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痿独取阳明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杰  金军  陈尚杰  田琨  薄彤 《天津中医药》2009,26(6):468-469
为明确"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和临床应用.从"治痿独取阳明"并非专指脾胃,"治痿独取阳明"并非只取阳明,"取阳明"并非单用补法这三大方面来详细论述了"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说明阳明既包括脾胃,也包括阳明之热,也包括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还包括阳明的循行."治痿独取阳明"包涵的内容较广,不可偏颇,临床应随证使用.  相似文献   

2.
从痿证的病机和治疗两方面,考察痿证与阳明之间的关系。认为痿证经由"阳明虚-宗筋纵-带脉不引"的发病过程,与阳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基本思路,但非唯一的治法;阳明究竟该补该泻,仍需要视具体病情而定。因此,"治痿独取阳明",是大法,而非定法;"独取",是言其重,而非言其孤。  相似文献   

3.
浅谈治痿独取阳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痿病 ,《内经》称之“痿”,是泛指肢体筋脉弛缓 ,软弱无力 ,日久痿废 ,手不摄物 ,足不任地 ,甚则肌肉萎缩的一类疾病。对于痿病的治疗古有“治痿者 ,独取阳明”之说。笔者临床所见 ,仍有不少医家遵循此说 ,而忽略了辨证论治 ,造成疗效欠佳 [1 ]。故笔者借此对“治痿者 ,独取阳明”谈谈两点浅识 ,意在抛砖引玉。1 独取阳明非《内经》治痿之宗旨“治痿者 ,独取阳明”按字义解释 ,“独取”二字之“独”字应释为单独或唯一 ,“取”字应释为应用、采用 ,“阳明”指的是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故“治痿者 ,独取阳明”之原意是指治疗痿病应…  相似文献   

4.
依据《内经》“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首先翻译原文,按其原文意义,分三个方面逐一进行探讨:(1)为什么治痿独取阳明?(2)治痿独取阳明与各补荥而通其俞的关系。(3)治痿取阳明是否专在补?从而阐明了治痿与取阳明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内经》中明确指出了"治痿独取阳明"这一治疗法则,成为后世痿病治疗的重要指导原则,但不是唯一原则。后世各个朝代医家对痿的认识与阐述都不太一致,甚而大相径庭,其次关于痿的含义、分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认识相较内经时代有所继承,也有所发展、创新。结合现代康复医学对痿病的认识来阐述治痿独取阳明的局限性,从而来探讨治痿独取阳明理论的应用价值,对痿病的临床康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谭涛 《中医药导报》2007,13(5):14-14,33
文章通过对痿证的发病机理的阐释及对《内经》相关原文的研究,探讨了足阳明经与其他经脉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运用的经验,认为“治痿者独取阳明”中的“独取”二字,不能作“仅取”解,阳明亦非仅指足阳明胃经,还应包括足太阴脾经,独取阳明应理解为治疗脾胃为主,此外依据辨证结果兼治肺肝肾等脏腑。  相似文献   

7.
<正>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论》篇,《灵枢·根结》篇也云:“痿疾者,取之阳明”,是中医、针灸治疗痿证的基本法则。“痿”又同“萎”,即肢体筋脉弛缓、肌肉萎缩、软弱无力、瘫痪失用的一种病证。因其多发生在下肢,故又称“痿躄”。阳明,从脏象的角度是指胃腑、大肠,从经脉的角度是指手、足阳明经。“独取”者,有“多取”、“常取”、“着重取”之义。  相似文献   

8.
杜旭 《国医论坛》2011,26(2):9-10
《内经》首次提出的“治痿独取阳明”,成为后世治疗痿病广泛遵循的治疗原则。历揽前贤治疗痿病,不论选方用药或针灸治疗,皆重视对脾胃的调理,遵“治痿独取阳明”之法则。但对“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解,笔者还是有一些不同解读,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痿证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早在《内经》中对其病因病机就有详细论述,而独取阳明被许多医家推崇为治痿之重要原则,但片面地理解其含义并非《内经》治痿之宗旨,笔者认为治痿要掌握辨证论治,充分发挥“治痿独取阳明”在治疗痿证中的独到之处,运用中药、针灸予以施治。  相似文献   

