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静脉球瘤非常少见,约占头颈部肿瘤的0.6%.我科2004年5月收治了一静脉球瘤患者,肿瘤生长在左侧颈静脉孔区,手术经枕下外侧和颈部联合切口入路,行肿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颈静脉鼓室球瘤是颈静脉-鼓室副神经节瘤.副神经节瘤属化学感受器肿瘤,也称为血管球瘤或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为一组组织形态学相似,来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术前介入栓塞治疗颈静脉球瘤的作用,探讨显微外科切除颈静脉球瘤的策略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颈静脉球瘤患者资料,均术前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及其供血动脉,然后灌注聚乙烯醇颗粒(PVA颗粒)适量,2~3天后行开颅手术治疗。结果:11例患者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均被栓塞,肿瘤染色消失或减轻;栓塞后行开颅手术切除,术中出血量少、显露好,全切除肿瘤9例。结论:颈静脉球瘤术前栓塞治疗对于减少术中出血有重要作用,术前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颈静脉球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静脉球瘤多原发于颈静脉球外膜的球样小体,瘤体内含丰富的血管网及血窦,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可出现耳部症状和后组颅神经麻痹。颈静脉球瘤在临床上相当少见,其发生率占全部肿瘤的0.03%。随着颅底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手术切除成为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肿瘤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又易出血,手术难度及危险性较大。2006年2月至2008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病房共手术治疗颈静脉球瘤患者8例,分别行经远外侧入路和耳后弧形经髁上入路切除颈静脉球瘤,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罗淑兰 《当代护士》2002,(10):28-29
颈静脉孔区肿瘤主要为Ⅸ-Ⅺ颅神经上的神经鞘瘤和颈静脉球瘤,生长部位在颈静脉孔区或靠近枕骨大孔区,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6.
我科近期收治1例复杂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患者。肿瘤累及面神经,已合并有周围性面瘫(HB分级5级);肿瘤侵犯范围广,根据Fisch分类为C3型。颈静脉孔区是颅底最复杂的区域之一,其中穿行颈静脉球、岩下窦、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等重要解剖结构,一直是侧颅底手术的难点;颈静脉球瘤无包膜且血管丰富,术中有大量失血的风险。面对如此高风险的手术,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准的手术和术后精心的护理,患者于术后16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颈部多发性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右侧颈静脉球瘤合并双侧颈动脉体瘤,结合文献就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右侧颈静脉球瘤及双侧颈动脉体瘤患者,通过分期采取颞下窝和颈部进路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6个月,无复发。【结论】头颈部多发性副神经节瘤的治疗决策应根据其病灶数、肿瘤大小和位置确定。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适当的联合治疗可提供一个安全有效、完全切除肿瘤的最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颈静脉球瘤多原发于颈静脉球外膜的球样小体,瘤体内含丰富的血管网及血窦,排列成团或腺泡状的上皮样细胞是肿瘤的主细胞,可具有分泌功能或潜在的分泌功能[1],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可出现耳部症状和后组颅神经麻痹[2],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肿瘤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又易出血,手术难度及危险性较大[3]。我科1995年至今共手术治疗该类患者5例,现将护理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48~56岁。其中颈静脉球瘤2例,鼓室球瘤3例,均无分泌功能。病程1~10a。均以搏动性耳鸣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伴随症状包括面瘫1…  相似文献   

9.
颈静脉球瘤多原发于颈静脉球外膜的球样小体,瘤体内含丰富的血管网及血窦,排列成团或腺泡状的上皮样细胞是肿瘤的主细胞。可具有分泌功能或潜在的分泌功能。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可出现耳部症状和后组颅神经麻痹。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肿瘤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又易出血,手术难度及危险性较大。我科1995年至今共手术治疗该类患者5例。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巨大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一例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静脉球体瘤(glomus juguare tumors)也称颈静脉球瘤、化学感受器瘤、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细胞瘤(nonchromaffin paraganglioma),来源于颈静脉球顶端,是一层厚0.25~0.55mm的特殊组织,由上皮细胞及较多的血管组成,有类似颈动脉球体的化学感受器的作用。该病发病率较低,是原发于中耳的最常见肿瘤,也是累及颈静脉孔的最常见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1.
