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格林—巴利综合征鞘内IgG合成率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火箭电泳法对71例临床确诊的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和61例正常对照者的配对血清和脑脊液进行白蛋白(Alb)、γ-球蛋白(IgG)检测,并计算出每24小时鞘内IgG合成率(Sgn-InG)、脑脊液和血清白蛋白的比值(Albc/Albs),同时探讨这些指标与临床相的关系。结果发现:病例组脑脊液IgG、Alb以及Albc/Albs、Syn—IgG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说明本组GBS患者血脑屏障破坏和路内IgG的自身合成是其脑脊液中IgG升高的主要原因。Syn—IgG与临床相密切相关(P<0.001)。激素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和Syn—IgG有效。  相似文献   

2.
检测了34例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出血16例、脑缺血18例)急性发病后1.5~6d内外周血血清(S)IgG、IgA、IgM、C3、C4、CH50与脑脊液(CSF)白蛋白(Alb)以及CSFIgG/SIgG比值,并与20名患动脉硬化的“正常人”(无其他疾病)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外周血IgG、C3、C4、CH50两组患者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两组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三组间IgA、IgM无显著性差异。(2)CSF中IgG两组患者均增高,且出血组更明显;CSFIgG/SIgG比值出血组较缺血组明显增高;两组Alb均增高,出血组更明显。提示该病发病后体液免疫增强,这可能是伴发肺部感染的免疫病理机制之一。出现血脑屏障功能损害且脑出血较缺血更为严重,并可能有IgG的内源性合成,提示急性脑组织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应激反应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完整性与免疫应答密切相关。上述外周血与CSF各项指标测定结果的不同,说明神经免疫学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格林—巴利综合征者鞘内IgG合成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火箭电泳法对7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和61例对照者配对血清和脑脊液进行白蛋白(Alb),γ-球蛋白(IgG)检测,并计算出每24小时鞘内IgG合成率(Syn-IgG)脑脊液和Alb,Albc/albs,Syn-IgG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表明本组GBS患者血脑屏障破坏和鞘内IgG的自身合成是其脑脊液IgG的自身合成是其脑脊液IgG升高的主要原因。Syn-IgG与临床相密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研究体液免疫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中的作用,方法采用Bekmann免疫分析仪和MonarchPlus生化仪对10只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食蟹猴脑脊液(CSF)IgG指数和IgG合成率进行了发病前后自身对照检测。结果致敏前正常猴CSFIgG指数为0.310±0.101,致敏后IgG指数为0.745±0.306;致敏前IgG合成率为-4.64±3.29,致敏后IgG合成率为32.72±52.73。致敏前后csfIgG指数和IgG合成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两者致敏前后的改变与EAE症状程度不完全一致。结论体液免疫在EAE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格林—巴利综合下的临床和腓肠神经活检病理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临床和神经活检病理特点,对40例GBS患者进行活检病理观察,40例中急性起病28例,亚急性和慢性起病各6例;单纯累及脊神经22例,颅脊神经受累14例,多颅神经麻痹2例和全植物神经功能不全2例。肌电图均为神经源性损害,CSF蛋白细胞分离91.9%,寡克隆重区带阳性63.5%,IgG合成率升高75.0%。病理所见以脱髓鞘为主38例,以轴索变性为主2例,脱髓鞘并发轻度轴索  相似文献   

6.
用ELISA法检测了45例GBS患儿CSF中RSV-IgG和PIV-IgG,发现其阳性率分别为37。8%、28.9%,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测定6例6BS患儿的血清和CSF中RSV-IgG和PIV-IgG,并设立S/CSF值,发现GBS患儿S/CSF值变化时,可能有三种情况:(1)BBB受到损害,神经系统未发生病毒感染;(2)BBB的完整无损,但CNS内存在病毒感染;(3)BBB的损害和病毒感染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7.
用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90例神经系统患者脑脊液行寡克隆区带测定同时行细胞学检查。出现寡克隆区带阳性率分别为多发性硬化症(MS)52.9%(9例),格林巴利(GBS)(57%),明显高于脊髓病(6%)和其它病变组(7%)。用X2检验做各组间率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脑脊液细胞学(CSF—C)检查总阳性率为51.1%(46例),其中MS11例(64.7%),GBS异常20例(66.7%)。细胞学检查异常改变与寡克隆区带阳性有密切关系,呈正相关性。揭示MS和GBS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有免疫功能异常。笔者认为同时行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和CSF—C检查对MS和GBS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左旋咪唑迟发性脑病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48例左旋咪唑迟发性脑病(LIDE)患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同时用ICS-Ⅱ分析仪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配对标本的部分体液免疫指标。结果表明:LIDE组CD3、CD4、CD25、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01)。血清和CSFIgG、IgA、IgM及IgG鞘内合成率(IgG-Syn)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相似文献   

9.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和腓肠神经活检病理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临床和神经活检病理特点,对40例GBS患者进行活检病理观察。40例中急性起病28例,亚急性和慢性起病各6例;单纯累及脊神经22例,颅脊神经受累14例,多颅神经麻痹2例和全植物神经功能不全2例。肌电图均为神经源性损害,CSF蛋白细胞分离91.9%,寡克隆重区带阳性63.5%,IgG合成率升高75.0%。病理所见以脱髓鞘为主38例,以轴索变性为主2例,脱髓鞘并发轻度轴索改变13例。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25例和单核细胞增多19例,葱头样肥大神经改变6例。对感觉障碍与神经活检病理特点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腓肠神经活检对GBS诊断,特别对病程迁延和变异型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年报道轴索性GBS、急性运动性索性神经病(AMAN),也就临床病理分型进行讨论。本组属经典型运动感觉型GBS22例,纯运动型7例,多颅神经麻痹型、纯感觉型和全植物神经功能不全各2例和Fisher综合征1例。本组病理所见为感觉神经活检不能证明AMAN,但本组仅2例轴索变性,因此,我们认为轴索变性仍为少见的变异型。  相似文献   

