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NKG2D在NK细胞杀伤血液肿瘤细胞时是否发挥作用。将多种血液肿瘤细胞株作为靶细胞,并在靶细胞中检测NKG2D相应配体的表达,而后进行杀伤实验。将靶细胞与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共孵育,同时将NK细胞系NK92MI分别与NKG2D特异性封闭抗体或同型对照抗体共孵育。之后将NK92MI分别与多种血液肿瘤细胞共同培养,2 h后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检测靶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显示:加入NKG2D特异性封闭抗体后,NK细胞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asumi-1的杀伤作用减弱约30%,而在其他血液肿瘤细胞株中封闭NKG2D并未明显影响NK细胞对于靶细胞的杀伤。结论:在NK细胞作用于某些靶细胞时,NKG2D促进NK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NKG2D及其配体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Houehins等人在对NKG2家族cDNA序列分析时,首次分离得到NKG2D。NKG2D是表达于大多数NK细胞、CD8^+T细胞、γδT细胞及活化的巨噬细胞的活化性受体,通过识别感染细胞及应激细胞表面诱导产生的配体,并与之结合,从而杀伤靶细胞发挥免疫监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白血病细胞表面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配体分子的表达水平及中药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NKG2D配体表达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MICA/B和ULBP1、2、3四种NKG2D配体的表达。苦参碱处理白血病细胞株K562、OUN-1、U937和K562/A02及原代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处理后细胞表面NKG2D配体的表达改变。结果表明,几株常见人白血病细胞及原代人白血病细胞表面均有NKG2D配体分子的表达,多数有ULBP分子的高表达或ULBP表达明显高于MICA/B,但不同细胞表面NKG2D配体的表达模式明显不同。苦参碱处理可上调白血病细胞表面部分NKG2D配体的表达水平,提示苦参碱对不同白血病细胞NKG2D配体分子的表达调节不同。K562细胞表面NKG2D配体ULBP2和ULBP3分子的高表达可能是介导NK细胞对其高杀伤性的重要原因。结论:人白血病细胞及原代人白血病细胞表面均有NKG2D配体的表达,但不同细胞NKG2D配体的表达模式不同。苦参碱可上调白血病细胞表面部分NKG2D配体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诱导白血病细胞NK细胞表面活性受体(NKG2D)配体表达增加,增强NKG2D与其配体相互作用介导的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方法 用羟基脲处理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OUN-1及白血病患者原代白血病细胞24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前后其表面NKG2D配体的表达水平.取正常人外周血分离NK细胞并在含IL-2的培养液中培养72 h作为效应细胞,用羟基尿培养前后的OUN-1细胞作为靶细胞,用51Cr释放实验检测NK细胞对OUN-1 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用羟基脲处理后的OUN-1细胞表面NKG2D配体MIC A/B 和ULBP2表达[平均荧光强度(MFI)值分别为23.5±3.4和33.5±4.8]较未处理的OUN-1细胞(MFI值分别为8.9±0.9和14.5±0.6)明显增加(P\%值分别为0.01和0.03),而ULBP1和ULBP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羟基脲亦能诱导白血病患者原代白血病细胞表面NKG2D配体表达增加.正常人NK细胞对羟基尿处理过的OUN-1细胞杀伤作用明显增强[杀伤率为(62.0±5.6)%对(76.0±5.3)%,P\%=0.02],这种杀伤作用可以被抗NKG2D抗体部分抑制[(76.0±5.3)%对(46.0±4.5)%,P\%=0.00].结论 羟基脲可以诱导白血病细胞系OUN-1细胞表面NKG2D配体表达增加,从而增强NKG2D和其配体的相互作用介导的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NKG2D及其配体的免疫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K细胞和T细胞是主要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在肿瘤免疫监视中起主要的作用,但至今为止,免疫效应细胞尤其是NK细胞发挥作用的确切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近几年来,由于对NK细胞活化型受体NKG2D及其配体的发现,对免疫效应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NKG2D是表达在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表面的重要的活化性受体。它能够识别不同的NKG2D配体分子,激活N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大多数正常组织不表达NKG2D配体,而病毒感染或者基因毒性药物等细胞压力可以通过DNA损害的途径刺激NKG2D配体分子表达,从而增强肿瘤细胞对NK细胞的敏感性。本文主要阐述刺激NKG2D配体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分期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A(NKG2A)和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D(NKG2D)表达水平的特点,探讨NKG2A和NKG2D在食管鳞癌不同病理分期的表达意义,并研究NK细胞、NKG2A、NKG2D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92例食管鳞癌患者及5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及其NKG2A和NKG2D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达增加[(9.97±4.25)% vs.(16.22±8.91)%,t′=-5.646,P<0.01],NK细胞表面NKG2A的表达水平升高[(35.19±17.73)% vs.(47.35±18.88)%,t=-3.742,P<0.01],NKG2D的表达水平降低[(83.20±3.85)% vs.(80.60±9.09)%,t′=1.925,P=0.019];食管鳞癌患者NKG2A/NKG2D的比值与其病理分期呈正相关性(r=0.333,P<0.01),行线性回归分析得F=7.413,P=0.008,按α=0.05水准,回归方程为:Y(NKG2A/NKG2D的比值)=0.105X(食管鳞癌病理分期)+0.347;R2=0.276.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机体NK细胞数目增多,NKG2A/NKG2D比值与食管鳞癌病理分期进展呈正相关;降低NKG2A,提高NKG2D的表达水平,能增强N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从而为食管鳞癌的免疫治疗开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肿瘤患者自然杀伤细胞受体NKG2A和NKG2D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肿瘤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表面NKG2A和NKG2D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表达失衡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肿瘤患者和1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NKG2A和NKG2D的表达情况。