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谭心海 《中原医刊》2013,(23):F0003-F0004
目的了解小儿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50例小儿肺炎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250例痰标本中检出病原菌312株,阳性率24.96%,其中革兰阴性菌257株(82.37%),革兰阳性菌55株(17.63%);革兰阴性菌排前几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4.67%),大肠埃希菌(20.51%),阴沟肠杆菌(11.22%),鲍曼不动杆菌(6.73%),铜绿假单胞菌(5.45%);革兰阳性菌排前几位依次为肺炎链球菌(6.41%),表皮葡萄球菌(3.53%),金黄色葡萄球菌(3.21%);革兰阴性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明显增加。结论小儿肺炎病原菌已经发生变迁,革兰阴性菌现已成为主要病原菌,临床上应重视痰培养检查,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及药敏试验,达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预防病原菌耐药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郑丽萍 《当代医学》2014,(18):67-68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37例VAP患儿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病原菌株67例,革兰阴性菌51株,革兰阳性菌13株,真菌3株。病原菌耐药率高。结论新生儿VAP感染以G-为主,多对常规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1-6月176例痰培养阳性患儿病原菌谱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采取诊断为肺炎的患儿356份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336份标本共分离细菌176株,阳性率52.4%。革兰阴性杆菌138株(78.41%),革兰阳性球菌32株(18.18%)。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亚胺培南等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较敏感。结论:应根据本医院近期病原菌谱及药敏情况选择合适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宣汉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1268份恶性血液疾病患者血流感染的血培养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结果:1268份血液培养标本中,检出94株病原菌,阳性率为7.41%;革兰阳性菌34株,占36.17%;革兰阴性菌55株,占58.51%;真菌5株,占5.32%;其中,以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 P<0.01);选择4种常见致病菌(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其中,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及万古霉素最为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及丁胺卡那最为敏感。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且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耐药性,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大朗医院2009年9月~2012年5月NICU207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痰液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结果207份痰液标本中134份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4.73%,革兰阴性菌83株,占61.94%,革兰阳性菌47株,占35.07%,真菌4株,占2.98%。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肠杆菌为主,耐药性高,较敏感的抗生素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棒酸、头孢西丁,未见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的菌株。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达到100%,对夫西地酸、万古霉素、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利福平和复方磺胺甲恶唑敏感。结论新生儿肺炎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加强病原菌及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特点及致病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检出病原菌8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2株(51.85%),革兰阴性菌34株(41.98%),真菌5株(6.17%)。革兰阳性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5株(59.52%),革兰阴性菌中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产 ESBLs )菌12株(35.29%)。排在前5位的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及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100%耐药,对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耐药率高(52.00%~100.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尚无耐药。革兰阴性菌对氧哌嗪青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均有较高耐药率(42.86%~100.00%),其中产ESBLs菌对上述几种药物及头孢吡肟100%耐药,对含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耐药率相对较低(0%~33.33%),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菌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最多见,未发现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及两性霉素B耐药菌株。结论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治疗用药更合理、有效,并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和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al acquired pneumonia,CAP)痰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对肺炎患儿早期合理用药。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诊断为肺炎及至少一次痰培养阳性的患儿,就病原菌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7例均为同期诊断为肺炎的住院痰培养阳性患儿,其中HAP 64例,CAP 203例。HAP患儿分离出10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5株(15.00%),革兰阴性菌70株(70.00%),真菌15株(15.00%);前3位的病原体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25株(25.00%),鲍曼不动杆菌15株(15.00%)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株(11.00%),混合感染占48.40%。CAP患儿分离出208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46株(22.12%),革兰阴性菌157株(75.48%),真菌5株(2.40%);前3位的病原体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65株(31.25%),大肠埃希菌32株(15.39%),肺炎链球菌19株(9.14%),混合感染占2.46%。药敏结果显示HAP病原菌对...  相似文献   

8.
