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药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糖耐量减低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糖耐量减低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6 4例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31例 ,给卡托普利治疗 ;治疗组 33例 ,除给卡托普利外另加健脾益气中药。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生活质量。 [结果 ]治疗组生活质量在生理症状、躯体化症状、性功能、睡眠、生气或活力、工作状态、焦虑、强迫、敌对等方面平分高于对照组 ,二者之间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 (P<0 .0 5~ 0 .0 1)。 [结论 ]益气健脾方可改善高血压病糖耐量减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糖耐量减低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糖耐量减低的非糖尿病的冠心病人的血脂代谢特点。方法:本文将非糖尿病的冠心病人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为糖耐量减低(IGT)组和糖耐量正常(NGT)组,比较两组间血浆胰岛素水平及各项血脂水平。结果:IGT组血浆胰岛素峰值水平低,OGTT120min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高于NGT组。IGT组HDI-C测定值显著低于而LDL—C显著高于NGT组。结论:糖耐量异常组病人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糖耐量异常的病人血管保护因子HDL-C显著降低,而促动脉硬化因子LDL—C显著升高,说明糖耐量异常对血脂代谢的影响表现在强化了动脉硬化的促进因素,应该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对糖耐量减低者进行治疗有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探讨老年人糖耐量减低中西医病机,以便为中西医防治老年人糖耐量减低提供理论参考和治疗依据,降低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针对老年人糖耐量减低的发病机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并与西医的微观认识相结合来分析老年人糖耐量减低的病机特点;老年人糖耐量减低的中医病理本质为"脾肾亏虚为其本,痰瘀互结为其标",西医以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缺陷为其主要发病机制;老年人糖耐量减低可以从中医虚实、标本方面分析,结合西医临床用药为其治疗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IGT)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对照法,将就诊于门诊及在社区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筛查出的86例IGT者分为系统接受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组)和未能系统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检测每组入组时以及随访2年时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统计糖耐量正常转化率和糖尿病转化率,并进行自身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干预随访2年后健康教育组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 h 血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健康教育组糖耐量正常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糖尿病转化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增加IGT者糖耐量正常转化率,降低糖尿病转化率。  相似文献   

6.
7.
糖耐量异常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每年约5%~10%的糖耐量减低患者转化为糖尿病。我国有近4000万糖耐量减低患者,干预糖耐量异常,阻止或延缓其发展为糖尿病,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关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医对糖耐量减低的病机、临床辨证分型及中药治疗的研究,以期深化对糖耐量减低的中医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减低者(IGT)血清抵抗素水平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就诊的IGT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48例,治疗组(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二甲双胍)48例,分别于干预治疗0周、12周及24周,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抵抗素水平等以及体质量指数(BMI,kg/m2)等指标,比较干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①在随访研究过程中,其中7例因不良反应或违反方案退出研究,共89例(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4例)完成24周临床观察并纳入统计分析。②与干预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治疗组的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收缩压(SBP)、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INS)、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等水平,在干预治疗24周后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治疗24周后治疗组的BMI、FBG、PBG、FINS、PINS和HOMA-IR等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干预治疗前相比,治疗组血清抵抗素水平在干预治疗24周后明显下降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经校正BMI和HbA1c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血清抵抗素水平在干预治疗24周后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盐酸二甲双胍可以明显降低IGT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且这种作用不完全依赖于体重的减少和血糖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唐成玥  曹萌  刘利宏 《四川医学》2010,31(4):502-503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本科住院或门诊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高血压组(A组)34例;高血压合并IGT组(B组)38例;健康体检者36例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均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C组比较,A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分叉处IMT、Crouse积分显著增高;B组颈总动脉IMT、Crouse积分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IGT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者,IGT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医辨证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采用自拟平肝活血汤为主,加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本病40例(治疗组),对照组(22例)单纯给予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5%,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率为40%,总有效率81%,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确切,且在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性膝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患膝行脲嘧啶、透明质酸关节腔内注射,配合中药熏洗、按摩、功能锻炼及服用中药等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原发性骨性关节炎138例。结果138例患均取得了优良效果,优良率92.3%,总有效率100%。结论关节腔内药物注射结合中医中药、功能锻炼治疗原发性骨性膝关节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陈旧性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切开复位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结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21例。