10.
采取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火箭免疫电泳法对30例多发性硬化病人进行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及24小时鞘内IgG合成率的检测,结果发现寡克隆区带、合成率与多发性硬化的发病年龄、病程、病程进展类型、病残程度无统计学上的相关性,寡克隆区带阳性率46.7%,合成率增高占60%,两者合计异常率可达73.3%,提示我国多发性硬化寡克隆区带阳性率、合成率增高均较国外低,因而在我国对多发性硬化的实验室诊断两者同时检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总结14例腓骨肌萎缩症(PMA)的临床和脑脊液改变结果,发现CSF蛋白含量增高7例(0.410~1.450g/L),IgG增高5例(0.060~0.322g/L),IgA增高1例(0.023g/L)。蛋白含量正常组与增高组之间临床特征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但HMSNⅠ型增高较Ⅱ型明显  相似文献   

12.
24小时鞘内IgG合成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火箭电泳法检测165例神经系统疾患24小时鞘内IgG合成率,结果显示:我发性硬化组24小时鞘内IgG合成率增高率为66.67%,格林-巴利综合征组为46.33%,脑炎组为14.29%。脑血管病组为11.33%,其它神经系统疾患组为12.5%,提示24小时鞘内IgG合成率的检测对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病人有重要的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Alzheimer病(AD)部分实验室指标,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火箭电泳法(RIE),测定IgG和白蛋白含量,计算IgG鞘内合成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脑脊液Tau和β-淀粉样蛋白(β-AP)的含量。结果:血清、脑脊液中的蛋白水平正常组最高,血清、脑脊液IgG水平AD组最高。但三组间均存在较大重叠。老年人脑脊液IgG鞘内合成率增高比例较大,无显著性差异。AD、  相似文献   

14.
脑脊液活性B细胞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法检测75例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患者脑脊液(CSF)中的活性B细胞(ABL)。结果:感染、脱髓鞘疾病组与CNS其他疾病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1.5%和8.7%,其差别极为显著(P<0.005);病毒性脑炎组与细菌性脑膜炎组的ABL>5%的阳性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现CSF中ABL的出现较IgG早。认为CSF中ABL的检测有助于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IgG-乙酰胆硷受体抗体亚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IgG-乙酰胆硷受体抗体(AChRAb)亚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ABC-ELISA法检测43例MG组和25例临床对照组、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gG-AChRAb亚型IgG1-4。结果 MG组与两对照组相比IgG1和IgG4亚型抗体无显著差别,IgG2亚型抗体显著升高(P〈0.05),IgG3亚型抗体显著降低(P〈0.05);MG组各临床类型间各亚型抗体无显著差别。结论 IgG-AChRAb亚型以IgG2活性为主,但未显示与MG临床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6.
作者研究了18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g,A,G,M,C3,C4,B因子浓度,一种浓度异常者占42.2%,二种者占27.0%,三和睦得占5.9%,总异常率为75.1%,IgG异常者占17.3%,IgA异常者占8.1%,IgM异常者占8.7,C3异常者占1.6,C4异常者占5.19%,。B因子异常者占6.5-31.9%。男性C4,B因子均值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7.
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抗体检测对格林—巴利综合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中枢神经髓鞘的免疫性损伤,方法GBS患者20例,神经系统其它疾病组(OND)2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手术者33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73份脑脊液(CSF)中髓鞘碱性蛋白IgG(MBP-IgG)。结果 GBS患者,OND患者和非神经系统疾病手术者CSF中MBP-IgG阳性经分别为55%,30%和9.1%,GBS患者CSF中MBP-IgG阳性率与发病天线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脊液寡克隆区带、24 h鞘内IgG合成率及IgG指数在脑脊膜血管型神经梅毒诊断中的应 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的 脑脊膜血管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脑脊液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寡克隆区带、24 h鞘内IgG合成率及IgG指数诊断脑脊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阳性率 和假阴性率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共纳入确诊的脑脊膜血管型神经梅毒患者102例。脑脊液寡克隆区带、24 h鞘内IgG合 成率及IgG指数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93.1%、93.1%和91.2%,均高于TRUST检查的阳性率(71.6%,均 P<0.001)。脑脊液寡克隆区带、24 h鞘内IgG合成率及IgG指数检查的假阴性率分别为6.9%、6.9%及 8.8%,均低于TRUST检查(28.4%,均P<0.001)。 结论 脑脊液寡克隆区带、24 h鞘内IgG合成率及IgG指数均可用于脑脊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诊断, 且上述指标的敏感性和假阴性率均优于脑脊液TRUST检测。  相似文献   

19.
用ELISA方法,检测3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和40例其他神经病(OND)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及40例健康对照(NC)血清标本的抗P2蛋白IgG和IgM抗体。结果发现:GBS和OND血清抗P2Ig6和IgM抗体与NC血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GBS脑脊液抗P2IgG抗体明显高于OND(P<0.05),而抗P2IgM抗体则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IgG指数和IgG合成率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Beckman免疫化学仪(ICS-Ⅱ)对4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20例神经系统其他疾病患者及22例神经系统正常者进行了IgG指数和IgG合成率的检测,并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IgG指数和IgG合成率的敏感性分别是63.0%,50.0%,特异性均为65.0%,阳性结果似然比分别是1.8和1.4。排除激素的影响后,IgG指数和IgG合成率的敏感性为84.0%和79.0%阳性结果似然比是2.4和2.3。还发现IgG指数和IgG合成率对判断有无器质性神经系统损害的特异性和阳性结果似然比相当高。并对上述结果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