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5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心肌酶学指标,并探讨其监测心肌损伤的价值。结果显示手术结束时所测指标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cTnT值与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有明显正相关(r=0.6014,P<0.05);CKMB虽随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而升高,但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4712,P>0.05)。提示血清cTnT和CKMB可监测心脏手术中再灌注早期心肌细胞损伤并评价心肌保护措施,cTnT优于CKMB。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血清CK,CK-MB,LDH,cTnT值的监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血清CK,CK-MB,LDH,cTnT值,判断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方法]选择30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及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别于停机时及术后2,24,48,70 h取静脉血测定CK,CK-MB,LDH值;选择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及15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停机及术后5,24,48 h时取静脉血检测cTnT值.[结果]随着主动脉阻断时间的延长,患者血清CK,CK-MB,LDH值呈进行性升高;心脏停跳液用量不相同,血清CK,CK-MB,LDH,cTnT值亦不相同;术中发生代谢性酸中毒者血清CK,CK-MB,LDH,cTnT值明显高于未发生者.[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血清CK,CK-MB,LDH,cTnT值的变化可反映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左-卡尼汀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酶CK、CK-MB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体外循环(CPB)下行先天性心脏病(CHD)心内矫治术患者CK、CK-MB的影响。方法:选择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CHD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在术中于ST.Thomas号冷晶体停跳液中加入左-卡尼汀(6g/L)行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对照组则使用ST.Thomas号冷晶体停跳液。两组其他处理相同。分别于术前、主动脉阻断10min、主动脉开放后0h、1h、2h、6h及24h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水平。结果:两组CK、CK-MB水平于主动脉开放后显著升高,但实验组CK水平在主动脉开放后2h及6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K-MB水平于主动脉开放后1h、2h及6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左-卡尼汀作为心脏停跳液的成分,对心肌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七氟醚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30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女19例,男11例,体重40~70 kg,年龄25~65岁,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与七氟醚后处理组(S组),每组15例。S组经体外循环于主动脉开放时以2%七氟醚灌入血液循环15 m in,C组不作以上处理,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手术开始时(T1)、主动脉开放后0.5 h(T2)、主动脉开放后3 h(T3)、主动脉开放后24 h(T4)4个时点采集中心静脉血,提取上清置于EP管-20℃保存。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浓度,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使用多巴胺的总量。所有数据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保持稳定。两组患者血清LDH、CK、CK-MB、cTnI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与C组相比,S组LDH在T4时明显降低(P<0.05),cTnI和CK在T3、T4时间点也明显降低(P<0.05),CK-MB在T2时点明显降低(P<0.05)。结论:体外循环七氟醚后处理可以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例活动性RA患者(活动组)、37例非活动性RA患者(非活动组)、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其中AST、LDH、CK测定采用速率法,CK-MB测定采用免疫抑制法。结果①三组患者的血清AST、LDH、CK、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的血清AST、LDH、CK、CK-MB显著高于非活动组(P〈0.05),非活动组的血清AST、LDH、CK、CK-M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活动组患者血清AST、LDH、CK、CK-MB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患者常伴随有心肌细胞损伤。在RA患者诊治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其心肌酶谱,以防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创伤严重程度的多发伤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指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变化及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中心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多发伤患者67例,根据多发伤患者入院创伤危重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标准将其分为轻度多发伤组(20例)、中度多发伤组(26例)及重度多发伤组(21例);并根据MODS标准,将其分为MODS组及非MODS组。