颈静脉球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静脉球瘤又称为化学感受器瘤[1],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由于肿瘤细胞对铬酸盐不染色,有别于肾上腺嗜铬性副神经节瘤。颈静脉孔该部位解剖复杂,加之颈静脉球瘤血供丰富,临床手术对这一肿瘤的切除十分困难。因而颈静脉球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本文总结和分析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探讨其CT和MR影像表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20~60岁,平均39.2岁。病程1月~8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9例,头疼头晕、搏动性耳鸣各6例,声音嘶哑5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RI对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8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中,位于颈动脉体6例,颈静脉球4例,腹膜后副神经节2例,膀胱副神经节2例,后纵隔1例,马尾副神经节2例,L2棘突1例,均为单发病灶.全部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18例肿瘤均明显强化,其中6例颈动脉体瘤及4例颈静脉球瘤内均可见明显流空信号,呈典型的"盐和胡椒征",余肿瘤内均未见明确流空血管.结论 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好发生于头颈部,MRI多具有典型的"盐和胡椒征"表现;也可发生于腹膜后、膀胱、后纵隔、马尾及骨等其他部位,影像学表现常不典型,需与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颈静脉球瘤占头颈部肿瘤的0.6%,笔者最近遇见一例,现摘录如下: 患者女性,35岁。因外耳道肿物十七年,右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四年入院。患者曾于七八年、八一年、九一年先后三次在当地行右外耳道肿物手术,病理报告为右颈静脉球瘤。入院后行DSA检查发现右颈静脉孔区巨大畸形血管团,由增粗的耳后及颞浅动脉供血,即行供血动脉栓塞术。以后又行X-刀治疗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4.
总结4例颞下窝入路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4例手术采用耳后一颈部大"S"形切口,显微镜下使用高速电钻开放乳突,解剖周围血管和神经,充分显露静脉球瘤.手术顺利彻底切除肿瘤.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难度高、风险大,要求参与配合手术的护士了解手术过程掌握配合要点,严格无菌操作,确保手术顺利成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在治疗颈静脉孔肿瘤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15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并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操作和并发症等方面予以总结和分析。结果 15例肿瘤均经手术治疗,其中8例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0例,脑膜瘤4例,颈静脉球瘤1例;术后7例患者出现后组颅神经损害,2例出现皮下积液。术后随访未见有肿瘤复发。结论远外侧入路可以直接充分暴露颈静脉孔区,最小程度减少对脑干小脑以及周围神经血管的牵拉和干扰,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颈动脉体瘤和颈静脉球瘤的超声表现特征,探讨超声诊断该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0例颈动脉体瘤和1例颈静脉球瘤的超声表现特征。结果颈动脉体瘤超声表现均为位于颈动脉分叉处的实性团块状低回声,边界清晰,团块内可见高速低阻的丰富血流信号;其中9例肿瘤生长将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撑开,使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间距增宽,夹角增大。颈静脉球瘤超声表现为颈静脉孔区的条状低回声实性团块,向下延续至颈内静脉内,团块内可见高速低阻的丰富血流信号,超声可清晰显示肿块与颈内静脉管壁的解剖关系。结论颈动脉体瘤的超声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征性,超声可作为本病首选的诊断技术;颈静脉球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虽难以确诊但可为本病的手术治疗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HRCT和MRI在颈静脉鼓室球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颈静脉鼓室球瘤26例。结果 26例颈静脉鼓室球瘤中,颈静脉球瘤21例,鼓室球瘤5例(其中鼓岬呈扇形改变者3例),CT平扫等密度22例.混合密度4例。MRIT1加权像为中等及混杂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特征性的“盐和胡椒”征者80%(4/5),1例鼓室球瘤在T1加权像为等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CT和MRI增强扫描均呈显著异常对比增强。结论 HRCT和MRI对颈静脉鼓室球瘤可在早期做出定位和定性诊断.是检查颈静脉鼓室球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颈静脉球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5例颈静脉球瘤的MRI表现,发现MRI能良好的显示肿瘤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因肿瘤富血管性,代表血管信号的瘤空征为MRI的特征性改变,对该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MRI在桥小脑角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6例中听神经瘤86例,脑膜瘤38例,三叉神经瘤25例,表皮样囊肿23例,星形细胞瘤16例及颈静脉球瘤11例。结论:MRI能较好的显示桥小脑角区肿瘤,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颈静脉球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颈静脉球瘤的CT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总结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介入检查证实的14例颈静脉球瘤的CT资料。结果:颈静脉球瘤分三型:颈静脉孔型的CT表现为颈静脉窝扩大,其中有软组织密度肿物,周围的骨质粗糙不平,有不规则的破坏区,大者,相邻颅底骨质也不同程度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