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沈卫东  刘鹏飞  施瑞华 《医学综述》2006,12(24):1506-1508
胃食管反流病(GERD)可分为酸性反流、弱酸性反流和非酸性反流。典型的GERD症状常与酸反流相关,但仍有部分患者其症状与非酸反流有关,尤其是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后的患者。非酸性GERD大多无内镜下明显表现,pH监测和PPI试验无明显变化,所以诊断更为困难。本文就非酸性GERD近年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价值.方法 对消化内科门诊具有典型烧心、反酸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GERD的诊断标准为内镜证实反流性食管炎(RE)及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试验阳性,并与GerdQ积分情况进行比较,计算出诊断GERD最佳临界值.结果 GerdQ积分以7分为...  相似文献   

3.
陆清  雷甜甜  王一岚  马洪升   《四川医学》2017,38(10):1212-1216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疾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指部分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尽管予以双倍剂量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治疗后[1],仍然有持续性酸反流的症状或食管炎的内镜证据,也称PPIs治疗失败胃食管反流病(PPIs failure GERD)、PPIs治疗抵抗胃食管反流病(PPI re-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顽固性咽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通过电子胃镜及电子喉镜检查或行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诊断以顽固性咽喉症状为主诉的GERD患者共46例,确诊后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抑酸,辅以黏膜保护剂及胃促动剂治疗,疗程6~8周,观察疗效.结果 通过电子胃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35例,经质子泵抑制剂试验阳性诊断11例.46例患者经治疗痊愈32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结论 GERD是顽固性咽喉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综合分析病史、电子胃镜、喉镜检查及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有助于该病诊断,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 phageal reflux disease,GRED)分为内镜阳性GERD和内镜阴性GERD。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有破损者为反流性食管炎。2008年1月—2008年12月本文作者选择26例用质子泵抑制剂(除外埃索美拉唑)4周后  相似文献   

6.
确定对抗反流药治疗无效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行pH值监测的意义。对标准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断剂耐药的患者接受了pH值监测。随机选择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接受改良的食管滴酸试验,并与非腐蚀性反流病患者进行比较。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中(n=70),63.8%患者的pH值正常,而H2受体阻断剂耐药的患者(n=31)中,29%患者的pH值正常(P=0.007)。非腐蚀性反流病患者的感觉强度等级和酸灌注敏感度评分明显高于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P<0.05)。服用质子泵抑制剂1次/d但症状仍持续存在患者的pH值正常,但总体上该类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误诊原因,提高GERD诊断水平.方法: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部50例被误诊的GERD,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讨论误诊防范措施.结果:GERD病人部分以非典型症状及食管外症状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结论:为避免误诊应仔细全面的询问病史,尽早作内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和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性治疗进行综合分析而确诊.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八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根据蒙特利尔定义,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如果使患者感到不适就可以诊断为GERD。但临床医生做出对GERD的诊断,症状只是基础,还需要全面评估,并除外其他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GERD常用的诊断及评价方法包括症状问卷、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内镜诊断、动态食管pH监测、胆汁监测,以及逐渐兴起的阻抗监测。以下对PPI试验和食管pH监测做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徐磊  叶国良 《现代实用医学》2023,(10):1267-1270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由酸性胃内容物持续反流至食管,从而导致的一系列反酸烧心症状和/或食管外并发症[1]。质子泵抑制剂(PPI)及近年来上市的钾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是目前指南推荐用于控制GERD反流症状和治疗食管炎的首选药物。然而,研究发现,长期使用PPI等可能导致诱发痴呆、骨折、心梗及提高感染风险等不良事件[2]。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 19例 GERD住院患者应用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疗程 4周.结果 1周症状缓解率为 84.2%, 2周为 94.7%.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与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联合治疗 GERD,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反流物(腐蚀性、刺激性和免疫反应性)不但可到达食管,还可进一步到达口腔、气道等相连的反流通道,继而引起相应部位症状、并发症乃至终末器官效应。GERD的典型症状如反酸、烧心等通常容易识别和治疗,但仍有约30%的患者症状顽固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另外,GERD的不典型症状或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咽炎、咳嗽、哮喘、胸痛等危害性大,亦非常常见,但人们往往不会把这些症状与来源于胃肠道的胃食管反流这个病因相联系,而容易导致GERD的漏诊。故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全面的GERD评估和检查以进一步确诊,有助于指导GERD的后续精准治疗。而熟练掌握PPI实验、胃镜、喉镜、造影、反流监测、高分辨率测压和胃蛋白酶检测等则是确立GERD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曾颖  杨敏  关焯梅 《循证医学》2011,11(1):45-50
目的对奥美拉唑与其它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比较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关于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治疗组)与奥美拉唑(对照组)比较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主要以食管炎的治愈率和症状(灼烧感)缓解率为评价指标,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6篇公开发表文献符合入选标准,胃食管炎治愈总例数6825例,其中治疗4周后胃食管炎治疗组治愈3430例。对照组治愈3395例.优势比1.32,95%可信区间为(1.00,1.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治疗组治愈3430例,对照组治愈3395例,优势比1.25,95%可信区问为(0.74,2.10),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症状(灼伤感)缓解总例数为5642例,其中治疗组为2826例,对照组为2816例,优势比1.43,95%可信区间为(1.28,1.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4周后食管炎的治愈率和症状(主要为灼烧感)缓解率,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疗效比奥美拉唑好;治疗8周后食管炎治愈率,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疗效与奥美拉唑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缝合术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应用价值及该术的安全性。方法:对经内镜、食管ph鉴测、食管测压、临床症状等确诊并且有质子泵抑制剂依赖的11例胃食管反流病(其中贲门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2例),应用美国BARD内镜缝合系统行内镜下贲门缝合术,观察术前术后胃食管反流的积分情况及该术的并发症等项目,对该术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11例患者共缝合26针,13个结,其中纵行缝合4例次,环行缝合9例次。