比较创伤后第1、2、3天重度多发伤组、中度多发伤组及轻度多发伤组LDH、AST、CK-MB、CK水平。比较创伤后第1、2、3天MODS组及非MODS组LDH、AST、CK-MB、CK水平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LDH、AST、CK-MB、CK与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多发伤患者合并胸腹部位、多发伤患者伴MODS中的心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LDH、AST、CK-MB、CK对多发伤患者伴MODS中的心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结果 重度多发伤组APACHEⅡ评分、MODS例数及MODS评分高于中度多发伤组及轻度多发伤组,中度多发伤组APACHEⅡ评分、MODS例数及MODS评分高于轻度多发伤组(P<0.05)。创伤后第1天、第2天、第3天,重度多发伤组、中度多发伤组、轻度多发伤组LDH、AST、CK-MB、CK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重度多发伤组LDH、AST、CK-MB、CK水平均高于中度多发伤组、轻度多发伤组,中度多发伤组LDH、AST、CK-MB、CK水平均高于轻度多发伤组;MODS组和非MODS组LDH、AST、CK-MB、CK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MODS组LDH、AST、CK-MB、CK水平均高于非MODS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第1天、第2天、第3天,LDH、AST、CK-MB、CK水平与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多发伤患者合并胸腹部位呈正相关、多发伤患者伴MODS中的心功能障碍均呈正相关(P<0.05)。第1天,多发伤患者伴MODS中的心功能障碍ROC曲线显示,LDH、AST、CK-MB、CK对多发伤患者伴MODS中的心功能障碍有预测价值(P<0.05)。 结论 血清心肌酶谱指标水平随多发伤患者病情加重而升高,其与多发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胸腹部位及发生MODS中的心功能障碍呈正相关,且是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中的心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心肌肌钙蛋白Ⅰ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1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与鉴别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心肌肌钙蛋白1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灵敏度高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曲酶MB,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及α-羟丁酸脱氢酶;其特异性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与肌酸激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MB相当,而较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炕,此外,主肌肌钙蛋白I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提示心肌甩钙蛋白I是一种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脂肪乳后处理对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将心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20例,于主动脉开放即刻从体外循环机内快速注入200mL脂肪乳;对照组20例,同法注入200mL生理盐水。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及主动脉开放后0.5、1、2、4、24h采集桡动脉血,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同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心脏复跳情况、多巴胺使用量和术后辅助呼吸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24h尿量和24h胸腔引流量。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多巴胺使用量、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24h尿量及24h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LDH、CK、CK-MB、cTnI水平均较主动脉阻断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LDH在主动脉开放后24h时降低(P<0.05),cTnI和CK在主动脉开放后4、24h降低(P<0.05),CK-MB在主动脉开放后2、4、24h时间点降低(P<0.05)。结论 体外循环脂肪乳后处理可以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CD64、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血清MP-IgM抗体滴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妇产医院儿科收治的130例MPP确诊患儿,按照病情程度分为轻症组(76例)和重症组(54例)。采集患儿外周血测定血清CD64、CK、CK-MB、LDH及MP-IgM抗体滴度。分析不同病情程度患儿的各指标测定结果,分析不同MP-IgM抗体滴度患儿的CD64、CK、CK-MB、LDH水平,并分析CD64、CK、CK-MB、LDH与MP-IgM抗体滴度的相关性。结果: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患儿的血清CD64指数、CK、CK-MB、LDH水平明显更高(t=13.123、-3.780、-5.807、-7.576,均P<0.05)。重症组中MP-IgM抗体高滴度者占比高于轻症组,低滴度者占比低于轻症组(χ2=58.197,P<0.05)。不同血清MP-IgM抗体滴度患儿的CD64指数、CK、CK-MB、LDH水平比较,均有高滴度组>中滴度组>低滴度组,3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326、11.744、19.568、35.474,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PP患儿病情轻重与MP-IgM抗体滴度呈正相关(r=0.556,P=0.000)。CD64指数、CK、CK-MB、LDH均与MP-IgM抗体滴度呈正相关(r=0.521、0.391、0.485、0.598,均P<0.05)。