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颈动脉斑块组及非颈动脉斑块组,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斑块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长期大量饮酒者均高于非颈动脉斑块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炎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长期大量饮酒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应进行积极干预,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48h内进展性脑梗死患者36例,随机抽取诊断明确的非进展性性脑梗死42例,观察项目包括体温、血压,采血检测白细胞、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颈动脉是否狭窄,颈动脉斑块程度。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中合并发热、白细胞增高、颈内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例数显著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收缩压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增高,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是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3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糖,血压,同型半胱氨酸进行测定,同时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在高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及降压后的病情进展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高血压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影响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是高血糖,不合理的降压状况,高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出现不稳定的斑块以及中、重度的颈动脉狭窄,这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常见临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并检测过颈动脉彩色超声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70例,并选取同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斑块形成组78例,筛选两组患者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因素。结果两高血压发病率、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中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及血尿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糖代谢异常、脂蛋白(a)、高血压、纤维蛋白原及hs-CRP浓度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水平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发病率、糖代谢异常发生率、血脂异常及hs.CRP浓度,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能更有效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冠脉64排CT诊断斑块有较高的准确性,将冠脉CT所见斑块与相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对照,分析各危险因素预测冠脉斑块的准确性。方法 连续入选2009年3月—2012年12月行冠脉64排螺旋CT检查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共318例,按照冠脉64排CT病变结果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脉CT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混合斑块多发生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脉斑块致管腔重度狭窄者其血同型半胱氨酸、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肌酐水平、颈动脉斑块数目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肌钙蛋白I、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左室射血分数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64排螺旋CT显示的斑块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血同型半胱氨酸、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肌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做为冠心病的主要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H型高血压的相关性和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1日—2013年2月28日的新发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15例。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并根据tHcy检验结果和有无高血压病史分为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组和两者均正常组(无高血压病史和tHcy正常)4个亚组,对斑块组和对照组进行4个亚组检出率方面的比较。结果:斑块组与对照组各组危险因素分析:年龄、高血压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斑块组内4个亚组的发生率:H型高血压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HHcy发生率>两者均正常发生率。结论:H型高血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性均大于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两者之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LDL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对脑卒中发病影响的相关性分析。方法:以2012年卫生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为基础,选择40岁以上既往已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5例为卒中组,随机抽取该地区该项目中查体的40岁以上非缺血性脑卒中人群315例为对照组,分为香兰镇和永安社区两个亚组。评价三个卒中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心脏病等十项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一般情况。数据输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个卒中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2单因素分析:三个卒中组和对照组十项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有显著性差异(P<0.01)。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卒中组和对照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明显超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香兰镇卒中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颈动脉斑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永安社区卒中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外,颈动脉斑块、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明显超重也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2香兰镇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外,心脏病、颈动脉斑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尤为重要;3永安社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外,心脏病、吸烟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t Dementia,VCIND)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促进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收集于2009年4月至2009年8月于我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分为VCIND组35例,认知功能正常组33例,完善相关生化及影像学检查,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颅内外动脉狭窄、脑白质稀疏症在两组间的发生率的比较P均<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单一危险因素组分别与其各自对照组进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分(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比较,P均<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依据ESSEN卒中风险评分分成的高、低危组之间的MoCA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颅内外动脉狭窄及脑白质稀疏症的发生与VCIND发生明显相关,单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均可造成认知功能减退,多重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认知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及对脑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行脑卒中筛查确定为高危人群且合并无症状颈动脉斑块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所有脑卒中高危人群分为稳定性斑块组(n=71)及易损斑块组(n=49)。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实验室指标水平,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生脑血管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稳定性斑块组与易损斑块组的外周血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患者的外周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胱抑素C(CysC)水平高于稳定性斑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血管缺血事件组和非脑血管缺血事件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及FPG、TC、TG、HDL-C、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性质与LDL-C、Cy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脑卒中患者106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54例为SIP组,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52例为对照组,两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比较。结果 SIP组伴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发热及头颈部颅内外大血管狭窄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冠心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以及吸烟、饮酒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发热以及颅内外血管狭窄是进展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4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血白细胞、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MRA及既往病史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在入院时收缩压、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等指标升高以及颈部大血管中重度狭窄、颅内血管狭窄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进展性脑梗死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产生SIP。故治疗应从不同的环节着手,阻止SI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刘雯  刘轩  岳松 《天津医药》2015,43(3):315-318