[结果]优18例,良2例,一般1例。[结论]手术结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陈旧性髌骨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尼群洛尔治疗具有不同血糖代谢状况的社区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设计,单一治疗组的前瞻性设计,征募合格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97例,使用尼群洛尔治疗6个月。结果 根据患者的血糖代谢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即糖耐量正常组、空腹血糖受损组、糖尿病组。3组患者收缩压分别下降22.7、23.7、22.5mmHg,舒张压分别下降12.4、13.4、12.8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7.8%、90.8%、86.6%(P>0.05),控制率分别为85.9%、92.1%、82.3%(P<0.01)。治疗期间3组分别有5.7%、3.8%、5.7%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P>0.05),多数是轻中度不良反应。结论 长期口服尼群洛尔治疗具有不同血糖代谢状况的社区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伴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脂代谢、体重指数和血压的影响。方法:64例EH伴IGT患者分组进行依那普利降压治疗(对照组)和依那普利降压加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脂代谢、体重指数和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IGT、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水平、体重指数较对照组也有所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服药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下降,但治疗组收缩压降压幅度较对照组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能较好地用于EH伴IGT患者的干预治疗,有利于提高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李娟  张东霞  曹莉芳 《医学综述》2009,15(24):3824-382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对照组)50例和中西药结合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圣通平、倍他乐克、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为不同证型,其中肝阳上亢型治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肝肾阴虚型治以杞菊地黄汤加减,阴阳两虚型治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90d后,观察各组的临床症状、血压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综合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及血压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降压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及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回顾性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饮食控制+胰岛素治疗+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显著性,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前后所有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后比较,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较单纯应用西医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高危人群中医证候学特点及其多重危险因素分布特点。方法:采集近年来到医院就医的71例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患者的一般状况、病史、多重危险因素以及肝肾功、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应用SPSS18.0软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因素,并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有关血瘀证、心虚证、肝虚证、脾虚证等标准进行中医证候学分析。结果:中医证候学分析得出,除普遍高发生率的风证、血瘀证、热证外,肝虚证与发生心血管事件高度相关。肥胖患者风证、气虚证的发生率较非肥胖患者高。结论: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高危人群中,风证、血瘀证、热证、肝虚证等以实证为主的患者更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肥胖患者表现为风证和气虚证的风险较高,提示早期治疗以益气熄风为主可能会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单纯西医组治疗带状疱疹的体会。方法:西治组以抗病毒、营养神经、对症、支持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治组基础上加用贞芪扶正胶囊和愈疱汤口服。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愈显率91.67%,总有效率97.22%,西治组愈显率67.65%,总有效率91.1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愈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西治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方法:30例急性胰腺炎病人中轻型胰腺炎14例,重症胰腺炎16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轻型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3~5天。重症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6~9天。对照组:取同期内病情严重程度大致相近,而未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纠正酸碱平衡、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等方法治疗)的同等数量病人作对照组。结果:急性轻型胰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人的血淀粉酶复常时间和总住院日虽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胰腺炎病人的血淀粉酶复常时间和总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无糖尿病史的老年高血压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及其对心血管损害的影响.方法 选取119例无糖尿病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1例无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的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吸烟史、体重指数(BMI)、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等指标;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高血压病人群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糖尿病(DM)组,比较3组的BMI、血糖、血脂、血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左室质量指数(LVMI )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①高血压组的吸烟史、BMI、IRI、ISI、糖负荷后2 h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糖负荷后2 h胰岛素(PIN)、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对照组(P<0.05);且IRI分别与BMI、SBP、DBP、TG、HDL存在相关关系;②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DM患病率为24.4%,IGR患病率为38.6%,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63%.③IGR组、DM组的空腹血糖(FPG)、PPG、PIN、IRI、ISI、BMI、TG、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SBP分别与NG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IGR组、DM组的斑块发生率和LVEF均高于NGT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糖耐量异常,有必要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OGTT,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