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感受器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感受器瘤 (chemodectoma)是指来自于化学感受器及其同类组织发生的肿瘤。本病在临床上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化学感受器瘤一般均以解剖部位来命名 ,如颈动脉体瘤或颈静脉球瘤等。本病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1] 。一、组织发生化学感受器瘤起源于外胚层细胞与神经管之间的神经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63岁,因“左颊部无痛性包块5年”入院。5年前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左颊部一无痛性包块、缓慢增大、不影响进食及语言。入院前2月于外院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疑为涎腺混合瘤,B超提示左颊部实性不均质包块。体查:包块位于左颊部近上颌结节处,约3×3×2cm^3。大小,椭圆形、质中、边界欠清、无压痛、表面略呈结节状。张口度约3cm,张口型稍偏左。入院诊断主要考虑左颊部混合瘤或纤维瘤。  相似文献   

3.
陆正良 《冶金防痨》1998,8(1):35-38
目的:为使化学感受器瘤在临床上得到更深刻的了解而和一报道。方法:搜集有关化学感受器瘤的国内外文献结合本例作进一步之讨论。结果;本例在手术前曾被误诊为左后中纵隔神经纤维瘤及胸壁血管瘤。病理确诊为胸壁化学感受器瘤。结论:化学感受器瘤术前确诊率低,其原因为罕见,临床多无特殊表现,在诊断与鉴别诊断进都未考虑所致。  相似文献   

4.
特殊表现的腹膜后恶性化学感受器瘤2例报告浙江鄞县人民医院外科(315040)潘亚梁例1,男,33岁。因持续性右下腹疼痛1天伴头晕、呕吐入院。发病前有饮酒史。检查:急性面容,无消瘦,心肺(-)。下腹压痛,以右侧为甚,轻度肌卫,反跳痛(+)。腹穿得不凝血...  相似文献   

5.
病例:女,40岁,职员,住院号9180。1970年12月偶尔发现左上腹内一包块,约成人拳大,有触痛,不活动。1971年2月15日,在某医院因诊断胰腺囊肿行囊肿空肠吻合术——路氏(Roux)Y 式。术中所见在横结肠系膜根部左后方有一肿物,表面光滑,血管丰富,囊性感,穿刺抽出黄粉色稀薄液体300毫升。术后经常发冷发烧,腹壁切口不愈合,一年后又见左上腹内包块,日趋增大,时常阵发性腹疼、腹胀、便次增多,常见柏油样便。1974年7月25日住中山区人民医院。入院检查:体温39℃,脉搏每分钟110次,巩膜  相似文献   

6.
顽固的重症心绞痛患者,由于冠状血管已硬化,用扩脉药治疗,冠脉血流量增加有限,效果常不佳。由于心肌耗氧量直接与心率、心收缩功能及反映心肌内壁张力的心室内压等因素相关,所以近年来已从降低耗氧量入手治疗心绞痛。藉刺激颈动脉窦,引起压力感受性减压反射,使心率、心收缩力、心室内压等降低和外周小动脉扩张,降低心肌耗氧量,能达到缓解疼痛等目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获得澳洲大蠊触角感受器外部形态的资料,并与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的触角感受器进行比较,为蟑螂的防治提供新的基础资料。方法扫描电镜观察法。结果观察结果表明,大蠊属昆虫的触角均分布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澳洲大蠊同时还有腔锥形感器。结论澳洲大蠊触角感受器种类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测量志愿者连续3个月有氧和无氧训练中心血管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BRS),了解运动训练对BRS的影响规律,为健康体检人群制定合理科学的训练方案提供帮助.方法 16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有氧与无氧组合训练组(组1)7名,单纯有氧训练组(组2)9名,共进行12周训练.在训练前、训练的第4、8、12周...  相似文献   

