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试管婴儿的生存质量,并探讨导致试管婴儿出生缺陷及新生儿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比较150 例采用体外受精(IVF)技术受孕的婴儿(IVF 组)与200 例自然受孕婴儿(对照组)的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疾病、出生缺陷及新生儿期并发症等指标;通过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对试管婴儿出生缺陷及新生儿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VF 组双胎及低出生体重儿构成比增高(P<0.01),而出生体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母亲相比,IVF 组母亲生产年龄偏大,剖宫产、胎膜早破及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增高(P<0.05)。IVF 组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IVF 组低出生体重及硬肿症发生率增高(P<0.05),住院时间更长(P<0.01)。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IVF、早产、双胎及母亲妊娠合并症是导致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VF 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与自然受孕儿无明显差异,但双胎构成比、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高于自然受孕儿,住院时间更长;自然受孕、避免早产、减少双胎妊娠及预防母亲妊娠合并症可降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双胎儿的围产期状况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双胎儿针对性保健措施。方法 调查在本院分娩的363对双胎儿及37456例单胎儿围产期(Ⅲ)状况,随访胎儿远期预后。结果 ①双胎儿早产、低出生体重、胎位不正、难产、胎儿窘迫、胎盘异常、胎膜早破、羊水粪染的发生率及患病率、围产期病死率显著高于单胎儿;双胎孕母>30岁、经产妇、体力劳动者的比例及孕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②单卵双胎儿的羊水粪染、早产的发生率及患病率、围产期病死率显著高于双卵双胎儿,小双(双胎儿按出生先后分为大、小双)的羊水粪染、难产、出生时窒息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大双。③双胎儿4~9岁时的体重、头围显著低于单胎儿,低智儿比例显著高于单胎儿。结论 双胎儿围产期状况及近、远期预后均较单胎儿差,其中单卵双胎儿、小双尤著,应加强相应的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试管婴儿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结局。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106例试管婴儿双胎妊娠(试管组)与256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对照组)的产妇年龄、妊娠周期、分娩方式、妊娠期合并症、新生儿体格发育、新生儿出生缺陷及新生儿围生期疾病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试管组产妇平均年龄(32±4岁)高于对照组(28±4岁,P0.05)。试管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在体格发育、出生缺陷疾病发生率、围生期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试管婴儿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围生期结局无明显差异;试管婴儿双胎妊娠的产妇在妊娠期需密切关注血压及血糖的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试管早产儿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122例试管早产儿与183例自然妊娠早产儿(对照组)母亲围产期情况、出生一般情况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孕母围产期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25.4%)高于对照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3.3%)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组病死率(9.0%)高于对照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管早产儿与自然妊娠早产儿相比,更易患RDS,且畸形率及病死率均较自然受孕儿高,故仍应慎重选择辅助生殖技术的方式,并加强孕产期监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辅助生殖技术(ART)双胎妊娠与自然受孕(SC)双胎妊娠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17~2019年期间分娩的胎龄≥ 24周活产双胎儿3 356例,其中ART组双胎儿2 006例(1 003对),SC组双胎儿1 350例(675对),收集母亲一般资料、妊娠期合并症及新生儿一般资料、新生儿疾病及结局,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ART组母亲平均年龄大于SC组(P < 0.05),初产率、剖宫产率及宫颈环扎手术率高于SC组(P < 0.05)。ART组母亲妊娠相关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SC组(P < 0.05)。ART组新生儿平均胎龄低于SC组(P < 0.05),极低出生体重儿比例高于SC组(6.8% vs 5.8%,P < 0.05),但ART未增加早产及低Apgar评分的风险。两组新生儿的病死率及新生儿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Ⅲ~Ⅳ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SC双胎妊娠相比,ART双胎妊娠未明显增加新生儿病死率及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胎发育不均衡的发生率、母婴不良结局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上预防双胎发育不均衡、改善新生儿结局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中,纳入其中的双胎妊娠孕产妇2912例及新生儿5824例为研究对象。两个胎儿出生体重相差≥20%为双胎发育不均衡组;<20%为双胎发育均衡组。根据病历及随访登记,记录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双胎发育不均衡组与均衡组的围产结局,分析双胎发育不均衡的危险因素。