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IL-6)可抑制大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R2细胞的体外生长(IC50100ng/L),并在10ng/L~1μg/L的剂量范围内诱导R2细胞向终末方向分化。诱导后的R2细胞具有单核巨噬细胞的形态特征;且非特异性酯酶(NSE)及酸性醋酸酯酶(ANAE)的活性增强,而过氧化物酶(POX)的活性却一直很低。经典型的DNA梯状条带及凋亡小体证实,≥1μg/LrhIL-6亦可诱导R2细胞凋亡。我们认为,R2细胞是研究IL-6信号转导通路及AML细胞分化机制的一个很好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低密度脂蛋白(LDL)对肾上管上皮细胞的影响及涉及的相关信号传导机制,以人近曲行小管上皮细胞系(HK-2)为对象,采用3H-TdR掺入与细胞计数测定增殖;特异性底物磷酸化法测定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ng)活性;凝胶迁移率法检测转录活化因于(AP-1)DNA结合活性。发现LDL100~500ug/mL刺激HK-2细胞72h可促进其增殖:加入LDL250ug/mL后2~60min内可使该细胞ERK活性明显增加,10min时达高峰;不同剂量(50~500ug/mL)刺激时,ERK活性分别较对照组增加1.56~2.19倍。LDL促使核内转录因子AP-1结合活性增加。EIUL特异性阻断剂PD(50umol/L)可以分别阻断LDL刺激的HK-2细胞ERK活性和DNA合成。RMA阻断PKC信号途径后,LDL对于ERK的活化效应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3.
采用ABS-ELISA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20例肝癌患者进行了IL-6、IL-2、sIL-2R的测定,并与26例肝炎肝硬化和66例健康献血员进行了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NC)IL-6(ng/L)为9.10±2.51,IL-2(ng/L)为5...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NSE-ELISA方法观察了一氧化氮对体外培养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存活及对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Arg组(100、200μmol/L)NSE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面积(AF值)及活性(OD值)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一氧化氮合酶底物L-Arg组(1mmol/L)神经元面积积分和活性则小于对照组(P<0.01)。L-Arg的细胞毒性作用可为N-Arg逆转。  相似文献   

5.
rhIL-15和rhIL-2诱生的LAK细胞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rhIL-15激活的LAK细胞的增殖、细胞毒作用及相关表型的变化。方法:通过用不同浓度的rhIL-15和rhIL-2分别诱生 LAK细胞,研究二者诱生的 LAK细胞的增殖状况;当 rhIL-2和 rhIL-15为 1500 U/ml时,MTT法检测 LA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分子表达情况。结果:LAK细胞的增殖对rhIL-2和rhIL-15均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且无明显差异;终浓度为 1500 U/ml时,rhIL-15诱生的 LAK细胞杀伤 K562细胞的能力强于 rhIL-2诱生的 LAK细胞,而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rhIL-2诱生的LAK细胞却明显高于 rhIL-15诱生的 IAK细胞,且二者杀伤活性均具有时间依赖性;同时rhIL-15诱生的LAK细胞的CD3-CD56+细胞、Cd94+细胞百分率均高于rhIL-2诱生的LAK细胞。结论:rhIL-15在体内对NK细胞功能可能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K562细胞为阴性对照,观察SUNE-1和B958两种含EBV-BHRF1基因的肿瘤细胞株在2×106mol/L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作用18h后,细胞内EBV-BHRF1基因转录水平的改变。方法:细胞RNA的提取、RNA的点杂交(Dotblot)及反转录PCR(RT-PCR)。结果:上述两种肿瘤细胞在2×106mol/L地塞米松作用18h等诱导细胞凋亡的条件下,细胞内EBV-BHRF1基因的转录水平(mRNA)明显提高。结论:本结果初步显示EBV-BHRF1基因的转录与宿主细胞抵抗凋亡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在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HRI)的作用。方法: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分别预先加入NO前体L-精氨酸(L-Arg)、NO供体SIN-1或硝普钠(SNP)、NOS抑制剂L-NNA或NOS诱导剂脂多糖(LPS),经缺氧120min,复氧60min处理后,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亚硝酸盐(NO2)含量及细胞诱导型NO合酶(iNOS)活性等指标的改变。结果:①与常氧组比较,缺氧-复氧HR降低细胞存活率(23%,P<0.01),增加LDH漏出(62倍,P<0.01),iNOS活性(77%,P<0.01),NO2含量(617%,P<0.01)。②HR前预先加入SIN-1、SNP或L-Arg,均引起LDH漏出进一步增高(P<0.01),细胞存活率进一步降低(P<0.01或P<0.05)。③L-NNA2mmol/L,单独应用对细胞损伤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与L-Arg联合应用,则减弱L-Arg的细胞损伤作用。④LPS1μg/mL,增加iNOS活性(26倍,P<0.01)和LDH漏出(56%,P<0.01)。结论:NO加重心肌细胞HRI,是心肌细胞HRI的损伤因子  相似文献   

