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术后防治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方法:将125例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67例实行循证护理,对照组58例实行传统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阻塞、呼吸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肺部感染及切开置管的时间。结果:观察组呼吸道阻塞发生率(7.46%)、呼吸道黏膜损伤发生率(16.42%)均低于对照组(25.86%、51.72%),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时间[(19.59±4.73)d]、切开置管时间[(23.83±4.85)d]均低于对照组[(26.42±5.03)、(32.36±5.57)d],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气管切开术后应用循证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就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并对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时间为(23.67±4.14)d,对照组患者(7.16±1.10)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 PICC 治疗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助于延长临床置管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加强气道切开患者的护理,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促进原发疾病的早日康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002年1月-2006年12月36例普通病房行气管切开患者。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0±10)岁,从住院到行气管切开平均(10±5)d,28例为昏迷患者,8例为清醒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气管切开行高压氧治疗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气管切开行高压氧治疗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气管切开行高压氧治疗患者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且有助于改善护理服务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的护理干预,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67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带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堵管发生2例,肺部感染3例,带管平均时间(16.5±3.6)d,对照组患者堵管发生8例,肺部感染11例,带管平均时间(27.3±4.2)d。经比较均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病情得以较快更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王晓飞 《中外医疗》2012,31(24):122+124-122,12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防止食道癌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52例食道癌手术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本组患者为干预组,同时选择2011年1月前采用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发生肺部感染2例,发生率为3.85%,平均住院时间为(16.5±2.5)d,对照组肺部感染6例,发生率为12.0%,平均住院时间为(21.5±3.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地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呼吸道护理方法。方法:对216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氧疗等呼吸道护理方法。结果:216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68例,88例气管切开患者,置管时间10~28d,平均19.6d,无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原有呼吸道感染者经1~4周治疗护理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此类病例多存在气道梗阻因素,在有气管切开指征时,及时气管切开,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PaO2。同时持续低流量吸氧并应用有效抗生素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降低死亡率,为患者的早日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止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开颅手术后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早期气管切开(即切开时间在术后24h以内)60例。B组为未行早期气管切开(即切开时间在术后24h以后)6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用头孢三代、半合成青霉素静滴预防感染,出现肺部感染者均行痰培养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结果75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其中A组21例,有16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4~10d,平均6.5d;B组54例,有16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为10~20d,平均17.2d;A组肺部感染率和控制感染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01),同时A组感染控制率亦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止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不同时机气管切开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  方法  对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2018年1 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气管切开的56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经口插管时间将患者分成早期气管切开ET组(≤ 10 d)共28例,晚期气管切开LT组(> 10 d)共28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44~86岁。观察2组患者的基础特征、气管切开后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重症医学科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肺部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痰培养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发生率及细菌培养的菌群分布等。  结果  2组患者在基础特征如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II)评分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间气管切开后的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7.5 d和7 d,P = 0.729)及VAP发生率(分别为39%和61%,P = 0.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早期气管切开组的ICU总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5.5 d和22 d,P < 0.001),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11.8 ± 3.2) d和(17.1 ± 4.1) d,P < 0.001]及多重耐药发生率较晚期气管切开组均明显减少(分别为39%和79%,P = 0.003)。而且早期气管切开组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更低(P = 0.029)。  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明显缩短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及肺部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多重耐药的发生率,但并没有减少VAP的发生率。而对于气管切开指征及时机仍需有效的手段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行肝脓肿切开置管引流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观察组的体温平均恢复时间为(1.7±0.6)d,平均住院时间为(10.7±3.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2±0.8)、17.5±3.6)d](P〈0.05);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7例(P〈0.05)。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不仅优于脓肿切开引流术,且并发症少,对患者的创伤小,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预防性皮肤护理能否减轻西妥昔单抗所致皮疹。方法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应用西妥昔单抗的96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预防性皮肤护理,比较两组皮疹严重程度。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皮疹程度轻(Ⅲ级毒性6.67%vs 22.22%,P〈0.05)、发生时间晚((16.09±5.04)d vs(10.13±2.97)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发生率(76.67%vs 83.33%,P〉0.05)、持续时间((34.35±3.19)d vs(36.47±4.52)d,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皮肤护理可减轻西妥昔单抗所致皮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肠道病毒71型( EV71)感染手足口病合并心肺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6~8月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EV71感染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于心肺衰竭早期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对心率、血压、末梢循环及肺水肿的影响.