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SIL-TAL1融合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伴有SILTAL1阳性的T-ALL患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运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8例T-ALL患者骨髓标本中的SIL-TAL1的表达,以R显带核型分析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核型异常。结果表明:在12例T-ALL患者中检测到SIL-TAL1融合基因的表达,儿童检出率明显高于成人(38.5%vs 4.8%,P=0.001),其中50%(6/12)SIL-TAL1阳性患者存在两种转录本;SIL-TAL1阳性组核型异常率为54.5%(6/11),其中4例伴有6号染色体长臂大片段缺失;2例经array-CGH检测到1p32存在约90 kb的缺失,形成SIL-TAL1融合基因;6号染色体长臂共同缺失区域为6q14.1-q16.3,均为杂合性缺失;SIL-TAL1阳性组中位白细胞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SIL-TAL1融合基因与6q杂合性缺失有一定相关性(P=0.005),在儿童中SIL-TAL1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成人,且常伴有白细胞计数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等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林俊伟  侯红瑛  章钧 《新医学》2023,(11):826-831
目的 从遗传学角度分析22q13缺失综合征病因。方法 应用G显带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及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技术(SNP-array)对一例22q13缺失综合征患儿进行遗传学检测,并对患儿父母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验证患儿染色体异常来源。以“t(13;22)”为检索词,在生物医学文献外文数据库(PubMed)、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学术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亲代遗传t(13;22)非平衡易位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该例患儿母亲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X,患儿父亲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Y,t(13;22)(q31;q13.3),患儿SNP-array分析结果提示13号染色体长臂q31.1q34存在35.8 Mb片段重复,22号染色体长臂q13.3发生1.1 Mb片段缺失,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Y,der(22)t(13;22)(q31;q13.3)pat。文献复习3例患者病例表现为智力低下、癫痫、面部畸形、房间隔缺损等,其中一例出生11 d死亡。结论 患儿遗传父源性der(22)t(13;22)(q31;q13.3)片段,13号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2例伴有t(3;5)(q25;q34)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方法:骨髓细胞24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并以3号和5号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2例的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MDS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揭示2例患者均有一致的核型异常:46,XY,t(3;5)(q25;q34);其中1例患者的双色FISH检测证实1条3号染色体长臂和1条5号染色体长臂之间发生了相互易位。结论:t(3;5)(q25;q34)是一种少见的核型异常,它和MD有特别的联系,常有涉及三系的病态造血改变;染色体涂染技术是检测该易位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比FISH检测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常见染色体异常克隆的检出率,探讨细胞遗传学异常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的关系.应用FISH 5/7/20/8/Y染色体数目及缺失检测探针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50例按WHO2008标准诊断MDS患者染色体异常克隆,随访患者MDS进展为急性白血病情况.结果表明:50例MDS患者FISH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二种检测涉及5、7、20、8号以及Y染色体的遗传学异常分别占50.0%(25/50)和40.0%(20/50),累及5号染色体异常均为6.0%(3/50),累及7号染色体异常分别为26.0%(13/50)和20.0%(10/50),累及20号染色体异常分别为12.0%(6/50)和6.0% (3/50),累及8号染色体异常分别为24.0%(12/50)和20.0%(10/50),Y染色体缺失均为2.0%(1/50).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7号染色体>8号染色体> 20号染色体>5号染色体>Y染色体.47例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情况:IPSS细胞遗传学不良组46.2% (6/13)为转白血病前移植;良好组45.5% (10/22)为转白血病前移植;中间组有16.7%(2/12)为转白血病前移植.MDS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率,预后不良组为7.7%(1/13),预后良好组为4.5%(1/22),细胞遗传学预后中等组为58.3% (7/12).预后不良组进展为急性白血病者比例很低,与该组多数患者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关.结论:成套的FISH探针比常规染色体核型对特定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尤其对低克隆的染色体异常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少于20个分裂相时优势明显.IPSS染色体核型预后分组显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无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基因组异常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针对5、7、8和20号染色体的不同探针组合对50例 MDS 患者骨髓进行 FISH 检测,分析其分子遗传学异常,比较与常规染色体检查的相关性。结果50例 MDS 患者骨髓标本结果总共检出32例(64%)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的异常检出率为46%(23/50),FISH 的阳性率为62%(31/50),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8)。结论FISH 方法是筛查 MDS 患者常见染色体异常的有力细胞遗传学工具,能敏感地检测出小克隆异常,是常规核型分析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例11号染色体长臂新发中间缺失患儿的临床表型和相关遗传学病因。方法 1例中度发育迟缓患儿,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G显带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核型,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全基因组DNA,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全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异;查阅Decipher、OMIM、DGV等数据库,分析其遗传学检查结果。结果该例患儿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均未见异常,患儿核型分析结果为46,XY,del(11)(q13.5q21),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为arr[hg19]11q13.5q21(76752340_93065447)×1,缺失片段大小为16.313Mb;查阅数据库未发现该缺失片段。结论该患儿11号染色体长臂中间缺失为新发缺失,可能与患儿中度发育迟缓的临床表型相关,从而导致其发育受限。  相似文献   

7.