用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测定各病例的血常规。结果肿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白细胞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患者淋巴细胞比率低于对照组,而NK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肿瘤患者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NKG2A和活化性受体NKG2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肿瘤患者NKG2D荧光强度呈降低趋势。结论肿瘤患者NK细胞表面NKG2A/NKG2D表达失衡,可能是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发现NKG2D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在白血病免疫中具有一定作用.白血病细胞上表达NKG2D配体有利于NK细胞、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等免疫效应细胞的杀伤,但是白血病细胞自身又能通过一系列的机制逃逸免疫监视.本文就NKG2D受体配体系统在白血病免疫监视及免疫逃逸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沙利度胺对白血病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活性受体D(natural killer cell group 2 member D,NKG2D)配体表达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杀伤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白血病细胞株HL-60、K562细胞,以不同浓度沙利度胺作用48h,并设置未经沙利度胺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实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沙利度胺对细胞的半抑制浓度(half-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NKG2D配体[MHC-I类链相关分子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Ⅰchain-related protein A,MICA)、MICB]及人巨细胞病毒UL16蛋白的结合蛋白[(UL16-binding proteins,ULBPs:ULBP1、ULBP2、ULBP3)]表达情况,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法检测沙利度胺对NK-92MI细胞的杀伤效率。结果:沙利度胺干预HL-60、K562细胞,IC50分别为30.06、31.95μg/mL,且随着沙利度胺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沙利度胺组MICB、ULBP1、ULBP2基因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MICA和ULBP3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沙利度胺组MICB、ULBP1、ULBP2表达明显升高(P<0.05),但MICA和ULBP3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效靶比分别为1:1、5:1、10:1时,与对照组比较,沙利度胺组NK-92MI对细胞的杀伤效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提高NKG2D配体MICB、ULBP1、ULBP2表达,提高HL-60、K562细胞对NK-92MI的杀伤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用rhIL 2、CD3 单抗和干扰素的不同组合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而获得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 (CIK细胞 ) ,研究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旨在探讨经多种细胞因子适当组合诱导的脐血单个核细胞是否既能提高杀瘤活性又能保留重建造血的功能 ,以期为恶性肿瘤的非手术疗法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材料和方法1 材料 :rhIL 2、IFN γ、G CSF、CD3 单抗购自北京邦定生物制品公司 ;RPMI 16 40购自Gibco公司 ;K5 6 2细胞购自武汉大学典型物培养中心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 (POD)购自德国宝灵曼公司。2 脐…  相似文献   

12.
陈春霞 《护理研究》2009,23(7):1944-1945
DC—CIK细胞免疫治疗是指利用树突状细胞(DC)及多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培养、输注的方法,辅助或者刺激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完善或增强病人免疫机能,达到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免疫治疗应用的适宜时机,最好是在通过化疗使体内的肿瘤细胞降低到最低程度的时候,亦可与放化疗联合应州,以及应用于耐药与复发和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恶性血液肿瘤病人。我院自2005年初开始行恶性血液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NK细胞是重要的天然免疫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其特征是表型为CD 3-,CD 16 (F cγRⅢA),CD 56 (N-CAM),不需要预先刺激即可直接杀伤肿瘤和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1],也可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在机体免疫监视和早期抗感染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K细胞表面的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NKG2D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毛细支气管炎易感性及外周炎症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该院门诊行健康体检的9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常规及一般生化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KG2D基因rs48965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免疫球蛋白(Ig)E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KG2D基因rs48965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与毛细支气管炎的易感性,以OR及95%CI表示相对风险度。结果 病例组NKG2D rs48965 AA基因型比例(66.7%)高于对照组(35.7%),NKG2D rs48965 TT基因型比例(18.3%)低于对照组(55.1%),NKG2D rs48965 AA基因型能增加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易感性(OR=1.93,95%CI:1.25~2.93,P<0.05)。病例组NKG2D rs48965 A等位基因频率比例(74.2%)高于对照组(40.3%),NKG2D r...  相似文献   

15.