10.
雌家蝇产卵器和足上感受器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形态学上观察分析雌家蝇产卵器和足上与产卵基质选择行为相关的感受器。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雌家蝇的产卵器和足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雌家蝇的产卵器和足上存在6种形态的感受器,包括感受鬃、刺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腔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其中,感受鬃、刺形感受器和毛形感受器分布最广泛,其次是锥形感受器、腔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感受鬃毛体伸展方向与体表的夹角较大。毛形感受器与体表连接膜的分节可见或不可见。第5腹节上的刺形感受器长300~700μm,而足上的刺形感受器长度不超过120μm。肛下板上的锥形感受器着生在臼状窝内,端部稍微变细、较钝;而足跗节上的锥形感受器基部不具有臼状窝,端部突变尖细。在中足胫节基部有一腔形感受器密集的区域。在左侧肛尾叶末端有一腔锥形感受器。结论家蝇可能通过这些感受器的感受作用,获取产卵基质的机械和湿度信息,对产卵行为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或X线引导下穿刺化学消融治疗溶骨性转移瘤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1例恶性肿瘤溶骨性转移瘤患者,其中腰椎转移瘤2例,骶椎转移瘤3例,髂骨转移瘤4例,肋骨转移瘤1例,肱骨转移瘤1例.在CT或X线引导下,将21 G穿刺针穿刺到肿瘤病灶内后,缓慢注入碘化油和无水乙醇乳剂.结果 所有病例均穿刺成功.根据WHO疼痛缓解程度标准判断其有效性,所有患者经1~2次消融治疗后7例疼痛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有效率达100%.术后CT随访1~12个月,11例患者的转移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并有3例转移瘤病灶缩小.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或X线引导下穿刺化学消融治疗溶骨性转移瘤是一种治疗所致疼痛、抑制肿瘤生长、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牛磺酸及微量营养素的干预,能否通过调节视觉系统氨基酸类递质的含量变化,进而影响视觉信号传递及视功能,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正常饲料组),实验1组(5倍需要量组)和实验2组(10倍需要量组),喂养3周后,每组动物再随机分为光照组和暗适应组(平均照度为3.03LX),以正常饲料喂养72h,大鼠活杀取眼球和外侧膝状体做分析测试,结果:暗适应条件下大鼠眼球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色氨酸,脯氨酸及谷氨酸,眼球和外侧膝状体GABA含量较光照条件下明显升高,营养干预后,眼球,外侧膝状体内上述氨基酸含量增加,其中以光照条件下变化为明显,结论:不同光适应状态下,眼球和外侧膝状体内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是不同的,提示上述氨基酸可能参与视觉信号传导的调节,营养干预可通过影响眼球,外侧膝状体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而对视觉信号传导及视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在体检报告里面,有些中老年朋友可能会看到下面文字:腹部超声提示肝脏肿物,血管瘤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检查及随诊。这时,您是不是感觉很紧张?肝血管瘤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来介绍肝血  相似文献   

15.
胰高血糖素瘤 (glucagonoma)是一种罕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 ,因为其病变来源于胰岛α细胞 ,又称为α细胞瘤 ,大多数为恶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性迁移性红斑 ,血糖增高 ,贫血 ,口角、唇、舌等部位的慢性炎症 ,指甲松动 ,外阴、阴道炎等 ,也称为高血糖皮肤综合征。早在 194 2年Becker描述了特异性皮疹伴发糖尿病等症状与胰腺肿瘤有关 ;而196 6年McGavranMH应用电镜发现肿瘤细胞有α细胞颗粒的特征 ,并用放免法测定切除的肿瘤组织中含有大量胰高血糖素 ,即将此病命名为胰高血糖素瘤。本病国内外文献报道很少 ,截至 1998年能搜集的病例报…  相似文献   

16.
颅内转移瘤     
报告58例颅内转移瘤,男34例,女24例,平均年龄517岁,占同期住院脑肿瘤的98%。50例手术,术后辅以放疗及化疗。近期疗效治愈22例,好转24例,恶化4例。随访22例,平均生存期135个月,1年、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09%、136%和45%。文章就颅内转移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讨论,指出最敏感的检测方法为MRI增强扫描,以综合治疗为主,其中术后辅以CT导向立体定向肿瘤间质内放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脊髓结核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管内结核 ,主要由于结核杆菌侵犯脊髓及脊髓膜 ,引起感染性肉芽肿所致。尽管髓内及脊髓硬膜下结核瘤都是十分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但其在脊髓压迫症的鉴别诊断方面 ,仍然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脊髓内结核瘤 (IMT)自Aberrombie于 182 8年[1,2 ] 和Serre于 1830年[3 ] 分别率先报告以来 ,于196 0年Lin等[4] 复习文献 10 5例IMT ,并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迨至 1990年MacDonell收集文献 14 8例[2 ] 。尽管本病在发达国家较为罕见 ,但在发展中国家仍不断有个案报道 ,尤其影像学的进步 ,临床诊断率已大大提高。国内报告…  相似文献   

18.
张蕴增 《家庭医学》2007,(15):23-23
脑垂体位于颅底,重约0.5克,分前后两叶,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催乳素、各种促激素、抗利尿素等,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有重要作用。约10万人中就有1例垂体瘤患者,发病年龄在30~50岁,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2%以上,特别是育龄期妇女更易发生。随着CT、磁共振(MRI)等检查技术的应用,临床发现脑垂体瘤的病例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19.
割瘤记     
1 “大夫,俺来割瘤子啦!”一位农村老大爷跨进诊断室。我抬头一看,哦,是他……  相似文献   

20.
脑垂体位于颅底,重约0.5克,分前后两叶,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催乳素、各种促激素、抗利尿素等,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有重要作用。约10万人中就有1例垂体瘤患者,发病年龄在30~50岁,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2%以上,特别是育龄期妇女更易发生。随着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