结论:CD64、CK、CK-MB及LDH均与MP-IgM抗体滴度呈正相关,监测4项指标变化对于预测MPP患儿病情变化,指导治疗方案调整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心肌肌钙蛋白T(cTnT)作为判断心肌损伤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78例心脏手术患者(60例瓣膜替换术、18例动脉导管未闭和心包炎)进行分析。60例患者于术前和主动脉开放后2h测定血液中cTnT,进行阻断时间和cTnT的相关和回归分析;其中20例瓣膜手术患者与18例动脉导管结扎和心包剥脱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关胸后1,2,24和48h记录心电图,并抽血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CK-MB)和cTnT。结果60例瓣膜手术患者术前cTnT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主动脉开放后2h时,阻断时间和cTnT的相关系数为r=0.875(P<0.01),回归方程为Y=0.019X-0.026;其中20例瓣膜手术患者心脏经过阻断后,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周围血液中的CK、CK-MB和cTnT均有明显升高,分别在关胸后2h达到高峰,数值分别为术前的12.6、9.2和257倍;18例行动脉导管结扎和心包剥脱术的患者术前和关胸后的心电图和血液中的cTnT均正常,CK和CK-MB除2例心包炎患者关胸后出现明显变化外,余均未见改变。结论cTnT作为判断心肌损伤的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且均优于CK和CK-MB。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两种不同的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血清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血管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上腹部择期手术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成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组(P组,n=30)与硬膜外麻醉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组(PE组,n=30)。记录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6 h(T2),24 h(T3),48 h(T4)的血压、心率,并检测血清CK、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变化。结果与T0比较,PE组各时点血压显著降低;P组舒张压显著增高,T1~T4时点显著高于PE组(P〈0.05或0.01)。与T0比较,两组T1~T4时CK均显著增高,T3、T4时P组显著高于PE组(P〈0.05或0.01)。T2时P组CK-MB显著高于PE组(P〈0.05)。与T0比较,两组T1~T3时LDH显著增高(P〈0.05或0.01)。P组AST在T1~T4时和PE组在T3时显著增高(P〈0.05或0.01),T2时P组显著高于PE组(P〈0.05或0.01)。与T0比较,P组T1~T4时点cTn-Ⅰ显著增高(P〈0.05或0.01),PE组T1时显著降低(P〈0.05),T1、T3时P组cTn-Ⅰ显著高于PE组(P〈0.05或0.01)。结论与全麻比较,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非心脏手术时更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心肌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冯战桂  苏展鹏  蔡晓丽 《吉林医学》2013,34(19):3772-3774
目的:通过分别检测宫内窘迫有窒息和无窒息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的变化,研究宫内窘迫患儿心肌缺氧性损伤状况及各项心肌酶活性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于生后第1天及第3天,将宫内窘迫患儿分为生后有窒息组和无窒息组,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活性,与同期出生的无宫内窘迫新生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宫内窘迫无窒息组AST、CKMB有显著性增高,LDH、CK、α-HBDH无显著性变化;窒息组所有心肌酶指标活性均呈显著性增高,缺氧程度越重,心肌酶活性增高越明显;治疗后第3天,除窒息组LDH外,其余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宫内窘迫患儿存在缺氧性心肌损伤,经产前、产时及时处理,出生无窒息者心肌损害明显小于窒息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能及时反映宫内窘迫新生儿心肌损伤的程度,尤以CK-MB、AST较灵敏,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宫内窘迫患儿经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冯战桂  苏展鹏 《吉林医学》2013,(20):3979-3981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程度、不同日龄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情况,了解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和临床意义,为寻找更客观、敏感地反应缺氧后心肌损害的指标提供理论依据,以利于临床及时地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改善预后。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选择58例窒息新生儿,分为两组,重度窒息组36例,轻度窒息组22例,分别于生后12 h内及生后第3天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活性,并将同期住院的无缺氧新生儿43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AST、LDH、CK、CK-MB、α-HBDH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以CK-MB、AST较灵敏,且与缺氧程度呈正相关,生后第3天心肌酶水平大部分恢复,LDH水平恢复较慢。结论:血清心肌酶水平能较及时地反映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的程度,生后第1天尽早测定其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窒息后心肌损害为一过性,经及时复苏,保护心肌等治疗,心肌酶水平常在3 d内逐渐恢复,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中采用自制微量晶体心肌保护灌注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 kg以下择期在CPB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心肌保护均采用顺行灌注高K+含血停搏液,试验组采用微量晶体灌注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储血罐灌注方法。