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912例双胎孕妇中,双胎发育不均衡发生率为3.54%(103/2912)。不均衡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均衡组,住院时间、小于胎龄儿比例及最低体重出现日龄均大于均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30岁(OR=1.853)、孕周≤35周(OR=2.368)、孕次≥2次(OR=2.941)、孕前体重指数≤25 kg/m^2(OR=2.457)、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3.624)、合并妊娠期高血压(OR=1.725)、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MCMA)双胎(OR=2.529)、双胎异性(OR=1.603)是双胎发育不均衡的影响因素(P<0.05)。双胎发育不均衡组的产妇感染、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死亡的发生比例均高于双胎发育均衡组(P<0.05)。双胎发育不均衡的103例中,MCMA、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MCDA)、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ichorionic diamnionic,DCDA)3亚组间比较,产妇感染、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胎膜早破、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比例,3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CMA组的上述指标发生比例均高于其他2个亚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发育不均衡增加孕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双胎发育不均衡与产妇年龄、孕周、孕次、孕前BMI、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MCMA双胎、双胎异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广东省超未成熟双胎儿临床救治结局及变化趋势。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东省26家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入院的胎龄<28周双胎儿269对,按照入院年份分为前5年组和后5年组,双胎中以出生体重高低分为重婴和轻婴。收集孕母围生期和新生儿住院资料,分析前、后5年双胎儿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后5年组超未成熟双胎儿、双胎中重婴、双胎中轻婴的重度窒息发生率、出生头围低于前5年组(P<0.05)。后5年组超未成熟双胎儿均死亡的比例低于前5年组,且后5年组双胎中重婴、双胎中轻婴的病死率低于前5年组(P<0.05)。后5年组双胎中重婴、双胎中轻婴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均低于前5年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高于前5年组(均P<0.05)。 结论 广东省26家三级甲等医院入院的胎龄<28周超未成熟双胎儿的存活率显著上升,且双胎内无论是重婴还是轻婴,发生重度窒息、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例均明显下降,而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比例增加。伴随诊疗水平提升,未来需要由产前诊断、产科、新生儿科等组成多学科协作,共同制定科学的双胎妊娠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990~2003年14年<2 500克的低出生体重儿每两年为一组,对其发生率、围产期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围产期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上升(P<0.001);围产期死亡率明显下降(P<0.001);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P<0.001).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由428.6‰降至98.2‰(P<0.001).胎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畸形、母亲妊高征和宫内感染,新生儿死亡原因前3位的是畸形、宫内感染及颅内出血.结论加强产前围产保健,对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及其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1986~1989本院年间共分娩12489例,其中双胎106例,胎儿总数212例,发生窒息的47例,窒息发生率22.2%,与同期单胎窒息的发生率5.2%相比,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体重愈低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愈高。经阴道自然分娩窒息的发生率最低为16.5%,而产钳、臀助臀牵引窒息率高,分别为86.9%及57.6%。双胎一产和二产之间窒息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胎先露双头先露窒息的发生16.4%、死亡率2.9%均较低,臀头先露窒息率37.5%,死亡率18.7%明显高于其他种类先露。作者认为臀头双胎尽应早采用剖宫结束分娩,头臀有条件可酌情经阴道分娩,双头先露若无头盆不称,胎儿体重不过大,特别是第一胎儿已入盆,多数可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sIUFD)后存活儿的近期预后。方法 以sIUFD后存活儿52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104例胎龄匹配、不伴有sIUFD双胎妊娠分娩的双胎之一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2例sIUFD后存活儿中,早产儿42例(80.8%),合并脑损伤13例(25.0%),新生儿期死亡3例(5.8%)。sIUFD组的羊水异常(羊水粪染或血性羊水、羊水过多或过少)、脐带异常(脐带扭转或脐带绕颈)及胎盘异常(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出生窒息率、出生时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及出生时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sIUFD组住院期间出现院内感染及脑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双胎妊娠发生sIUFD后会增加存活儿新生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sIUFD存活儿,应加强产前评估,并进行远期预后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