10.
“治痿独取阳明”是中医治疗痿证的常用法则。该文介绍1例亚急性联合变性病案的病机分析及诊治过程,阐释“治痿独取阳明”理论涵盖的中医病机,为痿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治痿独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基本大法。"治痿独取阳明"其一强调补益脾胃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其二补中寓清,清利湿热以调理脾胃;同时注意根据脏腑经络、病机证候,重视辨证论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DOP)属中医学"消渴""骨痿"范畴,而"骨痿"属于痿证之一。在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指导下,从痿证的基本治则"治痿独取阳明"入手试论(治) DOP,以期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治痿独取阳明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痿与取阳明的关系。方法:从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的理论基础着手,研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于临床辨证中,“独取阳明”是治痿的重要治则,但不是唯一治法。应针对其病因病机,早、中、晚期之别辨证论治。其于推拿与针灸临床确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结果:取阳明,对痞痿的康复很有价值,但临床宜灵活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13.
“治痿独取阳明”的临床运用430061湖北中医学院杨胜辉“治痿独取阳明”是《素问·痿论》论治痿证而确立的一个重要法则,笔者宗其旨,对多种疾病所致之“痿”,从脾胃而治,屡获良效。今结合四则验案,对“治痿独取阳明”的运用,谈点体会如下。多发性神经炎张××...  相似文献   

14.
"治痿独取阳明"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治痿独取阳明"首见于<内经>,是<内经>治疗痿证的基本原则.从经络气血及藏象五体学说可见痿证取自阳明的妙用.而从"治痿非独脾胃虚"和"阳明非独补益"两方面分析,又显示出"治痿独取阳明"的局限.在辨证分型中,痿证除了"虚"和"热"为基本病因引起的证型外,临床上还包括寒湿凝滞导致的证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诸多医家对《黄帝内经》的"治痿独取阳明"的医理及临床应用进行了阐发,多认为"痿"即四肢痿废不用之意,多侧重于从"独取阳明"角度治疗重症肌无力等肢体病变.但作者认为,如此理解极大限制了此句经文的应用.本文基于"痿"字的文献涵义,结合现代疾病临床表现,提出"痿"与"萎"通,在微观层面凡是表现为器质性萎缩和功能退化性疾病,如萎缩性鼻炎、萎缩性胃炎、脏器下垂等,皆可以"独取阳明"立法诊治,且概括为补和泻2个方面的辨证治疗观,用药上以黄芪为主要药物,补气健脾兼通阳明之实滞.从而丰富了对理论的深层次认识,拓展本理论对临床的指导应用.  相似文献   

16.
《痿论》云:五脏使人痿,而本于肺热叶焦。终之日:治痿独取阳明。是痿病原于手太阴一经,以热相传而成,而治之者,惟取足阳明一经以为要。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总宗筋而束骨以利机关。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手足不用而成痿。是痿之来,起于肺经,而治则取于阳明。后人谓独取阳明,此“取”字有教人补之意。是以丹溪独引越人泻南方、补北方之法,以发明“独取阳明”之旨。究未能尽所以取阳明之义,而意反有相戾者。夫南方,离火也;北方,坎水也。其言日:金体燥而居上,主畏火;土性湿而居中,主畏木。  相似文献   

17.
从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对"治痿独取阳明"的立论依据加以分析阐释,并就其内涵进行讨论,以期指导痿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李萌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2):551-551
痿证独取阳明的临床运用李萌广西大学医务所(南宁530004)《素问·痿论篇》曰:“治痿者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笔者在临床中深受启发,运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为主兼肝肾虚损而发之瘫痪、腰腿酸痛等,均以调摄后天脾胃为...  相似文献   

19.
《内经》是最早对痿证进行系统论述的医籍,《素问·痿论》篇对痿证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指出痿证的病因,或因情志太过,或因外感湿热,或因房劳过度,或因感热劳倦,致使五藏有热,津液耗伤,五藏受累而成.尤其是篇中提出的“治痿独取阳明”成为后世临床治疗痿证的重要指导原则,并为历代医家辨痿治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却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所以对《内经》中“治痿独取阳明”本意的探讨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从痿证的病机和治疗两方面,考察痿证与阳明之间的关系.认为痿证经由"阳明虚-宗筋纵-带脉不引"的发病过程,与阳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基本思路,但非唯一的治法;阳明究竟该补该泻,仍需要视具体病情而定.因此,"治痿独取阳明",是大法,而非定法;"独取",是言其重,而非言其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