术后症状完全缓解的5例,部分缓解的4例,无效2例。除术中缝合处针孔少许渗血外,术中及术后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内镜缝合术近期疗效可靠,安全性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表现多样,发病原因主要为抗反流屏障的破坏.据报道,常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胃肠道动力药的长期应用与多种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国内外诸多学者试图从天然动植物的提取物及传统方剂中探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新型疗法.本文主要就动植物提取物及传统方剂在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收缩力,改善消化道动力,缓解炎症反应这三方面的治疗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胃食管反流病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2013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20例,将其以是否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分为两组,其中合并胃食管反流病为63例,未合并胃食管反流病者57例。OSAHS合并胃食管反流的患者采用莫沙必利、洛赛克及nCPAP治疗,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轻度AHI、中度AHI患者比较,重度AHI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较高,三种程度患者的症状积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GERD症状组患者的AHI及症状积分与无GERD症状组比较均明显较高,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OSAHS合并GERD患者的AHI、DeMeester评分、立位及卧位pH<4时间百分比、卧位的最长酸反流时间均出现明显的降低,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OSAHS、GERD两种疾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近年来,随着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发现该病存在较高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其典型症状(反酸、胃灼热)常与患者的情绪密切相关。食管外症状是GERD常见的一类症候群,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影响治疗效果。目的 通过对伴或不伴食管外症状GERD患者的症状、情绪、生活质量的调查,探讨食管外症状对GERD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对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8周后GERD患者的随访,探讨影响GERD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 于2018年1-12月,收集在门诊及住院患者1 013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胃镜、24 h pH监测及GerdQ量表诊断GERD;采用SAS、SDS量表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采用SF-36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ERD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013份,回收有效问卷937份,有效回收率92.5%。伴食管外症状GERD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不伴食管外症状GERD患者(42.6%比33.1%)。随访经PPI治疗8周后的GERD患者,伴食管外症状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症状、焦虑抑郁情绪好转率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GERD亚型、是否合并焦虑抑郁、伴/不伴食管外症状是GERD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 食管外症状加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降低生活质量,并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膈肌生物反馈训练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治疗效果.方法 19例GERD患者同时接受生物反馈训练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抑酸药治疗,疗程为8周.患者每周在膈肌生物反馈训练仪的指导下进行腹式深吸气训练一次(15 min),空腹早、晚每日训练腹式深吸气2次,每次20 min.疗程结束后再次评价反流症状、食管动力和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改善情况.结果 (1)14例GERD患者完成8周疗程,1例NERD疗效不佳,11例停抑酸药,2例仍需抑酸药物.(2)疗程结束后10例患者复查食管动力,结果显示,膈脚张力由(8±3)mm rig(1 mm Hg=0.133 kPa)增加至(12±4)mm Hg(P<0.05),而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胃食管交界处(EGJ)压力及食管远端蠕动收缩波幅训练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7例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复查胃镜,6例阴性,1例由洛杉矶分级(LA)-C级转为LA-A级;(4)14例患者随访4周,其中2例患者按需用抑酸药物,1例无效.9例患者随访8周,复发1例.结论 膈肌生物反馈训练能显著改善反流症状,减少GERD患者对抑酸药依赖性;增加GERD患者膈脚的张力,从而增强胃食管交界处的抗反流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52周雷贝拉唑治疗结束2~3年后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对多中心完成52周雷贝拉唑维持治疗2~3年后的GERD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糜烂性食管炎(EE)患者67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31例,采用GERD相关生活质量量表(GERD-HRQL)和SF-36健康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最.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EE患者GERD-HRQL评分从12.5分降至3.5分(Z=-5.242,P=0.000);NERD患者从20.0分降至14.0分(Z=-4.130,P=0.000).两组患者对生活总体满意度也均有显著上升(均P<0.01).(2)与完成52周治疗时相比,两组患者的GERD-HRQL评分无明显变化,分别为中位数2.0分比3.5分和5.0分比14.0分(均P>0.05).EE只在SF-36的精神健康维度评分低于前者[(53±17)分比(61±17)分,t=-2.143,P=0.035].(3)随访时NERD组GERD-HRQL评分高于EE(中位数14.0分比3.5分,Z=-2.377,P=0.017),其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维持量雷贝拉唑治疗可以改善GERD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疗效可以长时间持续,NERD患者酸反流症状较EE重,但总体生活质量两亚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非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a-GERD)患者与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t-GERD)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II-pH)及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结果,提高对a-GERD的认识。 方法 对 30例疑诊a-GERD患者行上消化道内镜、HRM、MII-pH检查及PPI治疗,以同期33例t-GERD 患者作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食管动力、反流及PPI疗效的差异。 结果 30例疑诊a-GERD患者中24例确诊为a-GERD,其中1/3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发病年龄、合并症发生率高于t-GERD患者(P<0.05)。两组内镜下食管黏膜糜烂的发生率及食管测压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食管MII-pH监测示a-GERD组无论酸反流、非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及次数均高于t-G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组反流以卧位、气液体混合反流多见, 而后组以立位反流多见。经2周标准剂量的PPI治疗后,a-GERD组的有效率低于t-G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8% vs. 78.8%,P<0.01);但继续2周2倍标准剂量的PPI联合促动力药治疗,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7% vs.88.0%,P<0.05)。 结论 与t-GERD患者相比,a-GERD患者的年龄偏大,临床表现为与体位有关的上胸部症状且夜间及进餐可加重,反流更严重且混合反流多见,PPI治疗的剂量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