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自由基清除剂组、亚低温组3组,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自由基清除剂和亚低温;自由基清除剂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自由基清除剂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疗效.结果 与后2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更高,NDS和血乳酸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后脑梗死面积缩小范围也明显比其他2组突出,且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P<0.01).结论 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佳,并发症发生率低,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亚低温联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88例患者,按照双盲法分2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效果分别为72.73%和9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乳酸和血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亚低温联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减少了神经细胞受损,降低致残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整理我院心肌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和密切贴敷式冰帽加双侧颈动脉区冰敷治疗的亚低温结合治疗,而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检测,治疗组64例患者脑血管症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1.81%,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79.24%。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积极应用综合治疗,采取局部亚低温疗法联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脑耗氧量,减少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再损伤,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糖、血乳酸、颅内压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发病24h内入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亚低温组给予32~34℃的低温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持续监测颅内压;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第2天和第4天测定血糖、血乳酸水平,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亚低温组患者急性脑梗死后颅内压为(14 2±4 2)mmHg(1mmHg=0 133kPa), 经(32±9)h的低温治疗后,明显下降至(11. 3±2. 8)mmHg;亚低温组治疗结束时血糖和血乳酸分别下降了2 53mmol/L和2 .48mmol/L,与对照组相比,高血糖高乳酸血症得到明显改善。低温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安全有效,是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的脑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2008-02~2011-01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106例,综合治疗组110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1.81%,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79.24%,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积极应用综合治疗,采取局部亚低温疗法联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脑耗氧量,减少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再损伤,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84例重症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局部亚低温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 、7、14 d测定血清NSE 水平,并在治疗后14 d进行临床疗效的判定.结果 亚低温组第7 d和第14 d的NS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重症脑梗死患者血清NSE 水平,改善重症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两组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亚低温组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3d、第7d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CRH)、皮质醇(CS)和醛固酮(ALD)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第21d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CTH、CRH、CS和ALD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均P<0.01);治疗第3d、第7d逐步下降,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亚低温组各项指标下降更明显(均P<0.01)。治疗第21d亚低温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分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6-08~2009-03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A组)21例,亚低温治疗组(B组)21例和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组(C组)21例,后将3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再将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后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后发现,C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和B组,且C组梗死面积缩小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2组,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幅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采用依达拉奉(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作用,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发病3 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9例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仅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30 d时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结果 2组治疗后均无基本痊愈患者,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9.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8%,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肝肾功检查均正常。结论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常规药物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44例仅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对两组进行NIH神经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结果治疗组第2、4、8周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第4、8、12周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后丁苯肽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2-06-2016-12确诊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取rt-PA溶栓+常规进行治疗(活血化瘀、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清除自由基等),序贯治疗组在溶栓+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14d后改为丁苯肽软胶囊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价2组疗效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常规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序贯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序贯治疗组mRS评分和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后丁苯肽序贯治疗能更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2.
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抗自由基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抗自由基治疗,评定其疗效。方法:将58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病死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ESS)、生活能力(ADL)与对照纽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3.
长春西汀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并静滴血塞通,治疗组加用长春西汀。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CRP,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CRP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丹参注射剂和银杏达莫是治疗脑梗死的常用中药制剂。近年来,多篇临床研究证实银杏达莫治疗脑梗死的效果优于丹参注射剂。但由于病例数少,影响实验的可信度。 目的:评价银杏达莫与丹参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全面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和万方数据库1998-01/2010-02发表的关于银杏达莫与丹参注射剂对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符合1995年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排除没有基础治疗,诊疗方法中含有其他影响疗效观察的因素或联合用药对结果有明显影响的研究。按Cochrane 协作网的质量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运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用ReviewManager 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临床评价指标包括治疗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5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1 6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丹参注射剂(OR=3.70,95%CI:2.81~4.88,P < 0.01),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明显强于丹参注射剂,血浆黏度效应值(SMD=-1.01,95%CI:-1.69~-0.32,P < 0.01),红细胞聚集指数效应值(SMD=-0.25,95%CI:-0.36~-0.14,P < 0.01);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也明显强于丹参注射剂(SMD=-0.73,95%CI:-0.88~-0.59,P < 0.01)。说明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丹参注射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大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溶栓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自体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112只入选的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rt-PA溶栓组(C组)及依达拉奉联合rt-PA组(D组),每组大鼠28只。应用红四氮唑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的体积百分比,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MMP-9的表达及相应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rt-PA溶栓组比较,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及SSS评分降低,MMP-9表达明显降低(P<0.05~0.01)。与rt-PA溶栓组比较,依达拉奉联合rt-PA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及SSS评分降低,MMP-9表达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 依达拉奉可有效的抑制rt-PA溶栓后的大鼠脑梗死范围增大,抑制MMP-9的过度表达,从而减轻对血脑屏障的破坏,进而可能延长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进一步阻止脑梗死体积扩大和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4月 ̄2006年1月广东省普宁华侨医院8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照组应用巴曲酶和阿司匹林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14d、28d、9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90d后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起效快,不增加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巴曲酶和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更好,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7.
首次脑梗死患者血浆MMP-9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首次脑梗死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动态变化,探讨MMP-9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随访监测52例首次脑梗死患者发病2 d内、2周、3个月及6个月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MMP-9的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发病2 d内的血浆MMP-9水平显著高于发病2周后(P<0.01)和健康对照组(P<0.01),发病2周后血浆MMP-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发病3个月及6个月的血浆MMP-9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梗死发病2 d内血浆MMP-9水平呈正相关(r=0.769,P<0.01).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MMP-9水平升高,MMP-9水平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脑梗死恢复期MMP-9水平升高不明显,血浆MMP-9可能不能作为监测脑梗死复发前期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尿酸(U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共10d。2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CRP和UA水平,并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CRP、UA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各项指标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及UA水平。  相似文献   

19.
The authors present a rare case of adult moyamoya disease in which a patient experienced rapid progress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 A healthy 39-year-old woman 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ith sudden headache, a decreased level of consciousness and mild tetraparesis. Initi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vealed small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VH. Although the patient underwent conservative therapy including hypervolemia, hemodilution, keeping moderate hyperten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a free radical scavenger, she showed a fulminant clinical cours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possible pathophysiology and suggest the treatment for such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