刘志荣 《全科护理》2009,7(27):2458-2459
报告30例血液肿瘤患儿行树突状细胞调节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治疗的护理体会。生物治疗中的护理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在整个DC—CIK细胞治疗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无菌操作,密切关注治疗反应,及时处理副反应,同时要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含NKG2D-IL-21融合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转染结肠癌细胞后对NK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DNA限制性内切酶鉴定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KG2D-IL-21)的NKG2D和IL-21基因序列,并通过脂质体介导质粒转染结肠癌细胞株CT-26。流式细胞术胞内染色法检测CT-26内NKG2D-IL-21融合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鉴定细胞培养上清NKG2D-IL-21蛋白的含量。最后将经基因转染的CT-26细胞与小鼠脾脏NK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CD69的表达。结果 NKG2D-IL-21融合基因稳定插入pc DNA3.1载体。CT-26细胞经外源性NKG2D-IL-21融合基因转染后,表达含有NKG2D和IL-21的融合蛋白。分泌NKG2D-IL-21融合蛋白的CT-26细胞具有明显促进NK细胞表达CD69的活性。结论重组pcDNA3.1-NKG2D-IL-21真核表达载体可作为一种新型DNA疫苗。  相似文献   

17.
NKG2D-MICA/B在急性白血病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MICA/B在急性白血病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例初发未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MICA/B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MICA及MICB(sMICA,sMICB)水平,同时检测患者NKG2D表达水平。选择5例健康人做为对照。结果(1)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表面不表达或弱表达MICA/B,正常人淋巴细胞表面不表达MICA/B。(2)患者血清sMICA和sMIC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患者NKG2D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血病细胞表面MICA和MICB的脱落损伤基于NKG2D-MIC的抗白血病效应,可能是导致急性白血病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和CD3单克隆抗体等诱导而成的,对多种肿瘤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其溶瘤活性具有非MHC限制性,并且能特异地聚集于肿瘤局部发挥抗肿瘤作用[J].CIK细胞是以CD3+ CD8+、CD3+ CD56+为主的一群异质性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活性、杀伤活性和广谱抗肿瘤活性.CIK细胞主要通过3条途径杀伤肿瘤细胞:(1)通过表面表达NKG2D受体(natural killergroup 2D receptor)识别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NKG2D配体,直接杀伤肿瘤;(2)进入体内的CIK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IL-2、γ-IFN、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不仅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还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间接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增强T细胞的抗瘤功能;(3)通过表达Fas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表达抗凋亡基因(Bcl-2、Bcl-xL、survivin)来抵抗Fasl阳性的肿瘤细胞对其的反作用,使CIK细胞可以耐受表达凋亡相关因子配体的肿瘤细胞诱导的凋亡,从而发挥持久的抗肿瘤效应[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保存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killercellsCIK)功能状况。方法 抽取8 名健康献血者外周静脉血25ml,用ACD B血液保存液抗凝,置4℃保存,于采血后第1、2、3、4、6、8、10、12和14天 分别取血液2ml,常规分离单个核细胞(BMNC),用红细胞花环法检测BMNC中CD3+、CD4+、CD8+的T细胞亚 群;加入IFN γ、IL 2及抗人CD3单克隆抗体(mAb)诱导CIK细胞以检测细胞激活率、细胞增殖倍数、杀伤活性。同 时进行淋巴细胞总数测定。结果 经不同保存时间诱导培养的CIK细胞激活率、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均低于保存 前,存放10天后血液中的T细胞不能被激活。T细胞亚群除保存至12天后的CD4+T细胞和绝对值低于保存第一 天外,其余各组与保存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保存不同时间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总数无明显的变化。结论 保 存10天后血液中的T细胞不能被激活。不同保存时间血液中诱导培养的CIK细胞激活率、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均 低于保存前,但T细胞亚群变化不显著。保存血液的T细胞亚群百分比和总数与细胞的活性无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IL-2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恶性淋巴瘤疗效。方法选取18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IL-2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另外选择1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18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前CD3+、CD4+细胞的比率明显下降,CD4+/CD8+的比率有所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19的水平显著上升(P<0.05);联合治疗后,CD3+、CD4+细胞的水平相比治疗前有明显上升,CD8+细胞水平有所下降,CD4+/CD8+的比率显著上升(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前,18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中的LDH水平明显上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水平(P<0.05);患者接受联合治疗8个疗程后,血清中LDH水平降低,明显低于治疗前的水平(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治疗8个疗程后,患者的血清AST和ALT水平明显降低,同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经达到了健康对照组的水平(P>0.05)。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化疗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能有效促进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