选择既往给予综合治疗的10例EV71感染致手足口病的危重症患儿作为对照.结果:加用美托洛尔治疗的患儿的心率下降时间(2.35±1.66)h、高血压纠正时间(2.28±1.87)h、末梢循环改善时间(0.55±0.32)h及肺水肿/肺出血改善时间(23.29±11.37)h均较对照组的(10.71±3.11)h、(9.56±3.38)h、(1.86±0.41)h、(36.65±15.53)h明显缩短(均P<0.05),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肺衰竭早期应用美托洛尔能协助改善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肺功能、有效阻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输液泵持续点滴湿化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广东省开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行气管切开并应用输液泵控制输液器滴速进行气道持续湿化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24例行气管切开并应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操作护理时间、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湿化满意度分别为88%(21/24)、54% (13/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次数、操作护理时间、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输液泵持续点滴湿化效果好,可缩短护士的工作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患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0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CPAP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果,比较CPAP治疗前及撤机前患儿血气分析变化。结果:30例患儿CPAP使用时间(90.8±32.9)h,平均住院时间(7.6±3.3)d。经CPAP治疗后均成功撤机,无并发症发生,无气管插管病例和死亡病例。血气分析显示,与治疗前比较,CPAP治疗后患儿血pH值和PaO2升高[7.47±0.09比7.20±0.30,(90.32±40.36)mmHg比(78.65±8.92)mmHg,(1mmHg=0.133kPa),均P〈0.01],PaCO2和PaO2/TiO2降低[(47.95±6.89)mmHg比(68.60±5.03)mmHg,324.58±3.62比256.49±69.37,均P〈0.01]。结论:CPAP治疗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行深静脉置管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导致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64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有62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9.69%;与深静脉置管感染有关的因素较多,其中年龄方面:观察组的平均年龄为(63.20±10.52)岁,高于对照组的(52.11±9.41)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间:观察组为(26.40±5.48)d,高于对照组的(17.30±5.1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次数:观察组(2.20±0.79)次,高于对照组的(1.30±0.48)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药频次:观察组(2.40±0.52)次/d,高于对照组的(1.40±0.52)次/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部位:股静脉插管感染28例,高于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插管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刺激性药物、激素及伴随糖尿病等疾病者感染率高于未使用者及无伴随疾病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次数及插管部位有关。结论患者的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次数及插管部位是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这些因素,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置管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洪舟  潘龙飞  杜英俊 《海南医学》2014,(19):2924-2926
目的探讨限制型心肌病患者心内膜心肌活检的组织学病理特点以及相关心功能变化。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限制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病组)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并做实验室检查、右心导管以及心肌病理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心肌病组的B型利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TnI)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心肌病组的右心房压、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舒张末压和肺动脉楔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右心房压:(18.7±4.5)mmHg vs(10.2±1.4)mmHg;右心室收缩压:(46.5±5.6)mmHg vs(34.7±3.7)mmHg;右心室舒张末压:(16.3±4.6)mmHg vs(8.6±2.6)mmHg;肺动脉楔压:(28.6±5.3)mmHg vs(14.2±3.8)mmHg,P均〈0.05];20例诊断为心肌淀粉样变性,6例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累及心肌,14例心内膜心肌活检提示存在心肌病变。结论淀粉样变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特发性心肌病是限制型心肌病的主要病因。心内膜心肌活检对于限制型心肌病的病因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及近期预后.方法:选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随机取2007年1月~2010年1月于发病12 h内在我院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肝素,观察组额外使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传统气管切开插管、带有引流管的气管切开插管与带有冲洗引流管的气管切开插管在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发生率及其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0 年7 月至2012 年9 月入院治疗需要接受气管切开插管的300 例患者, 按照1∶2∶2的比例随机分配到传统气管切开插管组( n= 60) 、带有引流管的气管切开插管组( n = 120) 和带有冲洗引流管的气管切开插管组( n =120) 。观察3 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气管切开后VAP 发生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 病死率以及总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传统组、引流管组和冲洗引流管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 ( 11. 3 ±3. 2) d、( 10. 1 ±2. 7) d 和( 8. 4 ±2. 1) d, P 〈 0. 01] 、VAP 发生率[ ( 35. 4 ±8. 3) % 、( 31. 5 ±9. 4) %和( 22. 7 ±6. 8) % , P 〈0. 01] 、气管切开后VAP 发生时间[ ( 4. 5 ±1. 2) d、( 5.4 ±1. 2) d和( 7. 2 ±1. 9) d, P 〈0. 01] 、ICU住院时间[ ( 14. 4 ±4. 2) d、( 12. 6 ±3. 4) d 和( 9. 3 ±2. 8) d, P 〈0. 05]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冲洗引流管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应用带有冲洗引流管的气管切开插管有利于清除气囊上滞留物, 方法安全、简便、经济、实用, 可有效地预防VAP的发生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红霉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持续高热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持续高热患儿4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红霉素20~30 mg/(kg.d)连续7~10 d,糖皮质激素静滴3~5 d,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d),连续5 d。两组均给予退热、平喘、雾化等对症治疗。对比观察两组退热时间、病情变化、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为(2.27±1.12)d,对照组为(3.54±1.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3,P〈0.01);治疗组重症肺炎发生率为9.1%,低于对照组40.9%(χ2=4.364,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治疗组为(8.45±3.17)d,明显少于对照组(11.09±3.17)d(t=2.981,P〈0.01);CRP水平随病情好转显著下降,治疗后治疗组CRP水平为(5.24±7.60)mg/L,低于对照组(11.65±10.48)mg/L(t=2.324,P〈0.01)。结论:联合应用红霉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持续高热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肯定,可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向重症肺炎发展,缩短发热时间,从而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