效,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率、射血分数、左室射血分数、右室射血分数、脑钠肽前体、心肌肌钙蛋白Ⅰ、P-R间期等指标差异均显示较好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组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至2008年间收治疗的经胺碘酮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心律失常患者71例,其中经胺碘酮治疗35例,未经胺碘酮治疗36例,对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胺碘酮组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与非胺碘酮组比较,胺碘酮组患者入院24h后心律失常均明显下降(P<0.05),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或P<0.05),治愈率明显提高(P<0.05),而住院费用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急性心律失常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急诊科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快速型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剂量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120例AMI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随机分为2组胺碘酮组与索他洛尔组,分别进行治疗。结果住院期间胺碘酮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次数,应用硝酸甘油量,镇痛药次数均较索他洛尔组少;随访3年,胺碘酮组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等均较索他洛尔少(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AMI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作用可靠,可作为预防再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Ⅰ类药物——钠通道阻滞剂 1970年Vaughan Williams提出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Ⅰ、Ⅱ、Ⅲ和Ⅳ类的方案,1979年Harrison在Vaughen Williams分类方案的基础上又将Ⅰ类药物分为三个亚型,即ⅠA、ⅠB和I C。ⅠA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和吡二丙胺等。这类药物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对V_(max)具中度降低作用。ⅠB类-利多卡因、美西律、妥卡胺和地兰丁(Dilantin)等。这类药物缩短APD和不应期,对V_(max)的降低作用较弱。ⅠC类-恩卡胺、氟卡胺、洛卡胺、Ethmozine和普罗帕酮等。这类药物对V_(max)产生最大降低作用,几乎不改变APD和ERP。  相似文献   

9.
刘英 《河北医药》2007,29(5):525-525
胺碘酮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又兼有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疗效确切临床安全性较高,广泛应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1].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因其给药方便,疗效稳定,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共治疗6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阵发性心房颤动予以胺碘酮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患随机分两组,Ⅰ组(31例)予以胺碘酮治疗,Ⅱ组(31例)予以胺碘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后Ⅱ组C反应蛋白与左房内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Ⅰ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Ⅰ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房颤明显优于单纯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及口服联合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转归。方法将重症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各25例。胺碘酮组予胺碘酮静脉及口服治疗,利多卡因组予利多卡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及预后。结果胺碘酮组有效率为76.0%高于利多卡因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病死率为4.0%明显低于利多卡因组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胺碘酮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利多卡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胺碘酮与索他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10 0例AMI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单盲分为 2组 ,胺碘酮组 :胺碘酮 0 2g ,tid ,有效后减至 0 2g ,po ,qd ,疗程 4wk ,随访 3a。索他洛尔组 :索他洛尔80mg ,po ,bid ,剂量随病情调整 ,疗程 4wk ,随访 3a。结果 :住院期间胺碘酮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次数、应用硝酸甘油量、止痛药次数均较索他洛尔组少。经随访 3a ,胺碘酮组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均较索他洛尔组少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AMI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作用可靠 ,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索他洛尔与胺碘酮在治疗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中的疗效对比。方法我院收治100例多源性室性早搏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索他洛尔治疗,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种药物对患者室性早搏、心率、PR、QRS、QT间期的影响。结果 2种药物均能降低患者室性早搏的发生率,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索他洛尔在减慢患者心率方面有明显优势,胺碘酮对QT间期延长程度>索他洛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他洛尔与胺碘酮在治疗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中要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4.
2种用药方案治疗心房颤动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建生 《中国药房》2008,19(14):1046-1047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索他洛尔治疗心房颤动(AF)的成本与效果。方法:102例患者均分成A、B组,分别给予胺碘酮、索他洛尔治疗,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2组成本分别为2714.18、2176.56元,有效率分别为78.43%、70.59%(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73%、19.61%(P<0.01)。结论:胺碘酮转复房颤有效率与索他洛尔相当,但维持窦律疗效优于索他洛尔,对心脏毒副作用小于索他洛尔。  相似文献   

15.
急性药物中毒为急诊临床工作中所常见,本文共收集20例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急性中毒病人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9~62岁,用药至就诊时间为0~7h,其中自杀者16人,为口服药物中毒,医疗正常用药者中毒3人,误用1人,均为静脉用药。所用药物为奎尼丁(Ⅰa 类)1例,美西律(Ⅰb 类)2例,利多卡因(Ⅰb 类)2例,普罗帕酮(Ⅰc 类)5例.普荼洛尔(Ⅱ类)4例,胺碘达隆(Ⅲ类)3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12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分为:快速性室上性和快速性室性,快速性室上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0例普鲁卡因胺组和30例胺碘酮A组,分别给予普鲁卡因胺和胺碘酮。快速性室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0例利多卡因组和30例胺碘酮B组,分别给予利多卡因和胺碘酮。以接受治疗24 h为动态观察期。评价各组间服药24 h后治疗有效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1发生快速性室上性时,普鲁卡因胺组与胺碘酮A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发生快速性室性时,利多卡因组与胺碘酮B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胺碘酮能有效控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通常无症状,目前尚未确定这类患者的治疗指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物,一般为增强心肌的自律性和加快传导的药物,如拟交感神经药、迷走神经抑制剂等;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选用抑制自律性、延长不应期和减慢传导的药物。研究证明索他洛尔比丙米嗪、美西律、吡美诺、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和奎尼丁等6个药物更能有效预防患者死亡和恢复正常节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将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普鲁卡因治疗,B组采用心律宁治疗,C组采用胺碘酮治疗,3组均以4周为1个疗效,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C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A、B两组,P<0.05。且C组患者的心率和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显著优于A、B两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缺血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常宁市中医院CHF合并VA患者9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胺碘酮。观察组给予胺碘酮和厄贝沙坦。结果观察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疗效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能显著CHF合并VA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控制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结果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有效率为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血压下降幅度均较之对照组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具有协同作用,能够迅速、有效、安全控制快速心律失常心室率,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微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