目的 分析天津市警察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代谢综合征 (MS) 的关系,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体检警察人群中筛选出 50 例 MS 患者为 MS 组及 5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家族史、 既往史、 现病史、 生活习惯、 职业紧张因素等); 检测相关血液指标(空腹血糖、 三酰甘油、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等); 应用彩超测量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计算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比率; 比较 2 组的相关指标, 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因素。结果 MS 组的双侧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内中膜增厚比率均高于对照组; 高血压家族史、 应激事件、 现吸烟、 糖尿病家族史、 高脂饮食、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 饮用奶制品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原因具多样性, 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采取临床干预措施减缓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有利于控制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鸿平  李光来 《中国医药》2008,3(8):465-466
目的研究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各亚型脑卒中的进展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方法将218例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OCSP分型后分为进展组54例和非进展组164例,比较各亚型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对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最高的亚型,选取18个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进展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OCSP各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率以完全前循环梗塞(TACI)亚型最高;高血压、高血糖、肺部感染发热、颈动脉狭窄与TACI亚型进展性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CSP分型各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各不相同,其中TACI亚型发病率最高;高血糖、颈动脉狭窄、感染发热是TACI亚型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与临床意义。方法对144例复发性脑梗死和378例初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首次发病与复发组危险因素比较,复发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斑块、年龄、吸烟与首发组有着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脑梗死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颈动脉斑块。结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5.
李一  李玉静  臧海英  康燕婕  王一飞 《河北医药》2010,32(20):2822-2824
目的探讨一过性黑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眼科确诊的一过性黑礞和非一过性黑礞患者各80例为调查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2组颈动脉硬化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高血压史、脂代谢异常史、IMT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分类、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程度、狭窄部位与一过性黑礞有关联,OR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升高及HDL水平降低与一过性黑礞有关联(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G、FPG、SBP水平升高,HDL水平降低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一过性黑噱的危险因素,其中有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者发生一过性黑礞的危险性比无狭窄者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一过性黑礞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32例进展性卒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32例进展性脑卒中与同期32例非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有糖尿病史1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0例(P〈0.01);15例有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明显高于对照组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1例进展性脑卒中组患者和12例对照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内动脉颅外段有斑块形成伴狭窄〉60%者,前者7例,对照组4例,差异有显著性(P〈0.01);影像学检查显示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大面积梗死或分水岭梗塞是进展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结论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颈内动脉大血管斑块形成并狭窄是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黄中源  叶素嫒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35+37-35,37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SI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SIP患者(SIP组)及与其相匹配的57例非SIP患者(对照组)的血压、血糖、体温、血脂及TCD等检查结果。结果:SIP组伴高血压、高血糖、发热及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发热、血管狭窄是SI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吴寿兴 《河北医药》2014,(3):365-367
目的:探讨血浆胱抑素C(CysC)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査结果有无粥样斑块,将131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斑块组和对照组,采用颗粒增强散射比浊法(PENIA)检测血浆CysC 含量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生化指标,并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因素及血浆CysC水平,TG、TC、LDL-C、FIB、HCY水平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C、HCY和年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ysC与HCY、年龄存在正相关( r =0.457、0.436, P <0.01)。结论Cys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并与HCY水平、患者年龄等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相关影响因子等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9年2月~2012年10月河南长垣县中医院就诊的104例冠心病患者按Hcy水平分为高Hcy组和正常Hcy组。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均值、合并糖尿病情况、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颈部超声显示颈动脉斑块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高Hcy组冠心病患者中CRP浓度均值、颈动脉斑块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正常Hcy组冠心病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血清TC、TG水平,合并糖尿病比率及血压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高血清Hcy与颈动脉斑块具有一定相关性,与高血清CRP浓度同为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800例脑卒中患者(进展性脑卒中450例与非进展性脑卒中350例)与健康对照组800例分别检测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同时对影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进展性脑卒中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非进展性脑卒中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者P<0.05)。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均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能够反映脑卒中的疾病严重程度,也可作为其诊断的判断标志,同时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