SLC25A12及SCN2A2基因多态性与孤独症的关系;原发性闭经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及SRY基因检测;家族性大前庭水管患者的PDS基因型分析;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染色体分析及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定量的临床意义;FISH检测意义未明单克隆γ球蛋白病患者13号染色体及p53基因缺失;[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8号染色体三体(8三体)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本研究比较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法检测8三体。应用光谱绿荧光标记的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建立间期FISH技术并联合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CCA)和对8三体的MDS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发现,染色体核型为全+8,部分+8和只有1个中期+8组MDS-RA和MDS-RAEB的构成比例无显性差别。FISH检测8三体克隆在核型全+8组仅有66.1%的检出率,部分+8组检出率显高于1个+8组,孤立+8组显高于复合+8组。MDS-RA组与MDS-RAEB组8三体检出率近似。部分+8组的FISH检测与CCA检测值呈线性相关。2例病人中,8三体百分率随病情发展而增加。1/15的核型无+8患,而ISH检测有8三体克隆存在。克隆的增长预示疾病进行。结论表明FISH技术可灵敏而又精确地检测MDS患体内的+8克隆,可应用于MDS辅助诊断、疗效评价及预示疾病转归;8三体MDS患+8克隆的大小与其分型无相关性,孤立型+8似多见于MDS-RA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例患有12号环状染色体患者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1例12号环状染色体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应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技术(chromosome G banding technique)、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进行分析。结果本例12号环状染色体患者流产2次,其他临床体征正常;性激素6项正常;抗苗缪勒管激素0.57 ng/m L,低于参考区间;腹部B超未见异常;该患者核型为mos 46,XX,r(12)(p13q24)[96]/45,XX,-12 [3]/46,XX,dic r(12; 12)(p13q24)[1]; CMA结果显示12号染色体在12q24.33区域存在小片段的缺失,缺失区域为良性CNVs; FISH检查结果显示12号环状染色体长臂末端缺失; MLPA检查结果显示12号长臂末端亚端粒缺失。结论本例环状12号染色体临床体征正常,环状染色体的临床表现与核型嵌合比例及12q末端缺失的多少相关,女性流产可能与r(12)的不稳定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1例伴有ins(3;8)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例及其3号、8号全染色体涂染、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结果。方法骨髓细胞经直接法或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3号、8号全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染色体涂染;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进行FISH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及其拷贝数。结果骨髓细胞R显带核型分析提示,除t(9;22)外,所有细胞伴ins(3;8);全染色体涂染证实3号染色体上插入一段8号来源的染色体片段;双色FISH检测到bcr/abl基因重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b3a2)转录本。结论ins(3;8)是CML患者罕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全染色体涂染是明确染色体插入易位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8号和20号染色体异常的应用。方法 40例MDS患者,采用间期FISH技术,选取+8和20q-探针的组合,检测MDS患者中的+8和20q-异常情况。结果利用FISH技术,+8和20q-检出率分别为12.5%,15.0%。采用FISH技术的组合探针可以检测出8号和20号染色体异常。结论 FISH技术能够检测出MDS染色体异常,采用组合探针的FISH更为敏感和特异。  相似文献   

12.