院前糖尿病足患者溃疡分泌物细菌培养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粤西地区糖尿病足患者院前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或住院入选的120例糖尿病足患者,在门诊或入院当天取其溃疡处分泌物按操作规程作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82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91株(50.0%)、革兰阳性菌76株(41.8%)和真菌15株(8.2%)。检出革兰阴性菌各菌种占比率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5.93%、铜绿假单胞菌10.99%、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0.44%、变形菌属7.14%、阴沟肠杆菌5.50%,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较高,对其它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革兰阳性菌各菌种占比率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58%、表皮葡萄球菌6.59%、肠球菌属6.04%、其它球菌属11.55%,未见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菌。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居多,耐药情况严峻,应重视对院前糖尿病足感染者进行病原菌及其药敏检测,以为其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288株肺结核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2年7—12月肺结核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痰标本中分离鉴定的致病菌288株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肺结核继发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痰标本中共培养出288株菌株,革兰阴性菌226株,占78.47%,革兰阳性菌株18株,占6.25%,真菌44株,占15.28%。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药敏结果细菌种类情况各不相同,用药应根据细菌种类来确定。结论肺结核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染色阴性菌为主。检出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强,临床医生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采取合理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黄彩云 《河北医学》2014,(4):529-532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以中山市东凤医院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568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无痛吸痰法采集患儿深部痰标本,并立即送实验室作细菌培养,然后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检测出细菌162株,阳性率为28.5%。其中革兰阳性菌63株,占38.89%,革兰阴性菌96株,占59.26%,真菌3株,占1.85%。不同年龄段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不同,革兰阳性菌多见0-4岁患儿,革兰阴性菌在不同的年龄段均有分布。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对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和苯唑西林钠的耐药性为22.5%-87.50%,较敏感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和克林霉素。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较为敏感,耐药性高的抗生素为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哌拉西林钠、氨苄西林。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呈增高趋势,须规范使用和加强监控,尽量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院儿科重症感染患儿的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5年2月-2007年8月间儿科病区收住的53例重症感染患儿感染菌株种类、分布、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儿检出感染菌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2.83%(28/53)和43.30%(2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培养结果显示菌毒血症患儿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P〈0.05)。检出的革兰阳性菌中88.24%对青霉素耐药,但对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但对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复合制剂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也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菌毒血症患儿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治疗首选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儿则以万古霉素为治疗首选药。出现一些新的条件致病菌感染感染细菌呈现对新合成抗生素的耐药性,应注意抗生素的规范使用,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4年来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脑脊液致病菌流行病学及耐药状况,为以后合理应用临床抗菌药物及提高经验性用药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神经外科2009年3月~2013年3月的住院患者中,抽取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测,鉴定并统计感染菌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率。结果分离到致病菌33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01株,占60.2%;革兰阴性杆菌133株,占39.8%;鉴定其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46.7%)、鲍曼不动杆菌(13.5%)、金黄色葡萄球菌(6.9%)和铜绿假单胞菌(6.9%)这四类;对革兰阳性菌总体敏感率最高的为万古霉素(97.0%),对革兰阴性菌的总体敏感率最高的为亚胺培南(88.7%)。结论我院4年来神经外科患者脑脊液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多见,本研究结果为我院神经外科颅内感染的预防和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了基本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11月间在该院儿科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监测.结果 614份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共分离出105株病原菌,阳性率为17.11%,其中G-菌73株,占69.52%,G+球菌32株,占30.48%.革兰阴性菌中,第3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6株(占35.62%),肺炎克雷伯菌23株(31.51%),流感嗜血杆菌11株(15.07%).革兰阳性菌中金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最高.G-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敏感.G+菌耐药率低,头孢类抗生素普遍敏感.结论 该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且对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提醒临床医生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陈弘  王爱萍  江金彪  陈灵红 《浙江医学》2011,33(11):1614-1616
目的探讨本地区早产儿感染性肺炎病原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住新生儿科的早产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药敏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符合感染性肺炎的早产儿10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40例,院内感染性肺炎(NAP)67例,其中51例早产儿接受呼吸机支持治疗,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35例,发生率68.6%。在送检110份咽部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到阳性菌株86株,阳性率78.18%,其中G+球菌占14.3%,G-杆菌占85.7%。CAP和NAP的病原菌主要均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对青霉素全部耐药。结论本地区早产儿感染性肺炎以院内感染为主,肺炎克雷伯菌是早产儿院内及院外感染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G+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对青霉素全部耐药。G-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临床治疗应避免危险因素并根据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5.
