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处理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溶栓治疗再灌注心律失常。方法;对AMI病人溶栓过程中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出现的种类,并进行相应的必要的处理。结果:80例AMI溶栓治疗的病人中,有42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经过及时的必要的处理,有40例病人很快恢复,有2例病人因病情过重而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再灌注性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 选择具有溶栓指征的AMI患者 12 0例 ,配对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 6 0例 ) ,两组均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尿激酶前 10~30min或同时应用心血通 16~ 2 0ml,每天 1次 ,连用 7天。对照组只用尿激酶及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再通分别为 4 5例 (75.0 % )和 38例 (6 3.3% ) ;住院期间死亡分别为 2例 (3.3% )和 8例 (13.3% ) ;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分别为 2例 (3.3% )和 7例 (11.7% ) ;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分别为 18例 (30 .3% )和 32例 (53.2 % )。两组比较差异均显著 (P <0 .0 5或 <0 .0 1)。同时 ,治疗组在减少心肌耗氧量、缩小梗塞面积 ,减少心肌酶的释放和提高左室射血功能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 (P均 <0 .0 5)。结论 大剂量心血通具有抗AMI再灌注性损伤的作用 ,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酶的释放、缩小心肌梗塞面积和左心室射血功能。并且以连用 7天为宜。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早期溶栓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心脏事件发生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NYHA心功能分级、心电图QRS记分及超声心动图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室壁瘤的测定综合评价AMI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5.
急性心肌梗塞心肌再灌注损伤赵林阳,周方钧(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心内科130021)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关键是及时,有效地实现缺血心肌再灌注。动物实验和临床都证实在急性心肌梗塞症状发生的4~6小时内阻塞血管重建和静脉、冠脉内溶栓治疗,恢复梗塞远端心... 相似文献
6.
7.
路路通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斌良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1,4(10):808-809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使用溶栓等方法 ,使闭塞血管再通 ,能迅速恢复梗死区的血流灌注 ,可缩小梗死面积 ,但在血管急性再通时 ,极易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RA) ,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1] 。我院于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2月使用路路通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70例 ,随机分为路路通 (观察 )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 36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7例 ,年龄 49~ 6 9岁 ,平均(5 3 .8± 12 .5 )岁。梗死部位 ,前壁及广泛前壁 2 0例 ,下后壁13例 ,再梗死 3例 ,并发糖尿病 5例 ,并发高血压病 18例。对照组 (34例… 相似文献
8.
参麦注射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min后再灌注,分别测定不同时段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于再灌后3h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做心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缺血再灌组在心肌缺血40min后血清SOD活性就开始下降,再灌后继续下降(P<0.05),而血清MDA含量在心肌缺血40min后开始增加,再灌后继续增高(P<0.05),心肌组织形态学发生异常变化;参麦治疗组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明显减轻,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使用溶栓等方法 ,使闭塞血管再通 ,能迅速恢复梗死区的血液灌注 ,可缩小梗死面积 ,但在血管急性再通时 ,极易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RA) ,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于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1月使用血栓通取得较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研究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及其配伍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肺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老龄大鼠脑电图,测血浆EF、CGRP,血和肺SOD活性、MDA含量、TXB2和6-Kete-PGF16,肺脏组织ATP酶活性和TNF,下丘脑E和DA及EN,光镜观察肺组织。结果:其作用机制与拮抗自由基损伤、调节ATP酶活性和前列腺素平衡,降低肿瘤坏死因子及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结论: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肺脏组织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患。业忆证实90%AMI患者冠状动脉有血栓形成^(1)。本文回顾性分析既往3年内收治的经溶栓治疗的AMI患者30例,分成极化液和/或利多卡因配合组和无极化液和/或利多卡因组,考察分析其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发现治疗效果有显著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参麦组(参麦组)采用扎闭股动、静脉缺血4h,开放再灌注1h制造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分别于再灌注即刻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4ml/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不结扎股动静脉,4h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4ml/kg腹腔注射。腹主动脉取血,予以抗凝离心取上清液,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T—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1)。参麦组T—SOD活性较对照组升高,MDA含量降低,NO及ET-1含量降低(均P〈0.01),而NO/ET-1增大(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可减少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机体自由基生成,提高自由基清除酶活性,改善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治疗进展广西百色地区人民医院(533000)彭建华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一种病势凶险,病死率高的心脏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为0.3~0.5‰,病死率为15%,合并休克者病死率高达80%(1)。为了降低AMI病死率及改善预后,就必须使...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相关血管再灌注对QTc离散度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研究表明,成功的溶栓治疗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QTc离散度(QTcd)。本文旨在探讨AMI溶栓治疗相关血管再灌注对QTcd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AMI患者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41~77(53.1±7.2)岁。均发病在12h内,其中42例发病在6h内,无溶栓禁忌症者,无电解质紊乱,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对照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42~57(52.2 ±6.7)岁。经临床常规检查除外器质性心脏病,性别、年龄与AMI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参麦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缺血 10 min、60 min和缺血 10 min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对照组和参麦注射液组分别给与生理盐水和参麦注射液 1.5ml· kg- 1,颈静脉推注。动态 导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 (PVB)、室性心动过速 (VT)及心室颤动与扑动 (VF)的发生率。结果 参麦注射液可明显减少缺血 10 m in和 60 m in心律失常 PVB、VT、VF的发生率 (P<0 .0 1) ;可明显减少再灌注10 min心律失常 VT(P<0 .0 5)及 VF(P<0 .0 1)的发生率。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明显减少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汐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22(2):192-193
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符合溶栓条件的 65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 ,其中 18例溶栓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显示再灌注心律失常与心肌梗塞的范围、溶栓的时间及电解质紊乱有关 ,与年龄、性别、症状及心功能的程度无关。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治疗和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静脉溶栓疗法目前已公认为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溶栓后再灌注可产生再灌注损伤,如再灌注心律失常(RA) ,甚至有时是致使性心律失常。我院近年来采用溶栓治疗AMI 2 0例,现分析如。1 .资料与方法本组符合溶栓指征的AMI 2 0例,男1 5例,女5例,年龄4 3~70岁。AM 相似文献