8.
转染B7—1基因至鼻咽癌细胞株及其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世成 《免疫学杂志》1998,14(3):172-175
通过包装细胞把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B7-1导入鼻咽癌细胞株CNE1,利用RT-PCR及FACs等技术证实B7-1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了CNE1细胞表面MHCI抗原。在此基础之上,观察了表达B7-1的CNE1细胞(CNE1/B7-1)对健康个体PBL(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CNE1/B7-1可以促进PBL的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且增高水平的细胞因子主要是IL-2和IFN-γ。提示:CNE1/Β7-1诱导的免疫应答以细胞免疫为主。  相似文献   

9.
去甲肾上腺素对大鼠体外抗体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甲肾上腺素(NA,10^-1~10^-6mol/L)对大鼠体外抗体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在体外用百红细胞(SRBC)刺激大鼠肠系结B细胞转化成形成细胞(AFC),然后检测其抗体生成量。结果 (1)10^-10、10^-6、10^-8和10^-7mol/L NA都能显著高于外抗体生成,其中10^-6mol/L NA的作用最强。(2)γ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亦能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和方法:本曾报道,低浓度0.2μmol/L烷化剂甲基硝基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可以诱导哺乳灰细胞遗传不稳定状态。为明确其发生机制,本文利用定量RT-PCR方法,研究了该低浓芳,HeLa细胞pol βmRNA水平在6-24h内升高约1倍;而vero细胞pl βmRNA水平在12-30h内亦升高1倍左右。  相似文献   

11.
将J6-2细胞分别分化诱导剂GM3(50μmol/L、DMSO81.2%)处理6天、TPA(100ng/ml)处理3天,观察它们对11种凝集素结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经GM3处理后,J6-2细胞对凝集素结全反应增强的只有UEA(-至+,变弱的只有BAS(++至-),其余的都无变化。  相似文献   

12.
将J6-2细胞分别用分化诱导剂GM_3(50μmol/L)、DMSO(1.2%)处理6天、TPA(10ng/ml)处理3天,观察它们对11种凝集素结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经GM_3处理后,J6-2细胞对凝集素结合反应增强的只有UEA(-至+),变弱的只有BSA(++至-),其余的都无变化。经DMSO处理后,结合反应变强的有UEA(-至+)及PNA(-至++),变弱的有BSA(++至-)及PSA(++至+)。经TPA处理后,结合反应变弱的有BSA(++至+)、WGA(++至-)及RCA(++至+),变强的有UEA(-至+)、SBA(-至+)及SJA(-至++)。对3种分化诱导剂处理后都无变化的有DBA(-)、LCA(++)及ConA(++)。本文还观察到3种分化诱导剂都能抑制[ ̄125I]UdR向J6-2细胞的掺入。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对乙肝病毒基因疫苗诱导产生抗体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将构建的三套乙肝病毒基因疫苗(分别编码S蛋白、preS1+preS2+S蛋白及preS2+S蛋白)注射于C57BL/6小鼠胫前肌内。基因疫苗接种3天后,以同样部位注射rhIL-2、rhIL-4、rhIL-6、rhIFN-γ。运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小鼠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抗-HBs。结果显示:注射基因疫苗3天内,小鼠体内即可表达HBsAg;两周后,血清中可测到抗-HBs,两月后抗体水平达到高峰,并保持高水平至少两月以上;肌内注射的几种细胞因子均可提高血清中抗-HBs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中,rhIL-4、rhIL-6、rhIFN-γ较rhIL-2作用强。提示,细胞因子可作为基因疫苗的佐剂。该研究为增强基因疫苗免疫效果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细胞因子活性检测,Northernblot及RT-PCR等方法,在体外研究了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EL1、EL3和3H4)对LPS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PBMC)释放IL-1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EL1、EL3和3H4在体外有抑制LPS诱导细胞释放IL-1的作用;Northernblot及RT-PCR结果证实,这3株McAb能降低IL-1mRNA表达的水平;提示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可通过与LPS的结合而中和LPS作用于效应细胞,从而降低或阻碍了效应细胞中IL-1mRNA的表达,达到抑制细胞释放IL-1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观察了18~28周龄胎儿脾单个核细胞(FSMC)在体外对OKT3+rhIL-2联合刺激的反应性,结果发现:OKT3单独能活化FSMC,最适浓度OKT3与rhIL-2联合对FSMC有强协同刺激作用。OKT3刺激FSMC后明显促进IL-2R表达,表明OKT3对FSMC的括化作用与IL-2/IL-2R途径相关。OKT3+rhIL-2协同诱导的FSMc能产生NK和LAK活性,且LM活住较单用rhIL-2诱导者强,间接免疫荧光染色FACS分析显示,OKT3+rhlL-2协同激活的FSMC主要是CD8 ̄+T细胞。结果表明FSMC与成人PBMC-样能被OKT3活化。  相似文献   