屠越兴  俞云松  李茜  韩芳  江玲芝 《浙江医学》2011,33(8):1165-1167
目的探讨迟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方法将98例被确诊为迟发性VAP的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病原学分布和耐药状况监测。结果纤维支气管镜采样98例共检出致病菌168株,革兰阴性菌占82.9%.其中非发酵菌占5012%,肠杆菌科占3217%;革兰阳性菌占1315%;真菌占4.6%。前3位致病菌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26.9%)、铜绿假单胞菌(13.6%)和肺炎克雷伯菌(10.5%)。药敏结果显示前几位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较高耐药性,草兰阳性茵均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迟发性VAP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茵为主,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合适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应根据病原学与耐药性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谢莉  杨亚敏 《当代医学》2011,17(22):137-139
目的了解2009~2010年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所分离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4038株,痰液分离率最高(84.97%);革兰阴性菌3043株(75.36%),革兰阳性球菌260株(6.44%),真菌735株(18.20%)。革兰阴性菌居前5位的依次是肺炎克雷伯杆菌、白假丝酵母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对碳氢酶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敏感;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杆菌产ESBL的分别为13.56%、25.62%。MRSA、MRSE分别为36.68%、44.4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结论加强耐药菌的监测,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时花  都鹏飞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2):1317-1319
目的:探讨儿科败血症细菌谱的改变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582例败血症患儿血培养阳性分离菌株的细菌谱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5~2007年的263例患儿设为A组、2008~2010年的319例患儿设为B组,比较2组细菌谱及耐药性的变化。结果:共分离菌株5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58株(61.5%),革兰阴性菌188株(32.3%),念珠菌8株(1.4%),其他28株(4.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1.2%、大肠埃希菌20.4%、金黄色葡萄球菌6.4%、肺炎克雷伯杆菌3.4%、肠杆菌3.4%。B组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于A组分离菌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株增加。结论:儿科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并有逐渐增长趋势;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用BACTEC9120血培养仪,细菌及真菌鉴定使用API系统及MicroScan鉴定系统,药物敏感试验用纸片扩散法(KB法)及肉汤稀释法,药敏结果判断和解释参照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执行标准(CLSI2010版),采用wHONET5.4软件统计分析。结果:7415份标本检出病原菌641株,阳性率为8.64%。2012年检出病原菌37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88株,革兰阴性杆菌162株,真菌24株。2013年检出病原菌267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34株,革兰阴性杆菌120株,真菌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利奈唑烷、万古霉素、达托霉素敏感率为1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结论:2012年1月-2013年7月血培养病原菌检出病原菌种类多、分布广且耐药性较严重。但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2013年比2012年低(P〈0.005),说明我院从2010年开始进行抗生素规范使用,已对控制细菌耐药产生重要影响,并初步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尿培养分离的213株细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G-杆菌115株,真菌52株,G+球菌46株。分离数前五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69株,真菌52株,肠球菌30株,肺炎克雷伯菌15株,葡萄球菌1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检出菌中分别占50.7%和60.0%。除真菌外几种主要病原菌的药敏结果表明,G-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G+球菌耐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但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菌株。结论:大肠埃希菌仍然是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真菌性泌尿系感染的比例显著升高,病原菌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应重视尿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小儿致病菌的现状,并对细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菌和院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回顾性查阅病历,收集2012年3月-2013年2月间小儿肺炎痰培养阳性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儿肺炎痰培养分离致病菌282株,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220株(78.0%),革兰氏阳性菌61株(21.6%),真菌1株(0.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88株(31.2%)、大肠埃希菌79株(28.0%)为最主要致病菌,两者均有较明显的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仅为79%、8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为69%、74%,主要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敏感率高为85%~96%,而对常用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敏感率为38%~59%,肺炎克雷伯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比例为(43/88、41/79),ESBLs阳性菌株对三代头孢菌素均有>80%的耐药率。院感和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小、存在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使用3种或3种以上抗生素、使用抗生素≥14d。结论:我院小儿肺炎致病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致病菌对常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对头孢曲松、β-内酰胺酶抑制、亚胺培南等高级抗生素敏感率不理想,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必须严格限制使用具有高潜在耐药性的一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