杨建和  岑岭  章艳  肖溶  陈涛  周民 《临床荟萃》2010,25(16):1393-1396
目的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5、7、8号染色体,分析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结合常规的细胞遗传学检查和FISH技术检测5、7、8号染色体.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患者的遗传学异常及疾病的转归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常规遗传学检测与FISH检测结果如下:5号染色体异常为(6.7%)vs(16.7%);7号染色体异常为(6.7%)vs(16.7%);8号染色体异常为(16.7%)vs(30.0%).30例患者中存活13例,死亡15例,失访2例;其中9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复杂核型及正常核型的缺失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FISH技术能敏感地检测出小克隆异常,运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结合多种探针进行分析,能对MDS患者的诊断、转归及预后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有i(20q-)重复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骨髓细胞经直接法和24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用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并以20q端粒探针和20q12单一序列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2例的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MDS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揭示2例患者均有i(20q-)重复:例1为46,XX,del(20)?i(20q-)[6]/46,idem,der(6)i(6p)[1]/47,idem, der(20)?i(20q-)[3]/47,idem,der(6)i(6p), dei(20)?i(20q-)[20],例2为45,XY,-7,der(20)?i(20q-)[17]/46,idem, der(20)?j(20q-)[3]。其中1例患者经双色FISH检测证实两个衍生的20号染色体为伴有中间缺失的20号长臂等臂染色体。结论i(20q-)重复是MDS的一种少见的再现性的核型异常,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CC)和间期FISH技术对80例MDS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骨髓细胞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检测MDS患者异常克隆的阳性率。结果表明:80例MDS患者经FISH技术检出染色体异常43倒(53.8%),明显高于CC的异常核型检出率17例(21.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各亚型中,FISH异常检出率高于CC,其中难治性贫血(RA)和难治性贫血伴多系病态造血(RCMD)两组患者阳性率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在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各评分等级中,FISH阳性率也明显高于CC,其中中危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ISH技术敏感性优于CC,可以检测出CC分析失败及正常的染色体异常克隆,提高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这一点主要体现在IPSS中的中危组患者;在WHO各亚型中,RA和RCMD组患者从FISH技术中获益较大。  相似文献   

1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表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血液系统异质性的疾病,表现为骨髓原始细胞的形态和数目异常,无效造血及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细胞减少并易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本文就MDS疾病的骨髓形态学检查,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分析,免疫分型等问题,特别是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技术检测对MDS诊断和预后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例Angleman综合征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进行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用Affymetrix Cytogenetics 2.7M基因芯片、荧光原位杂交(fl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G-显带、Ag-NOR染色等技术,对1例智力低下合并不语、兴奋、共济运动失...  相似文献   

17.
138例慢性髓系白血病衍生9号染色体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衍生9号染色体[der(9)]部分序列缺失情况,对138例CML患者的骨髓应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并应用bcr-abll双色双融合DNA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der(9)部分序列缺失。结果表明,138例核型检查中Ph阳性126例(91.3%),其中典型Ph染色体易位122例;Ph阴性12例(8.7%)。FISH检测发现23例(16.7%)der(9)缺失。典型Ph染色体易位122例中20例为典型Ph染色体易位,占典型Ph染色体易位患者的16.4%,变易Ph易位4例中3例为变异易位,占变异易位患者的75%。变异易位患者中的der(9)缺失发生率明显高于典型易位患者;其中慢性期20例,占慢性期的17.2%;急变期3例,占急变期的17.6%,慢性期与急变期患者der(9)缺失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ML患者der(9)部分缺失的发生率为16.7%,FISH技术可有效检测der(9)缺失,der(9)缺失的发生率与cML的分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0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异常中的价值,应用绿色荧光素SpectrumGreen直接标记的酵母人工染色体(YAC)克隆912C3(跨越20号染色体长臂q12断裂点)作为探针,对52例MDS患和5名正常对照的骨髓细胞进行单色间期FISH检测,每例分析200—300个细胞,以1个绿色荧光杂交信号>7.16%作为阳性标准,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CC)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52例MDS患中FISH检测7例(13.5%)为阳性,CC检测其中4例为阳性,3例为阴性。结论:YAlC912C3为探针的间期FISH技术是检测MDS患20q-染色体异常的有效方法,是CC检测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国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染色体核型及其演变和其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9年诊断为MDS的156患者,按WHO标准进行诊断分型。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CC)采用骨髓细胞24 h培养法和染色体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部分病例联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研究其分子遗传学改变的情况。结果 156例患者中初诊具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65例,占41.7%(65/156)。仅数目异常20例,占30.8%(20/65),以+8、-5、-7、+11多见;仅结构异常32例,占49.1%(32/65),以20q-、5q-、7q-多见。数目结构两种异常同时存在的13例,占20%(13/65)。联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使MDS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临床诊断率大为提高。结论联合应用FISH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检测MDS细胞可以优势互补,使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更适合于临床诊断、疗效判定以及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芯片扫描技术对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异常的患者样本进行重复检测分析,验证并确认患者染色体的具体核型。方法利用基因分型芯片技术对9例临床表型皆为智力落后合并多发畸形,且核型结果异常的样本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技术之间结果相符程度,通过芯片平台结果来验证染色体核型技术的准确性,同时分析其临床适用性。结果染色体核型结果和全基因组芯片分析技术的结果完全符合的为2例Turner综合征患者,均为嵌合型;3例染色体核型结果阳性患者,全基因组芯片分析结果为阴性,其中2例为随体增加,1例为染色体内倒位;4例涉及染色体片段大小不同的缺失和复制的患者,核型结果和全基因组芯片结果差异较大,并且核型检测结果与患者实际核型相差较大。结论染色体核型技术在用于以往认定的适应症如智力落后、多发畸形的检测中,检测的准确性相对全基因组芯片技术较低,在明确定位染色体缺失和复制大小及位置的能力上有明显的不足,但对于检测染色体平衡性结构性变化的作用不能被芯片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