16.
人白细胞介素4诱导杀伤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人重组白细胞介素4(rhIL-4)在PHA协同下,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诱导出明显的LAK活性,其对K562、Raji细胞的杀伤力低于IL-2诱导者,对TBL-E,PHA活化的淋巴母细胞(PHA-blasts)的杀伤力和IL-2诱导者相似。在PHA介导的4小时51Cr杀伤试验中,加入PHA后,IL-4-LAK对PHA-blasts的杀伤力提高2.3倍,而IL-2-LAK对PHA-blasts的杀伤力无变化,提示IL-4主要诱导CTL样活性,而IL-2主要诱导NK样活性,IL-4诱导效应CTL的能力强于IL-2。我们的实验同时证实,在淋巴细胞活化的早期,IL-4抑制IL-2诱导的LAK活性,淋巴细胞活化后,IL-4与IL-2有协同作用,增强IL-2诱导的LAK活性。  相似文献   

17.
高压氧抗小鼠同种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抗移植排斥反应机理。方法:C57BL/6小鼠接受BALB/c小鼠移植皮片后,在992%O2,025mPa条件下每天1h直至皮片排斥。动态观察移植局部T细胞及亚群,IL-2R(α)阳性细胞浸润情况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细胞杀伤活性(LMC)等。结果:高压氧组小鼠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移植局部Thy-1,L3T4,Lyt-2及IL-2R(α)阳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MLC及LMC均降低。结论:高压氧可通过抑制移植局部T淋巴细胞浸润及IL-2R表达以及H-2诱导的增殖反应及杀伤活性,从而抑制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8.
用改良Boyden法,测定重组人白介素2(rhIL-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豚鼠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Neu)的趋化和化学激动作用,rhIL-2对Eos的最大趋化作用浓度为10 ̄(-12)mol/L,较PAF的作用强约10000倍,10 ̄(-5)~10 ̄(-9)mol/L范围内,PAF对Eos和Neu有相似的趋化作用.但在对Eos呈趋化作用的10 ̄-9~10 ̄-13mo1/L范围内。rhIL-2对Neu无明显作用.另外,10 ̄(-12)mol/L的rhIL-2对Eos的趋化和化学激动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而10 ̄(-8)mol/L的PAF对Eos的趋化作用则显著大于化学激动作用(P<0.05)。以上结果表明,IL-2是一种极强的选择性Eos趋化介质.  相似文献   

19.
涎腺良恶性淋巴上皮病变中EB病毒DNA及其产物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Lin H  Rao H  Saku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26(4):225-228
目的了解良恶性淋巴上皮性病变与埃泼斯坦-巴尔(EB)病毒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免疫组化LSAB法对涎腺18例恶性淋巴上皮病变(MLEL)、14例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LEL)进行EBV编码的RNA(EBER1)、EBVBamH1W片段及EBV潜在膜蛋白(LMP1)和潜在膜抗原(EBNA2)检测。结果(1)本组18例MLELEBER1和EBVBamH1W片段均为阳性,14例BLEL则为阴性。(2)18例MLELLMP1检出率77.8%(14/18),EBNA2未检出(0/9)。(3)MLEL间质淋巴细胞多数为T细胞,BLEL间质多为B细胞。(4)本组统计216例涎腺癌中有37例MLEL,发生率为17.1%。结论本结果表明EBV与MLEL存在密切关系,很可能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文中还对BLEL与EBV的关系、BLEL与MLEL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中和抗体识别短肽对IFN-α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合成肽WLDPRH的免疫反应性和对干扰素(IFN)诱导的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根据我们早先的研究,已用中和抗体从噬菌体展示6肽库中筛选出了两个与IFN-α有同源性的肽片段,将其中之一进行了人工合成(WLDPRH),并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分析,体外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体外IFN诱导抗病毒和抗增殖分析。结果计算机分析表明,人工合成肽WLDPRH与推理的I型IFN受体结合区LoopAB(29-35位)有相当的同源性。体外竞争ELISA实验表明,合成肽在25μg/ml浓度时能特异性抑制IFN-α与中和抗体4C1结合。体外抗病毒结果显示,干扰素在亚保护剂量时(20~70pg/ml)时,合成肽能提高IFN-α作用细胞后的抗病毒活性,并且合成肽WLDPRH在1.4μg/ml时,IFN-α抗病毒保护率从40%提高到86%,为最高保护率的最低剂量,但合成肽为1.4μg/ml,IFN浓度为5~55ng/ml时,对IFN-α诱导的抗增殖作用不明显。结论用中和抗体筛选的短肽WLDPRH能影响IFN分子作用模式,并且有可能模拟IFN分子LoopAB的结构和功能,这为免疫治疗及IFN的小分子模拟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