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CPB 20 min(T2)、主动脉开放后(T3)、手术结束即刻(T4)检测动脉血气的K+离子浓度、红细胞比容(Hct)、乳酸(Lac)并进行比较,比较患儿术前和术后一般情况、左室射血分数(EF)、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复苏、术中超滤量、CPB预充总量、围术期用血量,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数据。结果 1两组患儿术前一般情况、术前和术后EF值、CPB时间、阻断时间、心脏复苏率、术中超滤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2T1、T2、T3、T4的动脉血气K+、Hct、La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儿CK、CKMB在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K、CKMB在术后1天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3天较术后1天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4试验组较对照组CPB预充总量和围术期用血量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婴幼儿CPB中的心肌保护使用微量晶体灌注方法能获得与储血罐灌注法相同的效果,但预充液总量和围术期用血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心脏瓣膜替换术中相关因素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替换术中相关因素对心肌细胞的损害 ,为良好的心肌保护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随机法取二尖瓣替换术 16例、主动脉瓣替换术 8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替换术 12例 ,分别于停机时、术后 2 0h、44h、6 8h、116h抽血测定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乳酸脱氢酶(LDH) ,观察主动脉阻断时间长短、心脏停跳液用量、心脏复跳情况对心肌酶的影响。结果  (1)随主动脉阻断时间的延长 ,CK、CK -MB、LDH呈进行性增高。在停机时及术后 2 0h ,主动脉阻断时间 <30min组与>6 0min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2 )心脏停跳液用量 <15ml·kg- 1 组与 >2 0ml·kg- 1 组相比 ,停机时CK、CK -MB、LDH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 ) ;(3)电除颤复跳与自动复跳组各时间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主动脉阻断时间过长、心脏停跳液用量不足、手术创伤是引起心肌细胞损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心肌挫伤患者在48h内心肌标志物含量的变化及判断心肌挫伤的程度。方法 对28例心肌挫伤患者在48h内不同时间分别采集静脉血,测定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功酶质量(CK-MB)、肌钙蛋白I(c Tnl)及心肌酶谱(LDH、AST)等心肌标志物含量。结果 伤后8h血清中Myo、CK-MB、eTn-I及LDH、AST含量均升高,其中Myo、CK-MB及LDH、AST在伤后8h升高明显(P<0.01):在伤后24hcTn I升高最为明显,而Myo、CK-MB和LDH、AST含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参考值。结论心肌标志物的联合测定在判断心肌挫伤中具有重要意义,cTnI的特异性高于Myo、CK-MB和LDH、AS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与常用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27例AMI病人的血标本,同时检测cTnI和CK、CK-MB,然后两者进行比较。结果:cTnI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CK、CK-MB,其敏感性分别为96.0%、85.2%、88.9%,P>0.05,特异性分别为100%、78.3%、86.0%,P<0.05。结论:cTnI对于AMI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尔康冲剂对阿霉素(ADM)致中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酶(AST,LDH,CK)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阿霉素致中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观察心肌尔康冲剂对血清心肌酶和心肌组织中MDA含量,SOD活性的影响。结果:心肌尔康能够明显降低中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中AST,LDH和CK活性(P<0.05或P<0.01),能够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和增强SOD活性(P<0.05或P<0.01)。结论:心肌尔康口服液对中毒性心肌炎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清心肌酶活性,降低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和增强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大鼠脑缺血时脑细胞胞浆酶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乳酸脱氢酶(LDH)以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的含量。结果 大鼠脑缺血20min,血中CK,CK-BB和LDH的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脑缺血60min和120min,血中CK、CK-BB,LDH和AST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均于生后48小时内采静脉血3ml,应用日本产Olympus AU-1000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结果:AST、LDH、CK、CK-MB活性的变化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ST、LDH、CK、CK-MB活性测定可作为判断HIE临床分度,评价HIE脑损伤程度,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